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薩特“碰撞”激起千層浪(三):“撞”上去還是“甩”出去?

“C-IASI與C-NCAP的測試是兩種設計理念,前者更多考驗的是力的傳導。”工程師M談到,“有些日系車會避開小偏置的力,通過一些設計讓車在這種碰撞中“甩出去”——這樣一來因為沒有‘硬’碰撞,得分肯定會較高——但德國人則不認可這種設計理念,他們一定要靠車本身來承載這個力。”

基於德國大眾MQB平臺的帕薩特一直沒有進入美國市場,也意味著該車型並沒有針對美國IIHS標準進行針對性匹配,在脫胎於IIHS的C-IASI中“吃虧”幾乎是必然的。“但如果只是針對標準來進行適應性的匹配,那麼跟實際工況必然是會有差異。”工程師S說,“帕薩特在C-IASI碰撞得低分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針對這一個分數,來說某個品牌的車身是強是弱,或者說其吸能的好壞、鋼板的好壞,應該更全面地去分析原因。”

因為一個碰撞測試結果的公佈,上汽大眾帕薩特在歲末年初之際徹底“火”了:屢屢奪得國內中高級轎車市場銷量第一的帕薩特,居然在25%偏置碰撞中拿到一個P(較差)的評分。這一“稀爛”的成績,與大眾品牌過往的良好口碑形成巨大反差。有網友的“炸鍋”、有公眾的不解、有專業人士的疑惑,當然也有對第三方機構和評測結果的質疑......但唯獨沒有“事主”——上汽大眾的回應。

通過對經銷商、二手車商、保險公司、第三方機構,以及汽車工程技術人員的採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希望能夠全面探尋帕薩特“碰撞事件”的前因後果,特別是對市場和消費者會有怎樣的影響。今天,我們推出在採訪多位汽車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後,從測試標準和設計角度分析“誰是誰非”。

帕萨特“碰撞”激起千层浪(三):“撞”上去还是“甩”出去?

上汽大眾帕薩特的中保研C-IASI偏置碰撞事件持續發酵,而事件的最新進展則是上汽大眾自願申請將帕薩特“再撞一次”,據稱是選擇了中汽研的C-NCAP碰撞。

應對標準不同 低分車型有待改進

“帕薩特乃至德系車得分偏低,並不是很令人意外,因為就跟C-NCAP一樣,中保研的C-IASI測試也是要經過相應的匹配設計才能夠滿足的。”資深車輛被動安全工程師M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沒有做相應的匹配就想滿足相應的標準——尤其是比較苛刻的25%偏置碰撞——確實不太容易。”

“C-IASI標準比較新,公佈時間也比較短,通常一個車型的換代週期沒到的時候,如果要做針對性的匹配,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車身結構,模具等都需要重新開。”工程師M稱,“通常新車會容易趕上並應對較新的標準,相信其他車型到換代時也會有針對性的優化。相比之下,日系車的產品週期可能比德系車短一些,其中得分較高的亞洲龍、雷凌等車型都是在2019年剛剛完成換代。”

帕萨特“碰撞”激起千层浪(三):“撞”上去还是“甩”出去?

2019年初換代上市的亞洲龍在C-IASI測試中表現良好

基於德國大眾MQB平臺的帕薩特一直沒有進入美國市場,也意味著該車型並沒有針對美國IIHS標準進行針對性匹配,在脫胎於IIHS的C-IASI中“吃虧”幾乎是必然的。此外,25%偏置碰撞得分偏低並不等價於該車型安全係數低、或該車型對乘員保護差。

“乘員保護這一項測試,不是隻考察一個25%的偏置碰撞,”工程師S談到,“一共是有4項指標,帕薩特還有兩項是“good”得分,但大家關注的只是(25%偏置)這一點——其實帕薩特在整個乘員保護方面的得分並不是P。”

此外,由於中保研檢測抽的是最低端的車型,跟C-NCAP的抽樣目標(C-NCAP測試時抽取銷量最大的車型)也有所不同。工程師S談到,“帕薩特的低端車型是沒有頭部氣簾的,這也造成了頭部的二次碰撞,進而導致帕薩特乘員頭部得分很低。”

設計理念不同 品質安全無小事

儘管如此,帕薩特A柱嚴重變形、侵入駕駛室的事實無可反駁。有業內人士分析稱,該現象可能是由於帕薩特的車門上沒有安裝“力的傳遞裝置”。

帕萨特“碰撞”激起千层浪(三):“撞”上去还是“甩”出去?

帕薩特碰撞實驗細節

“小偏置碰撞(如25%)通常是要保證車門區域不要有更大的變形、要保護駕駛室,所以通常會加一個防撞梁之類的設計,帕薩特出現這種情況,應該是沒有做很好的匹配,車身也同理。”該業內人士還說,“一汽-大眾邁騰的成績也是‘M’,同樣不夠理想,也是因其沒有做適應性的匹配,但A柱區域的表現比帕薩特稍好。”

“但如果只是針對標準來進行適應性的匹配,那麼跟實際工況必然是會有差異。”工程師S說,“帕薩特在C-IASI碰撞得低分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能只針對這一個分數,來說某個品牌的車身是強是弱,或者說其吸能的好壞、鋼板的好壞,應該更全面地去分析原因。”

據瞭解,在目前的主流合資企業中,對於本土化率較高的產品,其材料選擇、車身剛度設計等都可以由本土企業來把控,最後只要實驗和性能符合外方標準要求即可——對於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而言,其設計理念和測試標準免不了要“偏向歐系”。

“C-IASI與C-NCAP的測試是兩種設計理念,前者更多考驗的是力的傳導。” 工程師M談到,“有些日系車會避開小偏置的力,通過一些設計讓車在這種碰撞中“甩出去”——這樣一來因為沒有‘硬’碰撞,得分肯定會較高——但德國人是不認可這種設計理念的,他們一定要靠車本身來承載這個力。”

雖然德系和日系的設計理念各有側重,但從市場角度來看,隨著“帕薩特碰撞事件”愈演愈烈,不僅上汽大眾、一汽-大眾和德國大眾會陷入較“被動”的局面;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多種碰撞標準的引入,會促使汽車企業為了“達標”而進行對應的設計、進而完善產品安全性能,這對保障駕乘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無疑是有利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張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