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服企業“生死劫”,疫情背後7大變革值得深思


校服企業“生死劫”,疫情背後7大變革值得深思

新冠疫情阻擊戰目前還在繼續,在這場突發的、已經演變為全球性危機事件中,各行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

對於校服行業實體經濟,無論是上游、中游還是下游,整個產業鏈的影響無疑也是巨大的。

經此一“役”,行業明顯在發生一些改變:

01 直播、社交電商等新渠道快速發展

據預測,2020年,中國社交電商的用戶數和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4.22億人和20605.8億元,增加至7.73億人和30000億元。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同時在疫情影響之下,足不出戶成為人們避開災難的最佳選擇,線上購物也成了人們滿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最佳消費方式,相比於傳統電商, 社交電商在流量、運營、渠道、用戶及獲客成本等多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直播、社交電商即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會。

02 強者恆強,行業因勢被動洗牌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原本3-5年內發生的行業變化,在短期內席捲而來,改變了競爭格局,加速了行業洗牌的過程,相對而言,規模化企業、研發及創新能力較強、經營結構較完善、現金流較充裕的企業能夠更好的生存,部分缺乏資金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競爭,強者恆強。

03 消費者在線,加速企業線上線下融合

突如其來的疫情催生了“宅經濟”,人們宅在家裡,將生活、消費的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在線課堂、在線醫療、在線娛樂、直播網購、生鮮外賣、在線社交等生活方式使消費者深度在線成為常態,加上疫情管控出門受限,很多終端店鋪和企業不得不使用線上營銷和社群營銷的方式連接消費者,在線辦公、新零售、直播賣貨、社群運營等手段的運用,直接加速了企業線上線下的融合。

04 促使企業加速結構性調整及佈局

本次疫情給很多生產企業帶來最重要的深刻反思是企業能否在疫情來臨時不受影響?歸根結底是企業的業務或者銷售渠道等經營結構太單一,侷限於傳統線下渠道、單一市場及訂單業務等,沒有提前進行結構性佈局導致企業經營極易受到重大影響。

05 加強抗風險能力和危機意識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所有企業的復工生產、營銷、原材料、訂單等各個環節均受到重大影響,經營成本、人員工資、租金的壓力,使很多缺乏現金流和抗風險能力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極大地提升了企業的憂患和危機意識,使更多企業從戰略層面思考企業如何更好的具備抗風險能力,運籌帷幄。

06 基於社區化的零售迎來新的機會

在此次疫情過後, 社區化、生活化、融合化或成為新的趨勢,消費者為了避免人員密集,購物轉向聚焦於輻射社區周邊的生鮮商超、便利店,以及對社區有所覆蓋的新零售平臺,而通過對近段時間數據觀察顯示,這互聯網生活部分的訂單量平均高出平時的50%以上。 社區化將成為線下實體零售渠道最值得探索的重要領域之一,通過這次疫情期間對於消費習慣的培養,這種基於社區服務的零售將迎來新的機會。

07 加快企業智能化及數字化,提升效率

服裝作為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對製造工人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行業效率較低,企業生產和零售數字化、智能化程度較低,疫情的到來使大批工人無法到崗,導致眾多企業產能受到較大影響,疫情的影響又幾乎導致市場錯過訂貨季節,使企業陷入做貨怕庫存、不做貨怕缺貨的兩難境地,其本質原因其實是數字化和智能化不足。因此本次疫情的到來將會使很多企業主痛定思痛,加快企業數字化及智能化升級。

校服企業“生死劫”,疫情背後7大變革值得深思

隨著疫情不斷得到控制向好發展,各地中小校服企業現階段也陸續復工,但頭上依然頂著無比巨大的壓力。受員工無法到位、交通物流受阻、原材料供應不及時等各方面因素影響,企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越是困難的時期,越是考驗企業的生存能力。針對這些變革,中小校服企業可以精確地尋找到符合自身轉型升級的方向。

企業要做的更多是審時度勢,思考危機過後的策略。2020年互聯網衝擊已經為中小企業上過很深入的一課。變化則生,不變則死。

互聯網數字轉型為企業提供了一趟可以搭乘的高速列車,對企業生產方式、產品品質、集約管理、成本管控、需求把握等提供了全方位武器。

企業應當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趁此機會,深入變革企業生產模式、管理模式、流程模式、交易結構等,從而在用戶層面、企業層面、產品層面搭建起完整的價值鏈。

校服企業“生死劫”,疫情背後7大變革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