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节奏的基础上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一笑貫长天


书法中的节奏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驭笔书写中线条运动,主要包括提按使转、轻重缓急、肥瘦更迭、枯湿浓淡、蓄势藏锋等。二是章法布局的生动多变,包括小大、正欹、粘带、呼应笔气势上的动感。节奏感连贯穿于笔墨章法全局之中,它的妙处就是打破书法即视感中的呆板沉闷,让作品富有朝气而别具生命力。



节奏的快与慢究竟哪个好,要因情而变。书法节奏感的快慢与书体特点甚有关联。内向用笔提按变化小,多用藏锋,节奏舒缓内敛,更适于楷、隶、篆的书写。如《灵飞经》、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笔力柔和、不急不缓。外向用笔提按陡顿,略有张狂,牵丝明显,配合墨法的浓淡变法,容易营造较强的节奏感,更适于行书草书。



增强书法作品的节奏感,主要有两个比较实用的办法。一是从临摩古帖中加以学习领悟,看名家如何以笔墨章法诠释出节奏。一般按照先慢后快的原则,循序渐进。二是通过大量书写实践来摸索总结节奏的技巧。书上得来终觉浅,特别是节奏中的速度与章法布局的问题,光在心中明白是不行的,必须成为笔下的功夫。



抱庸浅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要搞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书法的节奏。

一曲好的音乐,时而激越,时而舒缓;时而大江东去,时而小桥流水;时而风过山林,时而鸟鸣山涧。这就是音乐的旋律,这就是音乐的迷人之处。

书法的节奏就如同音乐的旋律,它是书法所包含的情感的表现方式,它是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对比来实现的。

比如黑白、深浅、轻重、疾徐、大小、远近、欹侧、斜正、粗细、厚薄、动静、方圆等等,这么多的矛盾体,因书写者情绪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面目,这就形成了节奏。

其次要清楚节奏的作用。

通过节奏的变化,我的能触摸到作者的心脉,能随着作者乐其乐、悲其悲。

比如我们读《祭侄文稿》,会随着内容、字体、章法的变化,情绪也会与颜真卿产生共鸣。

再次,我们应该明白,快慢是节奏的一部分,它随作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体育场上,一百米短跑不可能一直匀速跑,它有一个最后的加速冲刺。而长跑所涉及的速度策略更复杂。

书法中,更不可能一直以一个速度书写,它必然会随书写者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还以《祭侄文稿》为例,作品开头作者尚能平静舒缓地书写,但写至“父陷子死,巢倾卵覆”时,作者已不能控制情感,书写速度加快,已由初时的行书变为草书。

最后,要强调的是:

一般而言,篆书、隶书、楷书书写速度稍慢,行书、草书书写速度稍快。

但有经验的书法家在实际创作时,写篆隶楷会适当加快速度,以增加作品的灵动;而写行草时则会适当放慢速度,以让作品更加沉着稳重。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我最近在临摹米芾的书法,有一段时间我曾经感觉到,米芾的作品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

对于米芾作品,我以前只是读贴而很少动笔。总觉得他的作品特别难以临摹。

不只是米芾,其实我们对待任何一个新鲜的事物,都有一个从不习惯到逐渐接受的过程。

书法作品都强调中锋用笔,而米芾的书法作品中有很多侧峰用笔。因为我是一路学着柳体和颜体书法的,对于中锋行笔特别赞同,而很少用侧锋行笔。

这次碰到了米芾,我不得不改变招数。原来侧锋行笔也可以写出遒劲的笔画,对于我来说在认识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下面我们就米芾的书法,在节奏上做一个简要的说明。我们在写粗笔画时,节奏一定要慢,而在写细笔画时,节奏一定要快。

写细笔画时,如果节奏慢了会显得线条孱弱无力,而且不丰满。而在写粗笔画时,如果太快了,那么线条就没有千斤的力量。

总之书法作品节奏的快慢,都是在我们不断的书写中去掌握它的规律。


水电工老路书法


书法书写的节奏的基础上快还是慢好?

书写从个性化上来,疾速缓慢有别。而从书体上来看,楷书的书写节奏慢于其它,草书为节奏快,行书于楷草之间。

同样情况之下,感觉快节奏的书写,更具流畅性,有一定的力度,这种书写一般都具有瑧熟用笔方法。


在书写同时,一味追求快节奏虽然是一种风格,但是必有急缓停驻顿挫也得兼顾。才符合笔法。

书写性与笔与墨与纸也有关联,一般用健毫笔,浓淡适宜的水墨,以及吸水性弱的熟宣,都有适宜快速书写。而相反则有不宜快写。

这是自己的一点体验。浅见。


狂喜淡墨a


书法在节奏的基础上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节奏,由快、慢、轻、重、停顿组成。不能简单的以快或是慢来评判优劣好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

我们用音乐里的节奏来理解书法中的书写节奏,就能知道,节奏,是用来节制旋律音符时值的长短和轻重。并不存在快的节奏好还是慢的节奏好。书法中的节奏,同样是为了节奏运笔的速律快慢,轻重的转换。



沉着稳重则用迟涩。劲利轻盈则用快疾。书到妙境之时,必沉着痛快。只痛快而不沉着,则无节点。书无节点,则油滑虚浮,痛则痛矣,快则快矣!左缠右绕,烂绳乱麻,如绾秋蛇。必须有节点的控制。若只沉着而不痛快,则留滞笨重,没有爽快之机,灵动之气,神逸之韵。必得沉着而痛快,疾涩相交,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留不常迟,遣不恒疾,乍显乍晦,若行若藏,十迟五疾,方能合情调于纸上。


子衿书法


书法的快慢这个是根据所选临的范本来决定是否快写、慢写。快、慢,主要表现在行笔节奏、书写速度两方面,其中,节奏快慢体现在笔画起止之间,以及画与画过笔动作状态上。书写速度快慢体现在单个字完工的效率上(特指书写正书),它是依附节奏快慢调节整体速度的。所以,节奏对速度起着制约作用。

每一个帖,就好比一首乐曲,写书法的那一刻,笔锋在纸面上的各种姿态,相当于人的脚在踏着乐曲的节拍蹁跹起舞……这舞步即是行笔节奏。由此,引回到临帖,快或慢怎么控制? 简言之,帖是什么节奏(节拍),就按照什么节奏来写,即所谓韵律。比如,欧体《九成宫》,节奏舒缓,近似“慢四”。颜体《多宝塔》,节奏明块,近似“快三”。依此类推,每个帖都是有一定的律动,以往,常见很多朋友写楷书,结构还可以,就是没韵味、少神采,问题就出在忽视了笔法节奏。节奏准确了,质感也就好了。

初学者,要善于用变换节奏和调整速度的办法,仔细揣摩找感觉,比如,写某一画或一个字的时候,最像的那个就是对的。尤其是,当感觉形状挺像,但似乎还有哪儿不对劲儿,其实,这个问题正是由于没有节奏,或节奏型不对导致的。

总之,我的意思是说,从开始练字拿起毛笔的那一刻起,节奏与速度是根据帖来酌情处理的,可以先作一个假定的节奏与速度试写,然后,与原帖对比校正,微调快、慢重新再试。


艺火通亮


我也写写



管戈



节奏可以说上在不同的运笔速度下完成的,以极度均匀的速度书写只能写出类似铁线篆的般的形态。速度的块与慢还能够产生极具丰富形质的形态和点画,使得点画的形质感觉更活泼有韵味。我们知道,在相同的用墨情况下,同样的中锋行笔,速度慢一些,墨入纸更深纸上的形态也就更实更厚。速度快些,墨迹入纸略浅,线条上留存的墨有也就少,线条的形质容易显得漂浮。但是如果一味慢,其结果就会使得形态形质如印刷字的形态那样,没有变化。如此以来形态虽然非常坚实,但缺少变化和灵巧活泼的气韵。而不同的用笔速度则使线条变化和形质非常丰富,同时会带来整个字形和气韵的生动魅力。


实际上速度的快与慢也不是人为的因素,还有点画造型的问题,不起笔收笔处,因为用笔技法相对复杂,不得不慢速,还有转折处。而点画的中段,一般情况下没有那么多的形态变化,因此用笔也就相对简洁,只有中锋运笔即可,速度快些也不会有大的影响。而起笔收笔和折肩出,速度快,点画造型就可能出现病笔,当然在行草书法中这种情况多于楷书,因此形态变化不大,没有楷书的起笔收笔和转折处的形态复杂。

也就是用笔速度的快慢要因形因势而生,运用得当,都是可以的,但速度匀速,不是书法的技法。就是铁线篆的运笔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速度的快慢也和技法的娴熟程度有关。


书法的书写速度确实与节奏有关,但节奏又不同于速度。因为节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艺术界因变化而丰富进化,在包括高度、宽度、深度、时间等多维空间内的有规律或无规律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如一个点画,从起笔到收笔就是一个节奏,比如折笔,可以看作两个节奏。起笔行笔收笔也可以看作三个节奏或者说节拍。速度的快慢产生的节奏是非常微妙的含蓄的,和用笔的节奏有一定的区别。书法的节奏还体现在章法中。有一字一个节奏的,也有数字为一个节奏的。


翰墨书道


行笔的快与慢是根据宣纸的纸质与墨的浓淡有关,也与书写笔画的部位有关,这个问题应该在实践中解决!也与不同书体有关,它们的快慢顺序应该是楷篆隶行草!


用户71306408315


快点慢点都好!要看写什么书法?如果是草书,快点好,概书慢点好!草书慢了不流通,概书快了三不像!你认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