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能否以类似于乐视硬件负利的形式来补贴消费者业务?

谮璨TDiz6670


这个可能不现实,华为不会这么做,也没必要。乐视硬件补贴消费者意图打造乐视生态闭环的愿景是美好的,只可惜公司操之过急,加上高层决策问题令乐视出现资金断裂而导致功亏一篑。

  • 乐视的硬件让利背景
不得不说,乐视刚出来那段时间风头一时无二,贾跃亭欲借助乐视手机打造乐视生态闭环,硬件不盈利,让利消费者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迅速的占领市场。等市场做大以后,让用户为乐视的生态内容买单,从而实现盈利和击垮对手的目的。

审视乐视的布局,已经有乐视网、云视频平台、乐视影业、超级电视及乐视盒子、智能电视操作系统LetvUI,智能电视应用市场LeTVStore等各种布阵的前提下,唯独还缺少手机终端这个移动端突破口。贾跃亭发布乐视手机的现场,将各个供应商的BOM物料成本曝光在消费者眼前,让消费者直观的认为乐视手机是在贴钱卖。不得不说,性价比任何时候都是一副杀手锏。乐视得以迅速的壮大。当然这个硬件让利也是有大的弊端的。低利润率或者不赚钱卖给消费者,造成研发资金的不足,研发不足导致产品平庸,后期的软件优化也跟不上。最终,乐视还是窒息在了自己手里,连同乐视的用户也一起窒息了。一副好牌打的稀烂。消费者也为最初的让利付出了代价,实则是坑人坑己的策略。

  • 硬件负利不利于企业的后期研发,它可以作为一时的促销手段却不能作为一个企业的长期战略。
首先、有了乐视的前车之鉴,我们可以审视乐视所谓的模式是建立在乐视已有的生态内容上做的一项策略。内容付费,硬件让利,这个策略刚出来可能会让消费者一时兴奋过头,但转过神来却发现后面被薅的羊毛更多。随后乐视会员制也被消费者所诟病,慢慢的消费者看穿看了这个套路。乐视手机也就开始极具下滑的态势。

其次、一个公司不能持续的吃老本,必须有持续造血的功能。这样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只有不断的研发才能让自己不至于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毕竟手机圈的竞争是极为激烈的。硬件不盈利,靠生态内容补贴,玩的只是一个概念,一种营销手段,对公司的造血能力是有阻碍的。ID无边框的乐视就是这样的笑话。没有好的产品,消费者会买单吗?

  • 华为是通讯行业的老大,主要靠的是硬件,在内容建设上是真空,硬件负利行不通,也没必要。
华为公司坚持以技术立业,努力创新,坚持自主研发,在通讯领域占据很强的优势,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在面对国外品牌的绞杀时刻,只有华为能够迎头痛击,华为是中国的科技牌面,有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拍,手机自然有人买单,即使卖的贵了,价值也能得到消费者打心底的认可。乐视没这个能力,所以用硬件让利这样吸引眼球的营销来占据市场份额。

于此同时,性价比如小米也没有采取硬件负利的形式来获取客单,小米说过:小米今后的硬件产品综合利润率不高于5%,这个说明小米也不敢补贴消费者。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将这个策略作为核心策略。价格本来就定的低,还一年到头搞促销,还不得整破产了?

华为不会用硬件负利这样的营销噱头来获取短期的流量,一来,华为有品牌实力,消费者愿意认同这份价值,二来,乐视翻车的前车之鉴还犹在眼前。警示后面的手机厂商。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虚张声势,不要假大空画大饼,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梦想可以有,但是千万别窒息了。不值当。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Techpark


乐视的确当时很牛逼,推出了硬件负盈利计划,但是乐视的核心业务主要是做乐视视频、乐视体育,主要做会员体系;当时乐视的视频体系和会员体系的内容也是非常多的,我曾经买过一次,用乐视会员的确还是很爽的!在当时的资金实力下,的确乐视也能补贴的起,可是后来……

乐视的生态模式是超前的,但是商业模式败了

但是乐视的硬件体系,目前已经没有了,唯一有的就是乐视电视了,所以感觉还是很惋惜的,所以我不由得想起来了一句话,一家企业不盈利是不道德的,乐视贾跃亭提出的很多观点,当时提出的生态手机体系,还是非常先进的,而且这个概念可比小米要提出来的早!

所以也有很多人表示贾跃亭的思维太过于超越了,先进的思维让当时无法理解,如果说在这两年推出乐视生态,以乐视手机和乐视电视杀出江湖,我觉得成绩也会是不错的,所以感觉到很惋惜!

华为的优势核心在于自主化硬件,所以需要硬件博得利润

而华为方面其实主要是做网络硬件起家,华为视频以及华为音乐等内容载体,是在华为手机之后推出到底,华为还是要靠硬件去盈利赚钱的,而且华为的终端设备(硬件)这几年也成为华为的主要盈利的渠道之一!所以从一定层面上华为不能走向乐视的道路,乐视是有背后的内容体系,但是华为没有,所以华为的模式不可能走向乐视模式。

因为乐视虽然思维是先进的,在商业方面是失败了,所以任何科技的研发和发展一定是以研发推动下的推进,如果说一个企业没有资金肯定很难支持研发,何况华为本身还采用了自家的处理器海思麒麟系列,采用了很多网络芯片,还有5G硬件系统,当然还有很多硬件都是华为方面自研,所以这个自然需要为这些部门建立盈利的渠道!

华为HMS和鸿蒙系统以及5G实力的不断进步,苹果才是要学的!

而乐视可以说在软件方面的确创新了,而且在外观方面设计感也还不错,但是硬件方面当时是用的联发科的处理器,也有部分手机型号用了高通骁龙的处理器,在其他的很多硬件都是采用厂商的,所以他可以亏本去采购硬件。但是自研方面自然成本方面肯定会比较大,特别是为一家企业独家提供的时候,自然成本就会更高!

而华为不仅仅是在走向硬件的创新,也在做软件方面的创新,例如HMS推出、鸿蒙系统的研发,这些背后都是很大的成本,所以华为目前在很多方面和苹果是相似的,所以苹果也是要靠综合性的实力,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卖一个高价格,而且苹果的模式也是成功的,持久的!

所以希望华为是多向着苹果的很多体系学习,做属于自己的OS系统,做自己的芯片,而且还有自己独家的5G芯片和处理器融合技术!相信能够不断进取你的成为中国的骄傲!并不一定要通过负利润硬件来博得用户群体,那么大家对我说的怎么看,欢迎关注我创业者李孟和我一起交流!


创业者李孟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所谓的硬件负利,也不过是一种自我陶醉而已。而所谓的可以用负利贴补消费者,最终也只能坑消费者而已,或许还会坑了整个行业,坑了自己。

资本是逐利的,硬件负利并不是为了贴补消费者,而是它本身赚不到钱。

没有任何的企业是为了发福利而诞生的,资本本身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来的。

象以前乐视提出的硬件负利,也忽悠了一批人。但是在这背后,并不是说什么不想在硬件上赚钱。而是它们本身就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市场也不认可它的品牌,所以也不得以打价格战死战到底的形式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硬件负利,也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最终的结果是依靠讲故事为生的"贾布斯"出逃美国,留下一地鸡毛,让投资人和供货商留下来面对烂摊子。

硬件负利,要么就是一些欺诈。

比较典型的就是斐讯路由器是怎么坑了一批用户的,免费的产品,不要钱的产品,真的可以给用户带来福利?吃过亏的就会告诉你如何如何了。

一些硬件产品,本身成本就非常高,也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去和下游企业采购元器件的,也要有研发,也要有生产、销售、库存、售后等成本,制造业就是这样,成本要远高于那些新兴产业。

和360杀毒免费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互联网企业都属于轻资产公司,相对的可以在资本的支持下形成相关的产业链。不过即使是这些的互联网企业,本身的获客成本最多也就是200元顶天了,如果更高互联网企业也并不情况,而且这些也只是一次性的支出,要是持续的互联网企业也不会愿意。

现在的大环境,还真的没有可以让硬件公司负利的条件。

就现在来看,如果手机等硬件企业硬件不赚钱,就没有钱去研发,也就会被淘汰。除非是干脆就是什么技术都没有,和当初的山寨机一样不搞研发,但是如果有一些变动也就被市场淘汰了。其实就是当初的山寨机,是很有一种负利的意味的。

山寨机的价格低,但是可以依靠和一些APP厂家谈判,预装一个APP给多少钱,但是这样的局面,也只能在一些低端的手机里使用,稍微有点儿钱的用户也就不会选择了。

就手机等硬件而言,如果真的硬件负利的话,也就只能在国内卖了。

在很多国家之中,对于价格低于成本销售,都会直接被判定为倾销。倾销就要受到处罚,惩罚性关税就等着你了。很多事情,也不是想做就能做的,地球上的游戏规则并不是这样制定的。

其实就这里,中国的一些企业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往往就会受到因为价格低被判断为倾销而吃到惩罚性关税的,这也不过是自己坑死自己而已。

硬件负利也只能毁掉整个行业。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的,这也是企业可以投入研发的根本。不研发,就只能受制于人,受制于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国家或者是企业。

所以,只能在硬件上打价格战,而不是研发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也不过是企业的短视行为而已。

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过度的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也只能让这个行业走线衰亡,这也不是什么好事儿,对于消费者也是如此。

总而言之,就硬件负利这样的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企业正常的行为,华为也不可能使用这种行为来抢夺市场。对于消费者来说,短期的占便宜最终的后果要么是吃亏,要么是低价低质,也只能如此。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通信一小兵


任何企业都是一个盈利性组织,没有所谓的亏欠交朋友。

如果有人和你说,把一样东西不赚钱买给你,不要理他,赶快走,别回头!

回到正题,以我的理解,当年乐视说的硬件亏钱我是不信的,这种话听听就好,总有赚钱的方式的!


城南顾里


乐视带火了很多产品,比如当年互联网电视,小米根本排不上号,传统品牌还不知道互联网电视是个啥。呵呵


滨城三哥111



可以降价,但是还没必要。如果说某一天手机市场进一步恶化,全球的出货量降低到每年几亿台的时候,这个时候苹果也带头把iPhone的价格降下来,那么三星和华为自然也会把旗舰机器的价格降下来。当三星、华为、苹果的旗舰机器只卖3000元的时候,小米、OV这些手机市场上就没有活路了。

当这一天出现的时候,就会像是余承东讲的那样:全球只会有三家手机厂商最终活下来。当然,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又会有新的取代手机的革命性设备诞生了,这些巨头厂商都跑到了新的赛道,手机这边的业务逐渐弱化。但是现在,采用当年乐视硬件负利大额补贴的手段卖手机,是不理智的。

乐视烧钱的背后原因

当我们说乐视烧钱卖手机的时候,必须要了解为什么乐视当年要烧钱?现在乐视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实际上已经有无数分析乐视当年运作规律和商业手段的文章。大家都讲得很清楚,乐视自从上市之后,本身已经脱离了基本的商业逻辑,而变成了一个“庞氏骗局”一般的游戏。

当年乐视依靠视频网站起家,实际上乐视也是全国第一个花真金白银购买版权的企业,也是算是行业的推动者。但是在当年版权意识还不够强的时候,消费者其实并不太认可付费观看的行为,反正网络上有资源,能免费找到为啥要付钱?于是乎乐视做了一系列操作,比如说依靠着贾老板的人脉拉拢了众多明星搞乐视影业,之后又拉了另一批明星搞乐视体育,大大扩充了乐视网的视频内容。

当然除了内容之外,硬件方面乐视也开始烧钱。乐视电视,把智能电视价格压到了不要钱的地步,消费者可以购买乐视网会员的形式,一次性充他个五六年的会员,然后就可以免费拿一台电视;乐视手机也是一样的,同配置下面一度比小米售价还低,并且乐视手机本身是由酷派团队操刀,研发和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保障。可以说在当年,乐视无论是卖电视还是手机,全都是低于成本价在销售。

那么乐视是傻吗?是为了所谓的“现在不盈利,靠未来内容付费盈利。”吗?当然不是,看看小米现在的财报,内容方面的营收占了多少?实际上乐视这一系列的操作,就是讲故事,从乐视影业一直到乐视手机,从乐视汽车最终到乐视生态。乐视就是靠着一个一个庞大的子项目,不断融资扩张,然后烧钱快速补贴市场,再次融资,新项目的融资会补贴过去的项目,当现有项目发展出现瓶颈,那么久再开新的项目盘。

乐视从2004年成立,到2017年贾老板跑路宣布“下周回国”,整个乐视网及其附属业务,从资本市场拿到了超过700亿人民币的资金,贾老板整个家族从中套现了140亿。但是乐视能不能做起来?乐视手机是不是可以打败小米?压根就没人关心。

溢价是所有厂商的梦想

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行业,烧钱补贴用户快速拉取流量,一直都是每一个厂商梦寐以求的事情。烧钱补贴只是处在市场早期竞争的时候会出现,一旦洗牌完成,寡头垄断的局面出现过后,依靠垄断涨价赚钱,是肯定的。比如说滴滴打车,比如说美团点评。

实际上对于厂商来说,依靠硬件赚钱,实现品牌溢价,是最舒服的事情。苹果就是现在手机行业品牌溢价的代表。iPhone作为全球出货量第三的手机品牌,每年出货量大概在2亿台左右,市场占有率15%,但是却赚走了整个市场70%的利润。相比之下三星辛辛苦苦卖3亿多台手机,只赚走了14%。

苹果赚走如此多的利润,表面上看是因为iPhone本身硬件成本价格只有3000-4000元人民币,但是售价却高达8000-10000元。但是本质上来说,是因为苹果在技术和营销方面的把控。无论是IOS生态系统;还是A系列芯片,线性马达,视网膜屏幕带来的体验;或者苹果自身在品牌方面的包装和宣传,都是国产厂商需要学习赶超的地方。

这其中,国内能够与苹果在市场上做抗衡的,目前只有华为一家。华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麒麟处理器一步一步成熟;在基带方面从3G到4G,最后在5G上能够与高通对抗;屏幕方面扶持京东方实现OLED国产化摆脱三星的束缚;拍照上持续的研发使得华为成为了全球拍照效果最好的品牌之一,一度超过了苹果。现在还在系统底层方面优化硬件的性能,甚至在开发自己的鸿蒙操作系统。

华为的P系列和Mate系列,经过这么多代产品,从最初被骂性能不行卖高价,到Mate 20系列开始真正打动消费者,到2019年遇见美国打压在国内市场拥有了口碑优势,到现在P系列和Mate系列正式坐稳5000元以上价位旗舰机器的行列,与三星和苹果共同竞争。

华为完成了小米、OV、联想这些品牌还没能完成的手机高端化定位,又为什么要依靠补贴卖手机呢?

市场依旧集中在中低端

从2019年全球手机出货型号的数据来看,全球前十名是:iPhone XR 4千6百万台;iPhone 11 3千7百万台;Galaxy A10 3千万台;Galaxy A50 2千4百万台;Galaxy A20 1千9百万台;iPhone 11 Pro Max 1千7百万台;iPhone 8 1千7百万台;Redmi Note 7 1千6百万台;iPhone 11 Pro 1千5百万台;Galaxy J2 Core 1千5百万台。

那么大家不难看见,这里面除了苹果有5台手机上榜,真正站稳了旗舰手机的脚跟(最便宜的iPhone Xr,售价也需要4700元左右),包括三星这样全球出货量第一的手机企业,卖出去的机器也并不是旗舰的S系列或者Note系列,而是最具性价比的A系列或J系列。而华为一台都没有上榜,说明缺少爆款机器。

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即便华为成功进入了5000+的旗舰市场,即便小米和OV这些企业也将旗舰机器的价格上调到了5000元,但是本质上来说,市场购买最多的手机(除了苹果之外),还是价格在2000-3000元之间的中端机器。

这也就是为何小米会独立出Redmi品牌,华为会将很多技术下放到荣耀品牌,OPPO会推出Realme品牌,vivo会推出iQOO品牌的原因:在向旗舰机器进军的道路上,其实还需要性价比机器来确保出货量稳定住市场。

因此在目前能够通过旗舰机器赚钱的今天,盲目依靠补贴来占领市场,没有必要。随着市场白热化,开始降价进一步蚕食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言论,华为每年需要纳税近千亿,如果将手机做成负利,就可以省去一大笔税款。相信华为不会这么做,任何一家有社会责任心的企业都不可能这么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