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最後都累死了


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最後都累死了

公元1723年1月3日,登基不過七日的雍正皇帝,正式頒佈了“密摺制”,公開鼓勵大臣們來函打“小報告”,他會用硃筆批註,善加反饋。為了保證信件的私密性,雍正還定製木匣,發給較為信賴的臣子,鑰匙只有雍正和該臣子持有,旁人無法擅自打開。

過了幾年後,這項制度碩果頗豐,雍正也為自己的硃批感到相當滿意,採選精華,編成了一本《硃批諭旨》,供臣民閱覽。

這個“密摺”的發明有什麼了不起,讓雍正皇帝如此急著頒佈,又因此沾沾自喜呢?


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最後都累死了

△雍正《硃批諭旨》

自古帝王不願成為孤立的一方,往往會寵信一些近臣,從他們身上了解外界的消息,藉以有所作為。唐代武則天時,頒佈了“告密制”,設置了意見箱“匭”,鼓勵臣子舉報不當之事,朝廷會獎勵五品官位給舉報者,舉報內容有誤也不會追究。然而,這具有好意的制度,卻遭到酷吏的不當使用,天天找碴,誣陷他人,造成了巨大的恐慌。(瞭解更多武則天的登基秘密與佛緣,請穿越至705年12月16日的洛陽)

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需要廣泛的情報來源,這無可厚非,而武則天的“匭”雖能鞏固其地位,卻也導致官員人人自危。雍正皇帝為何在剛剛登基的時候,就要重拾這項制度,還要“升級”成“plus”版呢?

第一,雍正剛即位之際,最重要的便是儘快熟悉政務,“密摺制”是一個相對有利的措施。過去康熙在位時,准許曹寅、李煦隨時向他上密奏,內容往往是其他巡撫不曾上奏過的,而康熙更因為李煦的密奏,順利解決了蘇州科場案,也透過曹寅的密奏觀察熊賜履的行蹤,這或許讓雍正感受到密奏帶來的好處。

此外,密摺亦帶給雍正神秘感,有助於樹立威嚴,比如狀元郎王雲錦在家中玩“葉子戲”,有片葉子忽然不見,第二天上朝,雍正在詢問他日常時,得意地拿出了那片葉子,誇他老實,這讓王雲錦不寒而慄。


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最後都累死了

△曹寅像

第二,雍正本人是在奪位之爭中搏殺出來的,對人極不信任。例如,雍正曾經用密摺讓廣東布政使王士俊與廣東巡撫傅泰互相監視,但他們彼此不知道對方的任務。雍正雖對廣州提督王紹緒表示過信任,但他又因生性多疑,讓傅泰、兩廣總督孔毓珣及廣州將軍石禮哈加以監視。

因此,雍正重視“告密”,鼓勵檢舉。同時,他也與武則天有所差異,對於密摺,增加了保密措施,注意辨識內容真偽,若有問題,必指出且加以訓誡。比如江寧織造局的曹頫報告蝗災,雍正指責他沒有立即讓官員撲殺蝗蝻,並且警告千萬別說謊,可知雍正謹慎的態度。

日益增多的奏摺,讓雍正對自己的政務十分滿意,於是編成一部《硃批諭旨》,希望君臣間的治世精神,能讓天下臣民拜讀學習。然而,所載奏摺雖達一萬餘件,卻只不過是所有密摺中的十分之二、三,可知當時告密的風氣之盛。

不過,這個制度仍然帶來了弊端。

第一,密摺出於一人之手,有其主觀性,便不一定公正。比如雍正二年的某一天,閩浙總督的覺羅滿保、時任江蘇布政使的鄂爾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收到雍正的斥責,停止受理他們的告密與上奏,而他倆自認問心無愧,這想必是有人給雍正“咬耳朵”,影響雍正的判斷,因而有了這樣尷尬的局面。

第二,康熙時只有一百多具摺奏事的官員,到了雍正時則多達一千多人。據記載,雍正曾得意地說,他一天批改少則20-30折,多則50-60折。可以想象,幾乎所有人的行為、秘密都掌握在雍正手裡,在官員們的眼中,這是政治上一根令人恐懼的高壓線。

第三,終日處理政務、遺心病太重的雍正,因為過於認真批閱每個摺子,導致嚴重睡眠不足,甚至幾乎沒有離開過紫禁城與圓明園,最終“過勞死”,在位其間不滿十三年,可以說“密摺制”也為他本人招致了不幸。

然而,“密摺制”制度在雍正以後,依然為帝王所延用,終於清末。可知即便帶來弊端,對皇帝來說仍是個為政的利器,帶來許多價值,難以廢除。

不過,令人想不到的是,近年,雍正硃批突然被注意,衍生出許多產品,掀起了文創風潮,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雍正強調密摺不要拘泥形式,用語可較為隨意,因此讓人發現了不同面貌的雍正,比如他會俏皮地讓官員“絲毫勿慮,儘量發胖”,更會在收到消息後,和藹地告訴官員“朕甚喜”、“你放心”等,這跟我們瞭解的心狠手辣的雍正差異甚大,反而帶來喜感。(更多瞭解雍正其人,請穿越至1678年12月13日的北京)

第二,有些時下流行語,硃批裡也有,例如雍正曾經寫“朕就是這樣漢子”,非常接地氣,在現在的語境下,讓人不禁捧腹大笑。當年讓臣子們戰戰兢兢的硃批語,轉眼間變成了搞笑的流行語,可說是歷史和我們開的一個玩笑。


史上最勤勞的皇帝,最後都累死了

△雍正硃批“朕就是這樣漢子”

縱覽歷史,我們會發現,信息的獲取方式,往往決定了決策方式和後果。1月16日,我們將為您呈現另外一個信息改變決策的故事。

歷代評價

“雍正一朝首尾雖僅十三年,但上承康熙,下啟乾隆,實為清初隆興之關鍵時代。雍正帝深居大內,卻於地方官場民情瞭如指掌,可見其建立的密摺上奏制度極為成功,因此而留下的大量《硃批諭旨》——‘天下第一痛快之書’,又成為研究該朝政事乃至廓清‘謀父篡位’、‘殺兄屠弟’、‘殺年滅口’、‘遇刺身亡’等傳說迷霧的基本史料。”

——楊啟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

“告密,自古以來就為人所不齒,但在雍正統治的年代,這種行為被官員們視為本職工作。雍正登基的第十四天,便下了一道收繳前朝密摺的諭旨,並逐漸使密摺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文書制度。”

——竇學欣、李靜、陳婷《盛世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