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疫情的關係宅在家裡兩個月了,身邊的人不斷議論著高三畢業班的事情,朋友圈、微信、電話……鋪天蓋地關於高考的信息撲面而來,勾起了我對高考酸酸的回憶。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我的高考實在沒什麼值得炫耀的,成績發揮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有點悲壯、有點酸楚、有點無奈、有點失落。

我1984年參加高考,那年高考前還有一次高考預選,通過不了預選就無緣參加正式高考,所以大家對待預選都很重視,壓力之大絲毫不亞於正式高考。我的李姓同學高考預選一名之差名落孫山,遺憾的離開了學校,發誓這輩子再也不參加高考了,想好了回家後的打算,準備做一番事業,不知道什麼原因半個月後學校又增加一個高考名額,他又重新拾起了課本,當年以優異成績考上了一所本科大學,而當年考上大中專的畢業生總共不超過四十名。那一個增加的高考名額改變了李同學一生的命運。每每想到這些我都會由衷感嘆:高考是殘酷的,但有時也頗有些令人感到酸楚的戲劇性。

高考前老師要求我們要放鬆放鬆再放鬆,我在班裡成績一向不錯,老師在高考前就單獨跟我說,你放開考,今年能考上就走,考不上了也許是個好事,明年複習一年再考個更好的大學。我也做好了補習一年的準備,真的很放鬆。第一天考試的中午,午飯後在寢室睡覺,我竟然沒聽到高考的鈴聲,慌里慌張往考場跑,差一點耽誤了考試。第二天中午我乾脆爬到辦公樓頂,躺在大鐘下面踏踏實實睡了個好覺。

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我記不太清楚了,在複習備考時看到了歷年來的高考題目,倒是對前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記憶深刻。那是一個材料作文,大概意思是說一個挖井人前前後後挖了好幾個地方,都沒有挖到水,有時就差一鐵掀就要出水了,他卻沒能堅持下去。之所以對這道題目印象深刻,是因為老師讓我們都寫一篇以《挖井》為題目的作文作為練習,我當時把哲學裡的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論述個透,什麼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準備、質變是量變的歸宿和結果、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可能發生等等,我還清晰記得這篇作文的最後一句話是:我不由感嘆到,最遺憾的失敗是差一點就成功了。語文老師說,你這不是寫作文,是在做一道哲學論述題。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高考結束了,我覺得考的不好,也做好了補習一年的準備,帶著一絲遺憾、些許失落回家了。農家的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放下書包拿起鋤頭,沒明沒夜幹起農活了。直到有一天晚上哥哥大汗淋漓跑到地裡送來高考錄取通知書時,我還在地裡刨紅薯。

師專的通知書來了,我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作為應屆生參加高考,這個成績在全縣也在前三十名了,可是,跟我的理想相比,這又是一個很尷尬的成績,我很猶豫,到底是去師專上學呢還是再補習一年呢?

高考的味道酸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