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外孫子今年四歲,很淘氣,有時還不聽話,我們應該怎麼辦?

小滿生日


你好,我是語桐媽媽,我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孩子淘氣,不聽話,很多家長都會頭疼,於是可能就會懲罰自己的孩子。其實關鍵還是要靠家長及時正確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罵、訓斥。那如何引導呢?

第一,在對待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上,儘量做到不打罵、不放縱。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此時你是不開心的,要把你內心的不滿情緒告訴給孩子聽。讓孩子瞭解你現在的真實感受,四歲的孩子已經有思維意識了,此時的孩子能夠慢慢了解家長的不滿情緒,從而知道自己的做法是不對的。

第二,家長要找出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具體原因再具體分析。

孩子淘氣、不聽話並不是生下來就是如此,總會存在某種原因。可能是寶寶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父母親你們那邊的原因。而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可能就是想引起家長的關注。等家長找到原因後,再去引導。

第三,正確的看待孩子淘氣、不聽話的問題。

孩子淘氣、搗蛋,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這樣不行,想要一個乖乖的孩子。可是這樣未必是好的,都說調皮搗蛋的孩子,一定程度上會增加孩子的動手、創新能力,這個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孩子老是沉悶,乖乖聽你們的話,這樣的孩子通常也是沒有主見的。

所以,家長跟孩子的耐心溝通、陪伴是很重要的。不要一看到孩子不聽話、淘氣,就堅持的認為這個孩子不乖、做的不對等等。家長要多從孩子的角度來出發,站在孩子的一方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孩子並沒有你們想象的那麼不乖。


語桐媽媽


四歲,又是男孩兒的話,首先我們家長要有平和的心態。因為這麼大的孩子,淘氣?不聽話?這些字眼再正常不過。

但為了長大後有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家長要定規矩,並以身作則。比如最簡單的:該吃飯就吃飯,該睡覺就睡覺,吃飯就不能看電視,睡覺就不能帶玩具,每週固定看電視時間,讓孩子知道"專注",這麼小的孩子,這個詞語本身他不會明白,但會在每天循環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

我和老公自己帶娃,娃剛過5歲生日,且是邊工作邊帶,所以比較辛苦,工作完後馬上忙娃的節奏是我們的常態,如果不從小給他定規矩我們會很累。所以從3歲開始我們就讓他養成了如下習慣:自己吃飯、專心吃飯、每週五和週六可以看電視、從來不玩手機(用拼裝玩具代替手機)、有人敲門必須問對方是誰在開門、出門見熟人要問好、放幼兒園第一時間回家練習籃球和閱讀在自由等等。兒雖然很調皮但是有度,所以在幼兒園身體健康也很融入環境。👪





宜昌小昊然


孩子沒有聽話的,太聽話那就要擔心了,不聽說明他有想法,先聽聽他說,不對的加一引導,可以同意他的說法,然後告訴他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四歲雖不大,但可以分好壞,我兒子也四歲,我就用這方法,如果他說的不太離譜我會和他一起做,四歲也是個叛逆期,有些事情你越反對他越想做!


歆宇的日常


相當部分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小時候寬鬆,甚至是放縱;孩子長大了,不聽話了,嚴厲甚至是打罵。這種方法能教育出來優秀的孩子嗎?實在要打上個大大的問號[what]

孩子小時候是不是就要嚴厲呢,也不是。剛出生的寶寶你說話他也聽不懂,寶寶們在14~15個月大時基本上便能聽懂並按大人的話去做簡單的事情,這個時間是培養孩子基本習慣的第一個最佳時間。人都各有各的秉性脾氣,孩子也不例外,難免會依著自己的性子去做或讓家長去做一些事,如有的孩子喜歡被抱著走路,得不到要求就哭,有些嫌煩的家長或心疼孩子的家長就依著孩子去做,本來抱個幾分鐘就行了,結果時間越抱越長。而且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誰最會察言觀色,其實不是大人,而是這些新出生的孩子,這些“鬼靈精”的寶寶體會的自己“哭”的武器之強大,就會愈發不可收拾。相反,聰明的家長在這時及時引導孩子,孩子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會放大,再培養孩子其他習慣時也會容易很多。這裡說的引導主要是微笑配合語言,孩子小,重話也不捨得說更不要說打了。

到了孩子2~4歲時,是孩子第二個習慣培養的最佳時間段,這時的孩子對規矩很容易接受,但也是好奇心比較重的時間點,什麼都想去看、摸、玩,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引導,孩子也不知道怎麼去做,他就會去“瞎做”,在我們家長眼裡就是淘氣,家長要不厭其煩的對孩子進行習慣養成教育,有的孩子有些”犟“,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就不聽家長的話”硬“要去做,家長也應適時表現出強硬,切忌一個家庭中,有的家長說能不能做,有的家長說能做,一定要保證一個聲音對孩子,如果大人各說各的,一是讓孩子無所適從,二是孩子肯定會按他想聽到的去做,結果只能是越來越不聽話。


洋琪育兒


網友,你的外孫很正常。三四歲的孩子,淘氣就對了。有時候不聽話,正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特質。聽過這樣的老話嗎?“三六九歲,雞嫌狗恨”。鬧,這是娃娃的天性。喜歡時說活潑,心煩時叫淘氣。

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見過、聽過。對什麼都好奇,就想親自去看看、聽聽、摸摸、弄弄。他們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認識世界的。

如果一個小孩子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成天規規矩矩,老氣橫秋的,家長就要發愁了。

當然,小孩子好動是天性,但也不能任其發展,家長要管理、教育,要引導他們朝著健康、合規的方向發展。告訴他們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犯了錯誤,該懲罰的也要適當的給予懲罰。懲罰是為了讓他們記住,以後不要再做同樣的事情。放任自流必然成為“熊孩子”。

管教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懲罰也有適度,太輕,取不到作用,太重,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對孩子的管教方面,講大道理是不行的。因為孩子本來就不懂什麼大道理。這種過於理性的教育,效果不會很好。

小孩子是感性的,愛聽故事。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也可以適當的罵幾句,打兩下。一定要適可而止,不要不依不饒。在這種時候,要有耐心。耐心是很重要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管教孩子不要帶情緒。這一點很難做到。

但得做。不管任何人,一旦帶上情緒,就不是教育孩子,就是拿孩子出氣。方法必然簡單粗暴。這是要不得的。

在對孩子的管教這件事上,家長要理智。但是,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又應該是感性的,不能太理性。(拗口吧)


白眉老者胡如雪


外孫子你管他做啥?他爸媽呢?您作為姥爺,讓你帶你就帶,不讓你帶,你就離遠點。

他好不好?你管對不對?大家看著對!爹媽要是看著不對呢?你是搭工,賠錢,好心做“壞事”。

你外孫子長大好壞和你已經沒有一毛錢關係。好是爹媽的事,不好也是爹媽的事。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沒有說姥爺“之過”的。

勸您好自為之,爹媽不在你管管,聽不聽是他的。爹媽在,您千萬別管,不知道人家願意不願意?



關山楓葉


四歲的孩子正是活潑好動之時,對世界充滿了新奇感,有非常強烈的探索精神,這也就是我們成人眼裡的“淘氣”與“調皮”。

有句話說得好,“乖寶寶都是別人家的”,當家長牽著的孩子有禮貌地笑著跟你打招呼時,你總會誇上一句“你們家真乖,我們家這個太皮了”,結果人家回你一句“在這就乖,在家照樣皮得讓人頭疼!”

哈哈,原以為你是個“乖寶”,沒成想卻是個“皮猴”,在家就原形畢露了!

那麼如何讓調皮、淘氣的孩子變成乖寶寶呢?根據我平時帶孩子的經驗,總結出來以下幾點,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找到孩子的興趣點,讓孩子安靜下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興趣也是大相徑庭。對於3~6歲的小朋友,一般比較喜歡繪畫(塗鴉)、手工(剪紙、摺紙、油泥)、拼圖、積木拼搭(樂高積木)、閱讀、娃娃家等,細心觀察,總有一款是孩子真正喜歡做的事情,一旦孩子融入其中,安靜地坐上1~2小時完全不成問題。

比如說我家小淘氣,一歲半以前是完全坐不住的類型,每天除了睡覺,其餘時間都很難讓他安坐片刻的,令人一度懷疑他是否有多動症。

轉折點就在於一輛拆裝工程車,拿到手後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他開始不停地拆了裝,裝了拆,玩了整整三天都沒玩膩。這輛工程車開啟了他對拼搭、拆裝玩具的興趣之門,讓我們找到了他的興趣所在。

二、適當的運動項目,宣洩孩子旺盛的精力

小朋友新陳代謝能力快,精力更是旺盛得驚人。每天進行適當的運動,既能增強孩子體質,又能宣洩那過多的精力,使其安靜下來。

天氣晴好,我一般都讓孩子在戶外進行活動。或是騎車,或是打球,或是簡單的追逐奔跑,孩子滿頭大汗之時,就是他最快樂的時候。

若是陰雨天氣,在家的孩子也是需要運動的,比如放紙飛機,打羽毛球,躲貓貓等。

曾試過有一天下雨沒出門,小淘氣拉著爸爸媽媽打了一天的羽毛球,雖然只是簡單的發球,撿球,卻也能玩得花樣百出,最後我們大人都累得投降了,他卻還是樂此不疲。

三、遵守承諾,互相尊重

講誠信,不僅是成人之間的事情,對孩子也要一視同仁。無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先跟孩子做好約定,大人與孩子互相監督,雙方都要信守諾言。

比如出門前先約定好到哪玩,玩多長時間,時間到了要如何提醒孩子,怎麼回來等,越細緻越好,這樣能增強孩子守諾的信心。

同樣,家長對孩子也要信守諾言,不能對孩子隨便許諾,哪怕是小到吃一顆糖這樣的事情,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讓孩子知道承諾的重要性。

今年小淘氣5歲生日的時候,非常想得到一套奧特曼的卡片,還指定了要哪些奧特曼。孩子爸爸找了很久都沒找到附合要求的,最後熬夜在網上下載、編輯,然後打印出來。當孩子收到這套卡片的時候,比收到任何禮物都要開心,視若珍寶,睡覺的時候都要放在邊上,因為他知道這是爸爸對他的愛。

現在我帶小淘氣出門,若是逛商場,會先跟他約定今天不是來買玩具的,遇到喜歡的玩具,只能看一看,不能吵著要買。事實證明這樣的約定很有效果,就算看到玩具,也很喜歡,他不會再哭鬧要馬上買,因為他知道我們約定過的,要守信。

四、全心全意的陪伴

孩子有時鬧騰不停,也許只是為了引起大人注意,也許只是想讓你陪伴他。

給孩子看電視以求安靜,相信很多家長都做過,包括我自己。讓孩子自己看電視與陪伴孩子一起看電視,給孩子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有了家長的陪伴,孩子在觀看過程中會跟你交流,互動,願意把美好與你分享,更容易遵守約定。

小淘氣在家一星期只看2~3次電視,每次30分鐘以內,都是事先約定好,他自己開電視,關電視;因為他知道,如果不遵守約定,他將失去一次看電視的機會,所以他還學會了珍惜機會。

五、對興趣的持續性支持

再好玩的事情,時間久了也會失去興趣。小淘氣特別喜歡搭樂高玩具,當一套樂高被他翻來覆去拼搭一段時間後,會被冷落一邊,這時候我們需要把這套玩具收起來,換成另外一個場景的樂高,他又能重新投入其中,興趣不減。或者購買增加難度的樂高,有時一套能玩上好幾個月。

如果是女生,可能會比較喜歡芭比娃娃換裝之類的遊戲,也是需要經常給孩子“補充”新的芭比成員或者給芭比購買新衣的,以保持孩子對喜愛事物的一個新鮮感。

六、觸碰原則的事情要嚴厲

小朋友首要遵循的就是安全原則,做任何事情都是安全第一。現在都反對體罰孩子,可是對於3~6歲的孩子,如果觸碰了安全問題就要進行適當的體罰,比如打手心,讓他牢牢記住安全很重要。

七、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去學習成長

幼兒階段的孩子,正在大量學習與探索各種知識,也明白一些道理,但很難完全做到。就比如小淘氣,他明白冬天玩水會容易感冒,但他又對水的各種作用與狀態非常感興趣,常常控制不住自己。他甚至會說“媽媽我知道,但是我還是想玩哎,因為我感到很好奇,我想通過實驗去了解下”。

總的來說,現在的孩子都是調皮的,所以又有“不調皮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的說法。而我們家長只有通過細心觀察,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長。

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與小朋友的年齡差距很大,需要更多的瞭解現在孩子的各種喜好,瞭解孩子們的想法,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就會發現,原來孩子是這麼懂事可愛!


俊媽育兒


這個爺爺或者奶奶,這個話題我最想說了。你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我接觸過好多老人,都是像你這樣的類似的想法。認為孩子不聽話,很淘氣,應該怎麼辦?今天我站在孩子的角度。我想說——

第一,你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的立場去看待孩子的行為。你給孩子貼上標籤,淘氣,不聽話等等。對於孩子來說,淘氣,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的求知慾旺盛,探索欲強的表現。他在探索的時候,不知道有些行為在大人看來就是出格了,或者大人看來不應該的。所以大人認為他不好管教,很淘氣。

說一個例子,孩子在撕紙。把一整張紙撕成好多碎片,再來一個天女散花。他覺得這樣操作很有意思,他看到這樣的變化很開心,看,把大的變成小的,把整張的變成細碎的,他會有一種掌控感,成就感,他在探索,在創造,為了滿足自己探索求知的需要。但是在大人看來,他不應該這樣做,他在搞破壞,他在亂來。浪費了材料還不說,我還要收拾,給我添麻煩。然後大人要阻止他,但孩子不聽,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所以在大人看來是不聽話的,於是要去幹涉,要去糾正。這個是一種誤區,反而你的干涉,你的糾正,打擾了孩子的注意力,干擾了他的探索。這樣的管制和干涉多了,孩子的求知慾就慢慢減弱了,孩子的探索欲慢慢澆滅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消失了。這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負面的干擾作用。

第二,上學以後,愛學習的孩子都是小時候大人給他提供了豐富的環境,能夠讓他在豐富,自由,寬鬆的環境當中去探索去學習。他探索和學習的方式就是通過玩耍和做遊戲的方式進行的。所以要想讓孩子上學的時候愛上學習,早年就要給他提供寬鬆的豐富的探索環境,還有大人正確的教育觀,正確的引導。小時候愛玩的孩子上學後就會從玩石頭,玩玩具等等過渡到玩學習。

第三,很多大人已經丟失的童心。他忘記了自己小時候是怎麼長大的。大人小時候也像現在的孩子一樣,喜歡探索,喜歡玩耍。但自己長大了,就慢慢的忘記了童年。

所以我建議爺爺奶奶,要多陪孩子,要有一顆童心,把自己還原成孩子,當孩子的玩伴。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為和做法。如果你能理解孩子,那麼就不會給他貼上淘氣,不聽話的標籤了。如果你能知道,他的很多行為是出於探索,學習,求知,創造,那麼你就會跟他一起,快樂的他的快樂,玩耍著他的玩耍。這才是對孩子的成長最有利的行為和觀念。


醉梅家庭教育


四歲的寶寶在這個時期想法是非常多的,他們會想嘗試很多東西,例如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玩的或是不讓孩子動的物品,而孩子卻是要去反抗家長不允許做的事情。在我們看來孩子就是在搞“破壞”。

用愛和寬容對待孩子的破壞行為

孩子滿屋亂跑,到處“探索”,我們家長本能的反應,就是要保護孩子,限制他們的行為,用好話或好東西誘惑孩子,企圖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有的甚至大聲的訓斥或用武力“征服”孩子,家長可能不清楚,這樣的做法只會傷害孩子敏感的心靈。我們強行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其實這是在“奴役”孩子。

比如孩子在牆上畫畫,那可能孩子的繪畫敏感期到了,我們就有必要給孩子準備好畫紙和畫筆,或者把畫紙貼在牆上,鼓勵孩子在紙上畫。

如果寶寶做的事情有危險,我們可以避免當面斥責,因為孩子聽不進反面的話,他們會用反抗或者是報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的,如果孩子喜歡擺弄刀具一類的東西,我們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打開電視看他喜歡的節目,帶他出去玩,或者給他一個喜歡的玩具等等,如果孩子非要去摸暖水壺或者是燃氣灶的火,我們可以拿著他的手靠近,當他感到燙時就會停止這些行為了。

因為有些孩子很會搞惡作劇,但是呢,他會一邊做壞事,一邊觀察我們的反應,然後等著我們家長髮作,他就會樂得邊跑邊逗家長。這時候,我們只要當做什麼都沒看見,他們就會覺得無趣,停止這些破壞行為。

必要的時候我們還是要學會說“不可以”當孩子的行為確實存在很大的危險,或者是影響孩子的成長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說“不可以”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學會遵從權威。

寶寶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也是今後形成健全人格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寬容的對待孩子的一些過分行為,儘量採用溫和的方法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發展的機會。

比如洋洋家的小客人要玩他的玩具汽車,他們玩的時候把玩具拆散了,洋洋大哭不止,還用手打小客人,洋洋媽媽及時制止了洋洋的攻擊行為,把他抱在懷裡對他說:“玩具壞掉了,洋洋很難過,是嗎?”

“玩具壞掉了,我難過。”洋洋在媽媽懷裡哭聲小了些。

“媽媽知道,洋洋難過,洋洋難過……”媽媽嘴裡一直說。

洋洋漸漸不哭了,從媽媽懷裡起來開始自己動手裝玩具,媽媽也可以一起幫忙,終於把玩具裝好了。

等客人走後,媽媽在和洋洋一起收玩具的時候,輕輕的對他說:“人不是用來打的。”洋洋說:“打人是不對的。”此時孩子已經明白了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兩歲以上的孩子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雖然差,但只要我們理性客觀的對待孩子,理解孩子,就一定能讓孩子自己去判斷是非,家長要記住:情緒處理好了再指導孩子的行為,讓孩子自己學會辨別是非。

總結語:兩歲以上的寶寶是有意識的,會觀察家長的表情動作,但是不會辨別是非,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時候的家長不要命令或是指責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指導孩子、引導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就不會很反抗。

希望對您有幫助,有什麼意見或是建議,可以下方留言。

我是懷著二胎的寶媽,歡迎關注 愛孩子,愛生活,讓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


穎佑君


我記得小時候最容易聽到的大人的教育語錄就是,“別哭了,憋住!”

我一直認為這種威權的教育方式並不合適,成人性格的形成是幼兒時期的教育影響的,威權教育,對於比較溫順的性格,會加重孩子的溫順,孩子成年後,可能會過於循規蹈矩,創新能力不足,思維不夠開闊。

而對於那些不怎麼聽話的孩子,威權教育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發展到青春期,更加不願意聽長輩的話

外孫子四歲,正是淘氣的年紀,不聽話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正因為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願意自己去探索,所以才會出現大人說東,他非往西,大人說西,他非往東的情況。

如果這個年紀,大人說什麼聽什麼,孩子才真是有問題了太聽話的孩子,後面的發展,能力總要比同齡人弱點

3歲開始,就是孩子人生階段的第一個叛逆期,在叛逆期,不要過於干涉孩子的語言和行為,應該是適當的引導,用自己身體力行去影響,不要總是強調,這不能幹,那個不能幹,這個不準,那個不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