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紧缺,为何越来越多的硕士却不愿继续读博?

余仲文


现在很多大公司,无论私企还是国企,或者混合所有制企业,上点规模的单位在近些年的招聘中严重歧视本科生,尤其是非985和211大学的。有的企业即使招聘本科生也是放到基层或者艰苦岗位,因此好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所谓的更好的岗位就攻读硕士学位,什么是所谓的好岗位呢,那就是安逸,不辛苦,工作环境舒适,待遇高,薪资高的工作岗位。这个岗位取得了就没有了进取心,极少的人选择读博。这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也是无奈之举。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前些年大学盲目扩招,对学生管理散漫,宽进宽出的学纪而培养了一大批有学历无能力,有脾气没骨气,有体魄无魂魄的本科生,给用人单位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迫不得已提高了招聘门槛,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好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严重性,正在逐步扭转。但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还需要相当长的阶段来扭转。也希望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高学历未必高能力,高光环未必高能量,借鉴毛主席说过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标准来考核人才,录用人才。


金石为开141499836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活生生的例子,我一个高中玩的比较好的同学,没上大学,自己干点小生意,五年之内在青岛买了两套房,当然,贷款还没还完,不过也差不多了,那时候房价一平6000。我去年博士毕业,来青岛高校工作,房价涨到了三万一平,我目前连首付也拿不起,然而我那高中同学目前已经是600多万的身价。自己考虑考虑吧,劝人读博,天打雷劈。


DespacitoCharlie


博士毕业出来最年轻的也要28了,30岁毕业很正常。对于一个男生来说,事业未定,婚姻怎能提前定下来呢?当时我身边也有博士在读把婚结了,前提是,父母已经将他的后顾之忧全部考虑在内了。

比如房子给他买好,结婚帮他也张罗好,只要儿子安安心心把博士念出来,全家支持,做他的后防线。很多男生博士没毕业之前,儿子就出生了。只有这种情况,读博士的压力会小很多,全家人一起陪读,共同承担他的生活烦恼,打消他的经济压力。那又有多少个这种情况呢?

不排除还是有部分,家里人没有太多能力供他深造,他靠打零工负担自己的博士学费。全家又对他寄予期望,至于谈对象、结婚、买房子这些事情想都不敢想,35岁之前都不能保证成家,压力太大。那些一门心思钻在学术上,所选的专业硕士毕业不被认可,比如医生、大学老师,博士是起步,没有讨价还加的余地。

无论是从个人家庭、就业现状,必然很多人就会终止读博,硕士毕业25抓紧工作,这也是对的,幸好也没有那么多人读博,否则人人读博眼球博士又要不值钱了,也降低了博士的含金量,未来就业更加雪上加霜了。

本科就业、硕士就业、还是博士出来的最终都要根据自己的家境、所选专业去做出最终决定,并不是每个博士毕业都是心甘情愿的读出来,有时候也是么有办法的事。


闪亮金星


从我自己经历来谈谈:我目前刚刚研究生毕业2年,运气比较好,进了一个高校,本来想着边工作,边继续考个博士,可是现在慢慢滴,这种想法越来越淡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读博期间压力真的很大,我对象目前正在读博,有时候论文来了,经常晚上失眠,论文送出去,那个等待过程也是煎熬的。二、现在的论文难发表,早些年读博的人少,论文要求比较低,这几年论文要求越来越高了。三、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科研的,论文这个东西对于一些人来说,相对简单,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哪怕一天24小时都做实验室,也是写不出来什么的。四、现在博士的待遇也没有很好,博士就业时会有一笔安家费,但是如果没有选择读博,这三年也可以挣到这个安家费的钱。五、一般读博的年纪都特别大,尤其是对女生,非常不利于以后找对象。我说的可以并不是很全,只是发表我的一些看法。



虾米老师vlog


我看了楼下老师的回答,非常感概。

我来说几个我身边人的例子吧。我工作第一年在高校做财务,和我一起入职的一位孟老师,同时也是刚开始读博,电子工程信号分频研究,我大学共任职6年,离开时他博士仍未毕业,他跟我说他是北方的一所大学毕业,科研能力较弱,论文发表也很难。一直读到33岁才好不容易毕业。说心里话为了一个博士学位枉费了青春其实是可惜的。

我的一位好友,姓李,文学硕士学位,后来去美国读心理学博士,结果没毕业就回来了,问题一样,论文能力太弱。

虽然我本人没有读过博士,但和硕士不一样,论文可以由导师指导完成。只要老师有办法,基本能过。但博士不一样了,那是需要实打实的学术功底的,搞科研项目成功还好,能发表点有实际价值的论文,搞不成功,等于写总结教训,导师不一定喜欢不说,没有科研经费,你连生活都困难,又要这个博士学位有何用处呢?第三,博士毕竟是学术头衔的金字塔顶端,不是那么容易的,硕士已经是精英人才了,又何必强求都要去读博呢?


小U的流浪生活


读博压力大,一是科研压力,二是经济和家庭背景压力。我当时有两次硕博连读机会都放弃了,一是岩土工程专业发SCI确实难,传统的研究方向就更难了(导师是大牛、idea多本本多的除外),顺利发文章的话硕博连读6年拿到博士学位,文章卡壳可能就要延期了;二是读博补贴虽然较高,但平时花销之后也所剩无几了,存不了多少钱,父母都是农民的,每次回家多少会有些负罪感,看到高中同窗买房买车结婚也会掠过一丝慌张。我和我同门都是贵州人,但读研前他父母已经帮他在贵阳观山湖区买了两套房子,而我书学费还要靠国家国家助学贷款,所以他读博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如果条件允许,我非常建议读博,博士层次比硕士高太多了。另外,看看每年各地人才引进福利,博士安家费就是硕士的数十倍,还有其他补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计划条件好点了读个在职博


晓浪师兄


以前也不愿意吧,尤其是对于出去以后薪水比较高的计算机系,通信等比较热门的专业,愿意读博的还是比较少,不说现在,以前也是如此。

我91级本科,95硕,那时的情况就是如此 教师薪水不高,生活清贫,看看大学里那些教师,为分房,常常计算自己那一点点积分,每次分房,都是满肚子希望,满心的失望,无他 狼多肉少而已,读研时,去过一个老师的家,前几年他就已经是院士了,而他当时是副教授(那个时候,教授还没泛滥,含金量很高的,尤其是90年代前面五年一般一个系也就有一个就不错了),就一间房,狭窄拥挤。。。这还是学校里面的骨干中青年教师,大有前途的副教授,也只能这样,何况那时候的讲师?

那时候,分房要看工龄,职级。我们的教育投入,当时在世界上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只不过是倒数,现在,呵呵,也不高,只是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还是佩服日本,明治维新时代就一直大力投入教育,教师地位高。而我国,现在地位高的是公务猿,令人叹息。

那时候,学习好的,想致力于科研读博的,都出去留学了。我们还是想挣钱,人,总是吃饭,成家的吧,没有多少人愿意象自己的老师一样,每次分房机会,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那是科研工作者的悲哀,谁也不想老是体会这种悲哀。

所以,我们大多都奔着薪水高一点工作去了,也有去航天院所的科研单位的,大多还是奔着著名外企(那个时候,精英学生才有机会),工资高的民企和效益好的国企,至少也要选择城市,比如北京上海,解决户口问题。

然后就是,没人读博了!当然读博的去海外名校了。然后我们就一个个地被问:

想读博吗?

不想。

留校读博,可以去香港大学一年。

不想。

然后,又问:想去中科大读博吗?他们学校和我们学校关系很紧密,他们的老师对我们的学生还是比较信任的,愿意招收我们的学生。

不想。

想去xx学校读博吗?不想。

多了这么多年的书,挣钱养家,是那时我们最迫切的愿望。

当然,现在想进一个一般的学校,据说都要名校海龟,博士优先。

世事如棋。


流浪在远方的忧伤


其实很简单,博士读出来,能走的路就很窄了。除非去科研机构,进了一般企业很难适应鱼龙混杂的工作环境。我们单位每年也有博士愿意来,薪水也就比硕士高一点,但压力山大啊,大家都看博士能带来啥效益,结果基础工作不愿意做,创新工作一两年也不出成绩,大家都觉得还不如招个本科生,至少工作有人做,每天觉得他们可尴尬


JohnDickie


硕士不愿意继续读博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第一,博士的毕业难度太大;第二,大部分学生读研仅是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第三,家庭和年龄等客观因素不允许学生继续读下去。

当然,每个人和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所以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和角度也就有差异,是否读博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选择,促使他们做决定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上三点,下面,我将就以上提到的三个原因详细展开介绍。

首先一点,博士的毕业难度是很大了,很多学生是不敢读博。

人们一提到博士这个词语,第一印象就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士似乎就是知识的代名词。实际上也真的是如此,博士的一般修读年限是4年,这四年一定是每个博士学习生涯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四年。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有几个项目都是和博士师兄师姐一起完成的,所以我对博士生的日常学习和科研生活还是很了解的。我们专业主要是做一些工程类项目,所以除了学习课本知识、查阅文献之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实验,我们属于机械类专业,做实验也都是在那种比较脏累差的环境中进行,我有一个师姐,我硕士入学的时候,她读博士二年级,我们两个的课题是同一个研究方向,所以我大部分的科研时间都是和她一起度过。记得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合作完成导师的一个项目,项目第一阶段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这是我们一起完成,她主导整个项目,然后给我分配任务,我每次都是查好资料就交给她,然后她把这所有的资料汇总分析,最后捋顺了做成PPT在课题组会议上展示,我感觉在第一阶段。她的工作量至少是我的三倍,当然,我也想努力帮助她,但有些东西,硕士真的很难搞明白。之后是做实验,我们学校的实验区在另一个校区,开始这个做实验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坐班车过去,每天下午五点做班车返回,后来因为项目催的紧,实验经常到晚上九点十点才能结束,索性我们在那边申请了宿舍,所有实验完成大概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里,白天我和她一起做实验,晚上回宿舍,我一般就睡了,她还要进行数据分析。到项目结束时,项目的大报告也是她主导完成,我起到辅助作用。

重点来了,按理说,我们两个应该是同一年毕业,我通过在项目中学到的东西,还有那些实验结果,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并通过了答辩。然而师姐,延期了。因为他门博士的毕业论文要求时非常严格的,研究的深度也和硕士论文不在一个层次。除此之外,博士毕业还有在期刊发表论文的要求,我记得我博士师姐那时候是需要3篇sci,所以博士毕业真的是比较难的。他门承受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第二点是硕士毕业基本上满足了很多学生的就业要求,所以他门不需要再读博。

有很大部分的学生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然而这个目的,硕士学历基本上可以满足他门。大家从高校的招聘信息就可以知道,大部分的企业、科研院所的招聘条件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所以,读完硕士,很多学生找到了喜欢的工作,没有必要再攻读博士学位。所以,现在依然选择读博士的同学,都是那些热爱科研的同学,他们将来想再自己学习的这个专业领域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也或者他们将来想进入高校当大学教师,这一辈子都奉行给科研,客观来讲,这一部分人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所在,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执着和热情,这就导致,硕士生越来越多,但却有很多不愿意读博。

第三点是客观条件(经济压力、年龄等方面)的限制,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读博。

首先是家庭环境的限制,一般情况下,读博士需要4年时间,这也就是说,这四年里,你并不能帮助家庭减轻经济压力。读博虽然不需要花家里多少钱,但很多农村家庭需要孩子抓紧就业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年龄,硕士毕业生一般年龄是27岁左右,这个年纪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已经成为大龄剩男剩女了,我相信每一个读到研究生学历的同学都经历过被七大姑八大姨催婚的那种状态,真的是很让人头大。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这些话当成耳旁风,总有一些人会选择妥协,所以,有很多同学也是因为父母亲戚的催婚,读完硕士没有再继续读博。其实也不是全部原因在于家庭,有时候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年龄不小了,应该成家立业,帮助家庭减轻负担了,这也是硕士不愿读博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总的来说,读博士不轻松,很多学生认为自己不能承受那份压力,所以没有选择继续读下去。还有一部分人并没有对科研这件事情有太多的兴趣,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在他们的眼里,读博士是没有必要的。另外一群人,经济条件的限制和抓紧成家立业的紧迫感促使他们没有继续读博。


大宝zm


现在的博士待遇有多好?

可以说,研究生再多读这几年博士,待遇是非常好了。华为之前也是百万年薪聘请博士,为什么到研究生,很多人就没再往上念了呢?

1、宽进严出

考博的难度其实并不大,院校和研究所招收的博士名额也比较多,属于比较容易考上的。但想要顺利毕业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很多人都听说过博士延期毕业的事情,其实这算比较平常的事情了,博士想要顺利拿到毕业证并不容易。博士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论文要达到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接受学校和老师的双重考核。很多博士感到压力,不能如期毕业。学校也做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延期毕业学年时间,对一些博士进行淘汰。所以不少硕士可以读博,但担心不能如期甚至正常毕业。

2、学业压力

博士期间是比较繁忙的,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要做,还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论文发表的期刊质量要求高,没点学术和科研成就的人根本完成不了学业要求。读博期间的学业压力很大,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多压力,甚至难以正常毕业。

3、生活状态

博士的学业任务很重,一些博士需要几天待在实验室做研究,生活是比较枯燥的。平时的空闲时间不多,而且接触的人也比较少,只有导师、同期博士以及研究生,交际圈比较小,生活比较乏味。一些硕士不喜欢科研和学术,自然不愿意继续读博。

4、就业前景

博士学历很高,但就业选择机会并不多。如果你选择的专业好,也许还可以找到一些企业,可以做研发工作。博士科研学术能力强,但并不一定符合企业的招聘要求,博士的工资水平又比较高,很多企业干脆就不招聘博士了。

很多博士毕业后,只能继续留在研究所做科研,过着比较枯燥的生活。现在博士想当大学老师也没有那么容易了,很多院校的要求很高,需要留学经历或者要求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一般的博士只能去一些一般的大学做老师。

5、年龄压力

很多研究生毕业,已经26、27岁了,读完博出来,就有三十岁了。而这个年龄的同龄人已经成家立业,孩子都可以上小学了。现在在职读博的机会很少,这就需要博士一直在学校和研究所学习,收入也不是很多。很多人觉得,年龄太大,耽误自己的人生发展,还不如早点成家立业。

总来来说,读博不只是看书考试那么简单,只有那些真正喜欢科研的人才可以宁心静气在学术和科研的海洋里遨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