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企业“生死劫”,疫情背后7大变革值得深思


校服企业“生死劫”,疫情背后7大变革值得深思

新冠疫情阻击战目前还在继续,在这场突发的、已经演变为全球性危机事件中,各行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

对于校服行业实体经济,无论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整个产业链的影响无疑也是巨大的。

经此一“役”,行业明显在发生一些改变:

01 直播、社交电商等新渠道快速发展

据预测,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的用户数和市场规模将从今年的4.22亿人和20605.8亿元,增加至7.73亿人和30000亿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在疫情影响之下,足不出户成为人们避开灾难的最佳选择,线上购物也成了人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最佳消费方式,相比于传统电商, 社交电商在流量、运营、渠道、用户及获客成本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直播、社交电商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

02 强者恒强,行业因势被动洗牌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原本3-5年内发生的行业变化,在短期内席卷而来,改变了竞争格局,加速了行业洗牌的过程,相对而言,规模化企业、研发及创新能力较强、经营结构较完善、现金流较充裕的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部分缺乏资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强者恒强。

03 消费者在线,加速企业线上线下融合

突如其来的疫情催生了“宅经济”,人们宅在家里,将生活、消费的需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线课堂、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直播网购、生鲜外卖、在线社交等生活方式使消费者深度在线成为常态,加上疫情管控出门受限,很多终端店铺和企业不得不使用线上营销和社群营销的方式连接消费者,在线办公、新零售、直播卖货、社群运营等手段的运用,直接加速了企业线上线下的融合。

04 促使企业加速结构性调整及布局

本次疫情给很多生产企业带来最重要的深刻反思是企业能否在疫情来临时不受影响?归根结底是企业的业务或者销售渠道等经营结构太单一,局限于传统线下渠道、单一市场及订单业务等,没有提前进行结构性布局导致企业经营极易受到重大影响。

05 加强抗风险能力和危机意识

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所有企业的复工生产、营销、原材料、订单等各个环节均受到重大影响,经营成本、人员工资、租金的压力,使很多缺乏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使更多企业从战略层面思考企业如何更好的具备抗风险能力,运筹帷幄。

06 基于社区化的零售迎来新的机会

在此次疫情过后, 社区化、生活化、融合化或成为新的趋势,消费者为了避免人员密集,购物转向聚焦于辐射社区周边的生鲜商超、便利店,以及对社区有所覆盖的新零售平台,而通过对近段时间数据观察显示,这互联网生活部分的订单量平均高出平时的50%以上。 社区化将成为线下实体零售渠道最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这次疫情期间对于消费习惯的培养,这种基于社区服务的零售将迎来新的机会。

07 加快企业智能化及数字化,提升效率

服装作为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制造工人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行业效率较低,企业生产和零售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较低,疫情的到来使大批工人无法到岗,导致众多企业产能受到较大影响,疫情的影响又几乎导致市场错过订货季节,使企业陷入做货怕库存、不做货怕缺货的两难境地,其本质原因其实是数字化和智能化不足。因此本次疫情的到来将会使很多企业主痛定思痛,加快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升级。

校服企业“生死劫”,疫情背后7大变革值得深思

随着疫情不断得到控制向好发展,各地中小校服企业现阶段也陆续复工,但头上依然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受员工无法到位、交通物流受阻、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企业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越是困难的时期,越是考验企业的生存能力。针对这些变革,中小校服企业可以精确地寻找到符合自身转型升级的方向。

企业要做的更多是审时度势,思考危机过后的策略。2020年互联网冲击已经为中小企业上过很深入的一课。变化则生,不变则死。

互联网数字转型为企业提供了一趟可以搭乘的高速列车,对企业生产方式、产品品质、集约管理、成本管控、需求把握等提供了全方位武器。

企业应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趁此机会,深入变革企业生产模式、管理模式、流程模式、交易结构等,从而在用户层面、企业层面、产品层面搭建起完整的价值链。

校服企业“生死劫”,疫情背后7大变革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