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也詞窮了嗎,起了100多個經典外號,為何對武松卻敷衍了事?

鳶_戾天


江湖上的綽號也就是一個包裝,就像藝人的藝名一樣。人在江湖混,哪能沒綽號,只要有綽號,就有了行走江湖的資本。

梁山作為北宋時期北方的大型黑幫,更是需要包裝的,所以梁山上黑幫頭目都有一個很雷人的綽號。

黑老大宋江的綽號最為講究,先前有個雅緻的綽號叫呼保義,那是用來對大宋朝廷和官員展示的。是告訴領導們,俺宋江打家劫舍不是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接受詔安、替天行道。

宋江還有個外號叫及時雨,是對民間進行形象宣傳的。作為耍筆桿子的老手,宋江的文案是可圈可點的。百姓水深火熱,宋江就像久旱的甘霖,能給大家帶來想要的幸福。

有人說宋江還有個外號,叫黑三郎,那可是宋江的小三給起的,雖然挺親民,但的確不在宋江的自我包裝計劃之內。

梁山上的大小頭目,也都有一個很不錯的包裝。

比如梁山上的前領導人晁蓋——托塔天王,像天神李靖一樣威風。

梁山老二盧俊義——玉麒麟,外表英俊,才華出眾,像麒麟那樣是稀缺資源。

一丈青扈三娘——身材修長,有涵養、有品位的氣質女。

母大蟲孫二孃——聽名字就是個膽大不要命的娘們。

菜園子張青——職業菜農。

浪子燕青——一個浪字就盡在不言中。

仔細琢磨,梁山上的一百單八將,人人都有外號,可就是武松沒有。

是施耐庵老先生江郎才盡,想象力枯竭嗎?

施耐庵的文字功夫天下一流、有口皆碑,要不然《水滸》會成為四大名著之一?

是大意疏忽、忘了起綽號嗎?

施耐庵忘了別人,也不會忘記武松,武松是梁山上的主要人物,施耐庵用在武松身上的筆墨恐怕是一百單八將裡最多的,不可能忘記的。

是武松工夫不行嗎?武松景陽岡打虎,獅子樓手刃西門慶,快活林醉打蔣門神,詔安後幹掉賊首方臘,哪一次不是氣壯河山、可圈可點。

是武松不需要綽號嗎?似乎也不是。

因為武松沒有綽號,開始投奔到柴大官人門下的時候,因為沒有一個響噹噹的名頭,被柴進疏忽,怠慢,坐了很久很久的冷板凳。

而那個從來沒有什麼亮點,什麼正能量也沒有,靠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江湖騙子李忠,卻因為欺世盜名弄了個打虎將的綽號,在江湖上左右逢源,威風八面。

從頭到尾,沒有見到李忠打死過老虎,甚至連老虎屁股也不敢摸,但人家就是大言不慚,自稱打虎將。

而那個石勇更是武藝稀鬆平常,但人家就敢起個石將軍的綽號到外面矇事。靠著"將軍"的綽號,同樣是在柴進莊上,人家成為座上客,成為焦點人物。而武松卻因為沒有綽號,被柴進遺忘在角落裡。

說到這裡,有朋友就會抬槓了,武松有綽號啊,行者武松,行者不是綽號嗎?

首先行者是個職業名稱,是沒有剃度的出家人。不能作為綽號。比如說,安道全是醫生,你要是給他起個醫生的綽號,是沒有人會記住的,因為沒有個性,必須要在前面加個"神"字才會叫人牢牢記住。同樣的道理,押司宋江、教頭林沖、提轄魯智深,這裡的前綴押司、教頭、提轄,都不能算作外號或綽號。

再說了,武松並沒有當過一天行者,只是在十字坡為了躲避追捕,臨時弄了身頭陀的衣裳穿上,客串了一次行者而已。所以說行者不能算武松的外號,行者這個詞跟武松的人品、人生經歷和性格特點也沒有關係。

那麼施耐庵為什麼沒有給自己筆下的好漢武松起綽號呢?

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突出人物性格。

我們知道,施耐庵起綽號是為了讓人物性格更加鮮明,形象更加生動。你看,黑旋風,一聽就知道此人是個黑莽漢,又性格粗魯,風風火火。再跟其名字李逵組合在一起,別說是女人,男人聽了也毛骨悚然。

但武松始終沒有綽號,也是為了描述人物的需要。

首先武松是比較傳統的山東人,山東人都耿直,不喜歡華而不實。

武松也具備了山東大漢的這個特點,莊重、低調、矜持,不愛賣弄。即使是在如花似玉、溫存體貼的嫂子潘金蓮跟前,武松這個打虎英雄也像個大姑娘一樣靦腆。

武松平生不喜歡炫耀自己,唯一的一次炫耀,還是在怒髮衝冠在快活林剷除大惡霸蔣門神之後,他用衣襟碎片蘸著鮮血在白色的牆壁寫下:殺人者武松也。

所以說,低調的武松不喜歡包裝,也就沒有什麼綽號。

但是武松沒有綽號,更容易讓人記住,更像是施耐庵利用這種表述向他致敬。這就像大家走在大街上都留著莫西幹髮型,人群中出現一個正常人的髮型,就會讓人過目不忘。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此處無外號勝有外號。

梁山上眾頭領都有綽號,就武松沒有,大家一下子就記住了,要不然我們還會想起武松,還會提出這個問題嗎?

再說,武松一生中閃光點太多了,隨便拿出一件是都是婦孺皆知的。

武松的本名就已經如雷貫耳,他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招牌,還用起綽號嗎?最大的炫耀就是不炫耀,武松也不需要綽號,到武松這裡,綽號就是累贅。

這就好比一提起泰森,我們就想起拳王;一提起馬雲,就想起阿里。一提起東哥,就想起明尼蘇達,在他們的名字面前加個綽號,完全是畫蛇添足、浪費腦細胞。


歷來現實



答:是的是的,施耐庵對武松的外號是有些漫不經心了,給人一種敷衍了事的感覺。

要我說,武松絕對是水滸世界裡一等一的英雄人物,神力蓋世,遇強愈強,戰必勝,攻必克,最後斷了一臂,也是斷在妖道包天師淬鍊過的玄天混元劍之下,雖敗不辱。

像武松這樣一尊凜然如天神的好漢,無論起什麼驚世駭俗、震耳欲聾的綽號,都不過分。

我們看小霸王周通、小溫侯呂方,賽仁貴郭盛等等,綽號都是以歷史上如雷貫耳的名人來比擬,實際上,他們的實力弱爆了,根本不值一提。

打虎將李忠的綽號更是白瞎了,他不過一個靠玩雜耍賣膏藥為生的江湖郎中,什麼時候打過虎了?也敢吊起“打虎將”這樣的招牌。

也幸虧插翅虎雷橫、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青眼虎李雲、跳澗虎達、花頸虎龔旺、中箭虎丁得孫這一票綽號帶“虎”的猛人沒找李忠的晦氣,否則,這些人,基本任何一個都可以輾壓李忠。

想想看,《三俠五義》裡的錦毛鼠白玉堂就因為展昭的綽號叫御貓,就跟展昭沒完沒了,互相鬥法,互相掐架,險些鬧出人命。

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也有個響亮的綽號——鎮關西。

魯達聽了,鼻子差點氣歪,他說,我當是哪兒來的大神,原來是個賣肉的屠夫,狗一般的人物,也配叫鎮關西?!

說起來可憐,魯達、武松和史進這幾個,是少數出場還沒有綽號的梁山好漢。

史進還好,因為做了個紋身,紋了九條龍,就浪得了一個“九紋龍”的稱號。

魯達呢?也有紋身,但要到做了和尚,這紋身才和和尚這個職業結合到一起,成了“花和尚”。

但無論是“九紋龍”還是“花和尚”,一聽還是有些高大上的感覺,頗堪玩味。

唯獨武松,因為當了行者,就掛上了一個“行者”的綽號。


實際上,行者代表的是一種職業或者是一種身份,都算不上什麼綽號!

只能說,魯達、武松和史進這幾個,出道太晚了,不像其他好漢,早早就在江湖上闖蕩出了名氣。

武松絕對屬於大器晚成類。

他去投奔柴進時,在江湖上還沒有任何戰績,僅僅是在清河縣老家和鄉人鬥毆,失手打傷(注意,不是打死)過人。

我們看,林沖、宋江、朱仝、雷橫、石勇、李逵等人到了柴進莊園,哪一個不得到熱情洋溢的高規格接待?

只有武松,被當成了個蹭白食的閒漢,冷落了一年多。

出道遲了,在其他好漢的人設已定的前提下,武松只被冠以平淡無奇的“行者”之稱,這,也算作是另一種方式的大言至簡罷?


覃仕勇說史


題主的描述有誤,在邏輯文史姨看來,梁山108將中除了宋江外,還真沒有誰的綽號比武松多的。

首先梁山上有兩個佛門性質的人,一個是魯智深,一個就是武松了,這二人也是唯二出場沒有綽號的人,但我們從二人的事蹟來看的話,施公早就把他倆的綽號安排在其他人頭上了。首先武松剛出場限時揍了只老虎,然後成為了打虎英雄,還當上了都頭,所以這段時間武松的綽號其實就是“打虎將”。

接著武松遇到了哥哥和風情萬種的大嫂,大嫂禁不起西門慶的勾引毒殺了武大,在鄆哥以及何九叔的幫助下,武松仔細查案,最終手刃殺兇仇敵,此時的他,儼然是一隻靈敏又警覺的猛獸,一個“金眼彪”的稱號頒給他,實在是太合適不過。

武松在結識施恩後遇到了不少奇葩事,在被張都監陷害後武松大鬧飛雲浦並在鴛鴦樓上拿著朴刀怒殺數人。值得注意的是武松在那一夜殺了不少無辜之人,好似一隻拿著砍刀的魔鬼,那就送他一個“操刀鬼”的名稱吧。

所以我們發現,武松的故事完全可以拿別人的綽號來表述,而李忠、施恩、曹正均是桃花山和二龍山的成員,當然,兩座山上除了楊志外還有周通、孫二孃、張青在,這三人的綽號正好講的是魯智深的故事。

首先魯達當年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當他得知鄭屠在渭州稱自己是鎮關西時就大發雷霆,他說自己才是鎮關西,鎮守一方,守護百姓,就是當地的“小霸王”。

魯智深在下五臺山之後,才在桃花村扮新娘暴打周通,活脫脫一個暴躁的“母夜叉”。

魯智深曾在大相國寺種菜,所以他也可以是“菜園子”。

因此,並非施公詞窮,其實人家是在秀…


就是這個樣子。


邏輯文史游


敷衍?也許更具備著深意!

如果單純從表面上看,行者二字的確沒有豹子頭或者霹靂火那麼霸氣,也沒有花和尚或者黑旋風那麼通俗易懂,但簡單的詞語,並不意味著是一種敷衍,事實上卻飽含深意。



事實上,行者是一個佛教專用詞彙,可以指行腳乞食的苦行僧人,也可以指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雜役尚未剃髮的出家者泛指修行佛道之人。甚至連西遊記裡的孫悟空,也有行者悟空的稱號,能說這是一種敷衍嗎?

看似簡單,可實際上卻對武松做出了一個很佛系的評價。或者拋開這些專用詞彙,單從武松一生的實際情況來說,他也具備“行者”的稱號,只不過這個行者有了別樣的意思。

年輕的時候誤傷人,被迫跑路逃命。

一年多之後聽說無事,又大老遠的跑回老家,中途在景陽岡拳打老虎,創造了轟動北方的壯舉。

回到老家清河縣成了都頭,負責押送罪犯,又是一路東奔西跑。



給哥哥報仇怒殺潘金蓮和西門慶,被髮配孟州,繼續開起了長途發配之路。

血濺飛雲浦、滅門鴛鴦樓,武松再一次踏上跑路之旅,直到上了二龍山。

隨著不久後的三山聚義,武松又歸到了梁山的帳下,繼續跟著宋江東征西戰,招安前要打仗,招安後還是要打仗。

總而言之,武松前面的幾十年,就是不停的跑來跑去,又豈能配不上“行者”的稱號呢?所以最後來到六合音寺的時候,武松恐怕跟魯智深一樣,有了同樣的感悟,自己的前半生一路東奔西走不停的殺人,可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麼呢?又究竟得到什麼了?一場空的武松在這一刻終於放下了一切,選擇了出家。

看似敷衍,但這兩個字卻也總結了武松的一生,從他假扮成出家人逃命的那一刻,她人生的最終命運也許就定格在了那裡。


遼寧資深球迷


武松是一個不世出的英雄豪傑,武松力能打虎,不但力氣大而且武功高強,在《水滸傳》裡是一個耀眼的明星。

但是和其他的好漢相比綽號似乎不太響亮,其他的什麼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神行太保戴宗、九紋龍史進、浪裡白條張順,張青還叫菜園子呢!

武松這樣的英雄,景陽岡上打老虎、鬥殺西門慶、血濺鴛鴦樓、大戰飛雲浦……哪一樣都是響噹噹的戰績。但是最後卻只得了個行者的綽號。其實,不要小看這個綽號,這裡面還是含有一些用意的。

行者是個佛教用語,意思是指行腳乞食修苦行的頭陀僧人,出家修行但未經過剃度的佛教徒,武松的那一套頭陀的行頭是搶來的,也就是說他是沒有正式皈依佛教,屬於病急亂投醫,和魯智深當和尚——半路出家一樣。

所以武松算不得真正的和尚,但是他一路走來抱打不平,行俠仗義,很好地實踐了替天行道和救苦救難的精神。佛教強調的是捨己為人,佛陀的很多故事都是涉及到這個精神主旨,比如著名的捨身飼虎的故事。

武松為了人間正義捨棄了很多,比若說官位、名聲等等,打死西門慶就捨棄了官位和自由,之後又替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店。為了兄弟情義上梁山、受招安、徵方臘,結果痛失一臂。可以說武松為了人間正道捨棄了很多,這是他捨己為人精神的體現。

這樣一個人其實已經符合佛教徒的標準了,比那些披著袈裟,奸盜淫邪的和尚、道士要強太多了,他已經從外到內完成了一個凡夫向佛弟子的轉變,他雖然不懂佛法也說不清楚佛經的玄奧精微。

但是他卻身體力行的做到了,他在儀式上沒有皈依佛教,但是他在思想和行動的上已經皈依佛教了,所以他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佛弟子了,所以作者施耐庵給武松取了一個看似隨意,其實暗含深意的綽號——行者。

另外,武松本人的武功和業績十分出眾,這就像一塊黃金或者一顆大鑽石,就不用太多的包裝了,過度包裝並不能增加黃金或者鑽石的價值。

同樣道理,武松本身就具有非凡的價值,不需要再用綽號提升知名度了,如果綽號太華麗,反而會因為花裡胡哨的綽號而損害武松的英雄形象,只要說出四個字——打虎武松就夠了。

能打虎的就一個武松,誰也不敢冒充,這就像珍貴的食材不用複雜的烹調手法,只需要最簡單的辦法加工一下就行了,這樣加工出來的珍貴食材,可以保住其本身的美味。施耐庵就用最普通的手法給武松加工了一個綽號,這樣一來,反而顯得武松與眾不同,名震天下。

縱觀《水滸傳》,凡是綽號花哨的基本上都是武功比較差的,插翅虎雷橫、打虎將李忠、雲裡金剛宋萬、摸著天杜遷,武功都很一般,這些很嚇人的綽號就是個嚇人,沒別的用,一旦上陣大多落敗。

真正的高手,魯智深綽號花和尚、林沖綽號豹子頭,哪一個都有萬夫不當之勇。行者這個綽號,也符合古人“大道至簡”的說法,真正厲害的好漢綽號反而簡單。


小小嬴政


施耐庵,19歲就中秀才的才子,自然不會詞窮。為什麼沒給武松一個響噹噹的綽號,勾冶認為,其實有這麼幾點原因:

1、“行者”武松的綽號早在南宋就已經定了,根本不是施耐庵起的。

施耐庵撰寫水滸傳時,“行者”武松早就在民間出名了。在日本發現的《醉翁談錄》這本書,是在宋末元初成書的,其中就已經有《武行者》的內容。而實際上,“行者”武松的形象還在南宋時期,就已經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了。而施耐庵作為元末明初人,距離“行者”武松出名,已經100年左右了,所以,再改是顯然不合適的。更不能怪施耐庵沒認真給武松起綽號,因為根本就不是施耐庵起得。

2、“行者”綽號並不隨意,受“孫行者”影響頗深。

《西遊記》成書時間雖然晚於《水滸傳》,但“孫行者”孫悟空早就藉著《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出了名,其形象也早就已經奠定了。孫行者幹了幾天弼馬溫大鬧天宮、武松幹了幾天都頭就殺人放火,孫行者俠肝義膽、見妖就除,武松路見不平一聲吼、醉打蔣門神,孫悟空打了老虎穿上衣服是第一次小試身手,武松景陽岡打虎也是出世第一件事,這些,一定程度上都能說明武松行者形象、性格的塑造,都跟孫行者有一定關係,作者在心中,必然是比較研究過的。

3、作者用全書十分之一篇幅塑造武松形象,絕非隨便安個綽號了事。

塑造人物形象最敷衍了事的辦法是什麼?筆者看就是安個綽號了事!最認真的辦法是什麼?那就是細心刻畫,通過細節展現性格、塑造形象,但這個最費事。遍觀這個水滸傳,武松的待遇是相當高的,章節連續不斷篇,就按百回本來說,一共100章的書專寫武松就用了10章,而其它好漢,有的基本就是草草帶過、毫無存在感。

在勾冶看來,大道至簡、大音希聲,越是簡簡單單地寫實派綽號“行者”,倒是越能體現人物的不凡。也符合武松個性。

我是勾冶,歡迎您關注、點贊、一起學習交流!


勾冶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承認施耐庵老先生確實是一位偉大的作家。

但是在坐的諸位認為108將都是作者原創的,綽號都是他給起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施耐庵寫作也是有參考書目的,而所謂的參考書目一共兩本,就是《大宋宣和遺事》和《宋江三十六人贊》。而這兩份畫本中都有兩份名單,而且是關於天罡的名單。這兩份名單裡的天罡人物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天罡人物大差不離,只有個別是有出入的。話不多說,上圖:

(注:其中《葵辛雜識》又叫《宋江三十六人贊》)

這張名單上有兩個畫本的天罡名單和《水滸傳》通行名單的對比。

兩個版本加起來除去晁蓋一共39人,看來作者是把兩個名單的人都算上。最後只有病尉遲孫立,一丈青李橫,摸著雲杜千三人進了地煞,其餘的都在天罡。

要說起綽號,作者一共只原創了69個。因為天罡前人已經起好了,所以不需要再重新起。

另外我們發現,原來畫本中的有些人名和綽號都有所改變。但是作者卻沒有給他們任何一個人重新起綽號。

可見作者相當有敬畏心,充分尊重前人的勞動成果。

那麼再重新回頭看這兩份參考名單,武松的綽號就叫行者。看來不是施耐庵詞窮,而是前人就詞窮。不是施耐庵對武松敷衍了事,是前人就對武松敷衍了事。要是施耐庵真的對武松敷衍了事,作者還會樂意寫個“武十回”?

所以一切都清楚了,武松歷史傳說中就號行者。施耐庵用了十回,一步步把武松從一個普通漢子變成一個

行者武松。

不得不說施耐庵的寫作手法真絕,《水滸傳》在四大名著完全夠格。


泠朔


一、水滸人物綽號的主要類別

在《水滸傳》中,梁山人物的綽號,大概可以分為如下幾個類:

1、具體器物:最常見的,是人物所使用的兵器。如呼延灼的“雙鞭”,關勝的“大刀”等;

2、某種動物:借用一些動物的特徵,來形容人的某種品質。如“鼓上蚤”時遷,“入雲龍”公孫勝,“豹子頭”林沖。這一類,佔了綽號中的大多數。

3、某個特徵:通常為讓人物能一眼就能被辨認的特徵,如楊志的“青面獸”、劉唐的“赤發鬼”、朱仝的“美髯公”等。

4、歷史人物:借用某位歷史人物的特徵,來形容人的優良品質,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小李廣”華榮,“病關索”楊雄、“小溫侯”呂方等。

5、神話人物:借用一些神話人物的特點,來形容某人的突出特點,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托塔天王”晁蓋、“母夜叉”孫二孃、“活閻羅”阮小七等。

6、某種職業:借用人物所從事的職業,來為該人物起綽號,如“神醫”安道全、“聖手書生”蕭讓、“白衣秀士”王倫等等。

以上是梁山人物綽號的主要來源,而“行者”武松,究竟屬於以上哪一類呢?

通常來說,我們會選擇最後一種——職業

二、“行者”的表面意思?

“行者”是何意?一般解釋為:佛教中的帶髮修行之人。

所以,在《西遊記》中,孫悟空也叫孫行者,“行者”並非孫悟空的綽號,而是他的職業。

可是,使用職業作為綽號,通常會在前面加上一個形容詞,比如安道全的綽號不是“醫生”,而是“神醫”;蕭讓的綽號不是“書生”,還是“聖手書生”。

這樣一對比,武松的這個簡單綽號,就顯得有點太過於不合常理了。武松是《水滸傳》中的男主角之一,其戲份絲毫不亞於宋江。

在書中,施耐庵用了足足十回來專門描寫武松的故事,可見他對這位英雄人物的重視和喜愛。

可問題來了,這樣一位在水滸故事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施耐庵給他的綽號卻相當敷衍——“行者”。

有人說,魯智深綽號為“花和尚”,不跟“行者”差不多嗎?

確實,跟“行者”差不多的職業是“和尚”,和尚是剃了發的修行之人。

但魯智深偏偏多了一個“花”字,突出了他身上有大團紋身的身體外部特徵,跟武松的“行者”相比,顯然還是進了一個層次。

從文學戲劇創作的角度來講,要講好一個故事,必須拿絕大部分精力去塑造主要人物,像武松這種重要人物,施耐庵肯定不會這麼馬虎的。

而且,就連“打虎將”李忠、“一枝花”蔡慶這種龍套角色,都有一個或威武或好聽的綽號,更何況是頂天立地的好漢武松呢?

那麼,施耐庵究竟想用“行者”這個綽號來表達什麼呢?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還要先看看“行者”的由來。

三、綽號“行者”的由來

我將武松的人生,分成以下幾個階段。通過這些階段的劃分,我們能更好的理解,“行者”這個綽號的真正含義。

1、第一階段

武松第一次出場,是因為打了人而躲避在了柴進的莊上。此時的武松寂寂無名,又經常喝醉酒惹事,所以也不招柴進待見。武松心灰意冷,負氣想要離開,無奈又得了瘧疾。

此時的武松,還沒有真正在江湖上闖蕩,所以也沒什麼綽號。他想得到柴進的另眼相看,卻又怨恨其喜新厭舊。

2、第二階段

武松的人生轉折,是在宋江出現以後。

宋江在江湖上鼎鼎大名,卻能對此時窮病潦倒的武松高看一眼,還與他兄弟相稱,這對於武松的自信心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來,武松迎來人生高光時刻,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成功進入體制,成為“武都頭”。

“都頭”,相當於縣刑警隊長,以後就成為武松的官稱。

而武松即便是因為殺了潘金蓮、西門慶慘遭發配後,仍然在母夜叉孫二孃的酒店裡自稱是“都頭武松”。可見,“武都頭”在武松本人心裡,也佔有重要位置。

但很可惜,“都頭”這個職業未能成為武松的綽號。

這個階段的武松,處在生活與事業、愛情與親情的矛盾之中。

3、第三階段

到了血濺鴛鴦樓這出戏裡,武松殺死蔣門神、張團練等15口,在一面白牆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這個復仇之神,完成人生最重要的一次逆襲,他也徹底拋棄了“都頭”這個身份,還是拿引以為傲的“打虎”二字作為自己的頭銜。

然而,“打虎”只是一種人生經歷,也不能成為一個綽號,起碼還要在後面再加上一個名詞,如“打虎將”。

而武松犯下驚天大案後,在張青和孫二孃的幫助下,化妝成了一名頭陀。

《水滸傳》中說:

“武松討面鏡子照了,也哈哈大笑起來......‘我也做個行者!’”

這個時候的武松,脫胎換骨,了卻塵緣,從此與自己的過去告別。這也是“行者”這個綽號正式形成的時候。

四、綽號“行者”的內涵

如果單單把“行者”看成一個職業的話,那就有點太小看施耐庵了,畢竟,寫出如此鴻篇鉅作的人,不會對如此重要的人物敷衍了事。

要了解“行者”的內涵,必須看這個職業有何特點?

行者雖然名義上皈依了佛門,算是出家人,但他又是“帶髮修行”,又身在俗世中。

“行者”這個職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矛盾。

而“矛盾”二字,也幾乎貫穿了武松的一生:

1、武松既可以是一個因打了人而畏罪潛逃的混混兒,又可以是一個敢作敢當、無所畏懼的戰神。

2、武松既可以是一個能對弱者心生憐憫的良善之人,也可以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復仇魔王。

3、武松既可以是一個不近女色的耿直男子,也可以是一個對孫二孃滿嘴葷話的油膩流氓。

4、武松既可以是一個為宋江兩肋插刀的英雄,也可以是“招安”政策最堅決的反對者。

可揹負著這樣一種矛盾,武松卻並沒有像公孫勝一樣一走了之,而是從一而終,以一種矛盾的心情受招安,並參加南征方臘的戰役。

而因為在戰場上丟失一隻胳膊,武松反倒大徹大悟,決定不再做一個矛盾的行者,而是在六和塔出家,解放自我,真正修行。

一個簡簡單單的“行者”,背後是武松充滿矛盾的人生。


深夜聊齋


武松在水滸傳裡面並非沒有綽號,他的綽號是“行者”。施耐庵給武松起的這個綽號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武松自從經歷了一系列殺戮以後,能夠死裡逃生完全是自己的命好,遇到了孫二孃夫婦,孫二孃送給武松一副頭陀的行頭,使得武松化險為夷,從此走上了梁山落草為寇這條路。


所以說“行者”這個綽號就適合武松擁有,武松一路坎坷,經歷了生離死別,最後居然不是頭陀卻要硬裝作頭陀,所以他不是行者誰是行者。施耐庵給武松這個“行者”的定位,也是恰到好處。武松一貫做事喜歡獨來獨往,快意恩仇,而且知恩圖報,“行者”這個綽號用在武松身上最合適不過了。

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有綽號,武松作為水滸傳裡面的一個知名度很高的一位,自然也不甘落後,所以施耐庵並不是詞窮,也沒用敷衍武松,而是把武松定位的很準,很到位,儘管武松前半生是打虎英雄、嫉惡如仇的好漢,可是後來的武松儼然一副頭陀裝扮,很明顯武松走到這一步,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武松只能以頭陀身份走完下半生。



如果武大郎不被潘金蓮、西門慶毒死,武松也不會經歷那麼多血性的殺戮,沒有被逼的走投無路,他也絕不會有這一步,也就不會有“行者”的綽號。所以我認為武松的這個綽號,完全是因為自己變成了頭陀這個身份而起的。“行者”,“頭陀”本意上來講都是一路人,起碼都是行走江湖的獨行俠,看破紅塵之人,所以我倒是覺得施耐庵給武松起的這個“行者”綽號,是經得起推敲的,而且也是很有寓意的。


任馳贏天下


看來你對施大爺有所誤解,《水滸傳》裡的綽號還是很講究的。武松的綽號恰如其分,並沒有敷衍的意思。

武松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在打虎之前其實功夫很好,也在江湖上游走,但是卻默默無聞,不顯山不露水的,那時的他其實無意融入江湖,並不想闖什麼名號。所以他給人的感覺總是言語不多,沉著冷靜的旁觀者形象。

景陽岡是他人生的轉折點,這場意外的遭遇戰讓他一戰成名,從他欣然接受陽穀縣都頭這一職位和隨後的表現可以看出,這是他喜歡的社會角色,這也是他遲遲不肯融入江湖的原因。能在官府當差做事,不說有多風光,至少算個正經人家。這時候的武松,還是想低調地過正常日子的。

可惜,命運時常發神經。美好的生活沒過多久,武大郎被害身亡,武松不得不拿起鋼刀,他心儀的生活也就此終結。自此,他一步步陷入了他不願意融入的江湖。武松的形象改變了,他開始以打虎英雄自居,也成了“敢作敢當、殺伐果斷、人狠話不多”的形象代言人。

相對於豁達的魯智深而言,武松的責任感更重,前者在大戰之前脫離了隊伍,而武松選擇了有始有終,直至丟了一條臂膀。他是一個踐行者,是一步步走出來的覺悟,所以,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