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汽車碰撞測試之C-NCAP


  • 隨著汽車市場的不斷髮展,我們在市場上選擇的汽車品牌和車型越來越多,既然選擇多了,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也就越來越重視,正因如此,各種“汽車碰撞測試”應運而生,然而面對這麼多所謂的“專業測試”,又該怎樣去看待和進行參考呢?從這期開始我們將向大家詳細介紹國內外幾個比較知名的“汽車碰撞測試”,今天就先從國內名氣最大的C-NCAP——也就是中國新車評價規程開始說起吧。


淺談汽車碰撞測試之C-NCAP

世界各種汽車碰撞測試種類繁多

  • NCAP一般指新車碰撞測試(新車評估項目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NCAP)是用來評估車輛的耐撞性等車輛安全水平, 並直接面向公眾公佈試驗結果的項目。1978年,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並組織建立了最早的NCAP體系。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歐洲、日本、澳大利亞及韓國等也先後組建了自己的NCAP體系,分別為美國的NHTSA-NCAP,歐洲的Euro-NCAP,日本的J-NCAP,澳大利亞的A-NCAP和韓國的Korea-NCAP。我國的NCAP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於2006年7月25日正式提出,稱為C-NCAP。之所以先從C-NCAP開始說,是因為在國內大眾對C-NCAP的公正性質疑非常之大,認為C-NCAP是“5星批發部”。早在2008年6月,央視《經濟半小時》就曾經採訪過C-NCAP,其中主要有三個問題:C-NCAP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組織?C-NCAP測試的標準是如何制定的?C-NCAP測試的經費由何而來?我們正好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來好好了解下
    C-NCAP


淺談汽車碰撞測試之C-NCAP

C-NCAP


  • 首先來說說C-NCAP是一個什麼組織?其實C-NCAP只是一個測試標準的名稱,央視新聞裡介紹使用C-NCAP的組織其實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下屬的C-NCAP管理中心,通過百度查閱瞭解到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Research Center Co. Ltd),簡稱中汽中心(CATARC),是1985年根據國家對汽車行業管理的需要,經國家科委批准成立的科研院所,現隸屬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類型為中央企業,它不是一個行業協會或者民間團體,這就是C-NCAP的背景。
  • 我們再來看看C-NCAP測試的標準是如何制定的?還是查閱百度得知C-NCAP的測試項目包括:對一種車型進行車輛速度 50km/h與剛性固定壁障100%重疊率的正面碰撞、車輛速度56km/h對可變形壁障40%重疊率的正面偏置碰撞、可變形移動壁障速度50km/h與車輛的側面碰撞、鞭打實驗(模擬後碰)等四種碰撞試驗,根據試驗數據計算各項試驗得分和總分,由總分多少確定星級。評分規則非常細緻嚴格,最高得分為51分,星級最低為1星級,最高為5+。對於這個問題央視也採訪了
    C-NCAP管理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其表示:“這個規則出臺不是一個類似國家標準或者是行業標準的東西,可以說相當於一個企業標準,是我們自己定的,主動權是在我們”。至於這個測試標準是否真正科學,也沒有任何第三方能夠證明,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我認為參考著看待就可以了,也不必太過於較真。
  • 最後我們來看其實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直接影響C-NCAP測試結果的獨立性和公正性——C-NCAP測試的經費由何而來?我們前面說了C-NCAP管理中心其實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下屬組織,對於一家企業來說財務狀況可能涉及商業機密,我們沒有辦法完全瞭解。那我們還是通過央視的採訪來大致瞭解一下:“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參與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與之合作的廠商幾乎涵蓋整個中國汽車生產企業,合作項目廣泛,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
    通過這些合作項目收取費用,同時還設立C-NCAP對合作廠家的汽車安全進行星級評價”。這其中是什麼含義,我想大家可以自行去理解。我還是想具體說說C-NCAP測試經費的來源,根據其官網說明:“C-NCAP試驗所用的樣品車全部是從市場上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購買而來的,與普通消費者能夠買到的車型完全一致。C-NCAP測試車型分為抽選和廠家申請兩類,前者由C-NCAP管理中心選取最近兩年新上市的車型候選車型,後者由廠家提出申請,C-NCAP批准後列入試驗計劃。但無論哪種類型,都是由C-NCAP管理中心以普通消費者的身份從4S店匿名購買,購買前不告知廠家,購車地點隨機確定,購買過程允許媒體全程跟蹤,做到公開透明,購買後會正式通知企業什麼時候做這輛車的試驗,並在C-NCAP官網公佈具體試驗安排,媒體和該企業都可以過來參觀。但是在正式通知企業之前,我們不會公佈會做哪輛車的試驗。儘管有些車我們已經買了,但是沒有安排試驗計劃”。央視採訪裡也說明了費用包括兩方面:實驗費用和測試車輛費用,其中如果是廠家申請的話,測試車輛的費用就要由廠家自掏腰包了。測試完成後損壞的汽車和測試的數據再賣給這些汽車廠家。這怎麼說呢,有點像是拿著廠家的錢給廠家的車來做測試,然後給這些車評個星級,怪不得各個品牌的4S店在銷售汽車的時候都會以
    C-NCAP獲得過5星評價來作為一個賣點了。

  • 最後我還是想說一下我們作為消費者該如何看待C-NCAP,有個成語叫做“兼聽則明,偏信則闇”,每種測試標準或者方法我想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對於測試結果,我們綜合看待也許是最正確的選擇。那麼除了C-NCAP,國內我們還能通過什麼來了解一款車的安全性呢?我們下一期再來給大家詳細的聊一聊這兩年特別火的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