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的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lingzisea


家长该不该把家里的财政状况、收入情况如实的告知孩子?对于这样的问题,估计很多父母在孩子成年之前都没有考虑过,毕竟,对于很多家长而言,孩子的中心工作是学习,挣钱是爸爸妈妈的工作,孩子就不要操这个心了。而且,告诉了孩子真实的情况,孩子会不会产生自卑、攀比或者嫌贫爱富的心理,也是不可知的,所以,干脆就不跟孩子谈这个话题了。

在我看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财务情况,正确的进行沟通,是利大于弊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现在不少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兴趣培养、衣食住行方面的投入可谓不计成本,读高档幼儿园、私立学校,买高档玩具、服装,这样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刺激孩子的消费欲望和消费水平。但实际上很大比例的家庭是工薪阶层,收入水平有限,在支付了家庭日常开支和孩子的支出之后,往往所剩无几,随着孩子升入中学,开支的增加,尤其是孩子个人社交等诉求的金钱需求的增长,会给小家庭带来不小的压力,此外,如果孩子不了解家庭的状况,盲目追求一些大投入的兴趣,报考学费高昂的大学和相关专业,会给父母造成极大的经济压力。

我有一个亲戚家就是这样的情况,平时只能靠孩子妈妈的收入来支撑一家的开支,孩子爸爸收入低,喜欢抽烟打网游,从来不交家用,孩子的日常生活开支、零花钱、买衣服、兴趣班等所有开支都是孩子妈妈支付的,但是这位大姐从来不跟孩子诉苦、谈及家庭的财务压力,总是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条件,孩子完全意识不到妈妈的辛苦,在花钱方面一直存在大手大脚的问题。等到上了高中,孩子可能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提出来要学声乐,走艺考路线,这下可苦了她的妈妈,因为没有任何基础,需要花很多钱请老师补课,每年十几万的补课费用一下子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积蓄花的精光,而这还只是高中的支出,一旦考上大学的艺术专业,几年的学费还是一个不可知的无底洞。

有一些孩子,不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盲目追求物质条件,无视家庭的经济压力,非要报读学费高昂的专业和国外的学校,既不打工挣生活费,也不努力考取奖学金,心安理得的消费父母的血汗钱,类似这样的问题,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情况,有哪些好处?

在我看来,让孩子了解家庭财务情况,有这么几方面的好处。

一、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财务现状、存款和负债的情况、日常的主要开支项目,能够让孩子更加客观的了解到维持这个家庭的正常运转的收支情况,有哪些财务风险,如何进行量入为出的财务规划,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金钱观,提高财商意识。

二、让孩子更加体贴父母的辛苦

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为了这个家庭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了解到什么是责任,也更容易让孩子体贴理解父母的辛苦,能够为父母着想。

三、避免孩子产生不必要的自卑心理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在金钱支出上过于苛刻,对孩子的正当需求总是以“家里没钱”、“穷”、“没必要”等理由进行回绝,导致孩子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让孩子及时了解家庭的财务状况,对孩子的需求进行适度满足,有利于孩子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

四、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量力而行的习惯意识

孩子知道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就会知道哪些诉求是难以满足、超出家庭经济能力之外的,学会克制诉求,养成量力而行的习惯。

怎么做更合适?

如果只是简单的将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收支水平告知孩子,不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还需要从这几方面来入手。

一、从小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和财商意识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有意识的通过零花钱、压岁钱的方式来训练孩子的金钱观念,让孩子产生金钱意识,学会货比三家、量入为出的观念,培养财商的能力。

二、培养孩子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的观念

让孩子明白,任何金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报酬,钱更不是从爸爸的钱包、ATM机器上变出来的。

三、合理控制消费诉求

对于孩子的消费诉求,不管是买玩具、零食,还是旅游、兴趣班,都需要跟孩子设定一些原则边界,不能随意的满足,要让孩子知道,消费必须量力而行。

四、对于大额消费计划,跟孩子一起讨论

对于家庭的大额消费计划,不管是外出旅行,还是购置大宗家电等,建议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过程中来,学习决策的过程,也能了解家庭的经济情况和消费水平。

五、将你的财务现状和未来的计划告知孩子

这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在孩子具备了较为理性的金钱观之后,年龄到了十几岁,就可以跟孩子探讨这些问题了,包括父母的收入水平,家庭的财务状况,储蓄和负债的水平,将来能够支持孩子上大学的经济条件,你们退休以后的养老计划、资金需求,对于孩子读书、工作、买房以及赡养老人所能提供的可能条件和潜在风险,都可以逐步的跟孩子讲解说明,让孩子意识到,父母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和责任,作为儿女,需要为父母分担,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更好的明天。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元宝爸爸聊育儿


有必要。其它的不说,就说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吧。

我出生在双职工家庭,从小过着小康的生活。可是母亲是个竭尽节省的人,全家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从小父母就给我充足的零花钱,却又嘱咐我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要省着花。于是我揣着票子却不敢花,看着妈妈穿着不好的衣服自己也不敢太放肆,买块橡皮要轻轻擦生怕擦重了橡皮损耗快,打个草稿都蚂蚁一样蝇头小字挤一块,一张草稿铅笔完了打一层黑色水笔黑色水笔打完了盖一层红笔,妈妈给买的衣服有弹性的最长的从小学三年穿到大学毕业。

够节俭,简直了,发现有时候真挺葛朗台的。

养成了习惯,等到大学毕业,花钱抠搜抠搜的(当然,仅限自己身上,对待朋友父母从小是教育我要大方,请客花销那是眼不眨,朋友眼里我还是个大方的正常人,我现在想说的是对自己方面)因为习惯了委屈自己,所以导致毕业了甚至走上工作岗位,都不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钱。

俗话说,男孩子穷养女孩子富养,真的有一定道理的。对自己抠搜惯了,感觉就舍不得给自己置办衣服和化妆品,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就算现在知道家里经济情况其实没有父母描述和表现出来的那么糟。穷养惯了,感觉男孩子一点点好就会心里很感动。唉,注定是省吃俭用给别的女孩子睡老公打自己娃的料。

如果父母有真实的告诉我家里的经济情况,如果父母从小就让我对家里的情况知根知底,我说不定不用在自我设想的贫困中养成自己脱节的消费观。而现如今,父母再让我去消费,我也放不开了。

因为从小被教育对自己抠搜,对他人大方,导致现在成家了,事事为丈夫考虑,总担心丈夫钱不够花而不想去掌控他的经济,甚至自己的经济都交给了他。而他要求我的衣装打扮和“做为女人的基本化妆”我仍然没有付诸行动。

想想挺蠢的,却控制不住自己。

今年生了个女儿,我就在反思一些在我自己身上总结的教育问题。其中一条就是,以后家庭经济情况,我一定与孩子如实分享。让她和家里共进退。而不是把真实情况隐藏,让孩子在自己的想象中迷失。


lls611


要不要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这对很多家长,都是一道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今天,我的孩子忽然问我,“我们家每年能挣多少钱”。看他故作平静,眼神中又充满复杂情绪的样子,我忽然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像他这般大的时候,也曾向我的母亲问过类似的问题。

我已经忘记了我的父母具体是怎么回答我的了,只记得从此我避开此类的所有话题。但我内心的好奇依旧,并因此滋生许多忧虑,惶惶不安许久,直至年纪稍长,方才放下。

想到幼时的经历,我知道我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并且回答地清清楚楚,让他们不再猜疑,引导他正确的看待金钱,了解“挣钱”的意义。

用正确的方式告诉孩子家庭收入

要跟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告知孩子家庭收入的具体方式,因为不同年龄大小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存在差异。

例如小学生,他们懵懵懂懂,经常会童言无忌。若是令他们知道了具体的家庭收入后可能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将这些信息透露给别人,或许会给我们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当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则可以告诉他们,自己的收入在所在地区所处的水平,相对较高、中等或者较低。如果他们一定要知道具体金额,可以告诉他们大致的范围如10-30万。

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并且比较成熟的时候,你可以告诉他们具体的金额,并叮嘱他们不要随意的告诉别人。同时,你也需要告诉他们其他相关方面的财务信息,比如家里每个月的生活开销、税费,收入盈余等等。

这样能够让他们对家庭财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数字。

挖掘孩子提问背后的心理需求

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庭收入的多少对孩子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孩子更关心的是他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家庭在财务上是否安全。

可能孩子自己本身也未曾意识到在他们提问的背后蕴含着重要的心理需求。

因此,家长千万只是单纯的回答“挣多少”,而是要继续挖掘孩子提问的背后,问他:你为什么想知道?

我问他,“你是在担心什么吗?你觉得我们家穷吗?”

他想了想说,“我觉得我们家不算有钱吧。”

穷还是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告诉孩子,我们是贫穷还是富裕,那取决于跟什么人去比较。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富足,也可能会感到非常贫乏。

那我们选择跟谁比呢?我们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

不可否认,部分家庭确实存在物质上的困境,生活相对拮据,无法充分满足个人的需求,那么这个时候就取决于家长面对困境的态度了。

若是经常唉声叹气,甚至经常和配偶因为钱而互相指责,那么钱在孩子眼里就是痛苦的源泉,麻烦的制造者。

那么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排斥钱,或者把钱当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并不断地从钱里面去寻求安全感。

相反,若是让孩子看到问题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并让孩子关注他已经拥有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对家人互相支持、共度难关的感恩。

这能让孩子对未来抱有希望,感受到比钱更重要的亲人之间的爱,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

了解了孩子想知道家长收入的缘由,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再追问了,但家长不能就此打住,还要跟孩子继续讨论,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要想孩子不被宠坏,首先要教他们怎样管理钱,怎样合理的花钱。教育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念,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尤其是引导孩子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哪些,这将有助于他们今后思考自己更想用哪种方式赚钱。

我的孩子第一次思考赚钱模式是在他6岁的时候。他那会儿刚学会儿童画,于是他想到,“我可以去给别人画画,一幅画100块钱。”过了一阵子他又琢磨,“我可以去教别人家的孩子画画,自己就不用那么累了,每次赚的钱也更多。”再后来他又想到,“我要是发明自动画画的机器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我跟他说,他从付出劳力并按件得到报酬,发展成组织培训并按项目获得培训费,再进化发明新技术并出售专利获得转让费,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复杂,赚钱的模式和收入水平也大不相同。

一个小孩子画画时候的异想天开,只要父母在一旁稍加引导,就会变成一次极好的职业启蒙对话。我让他明白,仅仅用劳动力来赚钱是效率最低的,教授他人方法,可以让收入规模化,但如果他能发明创造新的技术,他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

孩子终归需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比起“完美的生活”,让他了解真实的家庭状况、面对生活的挑战更重要。能真正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员,能跟孩子苦乐共享,这才是家最宝贵的地方。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小李lee


正常情况下,在孩子准备结婚的时候,父母都会如实告诉孩子家里的财政情况,和孩子坐下来谈一谈家里给孩子准备了多少钱。


虽然在法律上,18周岁以后父母没有义务养孩子给孩子买车买房,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都是在儿女成家之时尽全力帮助一把。


不知道为什么在你结婚的时候没有和父母谈买房子问题,但有一点你找到一个好媳妇和一对善良的岳父岳母。大多数情况下,对方都会对房车有所要求。好好对她们吧。

既然父母在闲聊的时候和你说过你买车买房资助你的事情,你心里也一直纠结,为什么不开诚布公好好谈一谈?自己的父母有什么开不了口?父母子女不是最亲密的关系吗?

也许父母只是怕把钱给你了你就不努力不上进了,也许有别的什么原因。如果父母有什么难言之隐,大家说开了也比闷在心里好。与其在心里一直纠结,不如敞开心扉谈一谈。


辣妈育子


我觉得应该要告诉孩子。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他有权知道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

在孩子面前故意装穷或装富都会导致不正确的金钱观。

哭穷会让孩子自卑。

比如我小时候我父母总是对我强调家里条件不好,虽然他们总是在尽量满足我的需求,但总让我有一种负罪感。上大学时家里条件好多了但我还是不敢开口要钱,生活费不够宁愿饿着也不敢和家里开口。这导致我一度很自卑,不敢奢望美好的东西,不敢去争取,自卑的阴影直到工作以后才慢慢克服。

在孩子面前装富也不正确,装富会让孩子虚荣。

现在很流行所谓的富养,我见过太多家长,自己穿几十块的淘宝货给孩子买上千的名牌不眨眼。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培养了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怎么做?

每个父母都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这没有错。但是我们要告诉孩子,他享受的一切都是爸爸妈妈努力工作换来的,没有人能不劳而获。如果他以后想要更好的生活,那么一定要自己努力争取。

如果孩子看中了一件超出了我们能力范围的物品,千万不要和孩子说我们穷买不起,而是要告诉孩子这件物品我们暂时消费不起,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买下它。

如果生硬地告诉孩子买不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里,从而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我们应该激发孩子的潜力,告诉他你可以想办法买下你想要地任何东西。比如可以给孩子看看家庭消费清单,想想哪一项开支可以减少,有没有办法增加收入等。在无形中锻炼孩子对金钱的把握能力。


魏博士


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工薪阶层来说,家庭财政情况应该如实告诉孩子。因为孩子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让他们参与一些家庭事务,也是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很好的一种途径。也是孩子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一个好的体现。

我儿子从小学到现在还是经常问我们,我们家房贷还有多少没还呢。家里还有多少钱等等。我们会如实告诉他家里的财政情况。我们也会告诉他,钱多钱少不是衡量幸福的标准。只要家庭和睦,老人开心幸福,与人为善,做好自己。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儿子平时也很节俭,儿子的零用钱也不会乱花。从来不会和别的同学攀比物质上的东西。但有时候他又慷慨大方,小学的时候学校举行募捐活动,老师要求每个孩子捐款不要超过一百。回来跟我们说非要捐300块,说灾区的孩子很可怜,说着自己还掉眼泪。我们为孩子感到骄傲。怎么能不支持他呢?结果老师后来偷偷的还给我们两百。说孩子的爱心灾区的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得服从上级指示。

不仅让孩子知道家庭的财政情况,对于家庭的其他决策也尽量让孩子一起参与。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会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哦。





思兰聊教育


我赞同将家里的财务状况告诉孩子。

首先孩子是家庭一员,和孩子聊家庭经济状况,并且在一些事情上听孩子发表意见,孩子会有担当,她会在花钱上自律一些。

其次,可以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赚来的又是怎么花掉的,从而知道花钱不能无节制。

今晚送我女儿去上钢琴课时,她说周五晚上来上课时要去游乐场玩,我说不行,因为上周五刚玩了,一天花了一百多,不能总频繁这么花,她很快就理解并接受了。

有时我家孩子在旅游区在超市看到玩具想要,我会说我要和网上比较一下,买同样但价格便宜的。次数多了,她也渐渐就理解了为什么要比价,不会坚持现在就要买眼前的。

我还会让她感受买零食玩具、交学费、买房等不同类型支出的钱的数量规模差异,让她对数量有直观感知。

以前我经常和我女儿在家玩开小卖部的游戏,现在我基本都不用现金了,而是用微信支付,但我在买东西付款后会告诉她,并不是手机自己能生钱付钱,而是我们的工资发到了银行卡里,手机微信连接了我的银行卡,从我的卡里转了钱出去,而且我时不时会给她出题,比如:本来我的卡里有100元,刚才给你买饼干用微信付了5元,现在我的卡里还有多少钱。

关于经济事务,其实有很多可以和孩子聊的话题,帮助她开拓知识面,了解很多生活中的知识。

建议家长们在生活中随时就地取材,和孩子谈谈钱。


孩子高效能习惯养成


我弟弟九岁,我只把我知道的一些告诉他,就比如这次的水果问题吧,赶集去买水果,他想吃桃,我一问价格,小的18大的20多,然后他就说还是买香蕉吧,桃太贵了。有时候买东西剩下的一毛或者是五毛就让他攒着,上学有时候需要零钱就从他那里拿。小孩子要给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金钱观,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的钱终究是爸爸妈妈的,你跟爸爸妈妈要钱就要付出劳动,因为父母的钱也是通过劳动得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


是抹茶蛋糕啊


我认为是应该的。

我从初中开始,我母亲就会告诉我家里每个月的开支是多少,剩余还有多少。因为我母亲认为我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我有权利和义务知道了解这些情况。

我基本没有怎么叛逆就度过了叛逆期,因为我有一份家庭归属感和参与感。我遇到什么问题也都会去和母亲探讨。而且遇见想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我心里就会默默的计算,这个是不是必需品,家中的财政开支是否可以允许我任性买这件东西,然后我就会自己决定买,还是不买。

将家里的经济情况告诉孩子,一定要心平气和,就像讨论一个很平常的问题一样,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有权利知道家里的经济情况了。咱家这个月的开支是多少,主要花销在哪儿。这样孩子对家庭会有一份参与感,他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慢慢的他就会主动与家长分担家里的压力。而且因为这样的参与感,他会和父母关系更加亲密。

当然,你在每次和孩子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有小技巧的

一、不要指责

不要和孩子说,都是因为你咱家钱才不够花的这类的话,因为这样孩子会觉得你告诉他家中的经济情况只是为了指责他,从而让他更加逆反。

二、订月计划

每个月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家里的财政月计划,每个月有哪些必要开支,要花多少钱,我们要储蓄多少钱,还有多少是能够浮动的。

三、每月报表

将花费的每一笔钱都告知孩子,由孩子记录并做月报表。这样是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

定计划、做报表不是一时兴起的,这个同样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一部分。有益无害。不用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做计划有你帮着一起,会增进亲子关系。每日记录花销不会占用十分钟。做月报表不需要太难,只需要将每个月的收支做个大的报表就好。孩子觉得你对他信任,你也会掌握家里的收支情况。何乐不为。


苗喵喵的小卖部


小孩作为家庭的一员,为何要过分的隐瞒家庭的情况,不让小孩了解家庭的情况,很有可能会让小孩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造成认知上的偏知。

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远方表弟,他现在初中,已经买了刚出的iPhone7,买一些价格偏高的潮牌和花费不少的钱在手游上。他和我还有朋友的交流中总是流露出我家里很有钱的信息,他也觉得理所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他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母亲是一位教师,属于我们当地很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和他已经基本无法正常交流,他总是觉得父母有钱就是不给他用,因为父母没有给他灌输正常的价值观念。由于以前成绩不错,为了奖励他,常常给予他高于家庭情况所给他的物质奖励,造成一种家庭条件富裕的错觉。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关系还不错,由于高中渐渐开始同学会时不时的聚会,唱歌,网吧什么的,他的父母并不统一给他增加零用钱,他的零用钱应该是略高于他的初中,但是在班级中处于下游,聚会中时常会表现的比较不自信,和女同学交流也比较拘谨,同学生日也没钱买些小礼物什么的,交际圈子不大。大学里好像也是基本在寝室打游戏。后来大学毕业以后他的父母才和他说明家庭情况,工作的第一年就给了他一辆奥迪,但是他现在的交际还是感觉有些障碍,不乐于参加花钱的聚会,女朋友也才谈过两个。

我觉得父母告知孩子家庭的经济情况,同时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如果隐瞒或者欺骗,慢慢的小孩会对你失去信任,很多家长会觉得小孩越长大越难管,越来越不懂事,其实很多时候你们都是从谎言开始,“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再不乖警察叔叔要来抓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