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新區結合實際建設“紅色網格”發揮實效築牢防疫之牆

“您好,家裡有人嗎,您的出入證辦下來了。”“謝謝您的支持,以後進出小區門口,咱們主動亮一下咱的出入證,然後再配合咱們工作人員測體溫。”這幾句話在2月12日這天被吳紅偉重複了無數遍,因為這一天,他為整整四棟樓的居民上門送去了出入證。

雪中的小區門口,一個賣力揮舞著鐵鍬清除積雪的人,從工作狀態和精神頭還以為是個小夥子,其實不然,他叫張子連,已經54歲,為了方便大傢伙出行和疫情防控,五十多歲的人拼起來還像個小夥子。

這兩位都是大沽街道和盛苑社區的居民,但是他們都還有另一個身份——和盛苑社區“紅色網格”功能型黨支部中的在職黨員,是網格中的一個紅色點。

2019年12月,大沽街道在和盛苑社區根據新區要求組建紅色網格,以做細做強網格化管理為目標,綜合考慮社區情況,採取“融入三個紅色點,形成一條紅色線,建立多個紅色格,織密一張紅色網,以點成線,以線劃格,以格組網的模式”築牢“紅色堡壘”。結合三個實際,和盛苑社區構建了一張高覺悟、高素質的“紅色之網”。

結合黨員數量實際,融入黨員骨幹智囊點,樓棟小組民情點,傳承紅色基因點。將和盛苑社區42名在職黨員,113名在冊黨員,以在職黨員作為網格主力,形成“結點”,社區在冊黨員作為助力,轄區青少年作為傳承,強化“網線”,使“紅色網格”更結實,保證“紅色網格”效果更突出。

結合樓棟分佈實際,築起紅色堡壘,強化紅色責任,凝聚紅色力量,整合紅色資源,植入紅色脊樑。將和盛苑、和榮苑兩個自然小區,共16棟樓17個樓門,社區共成立了4個功能型黨支部,每個支部在職黨員約10人,在冊黨員約28人,社工2人,全面實現“支部建在格上,組織嵌入格中,黨員紮根格下,黨建覆蓋格內,黨旗插到格心”紅色網格全覆蓋。

結合黨員年齡實際,串聯“線上+線下”形成一條紅色九全網格工作線。在職黨員普遍年輕,在冊黨員普遍年紀較大。結合這個情況為充分發揮黨員力量,大家都扮演起合適自己的角色。在冊黨員作為“眼”,及時巡查,發現問題;社工作為“嘴”,協調問題並將問題進行分類彙總上報黨委;黨委在“濱海掌上行”APP發佈任務,在職黨員作為“手”,認領並及時完成任務;專職網格員作為“腿”,監督任務完成情況並進行反饋。

疫情發生後,和盛苑社區充分依靠“紅色網格”,施展“三個化身”,為疫情防控貢獻了巨大力量,疫情考驗了和盛苑社區的“紅色網格”,也優化網格功能,提升網格功效。事實證明“紅色網格”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

“紅色網格”化身廣播站,宣傳疫情絲絲入耳。“居民朋友請注意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請大家待在家中,避免外出......”“大爺,沒戴口罩咱可不能出門呀,您趕緊回家帶上口罩,沒要緊事就在家別出門啦。”為營造鋪天蓋地的宣傳氛圍,保證有居民出現的地方就有疫情防控宣傳,“紅色網格”的“結點”,在職黨員周嵬身穿著防疫知識馬甲,手宣傳材料,在卡口、在網格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勸導未戴口罩和隨便外出的行為,有效保證了疫情期間居民知疫情不恐慌、防疫情不大意,轄區居民未出現感染者。

滨海新区结合实际建设“红色网格”发挥实效筑牢防疫之墙

周嵬在為居民發放防疫宣傳材料宣傳防疫知識。郭麗芝/攝

“紅色網格”化身防護網,守護居民健康安全。“您好,請出示您的進出證,配合測量一下體溫。”“您是剛從外地回來嗎,是哪個城市呢,請您到社區報備一下,按照規定在家隔離14天。”不斷地重複,不停地提醒,戰時狀態的“紅色網格”成員竇佔路,憑著警察一雙“火眼金睛”的眼睛守住卡口,是不是在這個小區住,是不是外地回來的,雖然口罩遮住了表情,但是從眼神還有說話語氣,竇佔路也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嚴謹的檢查,認真負責的判斷,“網格”裡的一個個結點,一條條線,用口乾舌燥的嘴、站的僵硬的雙腿和無數次的抬手測溫換來了社區居民的安全。

“紅色網格”化身智囊團,奇思妙想巧戰疫情。在和盛苑社區的16棟樓裡,每棟樓的一層和電梯內都安裝了兩個盒子和一個垃圾袋,裡面裝著防交叉傳染指套,從外面回家的居民,只需要從盒子裡拿一個指套,套在手指上,在按電梯按鈕,就可以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在和盛苑黨委吹響疫情防控“集結號”後,以王從貴為代表的17位老黨員獻計獻策,並主動承擔起指套製作、管理和維護,為疫情防疫工作做出了貢獻。

和盛苑社區“紅色網格”充分調動了黨員積極性,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當黨旗豎起的那一剎那,黨員袖標帶起的那一刻,每一名黨員明白肩上的責任。紅色網格不斷擴大,脈絡不斷加強,實現了“服務儲蓄,以服務換服務”的強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