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什么军事技术可以值得关注?

大马哈鱼12


乌克兰这个昔日苏联最为重要的加盟国,自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其国防科技力量就处于坐吃山空状态,而经过20多年的啃食如今的乌克兰已经没有什么军事技术可以拿得出手的了。大体上可以分不同的产业方向进行盘点一下

1、航空装备领域;

乌克兰最为顶尖的航空装备首推是图-160可变后掠翼超音速战略轰炸机,超音速突防能力优秀,而且武器搭载量也是达到45吨,几乎所有的导弹都可以携带,包括核武器。航程也是达到12000-15000km,堪称是全球打击能力。不过可惜,乌克兰曾经拥有的这一批图160轰炸机,被俄罗斯拿走8架,剩下的全部在美国人怂恿下就地拆毁了。

第二款空军装备就是图-22M逆火超音速轰炸机,也是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装备,相当于拥有了可以超音速突防能力的轰6,可惜也是被拆卸废弃了。

第三款就是安-225这样的巨无霸运输机了,这种产品如今乌克兰已经不再生产,或者说已经没有了再生产能力,只能是卖一架少一架。

第四款就是安-124运输机,与美国C-5大型运输机同等级别,比我国的运20还要大一号,对于我们而言未来急需这种等级的运输机。不过可惜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今非昔比,独立生产安-124有问题,原本已经和俄罗斯方面签订合作量产安124的协议,但是如今的俄乌关系比较差,这个合同就无法落实了。

其余的米格29/苏27这些,对我们而言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2、海军装备领域

最大的半成品瓦良格号航母,野牛气垫船还有UGT-25000燃气涡轮机等等这些被买走之后,乌克兰如今在海军装备领域已经被掏空了,没什么可卖的家当了。

3、陆军装备领域

乌克兰的陆军装备对于印度这样的无法独立自主制造武器的国家而言还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T-80U系列坦克,但是对于我们而言,陆战装备还是自主研发比较靠谱。

所以,国防装备建设对于乌克兰这样的小国而言是玩不转的,卖完了苏联留下来的家当之后,就要彻底退出全球武器市场了。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老鹰航空


除了航空发动机,已经没有其他技术值得我们关注了。

乌克兰最能拿得出手的公司——马达西奇,号称动力沙皇,拥有前苏联最全的大型客机运输的发动机产品线。这个东西是我们现在缺少的,毕竟我国能拿出手的只有一个涡扇-20,未来不论是更大的运输机还是C929,都需要更强劲的动力。

国产大涵道比发动机这块一直是我国的一个心病


不过马达西奇看似很牛,也都是前苏联那点技术,这么多年几乎没啥改进,产品拿到今天已经落后了。在航发的研发能力上,马达西奇远不如俄罗斯的土星联合体,好歹土星还能拿出个AL-41、产品-30,船用燃气轮机费了一番州周张后终于自己搞定了M90FR。你看看乌克兰这些年有啥新技术?都在吃老本。马达西奇最强大的发动机D-18T,是我们潜在的选型对象,但它的推力,寿命,油耗率和GE、R-R这些巨头比起来那是全方位的落后,只不过我们没得选,西方和俄罗斯都不可能卖发动机技术给我们。

安-224上的D-18T大涵道比发动机,推力仅20吨,和GE、R-R和PW比那不是一般落后,但是这个级别推力的发动机中国还没有


至于乌克兰那个全球最大的运输机,未来也有可能需要,但需求并不是那么强烈,毕竟这玩意要用6台发动机,经济性太差了。未来如果搞的到大推力的大涵道比发动机,还不如自己设计。


纸上的宣仔


对我国军工业发展帮助最大的可能还是俄罗斯,而其次就是现在与俄罗斯势同水火的乌克兰了。曾经俄罗斯不愿卖给我们的装备、技术,我们很多都能从乌克兰那里取得,像最为人熟知的瓦良格号航母,还有T10K舰载原型机,最关键的是在乌克兰同样有一批前苏联遗留下来的老专家,这些人对我国帮助太重要了。

▲T10K舰载原型机

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接受了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开始有一股苏式装备的血液融入进来,虽然后来关系闹僵,对我们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但这没有妨碍我们对苏式装备的研究。很多买来的苏式装备都还不是很完善,而且还有一些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很熟悉,这些乌克兰技术人员的到来,为我国一些苏式装备的研究推进有极大的帮助。

虽然乌克兰曾继承了前苏联35%的军工产能,军工企业甚至多达3600家,像一些重要的制造厂全部都在乌克兰,造航母的、造飞机的,这些甚至都让俄罗斯羡慕。但众所周知,乌克兰这个国家竟然被西方给忽悠的把自己搞废了,曾经那些让各国羡慕的军工一落千丈,直到现在很多后来的国家都比它强。

乌克兰现在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让我们有欲望的装备吗?曾经乌克兰船厂中的瓦良格号航母和乌克兰号巡洋舰真是让我们垂涎欲滴,瓦良格号我们也最终搞到手,圆了航母梦,但乌克兰号当年略有遗憾没能成功,这也导致我国的万吨军舰计划往后推迟了20多年。进入21世纪后在回顾那艘乌克兰号,就一点购买欲望都没了,毕竟其上边的技术早就显得落后了。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一度成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正是因为它继承了前苏联很多核武器,不单单是核武器,还有很多核武载体—战略轰炸机,乌克兰就有几十架之多!前苏联当年最先进的图-160乌克兰就有19架,让俄罗斯都羡慕的数量。但后来还是因为钱的问题,8架还给俄罗斯,剩下的11架毁了10架,留了一架摆到公园展览!虽然图-160在现在看来并不算先进,但我国现在的轰-6K也就相当于前苏联60年代中型轰炸机的水平,如果能够从乌克兰手中搞到图-160的一些技术对我们未来战略轰炸机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图-160

如果说现在乌克兰手里还有什么是我国需要的,那可能就剩下发动机技术了。在军用发动机领域上,我国起步晚,没有帮助也跑不起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NK-12型发动机,最快的螺旋桨飞机图-114客机和最大的螺旋桨运输机安-22都在用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装在图-95身上,都能够媲美亚音速喷气式飞机,关键还省油。这种发动机俄罗斯一般是不会给我们的,但巧的是乌克兰也有,而且乌克兰考虑也没俄罗斯多,我们努努力还是有机会的。

▲图-95

还有就是导弹和火箭发动机技术,这也算是乌克兰的强项之一了,乌克兰还有一个前苏联留下的南方设计局,苏联一半的洲际导弹都是这里设计的,可见这里的实力有多强,当然还有些运载火箭的业务。我国之前和俄罗斯在这方面也有过合作,但俄罗斯总是喜欢留一手,并没有真正共享技术的想法,乌克兰或许就不同了。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在直升机发展这块一直是一块短板,主要原因就是大家常说的心脏病问题。由于在涡轴发动机这一块发展很晚,导致其一直远远落后于西方同类产品。借助于同俄罗斯在航空装备领域的紧密合作,目前已经启动了双方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的项目。

▲米-26

值得关注的是,发动机将采用采用乌克兰生产的AL-136T涡轴发动机,该发动机是原来安装在米-26上的AL-136改进型,综合性能大幅提高,而且还提升了其在高原,高温环境下的性能。这一点,对于南北环境差异巨大的我国来讲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克里米亚问题,俄罗斯同乌克兰关系陷入紧张,发动机的配套问题也就交由中方与乌克兰进行协商,目前进展顺利,生产方马达西奇公司也表示已经签署了相关供应合同。

▲AL-136T涡轴发动机

由于乌克兰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可能会存在供货不稳定的情况。就是考虑这一点,中国选择马达西奇公司生产的发动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为以后引进专利进行国产化做准备。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在中国重庆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授权中国生产自己的D-18T,AL-222-25,TV3-117VMA-SBM1V以及AL-450S发动机。如果中国真能在未来国产化AL-136T发动机,将极大地解决中国重型直升机的心脏病问题。

▲D-18T发动机

但是正如当年苏-27来华一样,我们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武器研发。要想实现独立自主的国防发展之路,还得努力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但是借鉴别人的长处还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引进乌克兰的发动机只能解决目前的供给问题。某种程度上,乌克兰已经没有多少先进的军事技术了,苏联时代的老本也已经快吃光了,这或许是中国最后一次对其进行技术引进了。

▲苏-27

乌克兰虽然在军工上面有点不思进取的样子,但好在还有很多技术是别的国家难以解决的。现在乌克兰和俄罗斯闹得这么僵,我们只要对乌克兰用点经济手段,凭借我们20多年的军事合作,一些对我们有帮助的技术应该会弄到手。这也算是一种共赢吧,总之,期待未来两国能够在军事技术上进一步的合作。


铁杆军迷


首先说明一点:乌克兰东部主要大城市哈尔科夫曾是苏联国防工业重要基地,也被称为苏联坦克和装甲工业心脏

乌克兰在坦克装甲工业领域仍然保存有很大的实力,我们国家从乌克兰以废钢铁的价格购买了“瓦良”号航母,并改装成为“辽宁”号。

2005年,乌克兰把舰载机SU-33的第三架原型机T-10以报废武器提供给中国,牛逼吧,哈哈

1、在大型运输机、水面舰艇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动力系统等领域


2、舰船、坦克、飞机的动力系统,特别是各型发动机方面

下面都是来均来自乌克兰

  1. 诸多水面舰艇,包括“瓦良格”号在内

  2. “中华神盾”舰所用的燃气轮机DN/DA-80

  3. 中国为巴基斯坦开发的“哈立德”主战坦克所用的柴油发动机6TD-2E

  4. 新一代高级教练机猎鹰-15所用的发动机AI-222

  5. 适合高原山地直升机的发动机

3、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科研生产联合体引进了UGT-25000燃气轮机

进入21世纪后,因经济窘迫,乌终于同意转让全部技术

4、空空导弹从红外制导到主动雷达制导的飞跃

5、航空领域

安东诺夫设计局就曾帮助中国设计制造“运五”型军用运输机,是中国第一种自行制造的运输机,由石家庄飞机制造厂负责,其原型为苏联40年代设计的安-2运输机。运-5原型机1957年12月定型并首飞,1957年12月23日获批准在苏联专家和图纸的指导下成批生产

  1. 安东诺夫参与了2002年立项的ARJ21的设计工作

  2. 2004年又开始在“运八”F600型民用飞机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技术合作

  3. 2008年,中航工业第二集团与安东诺夫公司在北京建立航空工程研发中心,主要任务是逐步研发和设计成系列的货运飞机


以上,还有好多,就不细说了



海浪同学


想当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是除俄罗斯之外最大的军事遗产继承者。基辅当时不仅得到了诸如坦克、航空母舰以及战略轰炸机等在内的重装武器,还获掌握着一些重要的兵工设施;此外,乌克兰还得到了大量的核武器并一跃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第三大核力量。

不过,原本拥有着一手好牌的乌克兰最终还是被一群短视的政客们打得稀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乌克兰政府不仅没有能力维持自己庞大的武装,甚至还要依靠变卖武器和技术来反哺经济,现实状况实在令人唏嘘。

但无论怎样还是那句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纵然乌克兰因为执政者经营不善而变得面目全非,但深究之后就会发现,其还是有一些包括军工在内的技术值得我们去关注。

比如大型舰艇使用的燃气轮机技术。对于当前那些希望建设远洋海军的国家而言,大型燃气轮机可以说是必须要迈过的一道技术门槛。而截至目前来看,完全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大型燃气轮机能力的除了英美两国外,就是乌克兰。

例如我们之前引进的UGT-25000燃气轮机,就是乌克兰曙光设计局的产物。这是一款专门用于船舶的燃气轮机,原机重达16吨,额定功率高达29000千瓦,非常适合装备6000吨以上的大型舰船。

实际上,乌克兰最初也知道燃气轮机技术的重要性,因此在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仅限于零部件出口组装,并不愿意转让技术。但常言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随着经济压力的不断上升,乌克兰政府最终还是决定出让UGT-25000燃气轮机的技术。

还有航空发动机技术。位于扎波罗热的马达西奇公司不仅是乌克兰最大的发动机生产公司,同样也是世界上最主要发动机生产商之一。

例如安装在世界第二大运输机安-124上面的D-18T涡扇发动机、性能可媲美欧美的AI-9500F涡扇发动机等都是马达西奇公司的杰作。当然,为了必要的生存,乌克兰的这些技术也基本上都处于转让状态。

而在陆战坦克方面,乌克兰同样拥有引以为傲的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尽管乌克兰独立后对莫洛佐夫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技术底蕴,依然能够在世界战车制造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因为资金方面的限制,莫洛佐夫设计局当前的工作主要还是集中在战车升级等方面。但通过一些世界性的武器展览来看,乌克兰改进升级的包括主战坦克在内的战车性能还是很出色的。

除上述所列出的海陆空三大领域外,乌克兰实际上在阻拦索、导弹、气垫登陆舰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出色的技术积累。客观而言,基辅当前的政治方案或许并不被看好,但不能因此否认他们在武器技术领域的优秀事实。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众所周知,这几年乌克兰的军事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苏联解体之后曾经给乌克兰留下了大量的遗产,这包括很多大型的造船厂,以及飞机发动机生产公司还有一些坦克制造公司,不过现在这些公司都基本上濒临倒闭。根据最新消息,乌克兰方面力求将本国的An-22涡桨运输机出售,目的是进一步吸引潜在的客户,乌克兰打算把这种运输机所有工艺和技术以一个非常理想的价格打包出售。现在乌克兰的经济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乌克兰现在正在卖家底。

前段时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乌克兰的一家兵工厂,结果发现这家兵工厂10年就生产了一辆坦克,导致乌克兰总统非常的生气,最近一段时间土耳其准备帮助乌克兰,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访问了乌克兰,而且还和乌克兰方面达成了军售合同。因为土耳其试图利用这种方式来施压俄罗斯,由此可以看出,现在乌克兰连土耳其的装备都要买了。

最近一段时间受到关注最大的还是An-22涡桨运输机,乌克兰试图将这种飞机的技术打包出售,可见这种情况让乌克兰非常的被动。苏联解体以后,苏联唯一能够生产航母的黑海造船厂就划给了乌克兰,要知道失去了黑海造船厂的俄罗斯想要维修库兹涅佐夫航母也是很不容易的,乌克兰还继承了安东诺夫设计局最先进的t80坦克生产线,以及安-255运输机等先进的武器。

现在乌克兰有很多的安-255运输机放在了仓库里,这些飞机只完成了70%的建造,现在乌克兰方面已经无力承担建造费用,之前我国曾经买过瓦良格号航母,当时也只是完成了68%,西方国家以优厚的待遇从乌克兰各个设计局吸收了很多先进的科学家,让乌克兰现在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状况,就算是重新组建这些公司也是很困难的,再说现在乌克兰也失去了美国的4.5美元的亿军事援助。现在乌克兰已经陆续向其他国家出售了舰载相控阵雷达技术,野牛气垫船,还有现在的这种运输机,可以说现在乌克兰几乎把自家的所有技术都卖光了。


四十五度历史


如果是乌克兰独立之时,能够找到的好东西可真不少,在经过近30年的时间之后,能够引人注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应该说能够丢的东西都丢掉了。

原本乌克兰的造船业发达,拥有可以建造航母的工厂,现在连造的护卫舰都造不了,造船厂破产了,在造船领域基本就没有什么,原本乌克兰的舰用燃气轮机还不错,现在虽不说停产了,但是早没有新款了,已经没有什么吸引人的了。

运输机等航空技术也是不错的,但是由于失去了俄罗斯配套,运输机制造也基本就终止了,目前也就是航发方面还有点儿能力,但是已经也不足了,后继发展停止,实际上缺少吸引人的地方了。

坦克方面的工业一样也是丢的差不多,许多东西都不存在继续发展下去的能力,单向技术方面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吸引人的,还不如俄罗斯了。基本坦克工厂变成翻新工厂了。

现在应该说乌克兰拥有的是,也许就是剩下一些技术专家,单向技术方面尚有一点不错的,但是越来越难有引人注目了。


麦田军事观察


还有乌克兰的安一124大运输机值得关注,非常需要的,这次武汉新型肺炎危机,急需要大型运输机,安一124来一次一百多吨货物,相当于两架运一20,能解决大问题,。还有就是乌克兰的航空发动机也是很需要的。随着中国科技快速的前进,加上乌克兰的停滞不前,乌克兰能卖中国的东西越来越少了,那个光荣级的大巡洋舰在水里越泡越不值钱了。


东龙45


航空技术造船拔术



阔叶林旅游服务


现在主要要是大飞机制造和航空动力,燃气轮机,洲际导弹等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