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套房子買的時候是一百萬,現在賣是五十萬,那麼貶值的五十萬去哪了?

晚上銷號


導讀:任何資產,都有其價格和價值。我們付出的金錢是當時價值的對價,而之後的市場漲跌則是價格的表現,是市場對於該資產預期變化的一種體現。比如某某企業家身家100億,其背後指的是其股權、房產等各種資產的估值有100億,至於他手上到底有多少現金,有多少收入,與身家無關。而身家的漲跌也只是股價的漲跌。不過房產不同於其他資產,其交易沒有那麼頻繁,且其價格也會受人口、土地供應和金融政策,乃至各個城市的發展水平等眾多因素影響,這就決定了房產價格的差異性較大,因此房產貶值所“蒸發”的部分,與其說是被上家賺走了,倒不如說是人們的預期發生了變化。

正文:任何資產,都有其價格和價值。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所以當你付出金錢購買房產時,只是支付了它當時價值的對價(當時的價格),至於之後的漲跌,變動的是衡量房產價值的價格,你支付的金錢價值始終沒有變。如果你還沒弄懂,咱們可以拿股票來舉例。假設一隻股票從10塊跌到了5塊,你當時買的價值是10塊,但現在的價值僅5塊。那跌的這些錢去哪了呢?一方面,“蒸發”的5塊錢被眾多虧損者平攤了,比如在下跌的過程中,A是10塊買入,9塊賣出;B是9塊買入,8塊賣出等等;另一方面,交易所和政府要收稅,券商要賺佣金。那如果股票是從10塊漲到了20塊,又跌到了5塊錢呢?道理也是一樣的,漲的錢被無數個低買高賣的人賺走並平攤了,跌的錢被無數個高買低賣的人平攤了。但是,這一切都必須在資產具有高流動性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比如我持有的這隻10塊錢的股票,如果我認為它已經不值這個錢了,掛單9塊賣出,如果沒人買,那它一直就是10塊;如果有人認為它值9塊,那就接我的盤,這筆交易就成交,股票的價格也就跌到了9塊。但如果放在房地產領域的話,原理是一樣的,但需要考慮一些其他因素:

1、房產交易沒有股票那麼活躍和頻繁。即使房地產市場在沒有政策限制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像股票那樣交易頻繁和活躍。股票實行的是集合競價,是一批一批進行買賣、競價,而房產交易一般都是單筆,且需要協商、交易、登記過戶等手續,比股票更加複雜。這點就決定了房產的價格差異性很大,比如同一個小區甚至同一棟樓,有的房子1萬/平,有的可能1.2萬/平。所以如果你的房子從100萬跌到50萬,那麼只有一種情況,就是這些錢被你的上家(開發商或者上一個房主)賺走了。2、房產交易涉及的稅費成本多。尤其是二手房交易,其中涉及的稅費佔房產本身價值的比例比一手房稍高,因此房產的價值並不能完全能體現出來。舉個極端點的例子,比如我獲得A商品的成本是150塊,其中包含稅費50塊,現在A商品的市場價由150塊跌至100塊,那麼你到底是虧了還是平了呢?顯然,出於稅費成本考慮,即使沒有跌價,也不一定有人買,因為稅費成本過高,就意味著接盤者的成本很高。同樣,下跌的這50塊當中也並沒有全部被別人賺走,還得考慮稅費成本。

3、宏觀政策限價。目前絕大多數資產的市場價格都是市場公認的公允價格,但由於房地產會受到限售限購限價等政策影響,比如政府設定了最高或最低售價,假設你的房產雖然僅值50萬,但你只能最低賣60萬。這樣的話大概率無法成交,從而陷入有價無市的尷尬境地。4、影響房價的因素比較複雜。房價受人口、土地供應和金融政策,乃至各個城市的發展水平等眾多因素影響,比如北上廣深一個價,地鐵口和非地鐵口一個價,簡裝和精裝一個價,高層和底層一個價,所以房產升值或貶值的錢,很大程度上都是人們對於它的預期價值罷了,並不是真正的金錢。


各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到這裡,如果你想學習更多的金融知識(股市、樓市、債市、匯市),可以關注小白老師的頭條號(小白讀財經),查看更多的原創文章和原創問答。


小白讀財經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交易。

甲乙丙三人各有100萬,甲建房子,乙炒房子,丙是買房者。



甲建造了2套房子,成本是30萬/套,然後他以45萬/套的價格賣給了乙。這樣,乙把90萬給了甲,甲手裡擁有了130萬現金,乙手裡有10萬現金和2套房子。

乙捂著房子開始炒作,把房價炒到了100萬一套,然後賣出去1套房給了丙。這樣,丙把100萬給了乙,乙手裡有了110萬現金和1套房子,丙手裡只有1套房子。

接下來,由於政策調控,房價暴跌50%,丙覺得不對勁,就把房子以50萬的價格賣出去了。而乙覺得是抄底的好時機,正好接手。這樣,丙手裡收回了50萬現金,乙手裡有60萬現金和2套房子。

彙總以上的交易,甲乙丙手頭一共有240萬現金和2套房子,還少了60萬現金哪裡去了?這是建房子的成本,有可能是丙提供的材料和人工,那麼這60萬就應該加在丙頭上。這樣,甲有130萬、乙有60萬和2套房、丙有110萬,加起來正好還是300萬現金和2套房子。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通過以上例子說明什麼?炒房者(乙)把房子捂在手裡,不管價格高低,都是紙面財富(建造成本60萬、花費90萬買的2套房子);只有低買高賣脫手,才能轉化為實際財富。而勞動者(甲、丙)付出了勞動,一般只獲得實實在在的財富。

當然,本例沒有考慮貨幣增發問題,也沒有考慮交易環節的稅費問題,這都跟政府有關係,而政府肯定是從納稅人身上獲得收入的。

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這樣:甲擁有121萬、乙擁有50萬和2套房、丙擁有99萬,而政府收稅拿去了30萬。這30萬怎麼用?肯定大部分還是用在了甲乙丙頭上,只是存在一個按照什麼比例分配的問題。


顏開文


100萬買的房子,賣的時候只賣出50萬,貶值的50萬到哪裡去了?這50萬蒸發了,是的,蒸發了!這就是房地產的市值增發,它是怎麼產生出來的,就怎麼消失了。

炒過股票的人自然都知道,一隻股票從10塊錢漲到30元,然後你花30元買了,結果開始下跌,跌到20塊,你買了30萬的股票,這時只有20萬了,股票在下跌,別人也沒賺啊,這錢跑哪裡去了?就是蒸發了,所以股市大跌時,我們經常看到新聞報道說股市一天蒸發了多少億市值。

為什麼市值會蒸發呢?其實這只不過是資產的轉移過程而已,如果是低價買股的,他在高價賣了,高價接盤的用現金換走了前者的股票,當股票跌的時候,後者的資產減少,他的資金其實轉移給了前者。

所以炒房的,和炒股的,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炒高了,賣了的,他就真的賺到錢了,賺的就是接盤者的錢。但是如果他太貪心,漲很高了,也捨不得賣房,覺得會一直漲,如果跌下去,他可能白賺了還倒虧,一樣的道理。

這些年,房價的上漲,存在明顯的泡沫,不全是剛需推動,主要還有加扛杆炒作力量的推動。有些房子的金融屬性早已超過了居住屬性,當去槓桿來臨,需求無法支撐供給的時候,房價自然就漲不動了。不過你所說的100萬買房,賣50萬這種情況大概率不會發生,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值太大,即便是調控也需要以穩為主,用長期的橫盤代替下跌,應該是主流的結局猜想。


財經宋建文


原源頭說起,開發商賣給你100萬了,你賣給別人就值50萬了,商品交換中價值損失了,損失的意義沒有物品的損失,只是金錢的損失。就象門店賣貨一樣,進價100萬的商品,出售時過了流行季只能賠錢出售,根據巿場行情只能賣50萬,商家賠了一半。商品交換中,如果商品折舊了,贏家是隻有第一個,也就是商品的作俑者。

你的100萬的房子,開發商是獲利者,但到你手中損失的50萬,是因為你經營失利,財產泡沫化了。

看下分析的對嗎?


周口張大姐


答:假設當初你買的房子當時付出的價格是一百萬,現在只值五十萬沒掉的五十萬其實去了三個地方:

01.一部分炒房獲利退出者。

就像股市一樣,賺到錢的少數人都會有段空窗期,換種說法就是會落袋為安休息。房產也是一樣,價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個大波動,低買高賣永遠是投資不變的真諦。所以說大部分的錢從你的口袋流向賣掉房產賺錢的人手中。

02.一部分通過房產稅進入國家手中。

不管你投資房產是賺是賠,國家永遠都能穩坐釣魚臺,稅收只要有買賣就會收取。就像在賭場賭博一樣,一直賺錢的永遠不可能是那些賭徒。真正賺錢的是每賭一局都要抽水一次的賭場。

03.最大一部分是虛增價值的房價泡沫。

只要有利可圖加上人性貪婪,房價越是上漲越有人去買,人為的造成物以稀為貴的局面,導致房價節節攀升;但是這種價格激升不是由價值創造的,就像吹的肥皂泡雖然越吹越大,但總有破滅的一天。

所以在如今房子越蓋越多,房價越漲越高的今天,套用股市的一句話:房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小方聊投資理財


房子貶值50萬去哪了,就單獨的問題來討論,只能說這50萬虧在了房地產泡沫裡,被開發商拿走了一部分,有一部分交稅,有一部分是土地的費用,也相當於交稅,剩下的一部分是被銀行拿走了,而實際情況不是這樣的,假如你買一套100萬的房子,現在賣是50萬,可能虧50萬,假如你在持有五年,你覺得是不是還會虧,你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大概率事件是要增長的,對不對呀?



真實的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虧錢買賣這樣的情況,即使出現了賣房虧錢的情況,也是因為買房的時候沒有計算好房子的持有成本,資金成本,要麼持有的時間太短,屬於短線割肉,只要持有的時間夠長,就目前的市場而言,一般不會出現虧錢的情況,因為資金成本,永遠沒有房子漲價快,就這麼簡單,所以這個問題暫時不成立,若是有個體這樣的案例,純屬偶然,不會有大面積的情況。

目前來講,房子從長遠的趨勢來看,房子依然是我們,保值增值最保險的產品之一,特別是東部地區,一二線城市,城市群周邊,這些地區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口湧入,產業彙集,這些地方的房價未來還會有增長,總的來講,房地產形勢還是一片,比較良好的市場,未來十年20年,還是如此吧!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關於投資購房,還有什麼其他理由可以隨時關注公眾號,樂福居,這裡會有一系列關於購房的一些小常識,等你來哦。


樂福居


如果一套房子買的時候是一百萬,現在賣是五十萬,那麼貶值的五十萬去哪了?

50萬去哪了,說好聽一點,虧掉了,說不好聽一點,讓水分給泡沒了。

事實也是,無論哪個商品,如果買的時候價格貴,賣的時候價格低。按照市場規律來看,是因為折舊、損耗等,如汽車,就是市場規律必須出現的降價。房子不同,從這些年房子的情況來看,基本上都是在漲的,是不管什麼時候買的房子,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漲了很多,賺了很多。

但是,由於價格過度上漲,也使利於房子的價格水分不斷增多,且已到了必須擠水分的地步。所以,買了房子以後,就會出現貶值現象,出現虧損結果。而且,不是一般商品的使用性貶值、損耗性貶值,而是水分性貶值。

也正因為如此,對購買房子,必須要謹慎了,要把握好時機,不要再高位站臺。否則,會給自己帶來損失的。


譚浩俊


如果一套房子買的時候是一百萬,現在賣是五十萬,那麼貶值的五十萬去哪了?貶值的這五十萬就是地產泡沫,近期網上法院拍賣的房子在增多,2019年是房地產最為艱難的一年,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子終於迴歸了居住的功能,炒房成了賠錢的買賣,再也沒有人敢炒房了,當大家都不炒房時,大量過剩的房地產就會暴露出來,房價下跌就成了必然的趨勢了,2019年會有大量的炒房者降價拋售房產,也會有大量的地產商降價拋售房產,當然也會有更多的炒房者及房地產商因為資金鍊斷裂房產被法院拍賣。

2019下半年會有一部分房產可能會出現原來買的時候是100萬,現在賣的時候是50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因為房地產泡沫太大,地產商拿地的時候有的光炒地就賺了100倍,例如李嘉誠,有的光炒地就賺了幾十倍,部分地產商,再加上這幾年炒房,房價漲了三五倍,也就是說,在2018年高位買房人買的價值100萬的房子,實際價值本來只有10萬,被炒到了100萬,你是在房地產泡沫最大的時候賣的,當沒有人再炒房的時候,房地產泡沫破了,房價從100萬跌到50萬,這只是擠掉了部分價格泡沫而已,你這50萬是被前面炒房炒的人賺去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什麼財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資資本運作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我的頭條號專欄開通了,有關於投資理財的最新音頻和文章,幫助您提高理財技能,歡迎關注。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誰把房子賣給你這個貶值額度就在誰那裡。


我看不慣你我就懟你


重大消息,這次國家開始正式出手了。明年起在全國搞試點進行房產收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