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殲19戰鬥機就是被稱為雪鴞的我國沈飛集團當年研發的一款重型五代戰鬥機,競爭對手就是成飛的殲20戰鬥機,但是殲19戰鬥機最終輸掉了競標,很多人都說他的技術性能其實比殲20更強,事實是這樣嗎?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左邊黑色的飛機就是雪鴞,右邊白色的是殲20。

殲19戰鬥機的性能肯定不如殲20,不然怎麼會輸掉競標呢?我們看見如今的雪鴞曝出的一些資料來看,她就是一架非常類似於俄羅斯蘇57的五代機,雖然他的性能比俄羅斯的蘇57更先進,但是還是不如殲20.雪鴞第一個特徵就是大,殲20本來就是一架以尺寸很長著稱的飛機,當然實際上他的尺寸和殲16差不多,但是人們依然認為他很長。可是雪鴞比殲20還長,增加了一對鴨翼,這導致了飛機更加笨重,飛機的機動性更差。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雪鴞已經進入了吹風洞驗證的階段了,可是最後還是沒有誕生。

而且雪鴞的隱身也不如殲20。雪鴞戰鬥機因為比殲20多了一對可操作翼面,也就是尾翼,因此隱身的性能更差一些,本身尺寸也就更大,因此在低可探測能力方面不如殲20。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殲20相比而言設計要激進很多,採用了非常規的氣動佈局設計,飛機在尺寸縮小的情況下,具備了超過雪鴞的氣動性能,而且飛機的整個設計也更加前衛,升級潛力更大,並不像雪鴞那樣,是一架蘇霍伊戰鬥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戰鬥機。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沈飛曾經希望雪鴞能成為下一代艦載機,但是雪鴞顯然太大了。

雪鴞戰鬥機還有一個劣勢,就是在進氣道和航電設計上保守。殲20採用了可調式DSI進氣道,而且在進氣道邊緣佈置了雷達副天線等探測器,而且還有EOST和EODAS等光電/紅外跟蹤瞄準設備,雪鴞都沒有采用這些設計,他的進氣道採用了類似F22的設計方式,但是這樣的進氣道隱身能力不如DSI進氣道。而且也沒有裝備殲20那樣強大的航電設備。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圖為沈飛展示的飛機,黃圈部分就是雪鴞。

揭秘:“雪鴞”殲19戰鬥機“慘敗”殲20戰鬥機,它到底輸在哪兒?

相對而言,殲20的設計更加漂亮、前衛,而且性能也更好。

所以,殲19事實上成了網上炒作的一款艦載隱身戰鬥轟炸機,目前判斷,項目已經終止,因為殲16已經橫空出世,斷了殲19繼續研發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