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之一,与人类共存于自然界数千年,可人对鼠的感情却十分复杂。它所到之处不仅会留下被啃的稀烂的家具、被偷吃的只剩残渣的食物,而且还会引来人们厌恶的表情,和此起彼伏的尖叫。但在一些传统故事和文学作品中,鼠的形象与现实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有重情重义的、有的是正义的化身,但也有邪恶的,他们形象各异。

但又是为何鼠的形象在故事中具有多面性。本文将从鼠神、鼠妖、鼠人三大方面,也就是人们对鼠的情感转变,由崇鼠到媚鼠到咒鼠、驱鼠最终控鼠和灭鼠,来讨论中国传统鼠故事的传承与演变。

一、鼠神——原始传统故事中的崇拜

鼠神的形象的塑造是建立在生物性上,与人类的无知上。老鼠善偷善咬,繁殖能力超强,又善于躲藏,是农业的大敌,并且带有多种病毒,对人们生存产生重大影响。特别作为古代,由于医疗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一旦

暴发疫情,必会尸横遍野,大面积死亡,而人类面对此等情况却又无可奈何。这些特点就会使人们对鼠产生既恨又怕的心情,从而迫不得已将鼠神话,从而乞求幸福与安康。

1、鼠神—财富的象征与神性

人们把鼠作为掌管财富的神灵。民间自古便有“有白鼠处即有藏”的说法。鼠善偷善藏,常喜欢在洞中囤积粮食,遇到饥荒时便有挖老鼠洞找粮食的做法。《夷坚志》中记载有一对母子,在街上行乞,儿子在杨梅核下发现了一只小白鼠,并挖开了树柱,找到了白银,就此改善了生活改变了命运。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鼠精灵古怪的特点也十分符合人们对金银成精的想象, 并且加上鼠经常出没在金银和库房等处。所以看到老鼠能够找到宝藏,也是建立在一定事实的基础上的。当然除此之外人们还赋予了鼠一定的神性,所以在古代故事中鼠一般作为一种文化上的英雄。在拉祜族的创世史诗《牡帕密帕》中,就扮演着这样一位文化英雄。

2、传统故事中的崇拜

在这些故事中,除了赋予鼠的神性和将鼠作为沟通天地的文化英雄来崇拜。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是对鼠强大的生命力和破坏力的肯定。当然做为传统故事更多的是表达了一种人文情怀,是人们面对天灾人患之后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大自然面前人们觉的自己十分渺,在灾祸面前感到了无力,这就需要在心里中寻找到一个依托,因此便将许多事物神化,认求寻得心里上的安慰。

中国早期的故事大多因此诞生,未知的恐惧笼罩其上,

人们内心是虔诚的,但随着世界飞速的发展,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大自然进索,人定胜天的思想开始漫漫确立。

二、善恶两极的鼠妖—传统故事的发展

鼠妖的形象在民间故事中也十分常见,常常呈现出一种善、恶两极的差别。由于老鼠经常在夜间活动,又为它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 在鼠婚故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清朝钱泳在《履园从话.鼠食仙草》中描述了明万历年间,千只鼠偷吃仙草,幻化人形,与人结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与普通人结婚无异。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1、鼠妖的形象

鼠也是灾祸的象征,人既敬鼠、媚鼠又驱鼠、咒鼠,看到老鼠不正常的行为,如街尾渡河、大量迁徙等时,人们会将其当作自然灾害发生前的征兆,这不仅是将老鼠的力量妖魔化、神话的产物,也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有一则故事《溧水老鼠精》,在这则故事中,老鼠精的形象则十分得贪婪、狡诈、狠毒,不仅咬死了西宫娘娘,还预设计害死白赤土。但不管她如何的狠毒、可恶,最终也难逃被猫消灭的命运。在鼠妖这个阶段故事中出现了善恶两极化的差别,其实也是人们在于鼠患这种自然力量相对抗时所产生的。但不管如何,人们坚信鼠患一定会被人类制服。

2、传统故事的发展

在一些鼠婚故事中如《中国民间故事集》《老鼠精》,大多出现的是牛郎与织女或者是田螺女这一类型的复合形态,

在无形中夸大了鼠妖的力量,体现了人们面对鼠患时的无力之感。然而在这一个阶段,每次与鼠交锋中,最终结果都是以人为胜利,也是人在与鼠的关系中逐渐掌握主动权的反应。鼠最终变形为人,与人结合的结局,也预示着鼠的形象向着拟人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这个阶段,传统故事中展现的是人们强烈的控制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多数的事物就像鼠一样,逐步从神坛走了下来,化身成了妖。人们对其不再是单纯的崇拜,而是加了更多的思考。也是从此开始,传统故事逐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使他最世俗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三、世俗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传统故事的传承

鼠人的形象是建立在原始思维之上,以己度物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在这一类鼠的故事中鼠的形象常常以鼠喻人,使这类鼠的形象更具有世俗性和趣味性。“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叫小妮,捉猫来,吱咕吱咕蹦下来。”这童谣中的对小鼠的描述是多么的生动有趣。

1、鼠故事的人性

在故事《自私的老鼠》中,三只老鼠去偷油喝,但他们只为了自身的利益导致了合作破裂,都葬身在油缸之中。这则故事多少都带有一点道德训诫的色彩,劝人们放弃贪念。与人合作应当坦诚相待,不然的话最终终将是害人害己,竹篮打水一场空。除了这则故事之外,还有另外一则,《小老鼠与马鹿》,在故事中马鹿救了小老鼠,当马鹿被猎人所设的绳索困住时,孤立无援,小老鼠咬断了绳索,报答了马鹿的救命之恩。

老鼠虽小,但是有时它的出现会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具有大型动物不具备的能力。中国故事经常会出现以弱胜强的情节,这样会在双方实力悬殊之间形成巨大差。老鼠的体型小力量弱,因此他在故事中经常扮演着以聪明才智战胜敌人的这样一个角色

2、当代对鼠的正面形象讨论

鼠的形象在当代的发展遭到了一些争议。1957年11月21日杂志《小朋友》发表了拓林、詹同的连环画《老鼠的一家》,这个从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太大争议,但在当时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当时老鼠是做为四害之一,从1956年就开始了“老鼠麻雀不能在儿童文学中作为正面形象的出现”的讨论。方卫平先生认为对《老鼠的一家》的讨论是其的廷继。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鼠的形象在民俗生活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在儿童文学中却饱受争议。除了由于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之外,主要原因还源于人们对老鼠复杂的情感所导致。

3、传统鼠故事对当代创作的影响

其实对鼠的形象在儿童文学中的讨论也是在对传统故事的传承与发展上进行的讨论。在这一阶段,传统故事已经从神坛走向了凡尘。他不在表现神与妖,而更多的是以物拟人表现人间的生活,对人具有讽刺和警示的作用。比如说在鼠故之中有许多表现老鼠自私与贪婪的故事情节,其实这更多的是反映人的自私与贪婪。从中我们可以感受更多的是属性和趣味性。

当然 传统的鼠故事对当代鼠故事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主要反应在两大方面,第一传统数故事中的部分内容和主题直接运用在现代故事的创作中。如老鼠嫁女,猫和老鼠对抗等。传统故事中鼠的形象是多元的,在当代传承中,继承了鼠形象已有的神性、妖性和拟人性的特点

,在已有的框架内不变地进行演变。对此我们除了继承传统之外,还应当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使故事中的形象更加的丰富与多元。

四、结语

在鼠的故事中,人们对鼠的摩拜和对鼠的厌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人们对鼠生殖能力的崇拜,对鼠患无法控制的无奈,迫不得已在故事中,将鼠神化希望能够乞求平安。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鼠逐渐走下神坛,妖魔化、人性化,使故事中的鼠更具有世俗性和趣味性。

从崇鼠媚鼠到咒鼠驱鼠,再到控鼠灭鼠,谈中国传统鼠故事的发展

从顶礼膜拜到人人喊打,鼠的形象的塑造包含着人们对鼠形象的两种极端的看法。与其说是人与鼠的关系,还不如说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人对大自然的勇于探索。也正是因为如此,鼠的形象在故事中应当变得更加的多元和立体,借助新的形式表达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的故事也应当不断的丰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2、《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山东卷、江苏卷、云南卷、浙江卷)

3、《履园从话.鼠食仙草》清.钱泳

4、《夷坚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