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什么时候能走到百姓那里去,让老百姓也像看电视剧那样方便看话剧?

子曰院


以前我市还有个话剧团,人们也曾经看过他们精彩的话剧演出,隨着社会的发展,文艺生活多样化,电视剧,网络时代的出现,你说话剧要像百姓看电视剧那样方便去看话剧,现在来说却实很困难,没有好剧本体裁,又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是难达到,由于现在的文化生活太丰富了,不像以前那样文化贫脊的时代。谢谢!


秋晨147355414


话剧全面普及还有很长一段道路。

为啥呢,因为话剧是一种移植到中国的外来戏剧形式。1920年,以上海新舞台上演萧伯纳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和民众戏剧社的成立为标记,话剧正式走上中国舞台。

外来文化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理解起来会相比国产的京剧,豫剧等更有难度,另外呢,中西文化的差异,也是一种因素。

然而对于中国传统戏剧——京剧,豫剧等,至今也是没有发展成像你提出的“让百姓像看电视剧那样”。这样看来,话剧在中国的传播还是很有挑战的。

我的看法是,应当先学习自己国家的文化,知己再知彼。老祖宗之所以把这些传承下来,是为了后来的我们,当代中国公民当以传承传统文化为首,而后再惦记其他。

总结一下,我想表达的就是:一、让话剧在中国百姓家与电视剧平齐,很艰难;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理应放在首位。

—end



A从简


说到话剧能走到老百姓中间走进去,是我这一辈子心心念念想的事。今年我自己八十岁了,还没有真正走进剧场看一场话剧,实在是因为话剧太高、大、尚了,第一:票价太贵,一般人买不起。另外:剧场要求音响效果好,三,四线城市一般很少,离家太远了,散场后公交车也没有了,回不了家。所以我想如果能票价便宜点,能让老百都能看得起,或者是像六十年代在社区或企业小广场搭台子,请话剧演员门走下高高的神谭,让我们老白姓能像看露天电影一样,享受话剧的精彩。


章守珍


我是梨园人生,一名戏剧行业从业者。

让老百姓像看电视剧那样方便看话剧这个确实很难。

原因一:好作品好作剧家缺乏

话剧发展离不开剧作家。没有优秀作品,能吸引观众进剧场?话剧本身可以理解为一种精神文化,或者说提升观众精神力量的一种艺术;它鼓舞观众的生活勇气,能够跟观众心灵及时沟通的艺术。所以好的编剧,就产生不出好的剧本,好的作品。纵观话剧历史,留下来的都是比较有名的剧作家的作品,而不是导演。即使是导演,也必须依托在作品上。

原因二:话剧演员生存困难:演百场话剧不如演一集电视剧

话剧演员待遇低。例如:比较知名的话剧院的主演演出一个晚上的收入是1000元,配角收入更低,有时只拿到400元。而一般点的院团,只有演出补贴100左右,付出与收益成反比,话剧从排练到演出要耗费演员大量的精力,有时甚至要数月时间。付出辛劳而收入得不到提高的现实让许多青年话剧演员纷纷转行去拍电视剧,电视剧演员跟话剧演员收入差距过大。


梨园人生


与其说话剧走到老百姓那里去,不如说老百姓的经济水平何时能支撑他们走进剧院。

话剧的制作和演出模式决定了它不会跟电视剧或电影一样可以遍地开花。

拍电视剧或者电影可以说是是一次投入,一直受益,相当于你想吃鸡蛋,你只需要前期投入一只母鸡的钱。而话剧的制作和演出模式则是你每次想吃鸡蛋,都要去买一只母鸡。

制作成本和盈利模式就决定了目前的话剧市场仍是小众,这是其一。

其二目前我国的话剧,音乐剧舞剧市场并不成熟,有些从业人员或爱好者的幸存者偏差现象及其严重。我国14亿人,能看戏剧的,相比之下只是那么一小撮人,而在这一小撮人中,真正爱话剧的也不过寥寥无几,相比于舞台上的话剧,目前的绝大部分老百姓,可能更喜欢电视剧里的家长里短或百万雄兵。

君不见今年春晚过后,某乎的问题:为什么春晚舞蹈《渔光曲》不穿汉服跳?足以见大众对戏剧艺术的匮乏。

其三,戏剧艺术的教育目前来讲并不足以支撑像电视剧一样庞大的市场,这个不多细聊。

总的来说,题主的问题答案我认为有三个:1.戏剧艺术制作模式的约束。2.戏剧艺术的观剧门槛的制约。3.戏剧教育和人才的不足。

以上。


野风拂浪Second


在这里分享一个亲身的经历吧。附上视频了。
大家说的都很好,都各有各的道理。
2016年至2017年,我所主演的话剧《埋葬》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了直播,是乐视的。

导演就说:“让无法来到剧场的朋友在家里也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话剧。”

我觉得,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疫情期间,更加知道了宅家的新经济和新的感受以及新的文化传播方式。

当然,老百姓不能一直在家看话剧,网上看话剧和现场看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否则话剧则失去了它原本的味道。“观众也是戏剧的一部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25645bc3d354699a6049477df78e1af\

rockevin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尤其是网络电视的普及,冲击了传统的各种剧目。作为话剧,更难走进百姓中去。话剧是在舞台上表演,布景道具要求真实,不能以他物代替。同样是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就不同了,演员手持一把折扇,根据剧情不同,可当笔写字,可当马鞭驱马,也可当船桨划船等等。还有戏剧根据各地不同风格有不同风格的唱腔,人们在空闲或是工作时都可以收听。这是话剧不能及的。在今天网络电视、影视剧的冲击下,传统戏剧不是很景气,那么话剧就更不用说了。


叶平


不可能,一个国家一个传统和欣赏模式,各地那么多大剧院,交响乐、话剧有几个人去看?都忙着赚钱,欣赏一下快餐文化放松,哪有时间思考生活?还是相声、小品、魔术、二人转哈哈一笑,不烧脑子。





十四阿哥郎春涛


我认为话剧要想走近百姓,第一,题材是百姓的,是百姓当下最关心的热点。如果是演历史剧,当代剧,还是看电视剧内容详实,连貫行强,容易被剧情所吸引。第二,形式是百姓的,不要高大上,看话剧好像去听报告。情感上的互动很重要。第三,票价是百姓的,百姓的月工资是三千五千的,看一场话剧两三个小时三百五百的,那不是百姓的话剧。

所以,我还是觉得当前话剧离百姓还有段距离。


阿老师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的,北京不是天天都有话剧看吗?票价也不是很贵的啊,原来的开心麻烦,德云社,陈佩斯的小型剧社就是从几个人看的风靡全国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