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自古以来,女人坐月子都是一件大事,月子坐得好不好,跟日后女人的身体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女人大多数在婆家坐月子,所以婆婆伺候儿媳妇坐月子,就成了一种习惯,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如果有哪个婆婆不给儿媳妇坐月子就会受到指责,会让人觉得她不是个合格的婆婆。

有许多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变得紧张、不和,甚至反目,跟婆婆伺候儿媳妇尽不尽心有很大关系。

宝妈们应该都知道,刚刚生完宝宝,情绪会有很大波动,对人对事都比较敏感。因此,假若当婆婆的不够体贴,就会引发儿媳妇不满。

如果真的是婆婆不愿意好好伺候,被儿媳妇嫌弃那也无可厚非;如果婆婆尽心尽力,却仍然无法博得儿媳妇好感,那就是儿媳妇的不对。

因此,有些婆婆认为,我伺候月子被嫌弃,不伺候月子也被嫌弃,那我干嘛还要出力不讨好?干脆就拒绝照顾儿媳妇坐月子。

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如此一来,当儿媳妇的也会说,我月子你不伺候,等你老了,动不了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你也别来烦我。

还有一种更让婆婆为难的情况:女儿和儿媳妇同时坐月子,两人都需要她,她该如何抉择?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当妈的自然心疼女儿,自然想去照顾她;儿媳妇为婆家延续血脉,功不可没,也该照顾。

这个时候分身乏术,不可能两头都能兼顾,去照顾女儿,儿媳妇肯定有意见。可是留在家照顾儿媳妇,自己心里肯定觉得对不起女儿。

罗大娘就摊上了这样的事,女儿和儿媳妇的预产期相差不过三天。当她得知她们两人怀孕的时候,就开始发愁了。

女儿没有婆婆,这就意味着月子里需要她的照顾。儿媳妇是远嫁,让亲家母来伺候月子也不现实。再说在罗大娘那里,婆婆伺候月子是一种风俗,没有让亲家母来伺候的道理。

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罗大娘很会做人,跟儿媳妇的关系也不差。她尽量地一碗水端平,待女儿如何,就待儿媳妇如何。

儿媳妇也是个高情商的人,罗大娘对她好,她就加倍对婆婆好。对于小姑子家的情况,她也很了解,甚至还提出让小姑子到自己家里来一起坐月子的想法。

罗大娘虽然很感动,但是却没有同意儿媳妇的提议。她说自己年纪大了,同时照顾两个人坐月子恐怕会吃不消。

其实罗大娘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尽管她尽量做到把两人同等对待,但是她无法保证让两人长期待在同一屋檐下,她能不出纰漏。假如两个宝宝同时哭了,她该去抱哪一个呢?

另一方面,他们那里的风俗也不允许女儿回家坐月子。村民们陈旧的思想,会认为女儿若是回娘家坐月子会给娘家带来坏运气。罗大娘虽然不信这一套,可是她也不想让女儿日后被人嚼舌根子。

罗大娘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儿媳妇预产期前的一个月,罗大良找她好好地商量了一下。

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那天晚上,罗大娘照例煮了两个荷包蛋,端到儿媳妇的房间里。她把碗放下,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笑眯眯地看着儿媳妇。

儿媳妇自然是知道她有事,便问道:“妈,你有话就说吧,我听着呢。”

罗大娘在她身边坐下,说:“你和小妮的预产期很快就到了,我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我过去照顾妮子。”

儿媳妇听到罗大娘这么说,脸色微微一变,但是她沉住了气,没有接话,想听听婆婆接下来会说什么。

罗大娘自然是捕捉到了儿媳妇脸上的表情变化,她仍旧笑眯眯地说:“虽然我也坐过月子,但是却从来没伺候过别人坐月子,所以没有经验,怕没法好好地伺候你。这样吧,我出钱给你请个月嫂。她们是专业的,经验丰富。不管是照顾你,还是照顾宝宝,都比我更上手。你觉得呢?

儿媳妇听完罗大娘的话,脸上绽开了笑容。她当然能理解婆婆的苦心。对于婆婆的提议,她很赞成,高兴地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件左右为难的事,就这么轻松地化解了。罗大娘没有辜负女儿,也没有得罪儿媳妇。她这么安排,反而增进了婆媳之间的感情。不管去到哪里,但凡提起婆婆,儿媳妇总是赞不绝口。

儿媳妇和女儿同时坐月子,她去照顾女儿,却获儿媳妇盛赞

不得不说,罗大娘和她的儿媳妇都是聪明人。罗大娘以“经验不足”为理由,去照顾自己的女儿,却给儿媳妇请专业的月嫂,这就显得她更看重儿媳妇。实则上,她也是给自己免去了许多麻烦。

本来婆婆伺候月子,就是一件非常难为的事情,稍微有点差错,就有可能引发儿媳妇的不满。因此才有了“婆婆是回奶神器”这么一句大实话。

不管婆婆和儿媳妇之间的关系如何好,总是比不过母女关系。婆媳争吵,哪怕是很小的事,都有可能让人记一辈子。但母女之间,哪怕吵得再狠,也不会有隔夜仇。

因此,罗大娘才是最后的大赢家,虽然花了自己积攒了一年多的钱,不能说不心疼,但是这钱花得值。毕竟比起钱来,"家和"更显珍贵。

不管怎么说,想要月子坐得好,还需婆婆和儿媳妇多沟通。婆婆同身为女人,该多体谅儿媳妇的情绪,尽量满足她的需求;当儿媳的也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婆婆哪里做得不好,也不能过分指责。

说一千道一万,婆媳之间想要关系好,好好沟通,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是大前提。唯有关系好了,婆婆才能尽心尽力伺候月子;唯有关系好了,儿媳妇才不会对婆婆无端挑剔,让自己舒心地坐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