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在節奏的基礎上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一笑貫長天


書法中的節奏感包含兩層含義。一是馭筆書寫中線條運動,主要包括提按使轉、輕重緩急、肥瘦更迭、枯溼濃淡、蓄勢藏鋒等。二是章法佈局的生動多變,包括小大、正欹、粘帶、呼應筆氣勢上的動感。節奏感連貫穿於筆墨章法全局之中,它的妙處就是打破書法即視感中的呆板沉悶,讓作品富有朝氣而別具生命力。



節奏的快與慢究竟哪個好,要因情而變。書法節奏感的快慢與書體特點甚有關聯。內向用筆提按變化小,多用藏鋒,節奏舒緩內斂,更適於楷、隸、篆的書寫。如《靈飛經》、虞世南《孔子廟堂碑》,筆力柔和、不急不緩。外向用筆提按陡頓,略有張狂,牽絲明顯,配合墨法的濃淡變法,容易營造較強的節奏感,更適於行書草書。



增強書法作品的節奏感,主要有兩個比較實用的辦法。一是從臨摩古帖中加以學習領悟,看名家如何以筆墨章法詮釋出節奏。一般按照先慢後快的原則,循序漸進。二是通過大量書寫實踐來摸索總結節奏的技巧。書上得來終覺淺,特別是節奏中的速度與章法佈局的問題,光在心中明白是不行的,必須成為筆下的功夫。



抱庸淺談。文中插圖為抱庸硬筆習作。


抱庸詩書


要搞清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書法的節奏。

一曲好的音樂,時而激越,時而舒緩;時而大江東去,時而小橋流水;時而風過山林,時而鳥鳴山澗。這就是音樂的旋律,這就是音樂的迷人之處。

書法的節奏就如同音樂的旋律,它是書法所包含的情感的表現方式,它是通過一系列的矛盾對比來實現的。

比如黑白、深淺、輕重、疾徐、大小、遠近、欹側、斜正、粗細、厚薄、動靜、方圓等等,這麼多的矛盾體,因書寫者情緒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面目,這就形成了節奏。

其次要清楚節奏的作用。

通過節奏的變化,我的能觸摸到作者的心脈,能隨著作者樂其樂、悲其悲。

比如我們讀《祭侄文稿》,會隨著內容、字體、章法的變化,情緒也會與顏真卿產生共鳴。

再次,我們應該明白,快慢是節奏的一部分,它隨作者情緒的變化而變化。

體育場上,一百米短跑不可能一直勻速跑,它有一個最後的加速衝刺。而長跑所涉及的速度策略更復雜。

書法中,更不可能一直以一個速度書寫,它必然會隨書寫者情緒的變化而變化。

還以《祭侄文稿》為例,作品開頭作者尚能平靜舒緩地書寫,但寫至“父陷子死,巢傾卵覆”時,作者已不能控制情感,書寫速度加快,已由初時的行書變為草書。

最後,要強調的是:

一般而言,篆書、隸書、楷書書寫速度稍慢,行書、草書書寫速度稍快。

但有經驗的書法家在實際創作時,寫篆隸楷會適當加快速度,以增加作品的靈動;而寫行草時則會適當放慢速度,以讓作品更加沉著穩重。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我最近在臨摹米芾的書法,有一段時間我曾經感覺到,米芾的作品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

對於米芾作品,我以前只是讀貼而很少動筆。總覺得他的作品特別難以臨摹。

不只是米芾,其實我們對待任何一個新鮮的事物,都有一個從不習慣到逐漸接受的過程。

書法作品都強調中鋒用筆,而米芾的書法作品中有很多側峰用筆。因為我是一路學著柳體和顏體書法的,對於中鋒行筆特別贊同,而很少用側鋒行筆。

這次碰到了米芾,我不得不改變招數。原來側鋒行筆也可以寫出遒勁的筆畫,對於我來說在認識上有一個大的突破。

下面我們就米芾的書法,在節奏上做一個簡要的說明。我們在寫粗筆畫時,節奏一定要慢,而在寫細筆畫時,節奏一定要快。

寫細筆畫時,如果節奏慢了會顯得線條孱弱無力,而且不豐滿。而在寫粗筆畫時,如果太快了,那麼線條就沒有千斤的力量。

總之書法作品節奏的快慢,都是在我們不斷的書寫中去掌握它的規律。


水電工老路書法


書法書寫的節奏的基礎上快還是慢好?

書寫從個性化上來,疾速緩慢有別。而從書體上來看,楷書的書寫節奏慢於其它,草書為節奏快,行書於楷草之間。

同樣情況之下,感覺快節奏的書寫,更具流暢性,有一定的力度,這種書寫一般都具有瑧熟用筆方法。


在書寫同時,一味追求快節奏雖然是一種風格,但是必有急緩停駐頓挫也得兼顧。才符合筆法。

書寫性與筆與墨與紙也有關聯,一般用健毫筆,濃淡適宜的水墨,以及吸水性弱的熟宣,都有適宜快速書寫。而相反則有不宜快寫。

這是自己的一點體驗。淺見。


狂喜淡墨a


書法在節奏的基礎上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節奏,由快、慢、輕、重、停頓組成。不能簡單的以快或是慢來評判優劣好壞。當快則快,當慢則慢。

我們用音樂裡的節奏來理解書法中的書寫節奏,就能知道,節奏,是用來節制旋律音符時值的長短和輕重。並不存在快的節奏好還是慢的節奏好。書法中的節奏,同樣是為了節奏運筆的速律快慢,輕重的轉換。



沉著穩重則用遲澀。勁利輕盈則用快疾。書到妙境之時,必沉著痛快。只痛快而不沉著,則無節點。書無節點,則油滑虛浮,痛則痛矣,快則快矣!左纏右繞,爛繩亂麻,如綰秋蛇。必須有節點的控制。若只沉著而不痛快,則留滯笨重,沒有爽快之機,靈動之氣,神逸之韻。必得沉著而痛快,疾澀相交,帶燥方潤,將濃遂枯。留不常遲,遣不恆疾,乍顯乍晦,若行若藏,十遲五疾,方能合情調於紙上。


子衿書法


書法的快慢這個是根據所選臨的範本來決定是否快寫、慢寫。快、慢,主要表現在行筆節奏、書寫速度兩方面,其中,節奏快慢體現在筆畫起止之間,以及畫與畫過筆動作狀態上。書寫速度快慢體現在單個字完工的效率上(特指書寫正書),它是依附節奏快慢調節整體速度的。所以,節奏對速度起著制約作用。

每一個帖,就好比一首樂曲,寫書法的那一刻,筆鋒在紙面上的各種姿態,相當於人的腳在踏著樂曲的節拍蹁躚起舞……這舞步即是行筆節奏。由此,引回到臨帖,快或慢怎麼控制? 簡言之,帖是什麼節奏(節拍),就按照什麼節奏來寫,即所謂韻律。比如,歐體《九成宮》,節奏舒緩,近似“慢四”。顏體《多寶塔》,節奏明塊,近似“快三”。依此類推,每個帖都是有一定的律動,以往,常見很多朋友寫楷書,結構還可以,就是沒韻味、少神采,問題就出在忽視了筆法節奏。節奏準確了,質感也就好了。

初學者,要善於用變換節奏和調整速度的辦法,仔細揣摩找感覺,比如,寫某一畫或一個字的時候,最像的那個就是對的。尤其是,當感覺形狀挺像,但似乎還有哪兒不對勁兒,其實,這個問題正是由於沒有節奏,或節奏型不對導致的。

總之,我的意思是說,從開始練字拿起毛筆的那一刻起,節奏與速度是根據帖來酌情處理的,可以先作一個假定的節奏與速度試寫,然後,與原帖對比校正,微調快、慢重新再試。


藝火通亮


我也寫寫



管戈



節奏可以說上在不同的運筆速度下完成的,以極度均勻的速度書寫只能寫出類似鐵線篆的般的形態。速度的塊與慢還能夠產生極具豐富形質的形態和點畫,使得點畫的形質感覺更活潑有韻味。我們知道,在相同的用墨情況下,同樣的中鋒行筆,速度慢一些,墨入紙更深紙上的形態也就更實更厚。速度快些,墨跡入紙略淺,線條上留存的墨有也就少,線條的形質容易顯得漂浮。但是如果一味慢,其結果就會使得形態形質如印刷字的形態那樣,沒有變化。如此以來形態雖然非常堅實,但缺少變化和靈巧活潑的氣韻。而不同的用筆速度則使線條變化和形質非常豐富,同時會帶來整個字形和氣韻的生動魅力。


實際上速度的快與慢也不是人為的因素,還有點畫造型的問題,不起筆收筆處,因為用筆技法相對複雜,不得不慢速,還有轉折處。而點畫的中段,一般情況下沒有那麼多的形態變化,因此用筆也就相對簡潔,只有中鋒運筆即可,速度快些也不會有大的影響。而起筆收筆和折肩出,速度快,點畫造型就可能出現病筆,當然在行草書法中這種情況多於楷書,因此形態變化不大,沒有楷書的起筆收筆和轉折處的形態複雜。

也就是用筆速度的快慢要因形因勢而生,運用得當,都是可以的,但速度勻速,不是書法的技法。就是鐵線篆的運筆速度也是不一樣的。

速度的快慢也和技法的嫻熟程度有關。


書法的書寫速度確實與節奏有關,但節奏又不同於速度。因為節奏是自然界或人文藝術界因變化而豐富進化,在包括高度、寬度、深度、時間等多維空間內的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階段性變化規律。如一個點畫,從起筆到收筆就是一個節奏,比如折筆,可以看作兩個節奏。起筆行筆收筆也可以看作三個節奏或者說節拍。速度的快慢產生的節奏是非常微妙的含蓄的,和用筆的節奏有一定的區別。書法的節奏還體現在章法中。有一字一個節奏的,也有數字為一個節奏的。


翰墨書道


行筆的快與慢是根據宣紙的紙質與墨的濃淡有關,也與書寫筆畫的部位有關,這個問題應該在實踐中解決!也與不同書體有關,它們的快慢順序應該是楷篆隸行草!


用戶71306408315


快點慢點都好!要看寫什麼書法?如果是草書,快點好,概書慢點好!草書慢了不流通,概書快了三不像!你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