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食物吃完一次,就念念不忘?

悲傷穿透的眼眸


人的一生中喜欢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总有那么一二种,难以割舍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记得那个年代物资溃乏,妈妈总会绞尽脑汁的做出美味,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碎花抓饭,抓饭在当地原著民称为“波劳”是当地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备抓饭待客,因为当初是以手抓食的,故得此名,抓饭分为素抓饭和肉抓饭,素抓饭不油不腻,稍微带一点甜味,很受女性欢迎,里面虽然没有肉,但是和小菜一起吃,也别有一番风味,肉抓饭应该是最受欢迎的一款,一般都是羊肉的,有的地方也会用牛肉的,香糯的米粒配上鲜嫩的牛肉,那味道简直绝了,这里介绍一下做抓饭的过程,用料有,羊肉,胡萝卜,黄萝卜,洋葱,大米,胡麻油,盐,孜然粉,冰糖,热锅凉油,妈妈做抓饭喜欢用胡麻油,也称亚麻籽油,做抓饭要比平常炒菜的油放的多,胡萝卜比较吸油,油放少了,抓饭也不好吃,油烧至七分热先炒洋葱,翻炒出香味,洋葱颜色变至金黄盛出备用,在炒过洋葱的油里放入羊肉,不停翻炒,注意火不要太大,炒肉时放入五六粒冰糖,,这样炒出来的羊肉很嫩且色泽光亮,继续炒,需要注意的是羊肉一定要炒熟并且炒干一些,到入切好的胡萝卜条,翻炒的过程中可以加盐了,这样萝卜中的水份容易炒出来,大约翻炒十分种后萝卜变软到熟,到入炒过的洋葱,加入事先泡好的大米,加水满过米层即可,加水太多,抓饭的米粒不筋道,影响口感和视觉,水加的少了,米粒会加生,小火慢慢的炖煮,


从锅中慢慢的飘出浓浓的香味,预示着可以撒火了,抓饭熟了,我的心醉了,开锅后把米粒和肉上下一翻,盛入盘中,配点小菜,上桌,只见风扫残云,大口吃肉,大勺抓饭,一会见底,多么的难忘呀,,我的抓饭,至今难忘。


羊脂玉范掌柜


在我的印象里,说好吃的我也不知道啥是好吃的,啥是难吃的,现在条件都好了。鸡鸭鱼肉可以说你想哪天吃就可以哪天吃!

妈妈做的饭虽然不是美味,但也是我一生最眷恋的味道了,还有老爸腌的老咸菜,那是一种情怀,吃了它心里踏实满足。

如今妈妈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别说做饭了就是生活都不能自理了,幸好老爸还能照顾她,现在我们一家三口,想吃啥就做啥,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啥都是香的。




岁月的保养师


这个问题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始终念念不忘的是学校旁边的那条小吃街。

上学的时候是在省会城市,虽然算不上发达,但是还是说的过去。长长的一条街上,什么都卖的有。当然最让我们感兴趣的还是街口的那家自助餐,基本上一个月要吃上两次,而且每次都是扶墙而出,生怕吃少了对不起自己付出的那几十块钱。

除了自助我们也吃过街上的各种小吃,要说最念念不忘的还是臭豆腐和豆腐脑


熙有熙友


姐姐不知怎样吃,经人南方人告诉,指点,姐姐只好把蟒蛇肉剁碎,又放了一些剁碎的猪肉,包成了饺子,让大家都能吃。

我和母亲都不是随便乱吃食物的,姐姐在南方久了,受到南方人的影响比较多了,什么这补那补的也略微了解了一些。让我们无论如何也要吃一点,我是送母亲去姐姐家养病的,那里的空气湿度比北方大,气候温暖,海洋气候,无论白天温度多高,但夜里必须盖被子。姐姐姐夫的工作在山上,部队守边很辛苦。几年都不能回老家,母亲病好了一些,就让我母亲送到姐家休养。姐说,吃点对身体有补的作用,有利于母亲养病。母亲勉强吃了几个,我也吃了一个。因为掺了猪肉,我并没有吃出什么特别的味道。如果没有人告诉我,我也可能就会吃掉那一碗饺子。但是,我知道了,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那顿饭,虽然只吃了一个饺子,里边有一点点蟒蛇肉,但吃那顿饭的情景记忆犹新,好怀念和姐姐在一起的日子,可就在这几天,她已经化成一缕青烟,去了天堂,自此阴阳两隔,不能再见到了。


蓝天白云61070563


大学四年,吃了不少满足的东西,简单说几个~自己比较喜欢的,当然很多~简单说,喜欢的朋友旅游的时候记得吃哦!

1、柳州螺蛳粉

柳州螺蛳粉配料特别丰富,除了(米粉)以外,还有酸笋、油果、酸豆角、花生等,可以说是一种“配料十足”的食物。大学舍友是广西人,第一次吃螺蛳粉在宿舍里,所有人都被熏了出去,我觉得很香,也从此爱上了这款食物。

大多人觉得很臭那螺蛳粉的“臭”,臭在哪里?

当然也有人完全不能接受螺蛳粉这种美食,第一感觉就是和臭豆腐一样“臭死了恶心之类的”, 但是其实,这股臭味主要来自于螺蛳粉当中的配料——“臭笋”。

后来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的时候就介绍过柳州酸笋的制作,而螺蛳粉的历史也是长达很久了。

酸笋,选取肉食丰富的大头甜笋,然后加入山泉水用缸腌制半个月。既然是发酵食品,味道肯定是有的就像臭豆腐一样,柳州螺蛳粉的酸臭味,也正是由此而来。但是也阻挡不了任何人吃它的心!

2、湖南蒸碗

湖南蒸碗第一次吃到是在大学出去旅游的过程中,湖南蒸碗菜品较多,主要沿袭了以湘菜为主的味道。蒸青菜,红烧肉,香肠,腊肠炒肉,杏鲍菇炒肉等等菜品,凡是在湘菜川菜中可以见到的食物基本都会以“碗”的形式出现。主要以瓦碗为主。味道也是一绝的棒。价格公道,基本一人25元就可以吃到饱!

3、河南烩面河南烩面吃了四年,味道不用说,河南一些地区羊肉做的好吃,烩面的汤底也是用羊骨熬制而成,扯上两块面,满满一大碗,上面还有羊肉,绝对一碗不够吃。

烩面的精髓全在于汤,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下七八味中药,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般,所以又有人叫白汤。下面时,锅内放原汁肉汤,将面拉成薄条入锅。既可以吃又可以欣赏师傅的手艺。

4、重庆板凳面

重庆板凳面一开始是在一个不起眼的纪录片——重庆中看到的,重庆板凳面在重庆人们眼里就是一早一晚的慰藉,店面不大,早晨一碗板凳面带个鸡蛋配上豆汁,吃到满足,一天美好的生活 才算正式开始。既然叫板凳面那么肯定是在板凳上吃的。意境就很棒吧~哈哈~当然美味才是最重要的,据说重庆的板凳面,在火爆的地方每天都要排队到很久


辣言辣语


忘不了的不是食物,而是和这种食物有关的人,就如同我忘不了用禾虫腌渍而成的禾虫酱一样。

禾虫,这种对很多人看了都不敢吃的虫子,对老饕而言,却是美味,禾虫鲜吃的滋味当然远胜于腌渍。而我却偏牵挂那种在舌尖上的咸鲜,与其说我想念的是禾虫酱,不如说我想念的是外婆。

外婆居住的小村,山明水秀,稻米飘香。每当农历的三、四月,在茘枝花开时节又或农历八月稻花成熟时,禾虫上市,到了涨潮,全家老小都要出动捉禾虫。

因为那时候农村穷,这禾虫是难得的美味,除了大家吃一次新鲜的解解馋,剩下的,外婆就会用一层禾虫一层盐的方式腌制,生晒发酵,入坛密封,放于阴凉处制成禾虫酱,也可以将生鲜禾虫洗净晾干,拌好盐,放到陶坛中,密封腌一段时间,便自然成酱。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罐子禾虫酱是一家人荤腥的来源。但其实,外婆制禾虫酱是为了妈妈。

母亲喜欢禾虫的滋味,总是说它又鲜又香。于是外婆记住了。每年便都要送上来。当年的交通并不便利,外婆要过来母亲这里,必须先步行半小时出村,再到镇上车站,再转两次车,又进入步行一个多小时,经历大半天,才会辗转到了我们家。

因为禾虫离水即死,外婆为了方便携带和保鲜,便只好做成禾虫酱。

外婆逗留的日子总是很短,小住几天,便又匆匆赶回乡下。于是,我们却在盼她来的日子,也记住了禾虫酱。

母亲会不时把禾虫酱拿出来在太阳下晾晒。鲜活的禾虫让人望而生畏,而制成酱后,禾虫的蛋浆早已凝结,在阳光下只见一钵金黄。

舀一小勺,加陈皮丝用来蒸五花肉,味道比用虾酱蒸五花肉,不知鲜美多少倍。小小的一碟,无须其他,便足够全家佐以完成晚饭。制法虽简,味道却真的不简单。

如今,外婆已不在多年,加上环境污染严重,禾虫的数量已经很少,连新鲜的亦成稀罕物,但我们依旧年年会吃上禾虫。因为乡下的表弟每年仍会在这两个时节,应时捕虫。于是,半夜常接到打给母亲的那通电话,又会听到熟悉的乡音:“小姨,明天回来吃禾虫”。

禾虫尚有,禾虫酱亦可复制,但外婆已不在了。





木子罗食记


对于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来说,是最不挑食的,什么菜都能吃,但是什么菜每次吃完又让你念念不忘的 我想,大概就是这几道了吧!

我列出了四道菜--荤菜有青椒肉丝和红烧肉

这两道菜一直陪伴着我的童年甚至到现在,如果好几天没吃上,心里甚至有点慌,哈哈,这可能就是这两道菜的魅力的,无敌下饭!

那关于素菜的话,我想了好久,终于选出了两个,因为我特别爱吃辣,所以我对家常菜特别的青睐。青椒西红柿和手撕包菜这俩个菜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食堂都会隔三差五的制作出来,特别是青椒西红柿,在外地出差吃不惯当地伙食的时候我都会单独让师傅给我炒上一盘,味道酸辣可口,生津开胃,哈哈,写到这里我不禁咽了口水……说了这么多菜,还真是有点饿了,我这就去趟菜市场!有没有一起蹭饭的啊?






l湘西su三疯l


我记忆犹新,到现在也忘不了的食物是,牛肉干,那是我16岁那年,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我在吉林一干部家庭当保姆,侍候一位快八十的老奶奶,那时市里普通人家,是很少吃到牛肉干,老奶奶家有位4岁的小孙女,特别爱吃牛肉干,每当小女孩放假在家的时候,我就得给一老一少做饭,侍候她们的饮食起居,小女孩拿牛肉干当零食吃的,有一天女孩给我一块四棱的正宗牛肉干,当时我没有看到过这样的食品,我也不知道是啥零食,因为我是保姆,也懂得身份规矩的事,我说啥也不敢吃,小女孩硬塞我嘴里一块,那种香甜的感觉一直也忘不了!这么多年我买过好多次牛肉干吃,但也吃不出来那次的味道了!


超越美食


苏州,哑巴生煎。

据说生煎是煎的馒头,我总觉得里面包了肉,应该算是包子吧。

几年去过一次苏州,听当地的朋友疯狂推荐哑巴生煎,于是一天下午我自己散步过去吃了。

还记得去的是临顿路的那家店,可能我去的时候不是饭点,所以没有排队。印象中一进店里就看到玻璃隔着的后厨里的大平底锅,厨房里的阿姨们正在把煎好的包子一盘盘装好,准备让服务员端到顾客面前。

店里不大,干净整洁,墙上红色菜谱,收银和厨房里的阿姨们让人感觉特别有生活气息。

生煎上面撒了芝麻,刚出来特别香。吃的时候要小心,最好先咬一小口,把汁吸完之后再吃。一口猛咬下去的话很容易汁飚出来烫到嘴。外皮香脆,肉馅滑嫩,还有苏州菜的特点——甜味。这甜味一点不违和,还更好吃了。一个人吃一盘生煎加一碗绿豆汤,好像十几二十块钱左右,这个性价比吃得非常满足了。

据说哑巴生煎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店了,现在在苏州也有几家分店,但最好吃的还是临顿路那家。听说创始人在小时候因为生病不会说话了,后来学做生煎特别专注,做出来比别人的好吃多了,开店后就取了这个店名。

几年没去过苏州了,每次提起这个城市,真的真的非常怀念哑巴生煎。






棉棉的葡萄酒日记


1989年年三十那天我在四川成都姑妈家过年,姑妈忙活大半天做了好些菜,其中一款地块道道的成都风味咸烧白紧紧抓住了我的味蕾,那咸鲜回甜,味道醇香,入口即化的软糯烧白,太好吃了,可惜一大碗十片,每人只能吃一片。时至如今想到这烧白,真想自已制作,一怕麻烦,二怕做不到姑妈那高水平。唉唉,烧白只能回味。
羊肉汤,河南夏邑的羊肉白菜粉丝汤,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走亲戚家可是要文明有礼仪,大碗大碗地吃亲戚家的羊肉汤那是有失文雅人的高雅风度的。

去年到河南夏邑亲戚家做客,河南人招待贵宾喜欢烧一锅奶白清香的羊肉汤来热情款待,河南亲戚家烧的羊肉汤汤鲜香浓郁,汤汁醇厚,鲜而不膻,羊肉汤起锅前加入白菜和粉丝,让羊肉汤的营养更全面,更无油腻。我现在还想吃这种味道的羊肉汤,只能等到明年再去河南夏邑走亲戚了。
还有母亲做的包子,母亲做的包子很特别,想吃母亲做的包子得五年等一回,因为做为女儿的我是计划五年看望一次母亲,知道自己没有常回家看望母亲不孝,但没奈何,路途实在遥远。好在没有人怪我。

母亲做的包子馅是五花肉切丁加白萝卜丁加调料炒制,麻辣味,香鲜味,精炒而成,胖乎乎的大包子蒸两锅,一人三、四只吃的不亦乐乎!
念念不忘不仅仅是这些美食,同时还念念不忘与这些美食相连的人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