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为何追封自己爷爷为太子?而且封号还是“戾太子”?

一壶老酒敬人生


汉宣帝刘病已想给祖父平反。

元平元年(前74年),刚做了27天皇帝的刘贺被大臣霍光废黜,选了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做皇帝也就是汉宣帝,而这个汉宣帝的身世坎坷,刚出生的时候就遇上了巫蛊之祸,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都在长安遇害了,他是在长安的监狱中长大的。汉武帝临终的时候才下了遗诏,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并收养于掖庭。刘病已的祖父刘据当初是被陷害后逼着发兵最后自尽而死,还是很冤的,汉宣帝刘病已做了皇帝当然想给祖父平反,但是却追封他为太子,还是戾太子。

为何会这样了?戾字有几种解释,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于戾有这样的解释:“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汉宣帝刘病已的意思是自己的祖父蒙冤受屈了,但是他又因为惧怕权臣霍光的势力,不敢明目张胆地给祖父平反。

刘据自尽而亡。

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母亲是皇后卫子夫,汉昭帝刘弗陵是他的异母兄。刘据在初期还是很得汉武帝宠爱的,7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成年后汉武帝只要有事都会把国家大事交给他。但是刘据为人仁厚,得罪了一些奸邪小人,这些人担心刘据做皇帝后清算自己,就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更是在太子的府邸中埋了一个人偶说他用巫蛊之术陷害汉武帝。

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在甘泉宫养病,太子也见不到他,太子担心自己和秦朝太子扶苏一样被害,就先下手为强处死了陷害自己的江充,但是传到汉武帝那里就是太子起兵谋反了,汉武帝大怒下令抓捕太子,太子刘据兵败自尽而亡。太子刘据自尽后,跟着他起兵的人都被以谋反罪灭族,太子的妻子史良娣、长子刘进、刘进的妻子王翁须、女儿都在长安遇害。

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逃过一死,他是刘进的儿子。

刘病已是从监狱中走出来的天子。

刘病已虽然逃过一死,但是也被收在长安的监狱中了,只是下令追查巫蛊之案的廷尉监丙吉知道太子是无辜的,于是就让人善待幼小的刘病已。后元二年(前87年),有人说监狱中有天子之气,汉武帝下令杀掉狱中的犯人,还是丙吉坚持不开门保护了刘病已。后来丙吉更是把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抚养,可以说丙吉是他的救星了。

汉武帝临终前也醒悟了觉得太子是无辜的,下令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并收养在掖庭,刘病已的皇室身份得到了认可。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但是只做了27天就被权臣霍光废黜了,霍光说他:”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

元平元年(前74年),刘病已被拥立为皇帝,但是这个时候霍光权力很大,朝中的很多大事都是霍光说了算,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做皇后,霍光的妻子甚至毒杀了刘病已患难与共的皇后许平君。

汉宣帝刘病已追封祖父。

汉宣帝刘病已想给自己的祖父,也就是当初的太子刘据平反,但是这个时候他的帝位并不稳固又得顾及霍光的意思,不敢得罪他,刘贺其实也就是因为想排挤霍光而被废黜的。

汉宣帝刘病已封自己的祖父刘据为“戾太子”,而戾除了刚才说的蒙冤的意思,又有"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的意思。汉宣帝这样追封,霍光是能接受的。

汉宣帝应该是要表示自己的祖父是蒙冤的,其实不管怎么解释,这样的追封都表达了祖父刘据是汉武帝立的太子,这样的平反对于刘据和刘病已都是好事。


湘西小木鱼


刘据本身就是汉武帝刘彻亲封的太子,巫蛊案爆发到皇太子刘据自杀身亡这一段时间里面,刘彻并没有废除刘据的太子之位,所以汉宣帝恢复太子称号并没有什么问题,至于上谥号为“戾”,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恶谥,其实这不是一个恶谥,当然也不是美谥,只是一个平谥而已。

关于谥号的解读

谥号,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子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谥号可以充分体现此人一生的所作所为,一般都是根据《逸周书·谥法》来进行评定。

戾: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

“戾”这个词,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并无明显的恶意,从皇太子刘据一生的作为来看,“戾”比较贴切。

皇太子刘据“戾”的由来

巫蛊一案的爆发,刘据并没有束手待毙,在面见不到汉武帝的时候,刘据只能起兵,刘据起兵虽然是诛杀江充只是清除小人,可以算作为不思顺受。但是刘据确实有发兵的行为,就算你知道自己是被陷害的,但刘据的的确确是起兵了,而且并没有得到汉武帝的同意,这个时候起兵就是谋反。

话又说回来,皇太子刘据的起兵,并不是真正的想要谋反,只是想自保或者是诛杀陷害自己的江充等人,所以可以算作知而不改,但在当时进退维谷的情境中也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总而言之,汉宣帝给自己的爷爷上一个“戾”的谥号,并不是要贬低自己的爷爷,而是给了自己爷爷一个公平公正的结论,既不是美谥,也不是恶谥,只是根据生平的事迹给的一个公允的谥号。


小南史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病已正式登基。但令人奇怪的是,继位之后的刘病已,却给自己的爷爷刘据封了一个“戾太子”的谥号。

这一听起来就不是什么好封号,汉宣帝为何要这样做呢?说起封号这件事情,汉宣帝是既无奈,又不得不这样做。

稳住霍光

要知道,刘病已之所以能当皇帝,全靠霍光的帮忙。霍光为刘病已拟定的身份是汉昭帝的孙子,如此一来,刘病已才能合法合理地继承皇位。

此时的霍光位高权重、独揽大权,上一位皇帝刘贺(海昏侯)皇位还没坐热,就被霍光赶下台了。

刘病已很清楚,如果自己胆敢忤逆霍光,强行追封自己的爷爷为皇帝的话,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个封号了。

有违宗法

另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刘据确实没有当过皇帝,西汉时期也没有追封爷爷为皇帝的先例。如果追封刘据为帝王,就有违宗法制度,这样一个结果,朝野上下都不会答应的。

谋反事实

而且刘据起兵谋反的行为,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被定性,在汉朝百姓的心目中,刘据就是一个谋反篡位之人,如果追认这样的一个人做皇帝,必定会带来不好的影响,动摇汉朝的统治与权威。

当然,戾太子也并非是一个极坏的称号。“戾”这个字,除了有暴戾、冥顽不化、不思悔改的意思之外,还有饱受冤屈的含义。

“戾”加上三点水偏旁,就组成了“泪”的繁体字。汉宣帝也想以此表达爷爷所受的冤屈,这不失为一种折中的方法。

等到霍光死后,汉宣帝趁势灭了霍家一族,此后才追认了自己的亲生爷爷刘据,但对于戾太子这个封号,汉宣帝却不做改动,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逍遥侃历史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经常为冤案平反深得民心。

刘据是汉武帝登基12年第一个皇子,皇后卫子夫所出,被封为太子加上当时刘据正当壮年,而汉武帝已经慢慢老去,这个一出生带着光环的太子和他的父亲,汉武帝刘彻的关系越来越远,后来受人诬陷陷入巫盅案中,无奈之下被迫谋反,最后兵败不甘受辱自杀身亡。

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父亲是史皇孙刘进,废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

《汉书》记载,孝宣皇帝,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宣帝,号曰皇曾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王夫人皆遇害。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而邴吉为廷尉监,治巫蛊于郡邸,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复作淮阳赵征卿、渭城胡组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从汉书可以看出,当年太子刘据深陷巫盅之中,除了曾黄孙刘病,太子一族全家被杀。那个时候汉宣帝还小,尚在襁褓之中,所以躲过了被杀掉的命运。

后来冤案平反之后,汉武帝发现冤枉了自己的儿子,但是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因为刘局已经死了。汉武帝专门建了思子宫。

汉宣帝刘询继位以后,为他的嘱咐追封“戾太子”,而且重新修了陵墓,供奉祭祀。

这个“戾”字很多可能感觉是一个贬义词,从而非常疑问,为什么汉宣帝刘询会给自己的祖父这样一个不好的谥号。其实这个并不是不好的一号,而是根据他的祖父留据当时的情况,追封非常中肯的谥号。

“戾”还指乖张,也有指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其实这个一号和刘据当时处于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这时是受到了屈辱冤枉,堂堂一过太子,居然被人陷害,落得全家灭亡的下场。再加上当时留据,无奈之下反抗和官府的人打了起来,这个是事实的事情,因此落实上谋反的称号,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起并却是事实。

所以汉宣帝给自己的爷爷封号,戾太子。也是用的非常公正,很好的。当然,这个在当时是一个公正的词语,而不是一个贬义词

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汉宣帝追封曾祖母卫子夫思皇后

汉宣帝给自己的曾祖母,追风谥号思皇后。这个是根据当时汉武帝,非常后悔杀了自己的儿子,后来建立了思子宫。其实可以看得出汉武帝是非常思念他的儿子,当然包括皇后卫子夫。这也是汉宣帝给自己的曾祖母追风,“思皇后”的一个原因。

卫子夫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自己独立一号的皇后。


青史汇


如果汉宣帝看到这个问题会表示很无奈。

在古代有这样的规定,那就是一代帝王登基之时都会给他的父亲,爷爷追封帝王之号,以此来给为自己登基做出贡献的人一些慰藉,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彰显帝王的真心与孝心。但到了汉宣帝这里,却打破了规矩,追封自己的爷爷为太子,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图为剧照: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 )】

其实,这并不是汉宣帝故意而为之,这得从他爷爷刘据说起。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但造化弄人,最终并没有成为太子。一次巫蛊之祸让刘据深陷泥潭,他受不了这种诬陷,于是就将陷害他的江充、韩说等人杀害。而汉武帝受人蒙骗,以为刘据想要起兵谋反,于是发兵镇压。刘据战败开始逃跑,最后不愿被捕受辱而选择自杀。知道真相后的汉武帝悔恨不已。虽然大家都很同情刘据的遭遇,但子弄父兵已是事实。在以“孝”治天下的汉朝,刘据的行为还是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所以,汉宣帝也无法为这个大家眼中的“谋逆者”封帝。


【图为剧照:刘据(前128年—前91年),汉武帝嫡长子,汉昭帝刘弗陵异母兄】

再一个,汉宣帝刘病已能够坐上皇位,并不是因为自己的父亲,而是从叔祖父刘弗陵手中继承的,因其无后,所以将汉宣帝族系转入到汉昭帝一脉,所以这么说来,汉昭帝刘弗陵才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爷爷。若是要封帝,按照礼法也应该封汉昭帝而不是刘据。


【图为剧照: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6月5日)汉武帝的小儿子】

所以,碍于这两点,汉宣帝刘病已并没有追封自己的爷爷为皇帝,而是追封为太子,称其为“戾太子”,这个“戾”字又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戾”有罪过的意思,有人说是在暗指刘据当年所做的一些不对的事情。除此以外,“戾”字还有眼泪的意思,有人说是为了纪念刘据,毕竟当年他含冤而死,汉宣帝肯定也因此感到非常伤心。也有人认为“戾”是不乖顺的意思,刘据杀害了江充等人,起兵反抗。对于这一谥号大家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所以,总的来说,汉宣帝刘病已继位后不追封自己的爷爷也可以理解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汉宣帝刘病已肯定要顾好大局,安抚好众人。毕竟皇位所得不易,更应该要维护自己的威严,所以这样的决定也实属无奈之举啊!


小姐姐讲史


汉宣帝刘病已是作为帝王客观的评价的自己的祖父,他作的是一种政治上的慎重表态。

所谓平反的说法,实际上是不需要的,因为刘病已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国之君,不需要通过平反来给自己镀金。

刘病已对刘据是一种客观的评价,究其原因,是刘据不懂得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基本含义,错误的选择与卫子夫同一阵线 ,进行了造反。

汉武帝是“杀母留子”制度的首创者,如果他要让刘据当皇帝 ,就必须要杀掉母亲卫子夫,他后来让刘弗陵当皇帝,也是杀掉了刘弗陵的母亲李夫人的,这对于汉武帝来说,是必经之路,因为汉武帝在后宫治理上为了排除母系道家力量,与秦始皇不立皇后不同,选择的是立一个儒家平民皇后,她们没有根基,可以“想杀就杀”,没有后患。

所以汉武帝的忠实手下江充,是为了铲除卫子夫而以太子刘据的行为为借口来说事,并没有逼迫刘据造反的主观愿意,汉武帝可能认为刘据也正常情况下不会造反,结果刘据违背帝王储君的基本原则,与“不得干政”的儒家皇后卫子夫建立联系,就有了造反的资本,并由此如螳臂当车一样实施了比较幼稚的造反。

刘病已追认刘据为“戾太子”应该说还是比较公正的评价,他是站在帝王的角度分析的问题,得出的结论。


河东来


1.刘琚是汉武帝刘彻早年亲封的太子,巫蛊之案爆发后,皇太子刘琚遭奸佞诬陷,不能自证清白,最后自杀身亡!刘彻当时并没有废除刘琚的太子之位,而且,事后经过详细调查,弄清楚了太子是在江充等人的逼迫的情况下起兵的。所以,下了轮台罪己诏,建了思子台,有了强烈的反悔之意。

汉宣帝恢复李琚太子称号,并没有什么问题,应该说遵从了武帝的意思。至于说,追谥为“戾”,有点名不符实,我觉得宣帝有自己的难处。当然,这不是恶谥,也不是美谥,只是一个平谥而已。“戾”有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的意思。如《左传》:“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显然,这里,有这一层意思。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戾,曲也。从犬出户下。戾者身曲戾也。”这里,“戾”字也应取蒙冤受屈之意。

2.但“戾”用于追谥时是不悔前过、不思顺受、知过不改的意思。刘琚死于巫蛊之祸,《汉书·武五子传》:“故皇太子谥曰戾,置奉邑二百家。”。刘琚的谥号是汉宣帝所追,对于自己屈死的祖父,他断然不会取知过不改的“戾”意。

采用蒙冤受屈的意思更恰当与合适点。但他自己也不能昭示爷爷蒙冤受屈。否则,就是对他曾祖的全盘否定,说明了武帝是暴君才让爷爷受了冤屈,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放在这,两种意思让聪明的读者自己取其意。

3.如果说“戾”的 象形字义,还有乖张、违背常规的意思。《说文》: “戾,曲也。从犬出户 下。”。秦小篆和《睡虎地简》都是“户”下有一“犬”形。” 。古代犬(类似如狗的动物)均从狗洞穿行,如果犬像人一样从门口出入即被视为违 背常规、不正常。

想来,宣帝联想到江充以下犯上、对太子进行诬陷是乖张、违背常规的、不正常的行为,这个也是让后来人自己意会。毕竟是自己的曾祖与祖父之间的恩怨,如果他刘询挞伐江充,显然有打了曾祖的耳光。

4.刘琚是卫子夫皇后为刘彻生的嫡长子,曾经是汉武帝最信任的儿子,武帝多次出巡都是太子刘琚监国。刘琚处理军政大事的能力 也得到了汉武帝认可。但随着英雄迟暮,汉武帝开始疑神疑鬼起来,因而晚年发生了巫蛊之祸。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汉武帝本人,他晚上做梦,梦见有有小木头人击打自己。此梦被江充这些小人加以利用,创造了捏造事实、诬陷太子的机会。

并且还处心积虑地阻止太子跟汉武帝父子见面,太子万般无奈、迫不得已才起兵。以后仍不能自证清白,所以自杀了,因而刘据死的好冤枉啊。所以:刘询取蒙受屈辱的意思可能性更大!其它的两种释义留给后人思索!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古时候,一个人成为皇帝,他的父亲和祖父一般也是皇帝。就算是生前不是,死后也会追封为皇帝。但有些事情总有例外。

汉宣帝刘询(刘病己)继位之后,没有追封自己的父亲和祖父。不追封父亲可以理解,但是他的祖父曾是太子,后来被冤死,追封为皇帝看起来并不过分,为什么刘询只是将他追封为戾太子呢?

首先就是皇统的政治问题。刘询的皇位是从自己的叔祖父刘弗陵手中继承的。因此刘弗陵属于旁支。按照过去的礼法,刘询就应该认刘弗陵为先祖。也就是小宗入大宗。

因此按照礼法,刘询不能追封自己父亲和祖父,就算追封也应该追封刘弗陵。这种事情在古时候有很多。比如宋孝宗赵昚,他被封为太子之后,就是过继给了赵构。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并没有追封自己的生父生母。

历史上唯一的例外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他登基之后非要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但是朝中大臣不同意,最后嘉靖皇帝想尽了办法,折腾了三年多,才勉强将自己的父亲追封为皇帝。但刘询就没有较真。谥号只是一种称谓罢了,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刘询的祖父刘据当过太子,但没有成为皇帝。刘据之死,一定程度上属于臣子叛乱君王,不论在道义上还是法理上,都是不能平反的。因此,汉宣帝不能为刘据平反,否则,有鼓励谋反叛乱的嫌疑,甚至给人以口实。故而在谥号上,将刘据谥为“戾”:既不知悔改——也有说法认为有蒙冤受屈的含义。还有人认为,“戾”是不思顺受的意思,是说他起兵反抗,杀了江充


时光隧道2019


因为故太子刘据是叛逆。

虽然汉武帝后面醒悟,明白是被奸佞挑拨父子关系造成的。但刘据巫蛊于前,伪诏斩大臣于中,公开叛乱于后,这样的行为哪怕再冤屈也不能平反的,所以汉武帝只是思子而没有给刘据平反,甚至谥号都没有给。

汉宣帝继位,要求给祖父刘据上谥号,这是应有之意,但他不能要求追封刘据进而追封亲爹刘进为皇帝。

这牵涉到很多东西:

1、汉宣帝的法统

汉宣帝的皇位,是自汉昭帝(叔祖父)头上来的。也就是说,汉宣帝名义上是汉昭帝的嗣子而得到皇位,而故太子刘据是汉宣帝的伯父而非祖父,所以从礼法上说,汉宣帝不能追封祖父刘据及父亲刘进为皇帝。

2、霍光掌握政权

霍光的权势来自于汉武帝,其实也是刘据被杀的得益者之一,因为法统所系,霍光等人必须反对追封刘据。

事实上,汉宣帝继位后直到铲除霍家势力之前都严格遵守礼法,常夜谒汉昭帝这个嗣父庙到天亮,从孝的方面占据道德高点。

后面,霍家企图谋反,就是想利用汉宣帝夜谒汉昭帝庙的机会控制汉宣帝,废黜并改立其他宗室,可见汉宣帝的地位还不稳固。

3、无法洗白

巫蛊之祸才过去二十年,当年刘据叛乱造成长安居民死伤数万。仅仅就这一点来说,汉宣帝也没脸皮给祖父强行翻案。

因此汉宣帝给祖父上戾太子的谥号,虽然是恶谥但也比没有好。后面,真正掌握政权后也不想再折腾了。

4、何为戾太子?

谥法曰:过而不改,曰戾。

刘据的罪行前面已经说了,从巫蛊开始,就没有过任何悔改的举动,最终也是用自杀来逃避最后的审判。

太子则是刘据死亡时的真实身份。

实际这是汉宣帝对天下宣布:汉武帝唯一正式册封过的嫡子刘据,是自己的祖父。

同时,恢复刘据的太子身份,对祖父与父亲都是一个安慰。却也仅此而已。


四川達州


戾太子刘据之死,乃是含冤而死。

晚年的汉武帝,一扫过往的英明神武,开始变得昏庸无为,不仅仅是无为,汉武帝更是将一大票乱臣贼子带到了朝堂之上,其中就有贼子江充。

江充曾经受到过太子刘据的“照顾”,因此一直对太子刘据怀恨在心。

恰逢当时的汉武帝主张以法治国,而太子刘据却主张大肆推广儒家理论,因此,父子俩之间开始渐渐产生了间隙。

凭借着巫蛊之祸,江充准确的将乱臣贼子的名头盖到了太子刘据的头上,对于刘据是乱臣贼子这件事,汉武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其实,若是汉武帝真的信任刘据,完全不需要有分毫怀疑的。

彼时的刘据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直接带人砍了江充,也因为砍杀江充,刘据谋逆的名头坐实了,无奈之下,刘据只好起兵抵挡汉武帝派来的平叛军队。

最终的结局便是刘据兵败身亡,甚至是刘据的母亲,卫子夫也因为这件事悬绫自尽,数年之后,汉武帝痛定思痛,认真思索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最终得出了刘据是被陷害的,这一结论,而这时候,刘据的祖孙后代中只剩下了一个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

刘病已在上台以后,追封自己的父亲已经祖父,其中祖父刘病已并未被追封为帝,而是追封为戾太子,若是放到几百年后,按照惯例,刘据会被追封为帝,而在那时候,刘病已只能被追封为太子。

戾,叛逆,不知悔改,知过不改。

戾太子刘据,这样的封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并非好的封号,就像是纣王,夏桀,隋炀帝这一类的封号一般,都带有丝丝的贬低意味,为何刘病已会为自己的祖父安上这么一个贬低意味的封号?

首先,刘病已追封刘据为戾太子是迫于时局压力,彼时的刘病已虽是汉宣帝,但也不过是权臣霍光的傀儡而已,上一个不听话的傀儡是刘弗陵,刘弗陵做了十几年的傀儡,终于在二十岁的时候因病去世。因为刘弗陵并未留下子嗣,因此霍光从汉武帝的子孙后代中选择了无依无靠的刘病已为帝。

权臣霍光与太子刘据之间也有间隙,因此,不管是为了稳住权臣霍光,还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刘病已都要被迫为祖父安上一个戾太子的名头。

等到权臣霍光去世,刘病已将霍光一系连根拔起,但在这以后,刘病已也未将戾太子的名头从自己祖父的头顶去掉。

不管原因如何,刘据曾经起兵叛乱都是事实,即使是刘病已想要为自己的祖父平凡,也要经过天下人的认可,刘病已为刘据追谥“戾太子”,其实也有这件事就此结揭过的意思,不管刘据是对是错,这件事都已经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