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字的意思是什么?

xm8023


“殇”字的意义

“殇”字的意思与早死有关。现在常用的两个意思为:一、未至二十岁成年就死去的人,河南多地方言就常单用此字,如:他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十几岁就殇了。再如《周礼·谥法》:“未家短折曰殇。”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曰:“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里的“殇”就是短命之意,整句的意思即是: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来讲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也是妄造的说法。

二、为国而牺牲的人,如:头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殇”字形体解释

“殇”字为形声字,《说文解字》对此字亦有详细解释:“殇,不成人也。人年十九至十六死为长殇;十五至十二死为中殇;十一至八岁死为下殇。”但是,《说文》认为该字从歹,傷省声,不确,当为从歺,昜声。篆书“殇”字形如下:从字形可见,“殇”字左部最初不是“歹”而是“歺”,甲骨文就有“歺”字。字形如下:

“歺”字本像列骨之残,后来大概到了西汉时期,该字受到俗体书写的影响,下部出现了左倾斜的趋势,上面的两画变为了一横,于是就成了“歹”。

“歺”字的演变及作为偏旁的意义

甲骨文中的“歺”字,多是假借义,为“烈”。如“其亦歺雨”,就是“其亦烈雨”,意思就是“又要下暴雨吗?”

“歺”字与残骨有关,所以“殇”字也便与“死”相关了。“歺”变为“歹”后,“歹”作为偏旁其义便同“死”和“坏、残”有关,“死”“葬”“残”“殡”“殆”“殁”“殃”等词。再如,一些不太常见的字:

殂cú,本义也是死亡。见《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殛jí,义为杀死。《虞书》:“殛鲧于羽山”,就是将鲧杀死在羽山。

殪yì,本义也为死,为杀死之意。《中山狼传》:“遂举手助先生操刀,共殪狼。”


字本论



殇,如果说字义,就是未成年而死。

这个字是形声字,许慎说,“从歺,傷省声。”歺(è),后来俗写为歹(dǎi),其实不对。 这是隶变过程中规范笔画的结果。

歺与歹不能划等号,简化字二表作为“餐”的简化字,就更不靠谱了。歺,是列骨之残。列是分解。

未成年而死,殇取“歺”的“列骨之残”含义,发“傷”声。

“殇”解为未成年之死,《说文》引用了儒家十三经《仪礼》传的解释。

《仪礼.丧服》传曰:“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 许慎引至此。《仪礼》传后面还有一句话——“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殇。”


郑玄注曰:“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傷者也。”

因此,只把“殇”理解为“未成年而死”是不够的。其中还包含着对这种死的可惜、遗憾、悲壮、感叹之意。

《竹书纪年.周书》云:“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

这大约,就是杜甫诗中所说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那样的一种情感。

恰因如此,才被用于为国捐躯的表述。屈原有《国殇》,表达的,与几百年后杜甫吟咏的情感是一致的。



“殇”,也是一种葬礼形式。

《礼记.檀宫》说:“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墍周葬中丧、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由这段话可知,第一,“殇”通“丧”;第二,“殇”亦指葬礼形式。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周人用殷人的棺椁,安葬十六至十九岁之间夭折的人;用夏后氏四周砌砖的办法安葬八至十五岁之间夭折的人;用有虞氏的陶制葬具安葬还不满八岁就夭折的人。


一老沈一


高中时,有个同学的网名叫“不诉离殇”,当时觉得这个词读起来文艺而伤感,详细了解“殇”的含义后,才觉得这个词是真伤感。

“殇”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还未成年就死去,二指为国战死之人,死后为无主之鬼,称为“国殇”。

01“殇”的含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殇,不成人也。”幼年夭折,可以称为“殇”,但按死去的年龄段,可以分为长殇、中殇、下殇和无服之殇。

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仪礼·丧服传》

未成年就死去的人,叫做“殇子”,给殇子准备的丧服,称为“殇服”。殇子的生命很短暂,所以殇还有短命的意思,比如《兰亭集序》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中的“殇”。

短命的原因,不外乎天灾人祸等让人始料未及的原因,所以后人也把横死叫做“殇亡”。

02“国殇”的意义

说完殇的第一层含义,再来看看第二层。

古时候,普通士兵战死沙场,尸体不会运回家乡,一般就马革裹尸或就地掩埋。士兵们的魂魄,飘荡在战场上,找不到回家的路。这些人就为国殇。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就写过:“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还专门写《九歌·国殇》来追悼楚国阵亡士卒。

“国殇”二字,力重千钧,有让人泪目的能力。现在,“国殇”也指国家的伤痛,比如伟人陨落、汶川大地震、战争等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的大事件。

03不诉离殇

这个词出自苏轼的一首《南乡子》:

“东武望馀杭。云海天涯两杳茫。何日功成名逐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殇。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当时,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为密州知府,好友杨元素在西湖边上设宴为他饯行。酒意正酣时,苏轼唱和此词,答谢杨元素。

词中的“不用诉离殇”后人有两种理解。一为不用为离别而伤感(“殇”引申为伤感),不要借酒诉说离情别绪,这太俗套。

另一种说法是,“殇”为原意,即死亡,整句的意思为不用为分离和死亡而难过。毕竟,古时候交通不便,一别之后,再见艰难,成为永别是极有可能的。

无论哪种说法,“不诉离殇”都说着不要伤感,其实彼此心里都难过得要死。

从不诉离殇可以看出,现代人对于“殇”的理解,还有伤感、悲伤之意。

以上几种解释,“殇”的意思都令人伤感,果真意如其字。


三叶草青青


殇,就是死,未成年而死,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夭折了。古代男人20岁加冠,女子15岁结发及笄,为成年礼,那么未冠、笄的男女,都叫殇:

“年十六至十九死为长殇,十二至十五死为中殇,八岁至十一岁死为下殇,七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礼·丧服传》

这个说法是具有权威性的,后世对殇的解释,都采用此说法。

延伸一下,古代有很多皇帝死后谥号“殇”,如汉殇帝刘隆,出生百日登基,一岁夭折,历史上最年幼的皇帝,非常悲惨;再如唐殇帝李重茂,他本就是被韦后拥立的傀儡皇帝,后李隆基发动政变,李重茂被废,不久就死了,也不满20岁。

皇帝的谥号,是有规则的,《谥法》曰:

“未家短折曰殇。”

书圣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之句,其中殇乃短命之意。

但是,殇并不是只有短命、夭折这一层意思,有一个词叫国殇,不是说国家灭亡了,而是指那些为国而死的人,这个词来源于屈原作《九歌·国殇》,这本就是一首悼亡楚国阵亡士卒的挽歌。



也可自话


殇 shāng (形声。从�x(è),伤省声。“�x”是剔肉剩下的骨头,与“死”有关。本义:未成年而死) 同本义。亦称“殇折”、“殇夭” [die young] 殇,不成人也。――《说文》 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仪礼・丧服传》 未家短折曰殇。――《周礼・谥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亡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殇折,殇夭(夭折) 横死,非正常死亡 [die a violent death]。如:殇亡(横死) 殇 殇 shāng 未成年而死的人。亦称“殇子” [die-young person]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殇服(古代为殇亡者居丧的服制);殇宫(殇者的灵魂) 死在外面的人;战死者 [the dead in a battle] 无主之鬼谓之殇。――《小尔雅》 禁迁葬者与嫁殇者。――《周礼・媒氏》。注:“谓嫁死人也。今时娶会是也。”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又如:国殇(为国牺牲死于战场的人)


K哥哈


殇,意思是未成年而死。古代人的生活水平不高,未成年而死者多,因此殇这个字在古代出现的很早,很多古籍对这个字都有较为详细的注释。




殇有两层意思,没有到成年就死的曰殇,如殇折、殇夭就是指的这个意思。死于国事,无主之鬼者曰殇,如屈原为追悼楚国阵亡将士写的《九歌.国殇》。

古代男子20岁加冠,女子15岁结发及笄,为成年礼,那么未冠、笄而亡的男女就叫殇。《礼.殇服传》有详细注释:

年十六至十九死为长殇,十二至十五死为中殇,八至十一岁死为下殇,七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



这个是很详细的指出了殇的年龄界定,应该是从古代到今天较为主流和正确的对殇的释义。其他的如许慎所著《说文》注解曰“殇,不成人也。”《注》“殇十九以下”,。《汲冢周书》“短折不成曰殇,未家短折曰殇。”其对殇的释义基本和《礼.殇服传》是一致的。

殇字也有被作为谥号出现,《周礼.谥法》有“未家短折曰殇”之说,历史上有两个皇帝的谥号带殇字:



汉殇帝刘隆,汉和帝刘肇少子,东汉第五位皇帝,刚满百日时登基,一岁时夭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即位时间最早的皇帝,还是寿命最短的皇帝,谥号为孝殇皇帝。除了殇帝,东汉还有冲帝、质帝都没能活到成年。

唐殇帝李重茂,唐中宗李显第四子,于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被韦后毒死后,由韦党拥立为帝,但形同傀儡,实权仍掌握在韦后手上。同年,睿宗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李重茂被废,于开元二年(714年)去世,享年十九岁,谥号殇皇帝。



殇不仅仅是少年而亡,早夭这层意思,在古代还指为国战死者,或死于国事的,也叫殇。南朝刘宋诗人鲍照的《代出自蓟北门行》有一段写到“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里的国殇指的就是为国牺牲于战场的人。还有屈原为追悼楚国阵亡将士写的《九歌.国殇》也是同样的意思。


大国布衣


殇为悲痛的意思,什么样的事情能让人悲痛,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突然非正常死亡了,说白了就是生命没有达到正常自然规律的消失,而是一些特殊意外造成的死亡,死者本来应该还有很长的时间和生命,但是在一些特殊的意外情况下导致了死亡,所以会让相关的人非常的悲伤,殇字基本上就是用在这种悲痛的方面代表的非同寻常的一种表现。

正常的解释基本上都是英年早逝的意思,也就是说青年阶段生命的逝去,大好的青春突然中断,白发人送黑发人,在普通民间殇就是代表着这种情况,大到一个国家的角度,那就是一些有功的大将在战场上战死,而且这个将领非常的年轻,曾经也立下赫赫战功,在死去的时候朝廷为了纪念这个人的逝去,为了表达悲痛之情,就会进行一些特殊的仪式,这称为国殇。

当然不只是战场上的有功将领,有时候年轻有为的皇帝英年早逝,举行的一系列祭奠仪式的总称也成为国殇,就是表达出来一种悲痛欲绝的情感,属于情感上面伤心悲痛的一种表达,殇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说是未成年人死亡都称为殇,而且还分年龄段,七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为无服之殇,下殇是七岁到十岁死亡的少年,中殇是十岁到十四岁死亡的青少年,上殇是十四岁到十八岁死亡的青年说法各不一样,但是共同点就是没有成家的人非正常死亡叫做殇。

殇在许多古文献中都有说明,特别是一些关于礼仪的文献,比如说《仪礼》还有《周礼》里面都有相关殇字的解释和说法,其实都大同小异,殇代表的就是关于死亡年龄段的一种情感表达,年轻人未成年未成家的人非正常死亡就是殇,属于悲痛欲绝和对死者惋惜以及不舍的一种情感表达。


无法超越的足迹


以前听老人说,比如谁家的年轻媳妇死了,就说这位年轻男性‘殇家了。’


笑对人生190777847


殇,形意字,意思是早年夭折,非正常死亡。左歹人,右易字简写。歹人好理解,就是坏人。易,很多解释,这里就解释为交易来往。歹人都是不敬畏神自以为是的人,与这样的人来往,死就是很快的事。


愿将爱给神


殇殤(伤)是由残的省形歹、人的变形“”和揚的省形“昜”会意而成的字。残“歹”表示伤残;人“”这里指伤亡的人;昜表示双手上扬举酒祭奠。总体会意祭奠为国捐躯者。借“伤”表示人伤亡而治丧。殤的本义为祭奠为国捐躯死难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