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理?

蘋果芯芯


怎麼看待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 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裡 我來回答

學習環境變了 心情就會不一樣。

學校學習環境好 氛圍好 是正正規規的學習場所。而家裡就不一樣了 網絡信號 時好時壞 斷斷續續影響學生心裡 家裡環境也會受到影響 學生上課家長不可能不做事 甚至會發出聲響也會影響到孩子。

學生知道在家裡學習是暫時的 是非常時期造成的 國家會積極的努力 在家不會長久的 就會有在家學不進去 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就能趕上這種心裡 我感覺要正確對待 正確引導 多關心 多鼓勵 好的環境 好的氛圍 讓學生有興趣會收到好的效果


休閒廣場舞千寒2019


您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對於有這種心理的同學我覺得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自欺欺人的表現。這種可能我是經過觀察我們班73位同學得出的結論,每一次放假讓他們帶書回去,都會說:我在家學不下吖,回到學校我肯定很認真很努力拼了命的學……講了一堆廢話,就是不想帶練習回家,結果他們回到學校之後呢,先花兩天整理心情,再花兩天適應課堂,然後又快到週末了,心緒又開始活絡起來了,就跟周圍的同學談論週末相約去哪裡?幹什麼?吃什麼?唉,每週的班會課我都強調他們要趕緊把心思放在學習,從開學初強調到期末,然而頂多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就混完一個學期了,有時候也感覺自己在他們面前挺受挫的,就像拳頭打到棉花。其實,我們班大半同學話都說得很漂亮,他們立下無數的豪言壯語,卻沒有實際行動,這不是自欺欺人的表現嗎?



第二種,缺少學習氛圍的表現。放假在家,沒有老師督促,沒有同學間的競爭,很容易讓人鬆懈、理所當然的過著安逸的生活,但是回到學校,他又能把心思收回來,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我發現這種同學真的應了某位偉人的那句話:玩就要開開心心的玩,學就要認認真真的學!這種同學,他的頭腦一般都很靈光,掌握知識的速度也很快,就是有時候過於盲目的自信,如果他們能夠謙遜一些,對自己要求再高一點,我覺得他們今後的人生肯定大放異彩。以上純屬我個人的理解,說得不好的地方請大家指正。


默空文


大學的時候,有個室友基本是屬於裸考英語六級,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她收到了一個漂流瓶(暴露年齡了[捂臉][捂臉]),內容是:想裸考,看你怎麼死……我們當時聽到她憤怒的念出來,我們真的要笑死了,那一次,她真的沒考過。回到正題,就算是學霸也是花時間學出來的,而且大多數學霸花的時間比其他學生更多,自律能力比其他學生要強。現在有這種想法的學生,多數是成績一般,又懶惰成性卻還幻想著天上掉餡餅的人,開學後,學生的每一天基本都是排滿的,作業都要做到晚上9點多10點才可能做完,你拿什麼時間來趕你落下的這一個多月的內容?而且很多學科的內容都是環環相扣的,你前面的內容沒掌握好,跟上節奏都難,哪裡還有精力趕之前落下的內容?!勸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趕緊端正態度,吃點學習的苦,以後的日子才不會那麼苦!


左翼桃子


這種心態,在我還是學生時代時,一樣一樣的想法,就感覺,當時沒有好好學習,等開學了,在認真就行,沒關係,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現在不認真,以後一定會認真學習,這麼多年再一回頭,尤其是當了媽媽以後,發現這個問題,太可笑了,這就是對學習態度不認真的一種表現,總覺得以後我會好好的,認真的努力去學習,但是當下沒有把握住,到頭來,當下沒有把握好,以後也不會把握好,人生沒有倒回去一說,真的要活在當下,把當天的事情做好,所以現在我努力改正我之前的錯誤,儘量的不要讓我的孩子也出現我之前所犯的錯誤,儘量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她不至於再過多少年,回想自己,和你我一樣後悔。家長做好榜樣,帶好頭,孩子會以父母為榜樣,一樣在疫情期間,所有的家長們,都做好榜樣,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孩子認認真真的學習。把握住當下




豆媽omall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碰到這樣學生不在少數,主要還是學生學習的自制力不夠,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現在在進行的網絡教學,更容易出現,所以希望老師和家長都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及時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想法,要不然學習成績只能越掉越遠,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由於這次假期非常特殊,不像以前的寒暑假,主要是做做假期作業就行了,沒有上新課,而這次是已經到了上學的時間,老師們都在根據教學計劃及安排,在統一上新課,和以前在校上課是一模一樣,只是授課的方式變了而以,而且這次耽誤的時間過長,開學後老師是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重新上一遍的,你現在不認真學習,想通過上學後自己來補是有很大難度的,更何況老師又有新的內容和任務,所以你會越學越累,越學越沒有信心。

其次,你在家養成了壞習慣以後,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過來的,何況你本身就缺少自制力,所以對你後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希望你一定要重視所有的教學活動及過程,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腳踏實地,認真刻苦的學習,你才能學有所獲。


疫情中的教育工作者


這種學生應該是有的,我覺得在某些角度看也可以理解。

首先,在家的學習環境、氣氛不一樣。在學校時,同班學生一同上學、做作業、討論問題,這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都有促進、激勵作用,而在家獨自學習就沒有這種效果,因此就可能沒意思,提不起精神,容易受到周圍無關人事的干擾而分散注意力。

第二是有疑問時沒有老師可供請教,也沒有同學一起討論,學習效果無法保證。雖然有的家長或家裡的其他成員可能有較高的文化科學功底,可以輔導孩子,但他們不知道把握恰當的標高,也不知道講究巧妙的教學技巧,是不能與學校的任教老師相比擬的。再則,孩子習慣聽學校老師講課,對家長的在家輔導可能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情緒,也不便於雙方無障礙的溝通交流。

但是,如果說到學校後努力學習就一定能趕上,那可不見得。要是耽誤的時間過長,落下的課程較多,就像現在抗疫時期,已經延期開學一個多月,許多省市還不知什麼時候可以到校上課,在這種情況下,復學後即使再努力,短期內想完全趕上恐怕會有點困難。所以還是建議在家時要想辦法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不懂時可通過電話或視頻向老師同學求教,力求跟上原定的學習進度,不要把希望完全放在復課後的努力學習上。


禾水廣隸


我認為主要有兩類學生會出現這種心理。

第一類,依賴老師的孩子

這類學生的表現是,拿老師的話當聖旨,父母說一百句,不如老師說一句。這些孩子在老師面前是一個聽話、老實、不搗亂的好學生;在父母面前卻是一個叛逆、頂嘴、任性的問題孩子。

小桐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也是一個老實聽話的學生,老師說什麼就做什麼,老師怎麼教她就怎麼學。有一次桐桐的媽媽輔導她一道數學題,結果她說:“媽媽,你說的不對,老師不是這樣教的。”

媽媽就問她:“老師是怎麼教的呢”。

桐桐就把老師教的方法大概說了一遍。聽完以後,媽媽覺得這兩種方法異曲同工,都可以。於是又用自己的解題思路分析給桐桐聽,沒想到她非常抗拒,居然蠻不講理地說:“你又不是老師,我幹嘛要聽你的。你知道嗎,如果不聽老師的話,老師要批評的。”

平時在家也經常給媽媽說:“我們老師讓……做,我們老師說……”

正因為孩子有這種心理的存在,導致他覺得在家學習,沒有老師在旁很不習慣,雖然線上教學,隔著屏幕,而且看不見老師的面孔,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自己仍然無法靜心聽課和複習。所以會盼著趕快開學,到了學校有老師的輔導,有自己的服從,學習就能趕上,不會落隊。

第二類,懶惰的孩子

這類學生的表現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能拖一天是一天,能拖一小時是一小時。只要沒到逼不得已的情況,是不會主動學習的。這種孩子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經常抱有一種僥倖的心理,他們覺得拖延一下並沒有什麼問題。網課下課後不抓緊時間寫作業,心理會想:“學了半天了,先休息會,玩會遊戲再寫作業也不晚”,誰知玩了一局又局,闖過一關還想闖下一樣,時間慢慢過去了,自己也累了。這時心理又會想:“先睡會吧,反正作業不用交,到時哪位同學上傳作業後抄一下,很快的。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主要原因在家長。

曾經聽過一句話:“命令只能指揮人,榜樣卻能吸引人”,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那麼家長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以身作則,給孩子作好榜樣?有沒有放下手機、放棄追劇、捨棄娛樂,陪孩子一想看書、讀報、與孩子討論問題?還是隻會命令孩子,不聽話就訓斥,再忍不住就動手?讓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學習,他的心理上會覺得不平衡,學習起來沒有勁頭。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要堅持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安心做好每一天,不要虛度光陰,只有不斷堅持,孩子才能擺脫依賴,告別懶惰,學習才能結出累累碩果。

你說呢?

如果覺得有些道理,請關注#善學#,點贊、留言探討,謝謝!


善學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後努力學習再趕,這種做法不可取。

有時候學習是需要氛圍的,周圍都是看書的人,自己也就想學了,這個不可否認,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專門跑去圖書館佔座學習的人。

但是不能因為在家學不進去就等開學,因為時間不能耽誤,當你停下腳步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路上了,而且距離會越拉越大。

等你開學再努力學,問題是別人也會繼續努力,而且新課程會開始加入,到時候不知道會不會壓力好大,舊賬沒補上,又拉下新賬,到底顧哪一邊?

今天等明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權當這些坐等開學的學生是自己的拖延症又犯了。什麼等開學之後再努力也只不過是為現在的不努力找藉口,怕只怕開學後也不努力,或者努力了也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到時候豈不是追悔莫及。

如果家裡缺少學習氛圍,可以改造環境,一個整潔安靜的環境有助於學習。除了住校生,其他學生畢竟在家學習的時候也不少,寒暑假都有的,每一次都是對能否在家學習的考驗,並不單單隻這一回。

莫等閒,調整好心態,靜下心來認真對待這次超長假期吧。





樂觀達家


一個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是因為除了是靈活的腦瓜之外,他找到了解決世間學習的方法:就是在學與不學之間處理得很好。我更趨向於學霸是學習中找到了快樂,從而自覺獵取各種知識,而從不為玩找藉口。

由於人的固有惰性,總喜歡自我安慰,為失敗找藉口,學習是一個要環境,要主動的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在家不學,到開學再學,顯然是範了量到質的錯誤,不過錯誤是可糾正的,如果從不學到在校才學並學有所成,那絕對是人才,就怕在校也學無所成,那就是渣了。

所以,希望還是要規律學習的好!


地牛一味康


有些學生在家學不進去,覺得開學就能趕上的心理,其實說白了,都是一種藉口。

只要想學習,不管在哪裡,都能學習。而相反的,則是在哪兒都學不好。

學習是自己主觀意識上的事情,這跟在哪兒學習的環境沒有任何影響,只要自己對知識有追求,想要去探索,想要知道如何獲得答案,自然會努力去學習。至於在哪裡學習,那是不受影響的。

最近在看《文心》這本書,書中的樂華因為家裡困難,交不上學費,無奈離開學校,去鋼廠做練習生,而他是一位非常好學的孩子。即便在鋼廠嘈雜的環境裡,他也能在心裡默唸並背熟同學們給他寄來的課文。樂華利用每日睡前的時間努力學習,他並沒有因為環境變了,而改變自己對學習的追求。

所以,不要去找任何藉口作為不想學習的理由,只要想學習,隨時隨地都可以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