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难题?

None______


农产品滞销是近几年来比较严重的问题,瓜果成熟时,漫山遍野都是,光靠线下销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量十分庞大。

1、供大于求

市场上普遍的望去,货物琳琅满目,你的农产品如果没有什么特色,很难有什么销售的,市场上面的东西多了。你的东西就不足为奇了。

2、线上销售

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许多农民都做网上销售,通过网络将这些农产品销售出去,在一定基础上解决了农产品滞销这个问题,为农民带来了便利。

3、通过与公司企业合作

许多农民与有的企业签订了条约,供应的东西由企业他们下去收,这样也解决了滞销问题,在无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树立自己产品的独立品牌,打造好自己良好的口碑,这样也会吸引人前往购买。

4、可与水果店协商

许多买水果的店,他们也需要外出进货,农民们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去与他们商量,即使价格低一点,但总比农产品滞销烂掉的好。

关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只要你愿意去做,总归不会滞销,可线上线下相结合,可叫亲们好友帮分担销售。


农村表妹呀


农产品滞销存在很多因素,1、生产过剩,市场供过于求 2、农户缺乏销路,销售渠道单一 3、农产品本身缺乏优势竞争力等

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1、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效率,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鼓励、扶持集中成本大量土地的“家庭农场”减少劳动力的流失。2、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3、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线下体验店,超市、各大饭店餐馆、农贸市场批发;线上利用无线互联网,通过各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无论是什么方式方法,都要把关产品质量,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是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事情,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丢掉好口碑。


栖云小镇


看到这样的题目,就想起了瓜农倒瓜,奶农倒奶。那些一幕幕不忍看到的场景实实在在出现在一些农牧地区。这需要地方政府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农民辛辛苦苦种地不容易,一年来的收益也只有在这一车车卖不出的瓜瓜菜菜中,所以,当你在行走在一些地方,看到农民自己出售的农副产品,就买点,也许百八十元就是您的一个快餐钱,但对于农民那就是一家人的一周的开销费用。但这样点点滴滴的出售方式完全不能解决大批量的滞销产品,怎么办?

首先,需要农民自己改变种植思想,不能跟风种植,不能去年谁家种了大蒜卖个好价钱,而今年自己大规模的种植,最后导致滞销。所以,有计划并顺应市场需求来种植。

其次,精品化种植。如今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追求品位,买菜也要挑精装品,所以,在种植时可不能只求数量,要讲求质量。种植土豆要个头均匀、皮色一致,这样的精品,颜值高、卖相好,就会有一个好的收益。

第三,线上线下起发力。如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不出门就能买到世界上一切物品。如今的农民不会使用现代工具,必将淘汰,也会让自己的农产品滞销。所以,咱要成为一名新型农民,就要有互联网+的思路。自己种的那一大棚吊瓜,放在网上让世界人民知道你的瓜是怎样的甜,你的瓜是怎样的汁多皮薄,这样足不出户,便能让产品有了市场。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能将精准扶贫真正落实到实处,农民自己卖出去的产品,咱扶贫部门帮着卖,也是不能让滞销的瓜菜倒掉。也希望村委会干部主动帮助农民找销售路子,别让农民的辛苦全部白废。

以上是我一些初露的想法,谁还有好的点子,都到这里说说吧。


新华融媒新消费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西方社会的弊端,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西方社会的生产无计划性,生产的产品经常过剩,牛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就往河里倒。当时听来觉得十分可笑,给人喝的牛奶怎么会往河里倒呢?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是70年代,我们农村地区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凭我们当时的想象力,怎么也想不透,这个世界上还有将牛奶往河里倒的事件发生。因为书上是这样说的,我们的社会是按计划生产,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不会出现产品过剩。

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计划生产能力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虽然产品不会过剩,但产品短缺却非常严重。一晃40年过去了,我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大量农产品卖不出去经常烂到田间地头的现象,看来这种现象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事情啊!

要么短缺、要么过剩,无论实行什么经济制度,按照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和人们的心理道德水准,想做到社会物资的供需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受伤害最大的总是社会的弱者,粮农、瓜农、菜农、果农,这些带农字的都是无一例外。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农产品滞销除了极少数运气好的,通过媒体宣传得到了外销之外,多数情况是眼睁睁地看它们烂掉,尤其是蔬菜瓜果这些不便于储藏的时令农产品,能有什么办法?市场经济就有这个阵痛或者说是弊端。


山人的生活感悟


本人所在公司种植1200亩地址,我负责水果销售,蔬菜果批发生意也有见闻,可以做一些经验看法:

1.农产品滞销,本质上是跟风种植和盲目扩种,其中最重要的是一些承包土地的大户,看到去年蒜头行情好,今年就马上承包几千上万亩来种植,而且这样的大户很多。拿水果来说,广西的沃柑,从2012年引进广西后,便以每年超10万亩的速度扩种,到2018年预计广西沃柑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0万亩。这还只是沃柑一个品种,同样疯狂的还有沙糖桔等。

对于这种非理性的投资,个人认为不值得同情与可怜,都是有钱人的游戏。但苦了那些最早种植的小农户,他们本是本分种植,才丰收一两年,市场就被这些资本家搞烂,而水果种植不同粮食,很多水果需要种植1-3年才开始有收成,原本能持续投产8-15年,市场被搞烂,砍树舍不得,不砍,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也是亏钱。

2.另一方面,还有一种情况,某些地方政府,好心办坏死,盲目引进新品种引导农民种植,更有甚者为政绩,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大兴扩种单一品种。可惜对长远市场了解判断不足,导致出现管种不管卖,农产品滞销便难以避免。

3.至于怎么避免农产品滞销,我个人认为农民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跟风,切忌一个贪字。如果实在看好一个品种,也不要把种植面积做得那么大,普通农民种植一个品种50亩以内还是相对安全的,而且面积不大,管理起来也更能管出好品质。只要你的品质好,即使碰到滞销烂市,你品质好的产品肯定也比品质差的更容易销售出去。毕竟再滞销市场还是要销售的,只是产量太多卖不完而已。既然市场始终要销售,那同样的价格,你品质好的产品肯定更受经销商欢迎,不至于烂在地头。





懂果帝


农民为什么种地不挣钱,我们以玉米为例来拉拉。

一亩地按一千斤玉米收成,八毛一斤八百块;种子两袋加播种五十元,农药灭草两次五十元;浇地两遍二百元,收玉米人工或机收一百元;运输五十元,脱粒入仓人工一百元,耕地一亩一百元,一亩地一袋化肥一百五,其它人工按三天三百,成本合计一千一百元,等于一亩地赔三百元,坑爹不坑?


沂蒙山二大爷


近几年,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农产品滞销的现象,蔬菜、水果成片成片的烂在地里,着实让人心疼,一边是农产品一文不值,农民欲哭无泪,另一边是市场价格高,消费者想买便宜的买不到,这就是供需之间的矛盾。



按道理说,现在是市场经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任何行业一样,风险由生产者自担,但对于中国农民来说,抵御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力太低,往往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所以对于农产品滞销,往往得采取多种措施,借助外力。秭归也曾发生过几次脐橙滞销,特别是08年冰冻灾害,导致大量脐橙冻坏,无法销售。



对于应对滞销,我有几点肤浅认识。

1、政府部门推动。对于一个地区的产业未来,政府部门面对滞销问题不能袖手旁观,一方面政府部门拥有广泛的信息发布渠道,另一方面政府部门有较好的信誉度,能更好的促成市场与农产品的对接和联系。但面对滞销,农民可以寻求政府部门支持,政府部门积极寻求市场和企业介入,秭归历史上就多次有主要领导帮忙卖柑的事。但归根结底滞销不能让政府买单,他只能起到一个牵线搭桥的作用。

2、寻求公益组织和社会媒体帮忙。农产品滞销对农民的生活造成威胁 这本来就是一种新闻素材,如果大量农产品滞销,可以试着寻求公益组织和媒体帮忙发布需求信息,再通过读者、爱心人士的宣传发动,对缓解滞销作用很大。经常在报纸网站甚至主流媒体上会出现帮助农民吆喝的例子。



3、自身扩宽渠道。现在的媒体社交平台这么发达,可头条、微信、QQ等平台上发布广告,向全国朋友宣传农产品,现在农村原生态种植的蔬菜水果应该很受消费者欢迎,有需求的朋友就可以通过平台去取得联系,建立买卖关系。



农产品种植也要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切莫跟风大量发展,滞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某一个时期,某农产品价格高,然后大量农民疯狂的扩张规模,导致产品供给大量增加,大于消费者的需求,没人买了,自然就滞销了。

(个人观点,欢迎指导)


熊二是个二货


通常,农民在收成之前都盼着大丰收。然而很多农民在大丰收之后又遇到了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展开细说。好的产品没有销路太浪费了,如今互联网不断进步,能不能用科技的手段改变农产品滞销的情况呢?

农产品应当借力新零售

新零售是比较新的词汇,在2016年由马云首先提出。什么是新零售?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消费者需求升级,这样的大环境下,产业的线上以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如果您还不懂,可以这样理解:传统的线下零售商(比如卖农产品的店)往线上走,而传统的电商(电商大家都懂)往线下走,实现线上线下的融会贯通。相信新零售的意思大家都懂了,那么农产品如何借力新零售?

以盒马鲜生为例,因为它是如今农产品新零售的一个典范吧。盒马鲜生的定义?它是超市?不是的。是便利店?不是的。是餐饮店?也不是。那是菜场吗?也不是。但它却具有超市、便利店、餐厅、菜市场应该有的功能,甚至还有外卖服务,可以说是一个“超市+便利店+餐饮店+菜场+电商+物流”的综合体。

新零售固然好,但农民到底要怎么做?

1、做好品牌建设

显然,无论是基于农村资源的整合需要,抑或是基于农业发展现状,“品牌兴农”是非常重要的,应该用品牌化去引导需求,品牌就是品质和价值的保证,新时代打造品牌只要开始就不算晚。没有品牌农业,就一定没有现代农业。生产方具体可以宣传农产品的产地、人文价值、生产过程等等。

2、实现线上与线下一体化

这几年,线上流量的成本已经升高非常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线下的流量,然而线下消费者和线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肯定不一样,所以两者都不可以错过。

在新零售的背景之下,线上不再具备对线下一边倒的优势,线上和线下各有各的优势,而且两者的界限将逐渐模糊,最终消失。无论什么行业的新零售,线上与线下真正实现一体化正是其显著特点。


聚米为谷运营部



杨致运


农产品的滞销现象越来越普遍,随着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种植。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种植经济作物的大潮中,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供大于求的现象。而今年的西红柿、辣椒、洋葱、土豆都一度传出堆积如山的现象。那么有什么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好办法吗?

1.电商渠道

通过电商开展自己的店铺,同时利用价格上的优势来带动促销。而城镇中农产品的价格一般都比较贵,因此电商渠道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但目前来说冷链物流的成本比较贵,普通的快递因为时效和运输问题容易腐烂。所以电商只能在附近的省份中交易。

2.成立合作社

现如今国家针对合作社的项目有着很高的政策补贴,农产品的买卖交易中也免除了增值税,以保障合作社的发展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户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以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可向附近的各大超市和学校食堂供货。

3.广告效应

不管是什么项目,只要打上广告,那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而大家完全可以和本地的电视台进行合作,诉说自己的诉求。以促进城镇居民下乡采购农产品,进行农业的深层开发,这样就会得到更多的社会人士帮助。

4.成立自己的品牌效应,并和政府部门寻求帮助

由政府机构将本地的农产品打造成专门的品牌,并建立一个完善的品牌机制,成立多种形式的农家乐、休闲观赏等服务。只要前期的宣传做得好,后面的品牌效应自然带动起来。

农产品的滞销主要就是产业供应链系统的不完善,建立市场和农产品的直接通道。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