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我若活着,世界便存在,我若无存,世界即消失”,你觉得呢?

觉因生


“我若活着,世界便存在;我若无存,世界即消失”,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这个观点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没有被感知的一切都不存在。而核心的问题是被“我”感知,“我”若不在,世界就不存在了。

首先,在没有“我”之前世界存在吗?倘若世界不存在“我”又来自何方?第二、同理,倘若“我”不在即世界也不存在了又何来其他的“我”?第三、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个“我”,如果世界是被感知而存在,那么就有无数的世界,一个“我”消亡了,其他的“我”仍然存在,世界也依然存在。第四、如果世界是以“我”的感知而存在,一个“我”消失不可能整个世界都消失,昨天晚上“我”睡着以后世界还存在吗?第五、按照这个逻辑推理,假定“我”消亡以后世界还会存在,那么就会推导出“感知转移”的荒谬结论。

人只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也是这个世界所有物质或者说所有生命体的一部分,在无限的时间和永恒的空间只是瞬间的存留,世界的客观存在不会因为“我”的存亡而存亡,更不会因“我”的存亡而转移。


连部文书


最近和朋友聊天忽然发现一个问题,我随手拍了一窗外的照片,发给了朋友。

如图,理论上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一样的,也就是图中的存在的全部物质。但是我在思考他们三个人在探讨什么问题,是一种什么样的沟通。而我朋友来了句你们公司的人怎么两个光头?我的忽然有些恍惚,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后来我又看了一遍发给他的照片才发现,照片里三个拍到全身的人有两个是秃顶的。

我忽然发现我居然一点都没有看到他们秃顶。也就是说,同样的画面,我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是不是觉得没什么?你细想想,同样的物质存在,我一点没有看到他看的的画面。如果不是照片存在,只是我们眼中的场景。我和他在这个一闪而过的画面中看到的景象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自己可以看到的画面,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

我当时就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我想很大原因是因为我和他的性格不同造成的。他是一个喜欢搞笑的人,喜欢生活中搞笑的东西。对于他来说,三个人里有两个人谢顶就很搞笑,他一下子就观察到了这个画面中他需要的内容,或者说他感兴趣的内容。

我的性格更加喜欢思考人的行为动作方面,对于外观上的差异并不太感兴趣。因此我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我脑海里形成的画面是他们三个在讨论什么?谁是主导方等等。

我是更对人本身感兴趣,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独特的。因此,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独特的。即使看到同一个画面,我们看到的内容也不一样的。

这个问题在哲学和宗教中也有体现。冯友兰人生的四重境界中把每个人的行为思想按照高低分成了四个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他这样举例说“一样是大学教授,因为了解不同,亦有几种不同的境界:属于自然境界的,他们留学回来以后,有人请他教课,他便莫名其妙的当起教授来,什么叫做教育,他毫不理会;

有些教授则属于功利境界,他们所以跑去当教授,是为着提高声望,以便将来做官,可以铨叙较高的职位;

另外有些教授则属于道德境界,因为他们具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怀抱;

有些教授则系天地境界,他们执教的目的,是为欲“得宇宙天才而教育之”。

也就是说,即使做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是同一个画面,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是一个意思。

我小时候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是我。因此每每遇到村落,小区,我总在思考这个房子里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成长。我为什我是我,而不是众多房子里的某一位?这个问题后来怎么也想不出让我接受的答案也就不去思考了。

夜风吹幡,一僧云幡动,一僧云风动,慧能云:直以风幡非动,动自心耳。心是一切体受之源。不论论世界多么大,都是以我为中心存在的,世界即是我的世界。我只能看到感受到属于我的世界,我的世界和每个人的都不同。所以,我若活着,世界就存在。我若无存,世界即消失。我非常认同的。

但是我认为只是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消失了,灵魂和意识并不会就此消失,我也许进入了另外的世界。我相信意识是永生的。


信竹居


我觉得?我觉得这话挺有真实感。

比如我在听耳机,我就会感觉歌星在舞台上啊啊啊地唱着,吉他在他身后啪啪啪地弹着,可是你却听不到,也不可能感受到我的快乐。

现在,我可以一边听着耳机,一边等着,等到你彻底消失了,我看看是不是这个世界会消失。



有声印象


唯心主义,我比较认可,但我知道它是错的,毕竟唯物主义太难了。所以,凭心而论,我认可这句话。我,是世界的一部分,那么世界同样也是由我组成的,如果没有了我,对于我来说,世界也就没有了意义。其实,这句话的真正重点是,我,到底是一个人还是包罗万象。


狂生ks


我思故我在。这句话确实有很深的道理。很多朋友多年不见,那么对他们来说,我还在不在呢,他们没有感觉,反之一样。所以我到底在不在,只有我知道,而我还在思考,就说明我在。那朋友们呢,对我来说只要没有联系,在与不在都一样。


轻轻的风687


你死了 只是你的世界不在了。若世界不在了 你和你的世界就真的不在了。就像我单位一同事一说谁谁就是我根本就不吊他 身份地位差那么远 人家都不知道你是谁 自己给自己吹牛逼 吹完就感觉

自己是真牛逼了 哈哈


用户885868319439


出题人的这种想法正是辩证法中〈相对论〉的具体表现,出题人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你的这种想法是对的,如果以〈世界〉为中心,你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世界并不会以你的存在而存在,世界仅因你对世界的感知而使你感到世界 的存在。所以生命诚可贵,正因为你生命的存在才会对世界的存在有感知,生命的消失人的感知归零,但世界仍然存在供其他有生命力的人共分享共添彩。故此,人人都要珍惜生命想尽办法延年益寿睁眼看世界!人生苦短,你若要让有限的生命多看世界这就是人生的大课题了,必须按照养生规律釆取有效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形动起来、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与自愈力,促进自身的生命活力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抗御疾病的侵袭,若要细谈非长篇大论不可不在此题的讨论范围之内。


kyju-liu


不错, 从“我”的角度来说,没有了“我”就没有了世界,因为“我”感觉不到了世界。但是,在“我”的世界之外,还有其他的”我”,他们能感觉到“我”感觉不到的东西。世界本来就是“你”来“我”往,每一个生命都是接力着,“我”的世界有限,我们要珍惜和相互珍惜。


矛恋盾


您好,我是舟哥说,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baefcb3146e48698c1a8576c7986e7b\

舟说


不是这么个说法!

原因是:我依顺世界(自然)活着,说明世界是我存在的前提原因,因此!世界为因变量,我为果变量。

说明的问题是:据原因决定结果的,因果定律断定~我若无存,世界即消失,属谬误之说。原因:违背因果定律。

其次佐证理由:我依顺世界(自然)活着,是顺从前提(原因)的自变量,达到我若无存,只能说明自身:我!由自变量达到了自变质,达到自身无存的结果。而不能代表前提(因变量),同样达到质变。原因是:我!仅仅是世界前提(因)的随动(随动:依顺之意),也就是说:“从动”到任何时候都决定不了“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