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寻龙诀》本是一部自带话题的电影,它的话题性就在于改编成电影之前就已经是一部广为人知的网络小说,畅销文学作品一旦被传出改编电影的消息,反响肯定热烈,

加上《鬼吹灯》是一部销量过千万的网络小说,几乎成为“盗墓类”小说的代表作,与《鬼吹灯》一样有名的还有《盗墓笔记》等。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盗墓类”小说书迷遍布全国,作者天下霸唱以其420万的版税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十名,天下霸唱最大的能耐就是将惊悚元素与民俗元素相结合,配上远古的文明、失落的宝藏、神秘莫测的古墓等设计,虚构出精彩绝伦的故事。

同时作者善于吧虚构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融在一起,比如秦始皇冬巡和派人求仙都是正史里的真事!但作者在此基础上又虚构了一段野史,让整个故事更加诡异,也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这样虚实结合,再加上曲折惊悚的情节故事,以及那高超的渲染技巧,虚虚实实之间,给人真假不明的感觉,就这样轻易地把读者带进他所营造的灵异故事氛围中!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是根据原著《鬼吹灯》改编,电影本身就携带着大量的历史元素,但似乎过于丰富,而显得有些复杂,观众一会看到三国以来的摸金校尉,一会又是“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又或者是侵华日军修建的地下工事,在奇迹般地狱契丹奥古公主之墓是邻居……

电影出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段,都是用容易辨别的元素来告诉观众这个是什么时期,比如:破解重重机关的摸金校尉、还魂的日本兵、拿着红宝书的知青、处心积虑的当代日本开发商等等,就这样影片还不断的穿插闪回的画面。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虽然历史元素不断的更换,但观众并不会感到迷茫,问题不在于历史复杂,而是在于这些历史事件并不构成同一个故事,没有什么说服力,就像是一段杂乱的素材拼接在一部电影中。

但是这样的电影并不会让观众吐槽,反而看的津津有味。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鬼吹灯》之所以吸引读者,也是因为作者会利用盗墓者与墓主人之间不同的历史和故事穿插,形成复线的叙述效果,不仅增加了故事层次,也让情节变得跌宕起伏。

《鬼吹灯》诞生的意义

这类小说一是满足了现代人的猎奇心,就像是书中描绘的一样,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谁也说不清楚,但是有关鬼故事的版本却是层出不穷,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各种描写鬼怪的书,比如《归藏》、《黄帝说》、《汲家琐语》、《山海经》等。

到了东晋时期,就有了纪录民间志怪小说《搜神记》。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加上很多人生活过的太安逸,所以就想寻求心理上的刺激,那些有关于鬼怪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异常的受欢迎。

人们似乎已经不在意他们是否存在。

另一方面,这类小说还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作为传统的宗教,道教自华夏文明开始就一直延伸到现代,虽然在很多时候并不能看到所谓的道士,但是在一些文学作品甚至是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出现这样一个形象——茅山道士。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茅山术被他们用来帮人看风水、埋棺木等等,想来也是因为古代人不理解自然文化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风水就成了他们选房子、选墓地的手段,就算是现在还有很多人看风水,而在《鬼吹灯》这个故事当中,阴阳五行八卦才叫出彩。

这项技能不管从哪一个方面说,在人们研究古代的墓葬史以及墓葬的安放时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利用五行八卦让我们陷入一个个谜团中,随着现代人走进古墓中去研究那些先人的历史,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许多。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不过看到有些人看了小说,想去盗墓的想法,确实让人哭笑不得,大家千万不要产生这样的想法!

不过盗墓本就是打开历史的一种方式,墓葬中所保留的器物,是揭开历史真相的重要材料,因为真材实料,所以往往比文献记载更可靠,中国现代考古界较早意识到这一点的是王国维,他早年便提出“二重证据法”,认为地下材料可作为书本材料的重要参考。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鬼吹灯之寻龙诀》名为盗墓故事,但导演似乎有些“清高”,对墓葬中的宝贝并不感兴趣,而是更在意盗墓时的仪式感,似乎通过对墓葬的不断挖掘,历史也一幕幕的展现在眼前。

中国小说能以什么区别于别国的小说,我想就是民俗文化,《寻龙诀》费尽心思的还原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元素,目的只是为了把历史当做风景和奇观展示给观众。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所谓真真假假最难辨认,《鬼吹灯》以丰富的地理知识,多彩的民俗文化,缜密的逻辑推理让很多读者陷入“盗墓世界”无法自拔,大家读完书,看完电影,对于那些令人打开眼界的盗墓知识、神秘莫测的门派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个冷知识

“倒斗”这个词传遍大街小巷,但其实这个词是天下霸唱自己虚构出来的,在《鬼吹灯》这部小说之前并没有这个说法,而流传在民间的真实黑话有:挖红薯、翻肉粽、炸坟。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鬼吹灯有自己的完整的世界观,庞大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支撑,算起来这部小说已经走红十几年了,其影响力一直在增加,这几年不算上盗版、电子版小说,光是正版书都卖了1300万册(数据一直在上升)。

天下霸唱一个人就开创了一个虚拟世界,这是何等的脑洞啊,说明他本身的知识储备量就很足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武侠世界,是晚清、民国、港台几代大师笔下逐渐完善起来的,可以说天下霸唱一个人把盗墓世界的行业知识发明出来了。


《鬼吹灯》与历史的那点事儿,作者简直就是行走的“百科全书”


对于未来天下霸唱也颇有种时不我待的心情:

“感觉时间过得挺快,每一天都特别宝贵,尤其这十年社交网络、微博、微信对时间的侵略都太厉害了,时间都变得碎片化了,让人很难再有精力、静下心来去读一本书,写一部小说。这十年,我浪费的时间太多了,现在觉得时间太宝贵了。如果能让我重来一次,我一定不再玩微博、不再玩微信、不再玩游戏,多创作几本有意思小说,多写几个精彩的故事。我想让读者知道,我不只有《鬼吹灯》。”

不知道你们最喜欢他写的那一本小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