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自古以來,女人坐月子都是一件大事,月子坐得好不好,跟日後女人的身體狀況有著很大的關係。

一般來說,女人大多數在婆家坐月子,所以婆婆伺候兒媳婦坐月子,就成了一種習慣,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如果有哪個婆婆不給兒媳婦坐月子就會受到指責,會讓人覺得她不是個合格的婆婆。

有許多婆婆和兒媳婦的關係變得緊張、不和,甚至反目,跟婆婆伺候兒媳婦盡不盡心有很大關係。

寶媽們應該都知道,剛剛生完寶寶,情緒會有很大波動,對人對事都比較敏感。因此,假若當婆婆的不夠體貼,就會引發兒媳婦不滿。

如果真的是婆婆不願意好好伺候,被兒媳婦嫌棄那也無可厚非;如果婆婆盡心盡力,卻仍然無法博得兒媳婦好感,那就是兒媳婦的不對。

因此,有些婆婆認為,我伺候月子被嫌棄,不伺候月子也被嫌棄,那我幹嘛還要出力不討好?乾脆就拒絕照顧兒媳婦坐月子。

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如此一來,當兒媳婦的也會說,我月子你不伺候,等你老了,動不了了,需要人照顧的時候,你也別來煩我。

還有一種更讓婆婆為難的情況:女兒和兒媳婦同時坐月子,兩人都需要她,她該如何抉擇?女兒是自己的心頭肉,當媽的自然心疼女兒,自然想去照顧她;兒媳婦為婆家延續血脈,功不可沒,也該照顧。

這個時候分身乏術,不可能兩頭都能兼顧,去照顧女兒,兒媳婦肯定有意見。可是留在家照顧兒媳婦,自己心裡肯定覺得對不起女兒。

羅大娘就攤上了這樣的事,女兒和兒媳婦的預產期相差不過三天。當她得知她們兩人懷孕的時候,就開始發愁了。

女兒沒有婆婆,這就意味著月子裡需要她的照顧。兒媳婦是遠嫁,讓親家母來伺候月子也不現實。再說在羅大娘那裡,婆婆伺候月子是一種風俗,沒有讓親家母來伺候的道理。

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羅大娘很會做人,跟兒媳婦的關係也不差。她儘量地一碗水端平,待女兒如何,就待兒媳婦如何。

兒媳婦也是個高情商的人,羅大娘對她好,她就加倍對婆婆好。對於小姑子家的情況,她也很瞭解,甚至還提出讓小姑子到自己家裡來一起坐月子的想法。

羅大娘雖然很感動,但是卻沒有同意兒媳婦的提議。她說自己年紀大了,同時照顧兩個人坐月子恐怕會吃不消。

其實羅大娘的顧慮是有道理的,儘管她儘量做到把兩人同等對待,但是她無法保證讓兩人長期待在同一屋簷下,她能不出紕漏。假如兩個寶寶同時哭了,她該去抱哪一個呢?

另一方面,他們那裡的風俗也不允許女兒回家坐月子。村民們陳舊的思想,會認為女兒若是回孃家坐月子會給孃家帶來壞運氣。羅大娘雖然不信這一套,可是她也不想讓女兒日後被人嚼舌根子。

羅大娘思來想去,最後想到了一個辦法。在兒媳婦預產期前的一個月,羅大良找她好好地商量了一下。

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那天晚上,羅大娘照例煮了兩個荷包蛋,端到兒媳婦的房間裡。她把碗放下,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笑眯眯地看著兒媳婦。

兒媳婦自然是知道她有事,便問道:“媽,你有話就說吧,我聽著呢。”

羅大娘在她身邊坐下,說:“你和小妮的預產期很快就到了,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我過去照顧妮子。”

兒媳婦聽到羅大娘這麼說,臉色微微一變,但是她沉住了氣,沒有接話,想聽聽婆婆接下來會說什麼。

羅大娘自然是捕捉到了兒媳婦臉上的表情變化,她仍舊笑眯眯地說:“雖然我也坐過月子,但是卻從來沒伺候過別人坐月子,所以沒有經驗,怕沒法好好地伺候你。這樣吧,我出錢給你請個月嫂。她們是專業的,經驗豐富。不管是照顧你,還是照顧寶寶,都比我更上手。你覺得呢?

兒媳婦聽完羅大娘的話,臉上綻開了笑容。她當然能理解婆婆的苦心。對於婆婆的提議,她很贊成,高興地點頭答應了。

於是一件左右為難的事,就這麼輕鬆地化解了。羅大娘沒有辜負女兒,也沒有得罪兒媳婦。她這麼安排,反而增進了婆媳之間的感情。不管去到哪裡,但凡提起婆婆,兒媳婦總是讚不絕口。

兒媳婦和女兒同時坐月子,她去照顧女兒,卻獲兒媳婦盛讚

不得不說,羅大娘和她的兒媳婦都是聰明人。羅大娘以“經驗不足”為理由,去照顧自己的女兒,卻給兒媳婦請專業的月嫂,這就顯得她更看重兒媳婦。實則上,她也是給自己免去了許多麻煩。

本來婆婆伺候月子,就是一件非常難為的事情,稍微有點差錯,就有可能引發兒媳婦的不滿。因此才有了“婆婆是回奶神器”這麼一句大實話。

不管婆婆和兒媳婦之間的關係如何好,總是比不過母女關係。婆媳爭吵,哪怕是很小的事,都有可能讓人記一輩子。但母女之間,哪怕吵得再狠,也不會有隔夜仇。

因此,羅大娘才是最後的大贏家,雖然花了自己積攢了一年多的錢,不能說不心疼,但是這錢花得值。畢竟比起錢來,"家和"更顯珍貴。

不管怎麼說,想要月子坐得好,還需婆婆和兒媳婦多溝通。婆婆同身為女人,該多體諒兒媳婦的情緒,儘量滿足她的需求;當兒媳的也儘量調整自己的心態,婆婆哪裡做得不好,也不能過分指責。

說一千道一萬,婆媳之間想要關係好,好好溝通,相互體諒,相互理解是大前提。唯有關係好了,婆婆才能盡心盡力伺候月子;唯有關係好了,兒媳婦才不會對婆婆無端挑剔,讓自己舒心地坐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