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書中的人物能真實的反映出現實社會的情況,清代的武俠小說中的女俠形象就是如此,清代武俠小說中的女俠有著很多與前代不同的地方,

比如愛情觀、世俗觀、戀愛觀的變化。總之,清代女俠在所有的女俠之中是最為壓抑的,她們的出現適應了清朝的封建統治,處處體現著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是封建統治強化的象徵。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一、清代女俠的形象

1、“大家閨秀”

清代的女俠形象與以往截然不同,比如唐代的武俠小說《唐傳奇》對於女俠的描述就是非常簡單的,年齡、長相、身材、衣著等等都一筆帶過,重點突出她們俠義的行為,如果不是仔細閱讀,讀者甚至看不出她們是女性,因為作者的本意就是淡化人物形象,重在講述她們行俠仗義的事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而清代小說中的女俠則形象鮮明,作者在描寫這些女俠的形象時花費了大量的筆墨,讓讀者覺得書中描寫的彷彿不是一個仗劍走天涯的女俠,而是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家閨秀,讓人有一種想與其戀愛的衝動。

“身穿桃紅色女妖,蔥心綠中衣,腰繫西湖色汗巾,足下紅緞花鞋又瘦又小,粉面生唉,城眉倒堅,奮眼圓崢。”(《彭公案》)。如此動人的描寫,是前代任何小說中都沒有的女俠形象,光是看到這樣讓人心潮澎湃的描寫,腦中就會浮現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這樣的畫面,

這種描寫不符合傳統的女俠形象,卻非常符合清朝時期的女子形象。作者這樣描寫女俠,很有可能是為了迎合當時的封建思想,從倫理道德的角度出發,刻畫出眾多儀態萬方的“女俠”。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2、“三寸金蓮”

第二點是作者突出強調了女俠的“三寸金蓮”,清代小說中的女俠都裹著小腳,但是卻不影響她們飛簷走壁,而且女俠們踮著小腳一天居然還能走七八里路,對於封建時代裹腳的女性來說,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因為她們連走路都很費力,需要有人攙扶。

其實作者這樣寫的用意頗深,仔細對比一下前朝女俠形象與清朝女俠形象,我們會發現之前的女俠經常喜歡女扮男裝去行俠仗義,因為男性在江湖上更有發言權,以男性的形象出現不會成為眾矢之的,還能獲得尊敬。

但是清代小說中只要有女俠以女扮男裝的身份出現立刻就會被識破,因為她們那一雙小腳,很輕易就會暴露,作者這樣來著寫女俠,就是為了突出她們和男人的區別,意在說明小腳就是她們的限制,讓她們無法擺脫這種束縛。

同時也通過描寫女俠來體現方式女性的潮流,那就是裹小腳,雖然在今天看來是一種陋習,但是在清代,卻是女性的標誌。滿清入關後曾經推行“剃髮易服”,並且禁止裹腳,但是“剃髮易服”成功實行了,裹小腳的傳統卻一直未曾斷絕。通過這樣的描寫,

塑造出了一群被封建倫理道德牢牢束縛著的女俠形象,迎合了封建皇權時代對女性的要求。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二、清代女俠行俠仗義的目的與最終結局

1、為復仇而生

清代女俠在行俠仗義的時候帶有極強的目的性,比如清朝時著名的呂四娘刺殺雍正皇帝的故事:傳說呂四娘是明末大學士呂留良的女兒,呂留良因為清朝初年盛行的文字獄而被雍正皇帝下令挖棺刨屍,而且還被挫骨揚灰,呂四娘為父報仇,克服了層層艱難險阻殺進皇宮,並且成功的殺死了雍正皇帝。

她們一生的目標就只是在等待一個報仇的機會,為此可以付出任何代價,這一代與《唐傳奇》中的女俠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唐傳奇》中的女俠是快意恩仇的,她們可以為報復仇人不計代價,也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而清代小說中的女俠則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未免有些偏激。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2、世俗化的結局

前代女俠小說中的人物最終結局都是悲慘的,或是一個人遠走他鄉,或是為了重要的人或事付出生命,她們最終的結局都不屬於世俗,有一種從未來到過這世界上的神秘感。

清代小說中的女俠大部分都是歷經劫難,找到了最終的歸宿,與自己最愛的人一起浪跡天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她們的人生幸福而又溫暖,就像世俗中的情侶,能夠白頭偕老,永不分離。作者這樣描寫女俠的結局可能過於世俗化,但是與前代“生死兩茫茫”的生離死別的結局來看,這樣的結局更加符合讀者的心理,開創了武俠小說一個截然不同的時代,也賦予了女俠世俗的形象,更加貼近生活,這也許是清代女俠唯一正面的形象。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三、感情世界與戀愛觀念

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唐代女性對於感情是非常態度鮮明的,如果男子對她們傾心相付,那麼她們也會用真心去回報,但是如果男人對她們虛與委蛇,並且企圖用封建枷鎖套住女性,那麼她們就會奮起反抗,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追求獨立自主的人格,敢愛敢恨、英氣豪邁,顯示出一派女俠的氣勢。

清代女俠則盡顯女子柔弱的本性,沒有唐代女俠的灑脫豪邁,她們與男性比武如果輸了,就會面紅耳赤,而與人談婚論嫁時也會羞於啟齒,對於婚姻沒有勇敢追求的態度,而且在結婚前也從未與丈夫見過面,完全就是一個嬌滴滴的大家閨秀,沒有一點女俠剛毅和敢愛敢恨的性格。

清代女俠還非常注重貞潔,因為受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程朱理學的影響,女人們對於貞節牌坊的看重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為了證明自己的貞潔,女俠在丈夫外出時還要點上守宮砂,如果守宮砂在丈夫回來以後不見了,那麼就證明她們失去了貞潔,會遭到萬人唾罵。

這種“憋屈”的用來證明自己的方式,完全不像一個女俠的所作所為,她們曾經的叱吒風雲、快意恩仇,都變成了依靠男子而生存,以他們的意志為自己的意志。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四、清代女俠形象形成的原因

1、文學思想的控制

滿清入關之前並沒有自己的文化,所以他們必須學習漢人的文化來統治漢人,因此從宋朝流傳下來的官方統治思想——程朱理學,就成了清朝的統一思想。康熙曾經多次頒佈聖旨,強調程朱理學的精髓之處:“裨益政治,修齊治平,“朕惟治天下,以人心風俗為本,欲正人心厚風俗,必崇尚經學,而嚴絕非聖之書,此不易之理也”。

以程朱理學為治國思想,就要以儒家傳統中的“三綱五常”為基本原則,加上程朱理學中“存天理,滅人慾”、“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對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從精神上壓迫了廣大女性,讓她們服從於傳統的倫理道德,在這樣的封建統治強化的社會中,加上封建倫理道德的控制,即使是女俠也要服從,因為儒家倫理道德絕對不會允許一個女子在江湖上行走,破壞他們的封建統治。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2、經濟的變化

清代商品經濟活躍,出現了很多手工業作坊和工商業市鎮,市民階層業在此基礎上興起,他們對於小說的要求顯得更加世俗化,於是很多通俗小說應運而生,武俠小說中原有的女俠精神業被通俗文學所取代,因為清代傳統的封建倫理道德佔據了主導地位,所以人們人們印象中的女俠應該是相夫教子、遵守婦道的,而不是行走江湖、快意恩仇的。於是清代女俠的形象就在這樣的要求之下變得世俗化與倫理化,順應了封建社會發展的潮流,也順應了儒家倫理道德。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3、封建統治的強化

清代一直實行文化專制,尤其是在鴉片戰爭戰敗以後。統治階級內憂外患,封建統治搖搖欲墜,為了強化封建統治,統治者實行了嚴厲的文化專制政策,大興文字獄,一句平常的“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的詩句,作者就被加強了誹謗朝廷的罪名,株連九族,手段極其殘忍。同時銷燬很多武俠小說,把它們列為禁書,如果有人敢私下偷看,就會受到殘酷的懲罰,這樣的文化專制使得國中無論是官員還是百姓都戰戰兢兢,於是順從朝廷、為皇帝服務就成了當時的主流思想,女俠當然也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可能性,淪為封建專制統治下的工具,也成為了男人的附庸,在社會上沒有任何地位。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結語

清代女俠與前代的女俠相比,多的是一分壓抑和無奈,少了無數的自由和快樂,她們在封建統治的強化下苟延殘喘,在封建倫理道德的壓迫下無奈服從,不能像前代的女俠們那樣行走於江湖之間,瀟灑於天地之外。

快意也好,瀟灑也罷,都難逃出束縛,清朝女俠為何那麼“憋屈”

在封建統治的壓迫下,她們的精神世界是極度空虛的,甚至已經達到了扭曲的程度,她們的精神世界中有家族、丈夫、兒子,卻唯獨確實了那個我行我素的“自我”這正是封建統治制度強化的可悲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