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每个人都喜欢玩,小时候家长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孩子成天只知道玩却不好好学习,因此经常会有类似于玩世不恭、玩物丧志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通常就用来形容那些特别爱玩的人,可是在玩的这条路上,总会有人出现一些例外。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他被称之为京城第一玩家,从小就喜欢玩,曾经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可偏偏最后将玩这件事情做到了一种极致,可以说是玩什么就把什么东西研究精,不通透就不能算真正玩过,这个传奇人物就是我今天要说的王世襄。


01 玩世不恭的公子哥

王世襄的出生十分特殊,这也直接给了他足够多玩的资本,他在1914年出生于一个名门大家,其祖父王仁东是清朝时期工部尚书,母亲金章是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父亲王继增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

拥有如此特殊的身份,注定王世襄从小就有更多资本去玩,他有一个哥哥,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他喜欢玩,哥哥则总是一副认真的样子在学习钻研很多深奥的东西,只是这个哥哥年仅10岁就去世了,后来王世襄就成为家中独子,备受关怀。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因为家人过分溺爱,所以王世襄想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玩什么自然也是肆无忌惮的,他才10岁,就开始喜欢上养鸽子,每天都会拿着一根杆子去追赶鸽子,感觉这样玩起来十分有趣,家人看他玩得开心,也就没有阻止他,后来他玩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养完鸽子之后,王世襄又喜欢上抓蛐蛐,玩了蛐蛐又养狗养鹰,家中专门给他弄一间房子让他折腾,这还不够,再长大一些,王世襄开始喜欢练武,这就麻烦了,家人只能给他请了一个老师来专门教他练武。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王世襄的少年时光是快乐的,也是一直在玩之中度过,不过玩归玩,父亲已经给他安排好了未来的学校,先读私塾,读完之后再去美国办的学校读初高中,最后出国留学,这是那个年代很多富家子弟的标配,王世襄也一样,父亲给他安排妥妥的。

但是这个家伙并不喜欢读书,他更加喜欢玩,所以在25岁之前,他基本就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公子哥,成绩也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02 一次变故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1939年,王世襄已经25岁,他的母亲突然去世,这件事情给王世襄造成很大影响,他决定收一下自己的心,好好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而且母亲是一个当时有名的画家,因此王世襄选择了“中国画论研究”作为自己硕士论文进行研究。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由于之前自己学习成绩差,基础也比较差,因此即使王世襄花了两年时间去写这个论文,一样没有将古代每个朝代的画进行深入研究,仅仅写到宋朝,后来的朝代就没有写下去了,不过即便如此,他还是拿到了硕士学位。

从王世襄幡然醒悟之后,人生就一直属于开挂状态,学习的热情根本停不下来,后来他想继续研究古代画,就花费很长时间将之前硕士论文没有丰富的东西都丰富起来,可是这个书一直到他晚年才最终出版。

干完这件事情之后,王世襄继续想去研究历史语言,希望可以去历史语言研究所,不过这次没有那么顺利,他被傅斯年拒绝了,最后还是梁思成帮忙,让王世襄去到中国营造学社。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在这里,王世襄发现自己对中国古代的家具十分感兴趣,就开始花费大力气进行研究,一研究起来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为了更加深入研究,1946年他在故宫任职之后,开始疯狂跑到日本去追回一些曾经被拿走的文物,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王世襄于1952年被收拾,最后还丢了在故宫的工作,这让他很是生气。

等到一切事情结束之后,王世襄将自己曾经研究的那些家具找国家要回来继续研究,这时候已经是1976年以后了,王世襄也年过六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玩世不恭的少年公子哥。

要回家具之后,王世襄花了好几年时间深入研究,并且王世襄在1985年出版了《明代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当时国内尚无有关明代家具的研究,王世襄的书开了一个先河,可见其难度系数多大。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玩世不恭的公子哥,却玩一样精一样

他不仅仅将这个玩家具写成书,就连自己少年时候玩的那些蛐蛐、鸽子等等东西,也被他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写成《蟋蟀谱集成》、《秋虫六忆》、《北京鸽哨》等等书籍,这样的玩简直可以称之为玩精了。


03 结语

王世襄就是这样一个京城第一玩家,他自己用一生的时间将玩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也将玩的最高境界诠释出来,不管玩什么东西,都要玩精,才是王世襄的最终目的,也正是这种精神,为我们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也留下很多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