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苏联爆发的唯一一次全面战争,结果中国惨败,原因发人深省

说到中苏冲突,大家可能会想到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事件”

——然而这次苏联挑起的事端虽然不断升级,之中闹到两国在边境陈兵百万的地步,但战斗规模始终没有超出边境摩擦级别

历史上中国和苏联是爆发过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战争的,这就是知名度远低于“珍宝岛事件”的“中东路战争”。

事件的起因首先要从中东铁路说起。

中国与苏联爆发的唯一一次全面战争,结果中国惨败,原因发人深省

被苏联军事占领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指的是沙俄在19世纪末实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一条铁路,东起满洲里,途径哈尔滨,西至绥芬河(如图)。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后,又从哈尔滨修筑了一条支线,经长春至旅顺——沙俄以保护铁路正常运输为名,占领了铁路沿线的地区,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一个国中之国。

1904年这条铁路的南线在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后,被转给日本管理,被称为:“南满铁路”。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接任了他“东北王”的位置。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非常想统一国土,虽然改旗易帜,表示臣服于南京国民政府,但是其自身作为大军阀有较大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指挥。他把自己的首个目标瞄准了苏联军事占领的中东路,暗中开始积极备战。

1929年7月,在获得了南京政府的口头支持后,自认为准备充分的张学良突然武力强行夺取了中东铁路。苏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与中国断交,在中苏边境集结军队,并组建起远东特别集团军,布留赫尔任集团军司令官,开始大规模侵入中国东北,中苏大规模武装冲突从1929年10月中旬开始,持续近两个月。战争分东西两线,两个战场。东线主要发生在黑龙江与松花江汇合处的同江、富锦地区和黑龙江东部的密山地区;西线集中在内蒙古的满洲里和海拉尔地区。

至1929年11月下旬,东北军不论在哪个方向的战场全部遭遇惨败。为了避免更大损失,不顾蒋介石的反对, 12月22日,张学良与苏联代表谈判,达成《伯力协定》,中东路战争结束。


中国与苏联爆发的唯一一次全面战争,结果中国惨败,原因发人深省

中东路战争形势图


这次失败的战争损失简直不可言表,苏军俘获和杀伤东北军近2万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事物资,摧毁了松花江舰队以及同江、富锦、满洲里、扎赉诺尔、海拉尔等地东北军的营房、堡垒、通讯设施等各种军事目标。入侵的苏军在东北烧杀抢掠,造成重大平民伤亡。东北军自此一蹶不振,东北防务大为削弱,坐镇南满铁路的日本关东军感觉有机可乘,几年后就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中东路战争的深远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21世纪——2004年中国收回一半的黑瞎子岛就是在此次战争中被苏联非法侵占的固有领土。


中国与苏联爆发的唯一一次全面战争,结果中国惨败,原因发人深省

黑瞎子岛


对于这场战争的总结虽然很少见到,但是总的来说,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是:“东北军与苏军实力差距非常大”——

首先是装备差:尽管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且拥有全国其他军阀不具备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比之当时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开始工业化的苏联仍然不值一提。在各个战场上,东北军都被苏军强大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

指挥混乱:张学良的东北军很多官兵都是草莽出身,没接受过像样的正规训练,很多时候打仗还靠江湖意义,可以毫不客气地评价为一支“拥有现代武器的中世纪军队”,和经过长期内战,指挥顺畅的苏军一遇上,马上显露出其指挥失灵的弊端。

内部分裂:蒋介石政府虽然口头支持张学良对苏战争,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地给予帮助,在张学良支持不住的情况下仍一直禁止其与苏联谈判,东北军内部也非常不团结,士气低落,各自为战。

笔者认为,中东路战争的最大历史教训,就是决策者要对自己和对方国家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战争不是过家家,这场本来可以避免的战争,就因为张学良和蒋介石对苏联错误判断而爆发了。

在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化道路的今天,我们和列强的硬实力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警钟长鸣,毕竟伟人曾说过:“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中国与苏联爆发的唯一一次全面战争,结果中国惨败,原因发人深省

苏联在此战中缴获的东北军“督战队”旗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