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蘇聯爆發的唯一一次全面戰爭,結果中國慘敗,原因發人深省

說到中蘇衝突,大家可能會想到1969年發生的“珍寶島事件”

——然而這次蘇聯挑起的事端雖然不斷升級,之中鬧到兩國在邊境陳兵百萬的地步,但戰鬥規模始終沒有超出邊境摩擦級別

歷史上中國和蘇聯是爆發過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戰爭的,這就是知名度遠低於“珍寶島事件”的“中東路戰爭”。

事件的起因首先要從中東鐵路說起。

中國與蘇聯爆發的唯一一次全面戰爭,結果中國慘敗,原因發人深省

被蘇聯軍事佔領的中東鐵路


中東鐵路指的是沙俄在19世紀末實在中國東北修築的一條鐵路,東起滿洲里,途徑哈爾濱,西至綏芬河(如圖)。1898年沙俄租借旅大後,又從哈爾濱修築了一條支線,經長春至旅順——沙俄以保護鐵路正常運輸為名,佔領了鐵路沿線的地區,在中國東北製造了一個國中之國。

1904年這條鐵路的南線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獲勝後,被轉給日本管理,被稱為:“南滿鐵路”。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學良接任了他“東北王”的位置。

年輕氣盛的張學良非常想統一國土,雖然改旗易幟,表示臣服於南京國民政府,但是其自身作為大軍閥有較大的獨立性,並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指揮。他把自己的首個目標瞄準了蘇聯軍事佔領的中東路,暗中開始積極備戰。

1929年7月,在獲得了南京政府的口頭支持後,自認為準備充分的張學良突然武力強行奪取了中東鐵路。蘇聯政府迅速做出反應,與中國斷交,在中蘇邊境集結軍隊,並組建起遠東特別集團軍,布留赫爾任集團軍司令官,開始大規模侵入中國東北,中蘇大規模武裝衝突從1929年10月中旬開始,持續近兩個月。戰爭分東西兩線,兩個戰場。東線主要發生在黑龍江與松花江匯合處的同江、富錦地區和黑龍江東部的密山地區;西線集中在內蒙古的滿洲里和海拉爾地區。

至1929年11月下旬,東北軍不論在哪個方向的戰場全部遭遇慘敗。為了避免更大損失,不顧蔣介石的反對, 12月22日,張學良與蘇聯代表談判,達成《伯力協定》,中東路戰爭結束。


中國與蘇聯爆發的唯一一次全面戰爭,結果中國慘敗,原因發人深省

中東路戰爭形勢圖


這次失敗的戰爭損失簡直不可言表,蘇軍俘獲和殺傷東北軍近2萬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和軍事物資,摧毀了松花江艦隊以及同江、富錦、滿洲里、扎賚諾爾、海拉爾等地東北軍的營房、堡壘、通訊設施等各種軍事目標。入侵的蘇軍在東北燒殺搶掠,造成重大平民傷亡。東北軍自此一蹶不振,東北防務大為削弱,坐鎮南滿鐵路的日本關東軍感覺有機可乘,幾年後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中東路戰爭的深遠影響甚至一直持續到21世紀——2004年中國收回一半的黑瞎子島就是在此次戰爭中被蘇聯非法侵佔的固有領土。


中國與蘇聯爆發的唯一一次全面戰爭,結果中國慘敗,原因發人深省

黑瞎子島


對於這場戰爭的總結雖然很少見到,但是總的來說,所有人都認同的觀點是:“東北軍與蘇軍實力差距非常大”——

首先是裝備差:儘管東北軍是當時中國唯一海、陸、空編制齊備的軍隊,且擁有全國其他軍閥不具備的工業生產能力。但是比之當時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全面開始工業化的蘇聯仍然不值一提。在各個戰場上,東北軍都被蘇軍強大的炮火壓得抬不起頭。

指揮混亂:張學良的東北軍很多官兵都是草莽出身,沒接受過像樣的正規訓練,很多時候打仗還靠江湖意義,可以毫不客氣地評價為一支“擁有現代武器的中世紀軍隊”,和經過長期內戰,指揮順暢的蘇軍一遇上,馬上顯露出其指揮失靈的弊端。

內部分裂:蔣介石政府雖然口頭支持張學良對蘇戰爭,但是從來沒有真正地給予幫助,在張學良支持不住的情況下仍一直禁止其與蘇聯談判,東北軍內部也非常不團結,士氣低落,各自為戰。

筆者認為,中東路戰爭的最大歷史教訓,就是決策者要對自己和對方國家的實力有清醒的認識,做好充足的戰爭準備,戰爭不是過家家,這場本來可以避免的戰爭,就因為張學良和蔣介石對蘇聯錯誤判斷而爆發了。

在堅定不移的走工業化道路的今天,我們和列強的硬實力差距在不斷縮小,但是我們仍然需要警鐘長鳴,畢竟偉人曾說過:“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中國與蘇聯爆發的唯一一次全面戰爭,結果中國慘敗,原因發人深省

蘇聯在此戰中繳獲的東北軍“督戰隊”旗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