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练柳体字快1年了,临帖还免强,但想写作品却不成,怎么办?

归心尉成


从你晒图可以看出,柳体临得很不错了!但是离开帖就写不好,这也是正常事。告诉你两个办法,一是背临,二是集字创作,而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解决你的困惑了!

1、背临

就是丢开帖,把字帖上的字默写出来,这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可以从单个字开始,那样就简单了;也可以一行一行开始,难度也较小。每次能把一行字背临出来,积累下来也就可以把整篇背临出来。要领是要把字写像,不光是写出内容。

2、集字创作

集字创作就是一边应用一边学习,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比如你要写一幅“和为贵”横幅书法作品。结合背临手段,先在字帖上找到这三个字,记住这三个字每一笔一划的写法,然后丢开字帖在宣纸上写下来,落款盖章,就成正式书法作品。

3、简单事情重复做

掌握了上面两种方法,下一步就是坚持。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可以集三个字,也可以集四个字的作品,也可以集对联,写得多也就积累的多,这样不出一年半载就能把字帖上的字都应用到,融会贯通,就成了你自己的。

希望以上方法对书友们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麓风轩


1年的时间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造成不会写作品的原因可能是平时练字太专注于临帖了。

第一,学习书法多临帖肯定是对的,但有时照着字帖会写,离开字帖就不会写了,这就是死临帖了。临一段时间后要练习背临,把最近一段时间临的字,在不照着字帖的情况下尽量写的接近原帖。

第二,书法初学者往往喜欢米字格的练习纸,但在带格子的纸上练习时间长了,离开格子再写,往往不知从何处起笔,从各处转折。所以,要改变这种弊病,就要多用不带格子的白纸练习

第三,练习楷书字体,要多结合行书练习,学习写行书的连带笔意,以行书笔意来写楷书,这样写出来的楷书才会觉得更流畅传神

第四,平时练习书写时,要不尝试把字写大,写小,不可以一直在一样大的格子里练习,否则字越练就觉得越呆板

第五,练字不能只练习单字,要多临习整篇的上下文连贯的字帖,多注意字帖的章法,布局,字的重心平衡,有时我们写一个字很满意,但是把一行字写到一起就差强人意了这就是字的重心不统一造成的

楼主的字,在格子里写的很好,但是最后一张写的~和为贵~三个字,就有点差强人意了,所以我觉得楼主多少会存在我所列举的这几条。另外,我也是书法爱好者,自学书法已三年有余,以上几点都是我自学书法的一些心得,如果说的不对,请多包涵,最后附上我平时的一些习作,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临池逸志


看到你临的柳体很赞赏,能看到你下了很多功夫。柳公权是晚唐书法家,他是在吸取了欧阳询和颜真卿、魏碑的笔法上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没有了“二王”的“中和”笔意,柳体的特点是中宫收紧,腹部虚灵,紧结中见宽松。所以,从柳体入手学习书法,往往会纠结于它的起笔、收笔、转折、勾、捺这些笔法中,以及上述的结字法,而不容易自拔。这种情景,往往会使你进入一个死胡同,使写出来的字僵硬,而无神采,如算盘珠,如刀刻,如美术字。要想从这种纠结中走出来,我们必须在临习中体悟柳体的“神”在哪里?一定要做到神似,所谓“颜筋柳骨”,要从碑帖中走出来,否则,越临越死,更无从谈到创作。所以建议你在临习柳体的同时,要读一下“二王”的楷书碑帖,从中找到一些出帖的路径。同时从柳体的碑帖和“二王”的碑帖中,看一看他们的章法,行距和字距的分布。这样你就会很快达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并突破你的学习瓶颈,不会走弯路,以上观点供参考。

——【芳草轩书法讲堂】




芳草轩书法讲堂


看了你的柳体书法,相当棒,仅仅一年的时间

达到如此程度,令人惊叹。👍👍

没有一个十分认真的学习态度是不会有此成绩的,

再有天赋也是一个因素,柳体实际上是很难写的,你

应该坚持下去,以你目前的水平若能持之以恒,前途

不得了,说实在的,看了你的书法内心是有些激动的,

所以说了两句与题目没有关系的话。🤓🤓

临帖是学习书法中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像你这样认真

学书法的人就尤为重要,你现在已经跨过了最艰难的

阶段,有了目前的基础是不用担心写作品的问题。🎈🎈

写作品也和临帖是一样的,由浅入深,从易到难。📖

具体的做法是作品先从简单的条幅开始,这些条幅可以

是竖条幅也可以是横条幅,最初从两个字三个字开始,

由少到多,然后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写对联或者诗词。🤓🤓

写这种条幅的话,你大概要经过一个简单的集字过程,

从字帖中找出两个三个或以上的字进行组合创作,刚

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难度,但由于字数不多难度也不会

太大,这个小技巧最好要掌握一下,对未来的书法创作

很有实用价值。🌈🌈

网上是否有柳字的集字创作作品,你也可以参考一下。

我在你写的两篇作品中搞几个集字创作,给你参考。

1,大有作为。2,莫流俗。三,莫轻狂。4,师真则趣。

5,猿狂象滞,雹盛霜轻。当然,还可以组合很多联句,

这需要你稍微付出一点时间。🎆🎆

附图照片:清代邓石如【隶书长言联句】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清代卷)



素里布衣杨半


柳体字在这么短的时间能有这样成绩,很不错了。也正说明你下了苦功,如想脱帖还须要意临。

我们学碑帖,在看帖习学在一定程度后,则需要把帖放一边,在背临着帖,把脑子平时习帖的字写出,与碑帖对照,看看哪儿还不足,再认真地临帖学字,再进行背临,这样通过临帖-背帖-临帖-背帖的一段学习,自然可以脱帖创作。

创作作品,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你不管在习帖时期有多么优秀,也不可能创作出与帖一模一样的精气神来,创作是你内心世界的体现,你的审美,你的学养,你经历的事物,你的心胸,你的性格都会在作品中表现,但这不能过于表达自已的东西,这不符合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作品表现的应该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古人的东西又有现代审美。

学习书法学一家是不够完美的,只能是主攻一家后,再根据目前自已的情况,临习诸家,但也应有取舍,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才可能完善自已的审美。

以上仅是我个人观点,望能帮助书友。




山野大伯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你练柳体一年了,写得挺不错的。基本写出了柳体楷书结字严谨,用笔骨力强的特点。继续坚持学习就好,只要把柳体字贴临得精到了,写出柳体风格的好楷书作品终是水到渠成的事。

很多初学书法的朋友练上一段时间后,都会犯心急的毛病,觉得自已已经很用功了,长进却不大。其实他们这是忘了书法的进步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字也是个慢慢提高的过程。


你才练了柳体字一年,就因为写不出作品问大家怎么办?那是不是等你练了二,三年后,你又会问大家,成不了书法家怎么办?

首先你要知道学习书法是个慢功夫的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而且学习书法的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和目的显然被你忽视了。那就是练书法,不光是为了练好字,还要达到修心养性,静化心灵的目的,写字也是修心的过程。

我们每天都抽出一定时间去练书法为的是什么?难道我们仅仅是为了把字写好?

我们备好笔墨,展好纸,放一些清心古乐,悠扬之声。然后静坐古贴前,宁神静气,把一切纷烦之事从脑海和心灵之中清除出去,努力写好每一笔,每一字。

这份清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又何须着急,强求几日之功?

在如今物欲横流,唯金钱物质而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在巨大的各种压力和烦恼面前,还有什么能让我们暂时远离那些功名利禄,远离那些焦虑和抑郁?

对于我们这些书法爱好者来说,唯有书法才可以!

也许只有在执笔挥毫间我们的心灵才能觅得片刻的安宁,才不会被那些世俗之烦事所困扰。

我倒觉得,因练书法而得的这份清静比练字本身更重要。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清静和这份专注,我们才可以练好字,临好帖。

在心灵静化沉淀下来后,通过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积累,写好柳体楷书又岂不是手到擒来之事?又何难之有呢?


我们初学书法,要专注于临帖,在一段时间后可以尝试搞创作。其实由于楷书书体相对固定化,尤其柳体楷书模式化比较强,只要把帖临精到了,出帖并不难。

临帖也是分阶段的:

  • 第一阶段:初学时对临,照着贴写,努力写好每一笔,把每个字写像了。这个过程要好久,也许二、三年,也许三、五年。视个人的专注和努力程度而定。

这个阶段努力临帖就好,不急于搞创作,因为水平,功力还远远没有到自已可以写出好作品的程度。

  • 第二阶段:在对帖已经很熟悉,对临已经写得与原帖很相像的的情况下,就要练习脱离字帖写字,不看帖凭记忆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背临,然后再与字帖作比较,找出不足之处,重点加以练习。

这时可以尝试搞创作,可以先以集字的方式入手,慢慢的尝试自已依字帖的笔意和风格来写字。

  • 第三阶段:就是意临了,就是不太注重形式,更强调临出原帖的意境和风韵。这个比较高级,需要对字帖有很深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要在拥有扎实的书法功力的基础上来进行。

你说你现在临帖尚可,但搞创作还不行,主要就是因为你学习书法时间还比较短,还处于临帖的第一阶段,这时搞创作不行非常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你还没有把帖临透,书法功力积累还不够,这时怎么能创作出好作品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并不难,只需要调整好心态,保持耐心,将修心养性和写好字提高到相同的高度,将书法当成长久的爱好,再加上不断临习精研柳体字帖即可。


最后希望你沉淀下来,静下心来,保持耐心和专注,相信你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创作出柳体楷书风格的好作品。

回答完毕,谢谢。


杉石


一年时间就可以写得这么好啦,真的吗?你定是人中龙凤,神一般的存在啊,天赋高还这么努力,让我等凡人没法活了。[流泪]

柳公权的字匀衡瘦硬,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紧实。他是晚唐最著名的书法家,学习柳体应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柳体字特点分明,学柳体应该学好三个方面:笔划的严谨、结体的紧密和骨力的劲健。

你现在要做的事儿:一是在笔划上就要细抠,使每一个笔划都符合柳体的特点。写完字之后,与原帖认真做对比,包括起笔、行笔、粗细、斜度、曲率、停顿、收笔的每个方面。二是在结构上细扣。柳体字的结构非常的巧妙,认真做对比,才会发现柳体字结体的精髓。第三是把握骨力,没别的办法,就是苦练。书法至少得练个3~5年吧,才能让你自己基本满意。

另外,写楷书作品,和临摹关系更直接一点。因为楷书相对于行草书,上下的连带关系相对比较少。所以如果写作品你不满意,说明每个单字没有练好。把字临得尽可能像,可能是学习楷书的不二法宝。

胡乱谈一点理解。见笑了。[呲牙]


临风阁知书


柳楷能练到如此水平确实不易,祝贺!

粗略地看题主的柳楷已经很好了,但是,关注细节就存在诸多的不足,这也说明题主的柳楷已经练到细节了,是很难得的境界。

下面咱们谈题主的细节。首先,柳楷的横划起笔不好,题主的起笔颜楷还存留颜楷的风格。然后还是这个横划的中间需要略微的弧度,不要小看这个略微的弧度,它是调整这个字结构的关键,没有这个弧度,你的字这个就存在右下方的不足。

再者,就是许多笔划的不到位问题,比如小撇处理有些草率,你仔细对比一下就会知道,还有钩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这些问题需要反复临摹,不断读帖才能体会到,才能解决得了。

最后的问题是通病的问题,题主的笔力尚弱,这个问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解决,没有捷径。


一笑貫长天


“吾儿练字墨三缸,唯有一点象父样。”

这一点是他父亲给点上的。

这是王羲之的故事。

可知道故人练字练多少年。

王羲之写兰亭序是在多大岁数写的,这中间有没间断过练字。

考察一下,古代书法多作有几个是在二三十岁写的。


qSy112233864喜乐孩子


写的已很好了,继续努力,祝贺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