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學不會“轉腰”更不懂“頂胯”,一語點破,形成能力不容易!

不怕大家笑話,本人直到現在也沒練好這個打乒乓球的“轉腰”,你說不會轉吧也會點兒,你說會吧,還真沒有形成一種穩定的動作。在我看來“會不會轉腰”是我們乒乓人走向規範的一個最重要的標誌。特別羨慕那些倆人啪啪對練:那標準的站位——那永不變形的執板動作——那隨球移動的眼神兒——那力從腳起動量傳遞的標準的蹬腿轉腰收前臂的動作……美極了!

3年學不會“轉腰”更不懂“頂胯”,一語點破,形成能力不容易!


當然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轉腰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對於我們這些業餘選手來說,則是過不去的坎兒。

我就反覆地觀察,看實地看視頻,尤其是看到孫穎莎小姑娘在拉對手削過來的強烈的下旋球和大力扣殺的視頻,對我啟發很大,讓我對轉腰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很多業餘愛好者在引板的時候都是一邊轉腰一邊拉大臂或者是通過拉大臂帶動腰部往後轉,更有甚者乾脆就不轉腰了,直接就拉大臂,這都是不正確的。

再說轉腰與頂胯。重心完全壓在左腳就是轉腰,頂胯是重心剛剛到左腳還沒有完全到左腳的時候,僅僅是幾層力量就馬上收回,這就是頂胯。

3年學不會“轉腰”更不懂“頂胯”,一語點破,形成能力不容易!


在打乒乓球的過程中,什麼時候需要頂胯什麼時候需要轉腰呢?在近臺肯定是頂胯為主;我們在中遠臺或者在打前後的高球的時候,那必須要轉腰。那為什麼呢?因為在近臺你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充分轉腰,轉腰完了再回來就晚了。而高球和中遠臺則要求你充分發力,也有時間轉腰,必須通過轉腰留出足夠的進攻空間,這樣才能發力充分。

其實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頂胯是不充分的轉腰,是轉腰的一部分,轉腰的重點其實就在“頂胯”,主要的目的是把力量傳導出去,在練習當中先要找到那個勁兒,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暗勁兒”。要由慢到快由淺入深,先慢一點,每一下都要好好體會這個頂跨轉腰的這種感覺,蹬腿頂胯轉腰要一氣呵成,千萬不要單獨去練頂胯這個動作,沒有意義。連貫起來,一下一下地慢慢練,由慢到快慢慢熟練之後就形成能力了。

3年學不會“轉腰”更不懂“頂胯”,一語點破,形成能力不容易!


好了,這麼簡單的東西說了一大堆,也不知道大家聽明白了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