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昭化古城,地處川蜀北部、秦嶺之南,背靠巍天雄關與劍門關,曾是“地控秦隴,勢扼巴蜀”的戰略要地。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據記載,公元前400年左右,古蜀國的九世蜀王,征服了世居嘉陵江上游的苴人,並把這塊領地分封弟弟葭萌,史稱苴國。而苴國的都城就是今天昭化古城的前身。


一條古道

穿城而過的金牛古蜀道是昭化古城最古老的一條街道,也是古代從關中進入蜀地,唯一一條道路。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它全長約600公里,從成都出發,翻越劍門關,穿過明月峽棧道,抵達昭化,最終到達陝西漢中。從而將成都平原與八百里秦川連接起來,成為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秦惠王覬覦蜀地卻不得入,於是詐稱自己有一寶物石牛,夜能糞金,想以此獻給蜀王。蜀王生了貪慾,便派五丁力士劈山破石,為運送石牛開道。

這便是在蜀地流傳甚廣的“五丁開山”的故事,而傳說中這條由五丁力士所開的古道便是金牛古蜀道。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但實際上這條道是當時的勞動人民一錘一鑿所開。

為了修建蜀道,古城人不僅付出了時間與汗水,而且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當時為打通最難的一段棧道,古城先民加班加點施工,但一場突降的暴雨襲來,山洪暴發,導致二十多人跌落山崖,無人生還。

但血性的古城先民並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們愈戰愈勇,發誓要為後世子孫鑿出一條出川的通道。

不知經過多少時日,歷經多少古城人的努力,這段古蜀道終於建成。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蜀道貫通後,秦惠王派軍沿著金牛道長驅直入,征服了巴蜀,把這裡正式命名為葭萌縣。自此,天南海北的客商循著金牛道往來交易,葭萌迎來了數百年的繁華。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一群猛人

到三國時期,烽煙再起,這裡成為蜀漢先主劉備的主要陣地之一。

據說,當年劉備入川,到達葭萌後,見此地物阜民豐,又是蜀道之要衝,打算在這裡駐兵一年,休養生息。

入駐此地的時候,劉備把自己的軍隊全部駐紮於城外,並吩咐部下不準擾民。百姓為了感謝他,紛紛踴躍報名參軍。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一年後,劉備便欲起兵攻打成都。臨行前,他留下八百兵士給中郎將霍峻,囑咐他守好作為大後方的葭萌。

但沒想到,大軍剛離開,敵人便乘虛而入,派兵一萬多人前來攻城。

當時,葭萌關一戰事關劉備大業存亡,一旦城破,劉備大軍就會被前後包夾,陷入死局。在這危急時刻,城內的葭萌百姓拼死支持守軍

,誓與來犯之敵血戰到底。

在八百守兵與城內百姓拼死抵抗下,他們竟與上萬敵兵相持一年之久,最終斬去敵將首級,大獲全勝。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八百守兵對敵上萬,最終取得了勝利,這在古代戰爭史上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也是葭萌人民拼死支持的結果。

所以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以後,不忘發跡的老根據地葭萌,親自從當時流行的“漢祚永壽”中,取首尾二字,將葭萌改為漢壽縣。寄託他希望自己開創的漢室江山,與日月同壽的美好願望。因而便有了“蜀漢興,葭萌起”的說法。


一個好官

在昭化,至今流傳著一個“縣令挽舟”的故事。

唐文宗時期,一姓崔的刺史邀賓客遊覽嘉陵江。船至昭化城外的桔柏渡時,卻因水流湍急無法前行。於是崔刺史便令時任當地縣令何易於找些人來拉縴。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但沒想到,何易於二話不說,挽起官袍,腰插笏板,隻身下水,把纖繩扛在自己肩頭就開拉。

崔大人很吃驚,你怎地給我拉起船來了?去找老百姓啊!

何易於則答,正值春耕,老百姓很忙,我現在比較有空,我來拉。

慌得崔刺史棄船而逃。

何易於心繫百姓,挺身為民,深得愛戴,在他離任時,老百姓十分不捨,家家在門口擺放清水為他送行。

奔湧不止的滔滔江水,水色清濁不混,恰如世間是非分明。兩百年後,北宋歐陽修在編撰《新唐書》時,不計何易於人輕官微,為其立傳,讓其美名千古流芳。

後來,城中歷代官員大都以何易於為典範,湧現出許多勤政愛民、心繫百姓的好官,在他們的清明治理下,昭化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一道名菜

宮保雞丁是我們很熟悉的一道菜,這是晚清名臣丁寶楨最愛吃的一道菜,而這道菜也與昭化有關。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清朝末期,朝廷日益腐敗,內憂外患,蜀地百姓被沉重的賦稅壓迫得苦不堪言。

那時,丁寶楨的祖父任昭化縣令,隨祖父同住的丁寶楨,親眼目睹了民間疾苦,也看到了祖父為民所做的努力。祖父常把自己的養廉銀分給百姓抵減賦稅,然而杯水車薪,老縣令時常感到力不從心,最後抱憾而終。

後來,丁寶楨調任四川總督,途經昭化時想起爺爺夙願,便拿出七千多兩白銀,又發動當地大戶人家募捐。然後用所得捐款購置大量良田,請人耕種,上繳國庫,以充公糧,永久抵減昭化百姓的賦稅。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鞠躬盡瘁的丁寶楨後來病逝於成都任上,朝廷為表其功勳,諡封“太子太保”,人稱“丁宮保”。

昭化百姓感念丁寶楨的恩德,不僅為了建起一座丁公祠,還把他生前最喜歡吃的“花生雞丁”更名為“宮保雞丁”,這道名菜便源自於此。

昭化古城:蜀道穿城過 蜀漢由此興

走過兩千多年時光,古城締造過繁榮,也飽經過苦難,一代代古城人在不同的時代,或以死報國、或為民請命,護佑著古城走向和平歲月,也讓古城璀璨的文化得以傳承至今。


更多精彩內容

今晚20:00

鎖定CCTV4

一起走進昭化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