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20.郭英

年代:洪武

簡介: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十八翼元帥”之一“前翼”。朱元璋還沒有發跡時,路過郭山甫家借個地煮飯,郭山甫看了朱元璋大驚,轉身對兒子們說“你們以後都可以封侯了”,就把兒子們(還有個女兒)都打發給了朱元璋,其中就有郭興和郭英。郭英被稱為“尉遲敬德在世”。1364年,朱元璋率軍攻打武昌,湖廣驍將陳同僉持槊躍馬突襲朱元璋軍,朱元璋高呼“郭四何在”,郭英步行前往,持槍奮臂一擊,陳同僉應聲墜馬殞命。七月,常遇春率諸將圍攻贛州,贛州將領,江右第一猛元震出城偵查,恰逢常遇春,元震單騎奔至常遇春,常遇春命郭英出戰,郭英揮大刀,元震執鐵撾,二將且鬥且走,常遇春嘆道:“壯士也,不必追了。”郭英遂放棄追擊。後隨徐達北伐徵河南,與王保保弟詹同鬥將於塔兒灣,同敗走。攻打通州時,郭英用詐敗之計,引元軍出城,設伏兵斬首幾千餘級,生擒元孛羅梁王。 攻打太原時,郭英建議徐達夜襲王保保,最終大敗王保保。洪武二年,隨徐達徵陝甘,追敗賊將賀宗哲於亂山。洪武十六年,又隨傅友德平定雲貴,前後殺敵一萬三千人,生擒二千人。洪武二十年,隨馮勝徵遼東,與詹同再次於陣前鬥將,左脅被刺中,郭英高呼“韃虜敢傷吾甲”!又連戰數十合,詹同敗退。捕魚兒海戰役,北元太尉蠻子被郭英當場揮刀斬殺。《三世家典》載郭英一生大小五百餘戰,總計擒斬獲俘人馬一十七萬餘,身被七十餘傷。又因寧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備受朱元璋恩寵,死於永樂元年。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9.薛顯

年代:洪武

簡介:最初趙均用佔領徐州,讓薛顯為元帥守衛泗州。趙均用死後,薛顯率領泗州投降朱元璋,被授予親軍指揮,跟從朱元璋征戰。隨軍征伐南昌。1363年,薛顯受命鎮守南昌,隸屬大都督朱文正。四月,陳友諒圍攻南昌,薛顯隨機應變,其間派出精兵與敵搏擊,斬敵平章劉進昭,活捉副將趙祥。固守南昌三個月,終於解圍。之後跟從徐達參與兩淮之戰,征討張士誠。後跟從常遇春進攻湖州,進圍平江。張士誠覆滅後,薛顯從大將軍徐達北伐中原,臨行前,朱元璋曉諭諸將說:“薛顯、傅友德最為勇敢和富有膽略,可以獨擋一面。”進攻保定時攻破七垛寨,追脫因貼木兒。後與陳友德率領三千人,攻下太原、追擊擴廓。後與徐達會師平陽,招降杜旺等人。後抵達臨洮,追擊元豫王等,取平涼。張良臣假裝慶陽投降,薛顯納降去,後張良臣晚上襲擊薛顯營,後突擊倖免。薛顯後圍張良臣,此時韓扎兒進攻原州,以騷擾明朝軍隊。薛顯駐兵靈州,張良臣無援後戰敗。此後薛顯狂追賀宗哲到六盤山、追擴廓到塞外,從此陝西境內戰事平息。回師後,因濫殺無辜,被貶到海南。次年,朱元璋想念其,召其歸還。此後跟隨徐達征戰漠北,屯田北平。洪武二十年東,召還,到山海關的時候去世。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8.傅友德

年代:洪武

簡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潁川侯”。原北方劉福通紅巾軍旗下將領,隨李喜喜入蜀,先後投靠明玉珍、徐壽輝,位列“天完四大金剛”,陳友諒殺害徐壽輝,傅友德心生不滿,後來徐達進攻江州,驅兵至小孤山,傅友德選擇投降。傅友德歸順後很快就參與鄱陽湖戰役,並於涇江口設伏兵箭殺陳友諒。後因在兩淮之戰和平江戰役表現突出,被朱元璋欽點參加徐達北伐,在太原之戰以50騎衝卻王保保萬騎。洪武四年拜徵虜前將軍攻佔巴蜀,滅明夏。洪武五年,參加嶺北戰役,隸屬馮勝西路軍先鋒軍,七戰七捷,打的蒙古人聞風喪膽。洪武十四年秋,明朝調北征南,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徵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騎30萬徵雲貴,僅用百餘日就平定了貴州、雲南。洪武十四年被朱元璋無罪賜死。傅友德在明初功臣的排名極低,位列侯爵倒數第七,其身後的“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六人是朱元璋因為考慮到他們在“天下形勢未明時沒有采取觀望態度而主動歸附”特別入列侯爵,史稱“六大投”。但傅友德雖然不是嫡系,毫無人脈,但憑藉自己的真本事,成為了明初地位最高的北方籍將領。我們今天看明初將星,沒有朱元璋那麼多嫡系,降將的考慮,歷史告訴我們,傅友德是一位不世出軍事奇才,絕對是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名將。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7.曹良臣

年代:洪武

簡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宣寧侯”,曹良臣早年為壽州義兵元帥,其家族曾於南宋晚年效力於南宋大帥呂文德的淮西軍,更早時還參與過端平入洛。故其家族在壽州享有名望,於元末亂世被推舉為壽州義兵元帥,抵禦潁州一帶的起義軍(劉福通),後前往應天府歸附朱元璋。被授為江淮行省參政。他隨大軍攻取淮東、浙西,因功擢升為行省左丞。洪武元年,曹良臣參與徐達北伐,隨徐達奪取大都(今北京),並攻至澤州、潞州一帶,晉封山西行省平章。九月,徐達命曹良臣與馬指揮一同駐守通州。洪武二年,北元丞相也速率一萬騎兵駐軍白河,進逼通州。他設下疑兵計,也速果然上當,率軍遁去。曹良臣又派騎兵追擊,一直追出百餘里。元軍從此不敢窺視北平。洪武三年,曹良臣隨徐達奪取定西、三不剌川,擊敗元將擴廓帖木兒。同年十一月,獲封宣寧侯。洪武四年又參與伐蜀。洪武五年,曹良臣隨副將軍李文忠北伐,兵至臚朐河,收復沿河部落,後在阿魯渾河一帶與元將哈剌章展開會戰,曹良臣英勇戰死。是明初三十四位公侯中,唯一一位戰死沙場的開國元勳。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6.朱亮祖

年代:洪武

簡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永嘉侯”。朱亮祖在寧國一戰展現了中國歷史上又一例蕩氣迴腸的個人英雄戰役。朱亮祖於此戰選擇與同樣以勇猛著稱的常遇春單挑,並重創常遇春,讓常遇春這等猛將也忍痛返奔,朱亮祖氣勢如虹,徐達遣諸將全部出戰圍攻朱亮祖,也無法拿下,猛將“濠州郭四”郭英更是一個照面就被殺退,“徐達遣眾將圍之。亮祖突圍戰,常遇春被創而還,諸將莫敢前。”這是常遇春軍旅生涯唯一一次負傷。後來常遇春圍攻杭州,亦是因為此傷復發,不能指揮遂撤軍。常遇春病逝也很有可能是前往北方作戰中,此傷在大漠受寒風惡化導致暴卒。後來直至朱元璋親自前往督戰,才終於拿下寧國,俘虜朱亮祖,朱元璋愛其矯勇,親自釋放了他。1363年,朱亮祖隨徐達征討陳友諒,江洲,參圍武昌,後隨徐達回師鎮壓洪都復叛,並參與不久後鄱陽湖之戰。1364年,朱亮祖隨軍奪取武昌,滅亡陳漢。1367年,朱亮祖率數萬軍隊討伐方國珍,攻破天台、台州,打得方國珍之弟方國瑛、方明善大敗而逃。一直追到楚門。最終,方國瑛、方明善都投降朱亮祖。1368年,朱亮祖被授為徵南副將軍,隨廖永忠征服兩廣。後來他在鎮守廣東期間,與當地豪強勾結,使朱元璋冤殺番禺縣令道同,最終被朱元璋察覺。洪武十三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師,與長子朱暹一同被鞭死。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5.康茂才

年代:洪武

簡介: “明初二十八侯”之一“蘄春侯”,但是在臨近受封的時候,在路上病逝,於是追封蘄國公(原定為34功臣中的第26位)。早年被元封為淮西宣慰使、都元帥,後率部投降朱元璋,授秦淮翼水軍元帥,鎮守龍灣,又任都水營田使,率士兵屯田。陳友諒攻打應天府,康茂才行詐降計,與陳友諒約“老康”為暗號,誘使其躁進急行,在龍灣將其擊敗,從此,“老康”也成為明軍同僚對康茂才的稱呼,見面皆喚老康。後隨徐達破江州,攻佔蘄、黃。1363年,陳友諒圍困洪都府。康茂才隨朱元璋前往救援,並參與鄱陽湖之戰。又從滅張士誠,在尹山橋與東吳軍交戰。康茂才督戰,將東吳軍全部殲滅,後與眾將圍困平江,並屯兵齊門。1368年,朱元璋稱帝,是為明太祖,並派大將軍徐達北伐。康茂才隨軍平定山東,又渡河奪取汴梁、洛陽,並屯駐陝州。1370年,康茂才與諸將又隨徐達和川中名將吳友仁展開漢中爭奪戰,此戰全殲三萬蜀軍,逼迫夏主明升承認漢中屬明,從此漢中脫川入陝,為以後傅友德從漢中率軍伐蜀打下基礎。康茂才不久後在回軍途中病逝,時年五十七歲。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4.楊璟

年代:洪武

簡介:“明初二十八侯”之一“營陽侯”,洪武和永樂年間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將領,“七祥八帥”中的“七祥”之首。其早年歸順朱元璋到集慶,後攻下常州。後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廣行省參政,鎮守江陵。後進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與周德興、張彬等將領攻入廣西。洪武元年進攻永州、靖江,進取廣西。後隨湯和、徐達攻入山西。洪武十三年,時任左丞相的胡惟庸以結黨謀逆罪被誅。當時遠在北平的楊璟也被列為胡黨,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誅殺楊璟、滅其三族。朱棣接到父皇的旨意後,便與姚廣孝密謀,他們深知楊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謀逆之罪,實屬無辜,若能設法將其全活下來,今後必有大用。於是便由姚廣孝親自出面,說服其追隨燕王共成大事,姚廣孝親自為楊璟設謀詐死。建文元年(1399),終於爆發了“靖難之役”,楊璟返回北平,然後隨靖難大軍一路南征。在決定雙方勝負的靈璧大戰中,楊璟挺身護駕,為救燕王而捨命捐身,以此報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繼位,追封楊璟為璟國公,將他的生前履歷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並在實錄、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記載。至於楊璟一族,亦深知凡參與謀權奪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勢之後大都難免滅口誅族之禍,故也心照不宣,將錯就錯,凡涉及楊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圓。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3.吳禎

年代:洪武

簡介:“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十八翼元帥”之一“天興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靖海侯”。吳禎是明朝建國初期最精通海上作戰的將領,他的封號便是“海國公”,“鍾英淮甸,立勳遼海”便是當時人們對其的評價。早期和吳良鎮守江陰,多次擊敗張士誠的水軍,後參與平江戰役。1367年,吳禎被拜為徵南副將軍,隨湯和征討方國珍,順潮搗毀水寨,打通水道,出其不意的直抵軍廄。方國珍被迫逃到海上。吳禎入海追擊,在盤嶼與方國珍展開會戰,繳獲其全部戰船、士卒,逼降方國珍。後來,吳禎又從海路進取福州,圍困西、南、水部三座城門,最終一戰破城。1368年,吳禎進破延平,俘獲陳友定,平定福建沿海一帶。他回軍時,又消滅蘭秀山一帶的海寇。洪武五年,吳禎出鎮登州,統率數萬水軍,督理海運,為遼東運送糧餉。洪武七年,明太祖聽聞沿海有倭寇入侵,遂任命吳禎為總兵官,讓他總領江陰四衛水軍,出海追捕倭寇,繳獲倭寇兵船,獻俘京師。此後數年,吳禎常常往來於海上,沿海地區再無倭寇。洪武十二年,吳禎病逝。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2.俞通源

年代:洪武

簡介:“十八翼元帥”之一“秦淮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南安侯”。巢湖水師頭目之一。少時水性過人,武藝超群。民間傳說其在作戰中,能在水面踏波而行。吳元年,從平蘇州有功,嗣兄通海官為中書省平章政事,統父兄舊部守廬州。後從大將軍徐達徵中原,偕副將軍馮勝等會兵太原,定河中。渡河,克鹿臺,取鳳翔、鞏昌、涇州,守開城。會張良臣據慶陽再叛,大將軍命諸將分兵蹙之。通源自臨洮疾趨至涇,略其西,顧時略其北,傅友德略其東,陳德略其南。大將軍逼城下,良臣援絕糧盡,敗死。遂克慶陽。徵定西,克興元,皆先登。洪武三年封南安侯,朱元璋對俞氏家族評價極高:“朕起自淮右,駐兵和陽,爾兄通海以所部師來附,東渡大江,如履平地,乃克採石,定金陵。繼而兩平敵國,勳績著焉。”洪武四年,從廖永忠伐蜀,又從徐達出塞,撫甘肅,皆有功。徙江南豪民十四萬填中都鳳陽。又命守雲南,徵廣南諸蠻,俘斬數萬。洪武二十二年返鄉,未行先死。一說俞氏家族為蒙古人,乃當年蒙古東路不花元帥鐵木兒的後代。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11.廖永忠

年代:洪武

簡介:“十八翼元帥”之一“建康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德慶侯”。廖永忠是淮西武裝之一“巢湖水師”頭目,1355年隨其兄廖永安一道率巢湖水師集體來到和州投靠朱元璋。廖永忠在率巢湖水師渡江後,攻取採石、太平府、蕪湖,擒獲陳野先,打敗蠻子海牙及陳兆先,平定集慶府,攻克鎮江、常州、池州,征討江陰海盜,都有功勞。鄱陽湖之戰,廖永忠帶領巢湖水師大顯神威,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又率六艘戰船深入敵陣搏擊,然後迅速繞出,敵軍大驚,以為遇到了神兵。又在涇江口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去後,廖永忠隨軍征討陳友諒之子陳理,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又在江中將船隻連成長寨,斷絕其出入之路,陳理只得投降,升湖廣行省左丞。廖永忠回京後,朱元璋將寫有“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他,懸於家門外。1367年,廖永忠作為徵南副將軍協助湯和征討浙東、福建,降服方國珍,生擒陳友定。湯和被調到北方後,廖永忠接任徵南將軍一職,和副將朱亮祖一道征服兩廣。洪武四年征討巴蜀,率領水師直搗重慶,夏主明升向其請降,朱元璋寫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語,對廖永忠獎賞甚厚。洪武八年,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廖永忠的功勞相當大,但因“窺探朕意”,私自淹死韓林兒一事,被朱元璋授意“封侯不封公”。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九),第20名到第11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