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工作真的是铁饭碗吗?

无梦为安丶无梦为安


是铁饭碗,但是自己也得做好储备。

茉莉再次强调,经过这次疫情,我的观点就是一定要去国企或者体制内,体制内的前提是要考到。国企的话相对容易很多,不同层级的国企都有,按照自己能力的适配程度去投递简历,去面试就是了。


第一,国企的稳定

国企一般都比较稳定,不管你做工人还是管理人员,一般来说,入职了以后除非你自己放弃自己,犯了错误或者离职,当然还有可能是企业的倒闭或者部门更替,茉莉之前有个同学在交通系统的国企,他们下属的一个厂就是因为统一规划的原因,大部分的员工年龄接近退休,年轻的补偿的又少,不能分流到集团内部其他公司的,都一律拿了补偿回家了。

刚刚说的也是一个特例,所以综合来说的话,就基本没有什么情况让大家会从国企里出来。


第二,收入不够就多做一份工作补上

国企的稳定,最重要是五险一金都齐全,茉莉的不少朋友,即使在现在疫情的阶段,国企所有的资金都是充足的,工资可能会慢一点发,绩效可能不发,但是综合来说,维持大家的温饱是没有问题的。对比很多倒闭或者让你一边上班又不发工资,说共度时艰的公司,确实好了好几倍。当然很多公司不是说真的想不发工资,确实需要员工干活,但是又确实不想发工资。比如说茉莉旁边的杂志社,其实账上就只要一两万了,还欠着供应商十几万,每月的工钱都是靠老板以前赚的钱在维系着。

国企如果保证了有饭吃,如果还想吃多点肉,那就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把副业做起来。现在网络经济盛行,当然也是因为最近疫情的缘故,茉莉的一大堆朋友,都已经同步投靠微商,在拓展自己的网络事业,其实无论是做什么副业,只要你尝试一年,摸熟了门路,自然就会缓慢的盈利了。


第三,心情的稳定

其实就像现在疫情一样,很多人比较恐慌,各种原因都有,有时是一种情绪的蔓延,就是情绪也会生病,如果我们心情不好,心态不稳定,精神就容易不舒服了,同步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固定的人际关系,这样人会感到倦怠,但是也是一个时机提醒我们了,证明这个环境我们已经挺舒适的。心态也稳定,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自己找点突破,不是离职,而是去找合适的副业,如果不缺钱,就去找兴趣爱好发展起来,这样人才会有胜利感,更加有自信的在职场工作。


Molly小秘书


我今年刚毕业,也去国企呆过一段时间,还有我的同学,可能去的公司不一样吧,我们专业去的中铁,我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国企确实是一个铁饭碗,有五险一金,基本工资,出外补助,进去了之后,一般都能度过实习期,也不会裁减人。我们这个公司,一般安排各个组的任务,完成了就可以休息,没有固定的时间。我见到很多老员工,他们都干了十几年,如果问他们说国企的好处,那就是稳定。因为它有国家的支持,体量比较大,不像那些私人公司可能会破产,所以这你就不用担心。当然它也有自己不好的地方,就是必须按体制,你干的多与少都一样,这也很稳定。

总而言之,我认为它算是一个铁饭碗。

如果有不同意见我们评论区讨论,也希望大家为我耐心的回答点个赞,谢谢~


风雨兼程Plus


我就是国企出身而且还是中字头,也就是中建几十年的老员工。对于现在的国企或者是央企,对于"铁饭碗“这个词,我个人认为现在国企根本就没有什么铁饭碗这么一说了。

对于国企"铁饭碗"这个词儿,别说是现在早在20多年前就没有了,记得带90年代末我们的单位在转制以后,我们这些国企央企员工该下岗的下岗该座冷板凳的坐冷板凳,我也前前后后折腾好几次。

当年我的日子就很不好过过,我个人认为与其坐等企业对你如何如何什么的还不是自己先未雨绸缪多学习与多充实自己。自己若是强大了,管他这企业的效益好与坏如何什么的,自己真有能力与本事走到哪儿也不会落单。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这20多年来前前后后考了两个管理员证书、两个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两个特种行业证书。我不敢说这些证书含金量有多高,但起码这些证书都保证我不会被被社会淘汰能有自己的一席落脚之地。


用户夏天的风


在我看来,不管是什么工作都不是铁饭碗。

铁饭碗,不是靠着一份工作吃一辈子,而是自己不管去了哪里,都有一碗饭可以吃。

现在,想要求稳定,不要妄想靠单位了,只有靠自己。

1.国企真的是铁饭碗吗

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进入国企工作,这辈子就稳了。但是呢,总会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想一想,21年前的下岗,这种风险会不会还存在呢?自己去想。


此外,由于一些行业发展开始走了下坡路,不少国企也开始了裁员,比如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在房地产类的国企工作了整整6年,但是由于公司不再拿地了,业务发展变慢了,公司给了他们两条出路,一条路子是外派到其他地方,另外一条路子就是拿上5万元走人。


当然,国企的最主要作用还是满足社会就业需求,保障社会稳定,保障就业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职能。

2.国企的铁饭碗真的好拿吗

国企尽管真的是铁饭碗,但是呢,这饭碗并不好拿。

众所周知,国企的工资并不高,很多普通员工的月收入也就是三四千元,在现在物价、房价齐飞涨的年代,这点工资够花吗?根本不够。


有些发展不好的国企,已经在严格的控制工资额度了,员工的收入是一直在下降,工资尽管稳定,但是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需求,还有什么用呢?


此外呢,身处国企里面,很多人的发展是有限的,可能干到退休,职位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毕竟领导岗位还是少,自己的发展成就能有多大,一眼就能看出来。

3.真正的铁饭碗在自己手里面

现在总有人很多人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会不会被辞退,会不会找不到工作。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他们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一般情况下,公司是不会裁掉他们,而是他们主动离开公司,因为会有很多工作主动找上门。


因为优秀的人才,不管哪个企业都缺,只有把自己打磨成金子,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自己才有了真正的饭碗。


杰说职场


这个问题得一分为二地看,首先看你所在的国企是否有实力、是否有不错的业绩、你个人从事什么岗位、个人能力如何、是否受到领导赏识、是否有背景等等。我以前在海口的一家上市国有股份制公司(应聘进去的),最初任职销售管理部考核专员(各个市场的销量、窜货、企划落实情况),干几个月后外调到海口市场任高端白酒市场经理助理。因为两个月中,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处理得很不错,同时,终端网点开发与维护也不错,两个月后公司任命我为海口市场销售副经理。当时公司给海口市场的任务是销售汇款900w,我们几个人做到1000万。海口市场经理的提成,颇丰。因为我是副经理、在公司又无背景与靠山,经理一年可以挣一百万,我辛辛苦苦一年也就十来万块钱。后来公司的待遇一年不如一年,公司管理层大幅度调整,我感觉看不到希望。2013年底提出辞职,被人事主管好言相劝拿回了辞职申请。继续待了一年后,感觉看不到希望与未来,2014年底我再一次递交了辞职申请。这家公司,是集团下属子公司。人际关系复杂,销售管理部经理是副总级别(对总经理唯唯诺诺,对其他人狐假虎威。),两年前集团公司人事变动,我曾经的销售管理部的老大被踢出去了(当时听曾经的同事说这事,觉得解气[捂脸])。

我媳妇,211毕业、六级、中级会计师、形象气质佳,就职广东某上市国企下属子公司(公司在海口,业务范围涉及光伏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土建)。她进公司九年(公司先后换了两任总经理),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会计到财务经理助理、到财务部副部长(主持财务部全面工作)。或许是媳妇对工作的态度、能力、人缘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吧,有机会晋升。如果一切顺利,媳妇下一步要任财务部部长(本部会计二十余人,下属企业有专职会计。),那么,工资又有一个不错档次提升。

国企是不是铁饭碗,得具体到公司与个人的一些因素。


L思伟


观点:不一定,国企其实也分为好多种的,有些国企竞争压力很大的,甚至还不如私企待遇好,但是一般的央企还是比较稳定的,算半个铁饭碗吧,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不同国企的情况吧。

01
垄断型国企

对于一些垄断型国企,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央企,比如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移动,联通等企业,一般大家习惯性称之为“中”字头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待遇应该是比较好的,如果在这里面工作,虽然不能称之为“铁饭碗”,但是也八九不离十了,如果有编制的话,如果不考虑换工作,公司基本不会把你辞退的,要想辞退,也要犯了重大错误才可以,所以在这样的企业里面,只要自己踏踏实实的工作,还是非常稳定的,由于这类企业大部分都是垄断企业,利润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员工福利上也是不错的。

02
地方国企

很早之前,国家还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时候那时候所有的企业都是国企,从“三大改造”之后,中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那时候没有私企这个概念,只要是企业就是国企,企业资产也是国家的,所以那时候工人都在国企上班,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国企进行改革,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对于一些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其实国有企业并不一定占据上风,有时候还不如私企和外企,对于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员工福利待遇一般也不会很好,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是铁饭碗。

03
国企哪些人待遇高?

不管是地方性国企还是央企,他们都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对于这样的企业,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对于员工的工资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但是不管怎么规定,国企的领导永远都是最大的受益群体,因为他们有话语权,掌握着利益分配的权利,所以在国企里面,当领导是最好的出路。

最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铁饭碗”越来越不被大家谈起了,因为稳定也不一定是好事,大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国企里面每年离职的不计其数,大部分是因为觉得国企不适合自己发展而选择离职,只有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人价值,有时候私企更适合各人发展;就算是国企待遇也是天差地别的,垄断型国企才是比较稳定的工作,算半个“铁饭碗”,对于一般地方性国企,变化还是非常大的,破产清算,改制都是非常正常的,哪来的“铁饭碗”之说。


END......


软件资源君


我觉得这个话题需要加个限定条件,那就是在国企工作的正式编制员工,因为现在有许多合同工,或者外包员工,虽然也在国企工作,但和私企一样,说不用就不用了,不存在铁饭碗一说。对于正式员工,我认为需要从3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1.企业的类型

那些靠资源的,比如石油系统,电力系统,属于国家垄断行业的,几乎不存在效益不好的情况,在这些地方工作,不仅赚得多,而且人员稳定,没人愿走,也少有外人能进,基本上有新的岗位机会内部推荐就消化掉了。在这样的单位,铁饭碗那还是杠杠滴。而以产品或服务作为效益来源的国企,说实话,由于其固有的不灵活性,频频受到同行业私企的竞争压力,日子并不好过,其员工从待遇和稳定性上自然不尽如人意,无所谓什么铁饭碗了。



2.人的欲望

我理解所谓铁饭碗,就是公司能让你干到退休,但实际上,从我们这代开始,这种从一而终的契约精神几乎不存在了,外面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改换门庭很常见,创业单干成趋势。所以,从人的欲望角度看,铁饭碗满足不了成就感,很少有人把稳定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考虑因素,所谓铁饭碗,已经空有其名。



3.有能耐是王道

不管是不是铁饭碗,愿不愿意捧着铁饭碗,就个体而言,有本事才是本钱,拥有核心竞争力,不担心无用武之地,铁饭碗我愿意拿就拿,不愿拿我自己打破,没准儿换个金饭碗!关键是,心里始终有个意识,那就是别为了干活儿而干活,要有附加值,技能要不断提高,如果难以进步,就算再稳定的工作,也得趁早换!



铁饭碗曾是人们羡慕的名词,但更多的属于上一代人,我们这代人更希望活得精彩,拒绝平凡和平庸,求变是我们的时代标签,你说对不?


管理讲坛


国有企业分很多种,有些是【铁饭碗】,有些则不是——当然,在时代变迁下,部分所谓的【铁饭碗】也会成为历史。

垄断领域的国企多为铁饭碗

正常来说,如果将把国企分类,中央那一级别成立的国有企业,才算真正的铁饭碗;而地方性质的企业,稳定性很难说,会遭遇各种变故和风险。

譬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电信】这些中字头的企业,如果你能获得企业编制,基本上在有生之年,不用担心工作的事情,除非自己作。

什么叫作呢,傻傻的“买断工龄”。

90年代曾出现过“下岗潮”,为了精简人员,国家给了巨额补贴买断员工工龄,很多人脑子一热就答应了,最后很快就花完钱,过的非常惨淡。

只要坚定内心,不想乱七八糟的,不自己坑自己,在中字头企业,还是极其稳定的。

地方性质企业,非常不稳定

除了央企之外,地方企业真谈不上稳定性。

在很早企业,中国还是公有制为主,没实行改革开放时,到处都是国有企业。

地方上,炼钢厂、纺织厂、酒厂.....太多太多,但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这些企业里很大一批都根本上时代,最后宣告破产,员工也没了工作。

到目前为止,虽然仍旧保留了一些这样的“国有企业”,但实话实说,哪天醒来,“国有”变成“私有”都说不定。

在这样企业待着,和在私营企业区别不大,而且还没什么晋升空间。

总结

  • 国企和国企差别很大,具备垄断性的国企里面的工作才算“铁饭碗”,当然前提是你有编制。

  • 地方性质国有企业,谈不上什么稳定性,破产、改制都是稀松平常。


蹩脚乌鸦


从毕业就一直待在国企,发小、还有周围一些关系较近的朋友,要么是公务员、要么也在国企工作,对于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我的回答应该有代表性。

关于国企的工作是不是真的是铁饭碗,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就我所知,国企里也有很多合同工,劳动关系的性质跟私企一样,题主所说的铁饭碗,我理解可能指的是:某些事业单位改成国企以后,但还保留了其事业编制的那部分人,另外就是公务员,这两个群体,工作相对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说是铁饭碗。

这个铁饭碗的意思是:只要你没有犯重大过错、或者原则性过错,单位几乎不可能单方面辞退你。也就是说,你对于工作的掌控度是比较主动的,不会被裁员,除非你主动想走。

但是这只是规定层面的,实操层面,即便你是事业编制、公务员,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站队没站好之类的,就会出现一种情况:有人会使手段让你自己提出辞职申请。

比如可以加大工作量但不加工资、还可以把你调到一个你完全没法胜任的岗位等等,当然,这里只是举些例子,各个单位的做法不同。

因此,对于国企铁饭碗的幻想,我想说3点: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变能力才是最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刻意培养的能力之一。

与其绞尽脑汁、挤破头皮去国企、去考公务员,不如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上,因为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我发小在的国企,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降了两次薪,年底还要再进行机构改革,说白了就是缩减编制,有人又要被迫离开了。

所以,就算是事业编制、国企,都没有什么是稳妥的,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工作到退休的事,永远定格在80后父母、爷爷奶奶这两辈里。

国企、公务员恰恰是应对职业变化能力最薄弱的群体。

国企、事业编制、公务员,因为长期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应变能力了,不信你叫他们放弃现在的工作,出来找别的工作,我保守估计,九成以上的人不会愿意离开。

他们是怕,干现在的工作,即使是在混日子,只要自己不犯错,都是旱涝保收,离开,就要面对未知、不稳定,很难说服自己。

在稳定、安逸的环境待久了,副作用就出来了--他们很难面对和适应变化了。

没人能给你真正的铁饭碗,除了你自己。

还是再强调一点: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国企也好、公务员事业编也罢,记住一句话:没有真正的铁饭碗,也没人能给你铁饭碗,只有自己能给自己上这道保险。


我是@霖小姐慢半拍,关于成长,慢半拍没关系,但别停!关注我,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霖小姐慢半拍


体制工作有三种工作: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如果要以碗来论,公务员算“铁饭碗”,事业单位称得上是“银饭碗”,国企最多就是个瓷的,看上去很美,其实是易碎品,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折腾。

铁饭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铁饭碗实际上已经不存在。即便是稳得一批的公务员,如果出现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称职、不胜任工作又不服从组织安排、旷工或请假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等情况,一样会被单位开除,失去编制和岗位。这样的事情极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事业单位因为有编制这层护身符,端的饭碗也比较稳。不过,事业单位也面临机构改革的风险。虽然公务员也会经历机构改革,但无论怎么改,公务员一般都会有妥善的安排,不会被剥离编制和身份。事业单位略有不同,其大部分人员在机构改革后会保留身份待遇,不过仍有将近20%的人主要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人员,会被剥离体制改为企业人员。未来事业单位是否还会有更大的改革动作,不得而知。因此从稳定性上来比较,事业单位相对公务员充其量只能算银饭碗。

至于国企,已经纯市场化操作,其人员除了领导、部分中层和核心技术人员有一定的保障外,其余基层职工毫不夸张地说,随时也可能因为企业效益等问题面临下岗。不过国企毕竟是体制内单位,接受党委政府领导,有一定的组织规范和管理规则,在企业效益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出于稳定的需要,原则上不允许随意让职工下岗,在稳定性上有一定保障。但这只限于效益好的国企,对于那些效益差的,即便单位不开除你,因为效益问题每月领不到工资或者只领很少的工资,为了生计很多人都会自动辞职。从这个角度来看,国企顶多就是个瓷饭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