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怎么办?人是越来越少了!”杭州临平某新开商业综合体里的某商户叹息道。

“我们也只能关闭了。”另一家开业不到半年商户,看着一家家大门紧闭的门店,满是惆怅。

在该购物中心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综合体,彼此之间相隔不到500米。左右夹击下,该商场似乎更早地体验到了什么叫“人去楼空”。

这大约是全国很多购物中心的真实写照。

“不久前我去上海沪南路红星美凯龙买东西,进门便十分惊讶,诺大的商场,每层几乎都看不见几个顾客,极度冷清。印象中的美凯龙,虽算不上人头攒动,但顾客也是川流不息。不至于这么冷清啊……”一位记者描述道。

其中一家办公家具的营业员表述说:“几年前,我们这个店面,三个营业员同时上班,依然每天忙不过来。现在,老板只留了两个营业员,还是轮流上班,一天只来一个人,即便如此,每天也很清闲,没什么客人要接待。”

几乎每个商场里,各个店都有类似情形。好像购物中心都不怎么好了。

据网上公开数据,2018年沃尔玛宣布关闭美国境内63家山姆会员店;宜家宣布公司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裁员计划;中国门店数量最多的连锁超市联华,在连续三年关店超过1600家后,2018年门店数量较高峰期缩水近四成;玛莎百货全面退出中国;上海太平洋百货、上海世纪联华、荷兰万客隆、深圳人人乐先后关闭大量主要门店;家乐福、华润万家、卜蜂莲花等诸多大卖场都进入了调整期……

2019年,重新开业仅一年时间,位于北京朝阳区安立路的太阳飘亮购物中心出现大面积商户撤店;西安群光广场80%的店铺都在撤离;即便坐拥高校、社区的高密度消费客群基础,华联商厦五道口店也不得不面临闭店转型的困局……

在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万象城、杭州大厦等以往炙手可热的综合体竟然都未能排进杭州购物中心热力榜前10的位置,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

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虽然艾维电影记者没有查到全国购物中心具体的关闭数量,但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在中国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之后,全国购物中心正在面临一场“严冬”。

商业地产泡沫下的影院

令人吃惊的是,人们似乎选择性忽视了这种经营状况,平均每年还以将近1000个的数量增长。据赢商网消息,2019年全国拟开业购物中心项目约982个,对比近三年拟开业数据看,开业数量再创新高。

购物中心少不了影院,影院离不开购物中心。几乎每一个大一点的购物中心在规划中都有“影院“这一不可或缺的业态。

发达国家购物中心的发展是从农村小城镇开始的,然后复制到城市,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而我国购物中心发展刚好相反,率先在大城市发展,然后向城郊结合部和农村渗透。据观研天下发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三线及以下城市购物中心开业数占比31%。商业综合体的下沉带动了影院的快速增长,三四线城市冒出了大量影院。在哪里有综合体哪里就会有影院的时代,影院的过剩不得不归功于商业综合体的过剩。

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同样的,购物中心的营收与电影院票房也成正相关。

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截止12月23日

以上2019年票房Top10影城,无一不在商业运营十分成功的商业综合体内。影院在为购物中心提供客流量、增加顾客停留时间的同时,购物中心也同样为影院的票房收益提供了多元化的保障。到影院里看电影的人,超过50%都会有餐饮消费,超过40%的人会有其他零售的消费。购物中心与电影院之间实质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

全国5万平方体量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超过7000个,然而,真正能称得上是好购物中心(品牌层级,客流量,业绩等),并成为品牌开店首选或必选的项目却在100个左右或以内(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和旅游专业委员会评选的“五星购物中心”)。尽管各地的报道纷纷显示每一年新建商业综合体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关门潮”从未停止。各城市和区域商业综合体盈利表现出了明显的下滑趋势,尤其是一线城市。

而全国大部分影院和所在的商业综合体一样,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整体盈利能力在下滑,关门率在上升。纵观商业综合体与影院发展的轨迹,其实相差无几。

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黄金搭档的关系需慎重考量

以上这些数据表明,购物中心整体情况不乐观,唇亡齿寒,购物中心都这样了,里面的影院能好到哪里?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这么大商业综合体,他们会进行招商,有很强的经营能力,先去占一个位置总没问题”,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国综合体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明确地表明,并不是任何一个商业综合体都适合开影院。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商业综合体品牌并不多,商场运营能力不足是通病。每年1000个商业综合体的增长速度,与运营人才的发展速度极不相称,并且项目定位普遍不精准。有不少开发商动不动就把项目定位为高端奢侈品项目,都想引进LV,GUCCI和PRADA等大牌。然而,有多少区域能符合奢侈品牌的开店要求?又有多少团队的服务素质能和高端品牌在同一个频道?

此外,大家都在大谈特谈“体验”,都在营造消费体验,加大体验业态比例,然而凡事过犹不及。有国内权威研究中心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89.9%的顾客逛商场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停留一小时以内的顾客占68.9%。在短短的2小时内,过度放大体验自然会削弱“零售“的本质,购物中心的带客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2019年购物中心出现关店潮,作为“黄金搭档“的影院该怎么办?

诚然,影院和商业综合体都经历过各自发展的黄金时代,可是双方盲目扩张的风险已逐渐暴露。如今,购物中心和影院之间的黄金搭档关系,是需要慎重考量的。影院如何在新的购物中心布局,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是需要重点考虑的:

1. 影城的定位要与购物中心的定位高度一致,不能错位。如果购物中心定位高端,影城相应的也要服务中高端客户,那些简陋的、将就的、拼票价的思维肯定不行。反过来,商业综合体针对的是中低消费者,那建高端影院也不行。当票房进入平衡阶段,影院应该做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是只将“影院+商业综合体”变成标准配置,却不去思考定位。

2. 影城应当可以与购物中心的资源高度整合,包括异业合作、活动的资源、客源等等,如果没有好的资源支持,我们建议慎入。某从一开始就参与影院项目的影院经理表示:商业综合体资源整合能力对影院经营的影响非常大。例如他所管辖的一家位于大悦城的影院,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大约有150多页,其中的条款细致到每个月应该举办什么样的活动,双方需要相互提供什么样的资源。甚至在会员上,采用的是“一卡通“的形式,只要在大悦城的商户,会员卡都可以通用。

3. 在设备的引进方面或在影城规划时,应该与开发商及早地进行沟通,在布局、结构上做到最优。如今的局面,已经不是“占个地方”那么简单了,在影城规划上,应该冷静。

4.在入驻时,应当更多地考虑周边商业综合体的数量,是否处于过剩状态。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十字路口,东南西北都有商业综合体,蛋糕就那么大,分的人多了,能活得滋润吗?也许,在规划阶段,不会考虑这么多,但在经营的时候肯定会遇到问题。

从目前来看,购物中心和影城盲目发展,已经出现不少的危机。“关门”自然也成了很常见的事情。曾经辉煌的阳光百货、心海广场、巴黎春天等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万象城、大悦城等新型购物中心不断崛起。当前,我国商业综合体在总数上处于“过剩“状态,然而真正优秀的项目又处于”稀缺“状态。也许,商业综合体之间的确需要来一场“较量“,胜者长存。相信购物中心经过这一轮的洗牌也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使得影院和商业综合体能赋予彼此的正面价值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