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路遙,陝西籍中國當代作家,一部《平凡的世界》讓路遙聲名大噪,但讓他一舉成名的確是另一部著作《人生》。

作為陝西三大作家之一的路遙(陳忠實、賈平凹),擅長以黃土高原為背景,刻畫陝北人的沉重命運。20世紀80年代,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打破了農村的保守和桎梏,越來越多的城市被現代文明賦予了新的色彩,因此產生了一股年輕人嚮往城市、嚮往現代文明的潮流。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便是其中一個,《人生》的創作背景由此而來。

由高加林重回農村、離開農村、又重回農村的經歷,帶出了高加林與農村女子巧珍,以及和城市女子黃亞萍兩段截然不同的感情線。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出生於黃土地的巧珍心地善良,美麗清秀的臉龐下透露著聰慧,從一開始對高加林多年的暗戀,到後面敞開心扉的表白,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敢於打破舊社會思想的勇敢女性。她對高加林一往情深,像陝北的黃土地深深愛著它的子民一樣,無私的容納了高加林的缺點和過失,是能撫平高加林矛盾內心最溫柔的慰藉。

城市出生的黃亞萍則是另一番特性,她摩登前衛、思想活躍、外形靚麗,加上出身又好受過良好的教育,是經濟發展緩慢的陝北縣城裡一朵鮮豔而又刺眼的玫瑰花。同時,黃亞萍的身上也有著不可忽略的缺點。

在面對高加林的感情時,黃亞萍的內心是非常矛盾的,她既愛高加林,又不愛他農民身份,感情與理智的衝突在她心中愈演愈烈,“自我”的矛盾意識佔據了她的整個愛情觀。

一、“自我”與“超我”的心理學意識

1、“自我”(大部分有意識)

“自我”這一概念是由精神分析專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學概念,它與“本我”和“超我”共同構成了人類精神世界的三大人格。

如果說“本我”是完全由潛意識佔主導,“超我”是人類的理想化目標,那“自我”就是兩者之間的調節劑。

在“自我”意識中,一方面享受著“本我”帶來的快感,一方面又受到“超我”的約束,將自己本能的需求和行為,以一種遵循現實而又符合道德倫理的標準展現出來。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2、“超我”(部分有意識)

“超我”屬於人格系統中的道德部分,它位於三大人格的最高層,是經過道德的規範、自我的約束、價值觀的潛移默化、以及社會倫理制約後的結果。

“超我”是建立在“本我”和“自我”基礎上的一種人格,它抑制了“本我”帶來的衝動,從現實的層面對“自我”進行監督和管控,從而達到人性至美的境界。

從《人生》中黃亞萍對高加林既愛又矛盾的心理層面來看,是她內心“本我”與“自我”矛盾衝突的表現,在她的愛情觀中,“自我”佔據了主導地位。巧珍對高加林無私的愛,為了愛情可以向舊社會的倫理思想進行抗爭,是內心“超我”意識為主導的體現。

二、因為高加林的身份變化,使黃亞萍與高加林之間有了兩合兩分的轉變,是黃亞萍“自我”意識占主導地位的結果

1、高中時代:興趣相投的朦朧情愫

高加林雖然出生農民家庭,也沒走出過大城市,但平時讀書涉獵的範圍很廣,又由於山區閉塞的環境反而刺激了他愛幻想的天性,因而顯得比一般同學瀟灑、眼界也寬闊。黃亞萍很快就發現了他的這種氣質,很自然的在班上更接近他。

高加林與黃亞萍是高中時期同班同學,黃亞萍是隨著父親的調令到了縣城讀書,由於見過世面、出身不俗,黃亞萍與班上乃至整個學校的同學都有所不同,有一種獨特的聰敏、惹眼的感覺。

兩個氣質相似、又興趣相同的人很快走到了一起,那個時候的他們還沒有考慮到各自的背景差異,只是隨心的一起討論學習、小說、音樂和繪畫。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2、畢業之後:各自生存環境和體制差異形成了兩個世界

不必隱瞞,她還不能為了愛情而嫁給一個農民,她想她一輩子都吃不了那麼多苦!

高中畢業之後,全班沒有一個人考上了大學,於是農村戶口的同學都回到了農村,城市戶口的同學都紛紛尋找工作。

城市戶口的黃亞萍憑藉一口高水平普通話當上了縣廣播站的播音員,而農村戶口的高加林只能回到農村去。畢業之初的黃亞萍也曾想過和高加林在一起,但她很快想到高加林農村戶口的現實,在愛情和現實面前,黃亞萍的“自我”意識開始凸顯,於是選擇捨棄感情,選擇各自回到各自的世界。

3、加林迴歸城市:去掉了農民身份,為他們在一起提供了可能

高加林回到城市工作後,當第一篇採訪報道遞到黃亞萍的手裡時,她的內心激動難耐,往事一一浮現在眼前,以至於在錄廣播稿的時候,眼裡還落了淚。

重新迴歸城市的高加林去掉了農民身份,讓黃亞萍內心又燃起了希望,她迫不及待的向高加林表白,又毅然的斷了跟張克南的戀愛關係,黃亞萍內心的“自我”意識開始蔓延,將本能的想跟高加林在一起的需求變成了現實。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4、加林重回農村:兩人之間又產生了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她真誠地愛高加林,但她也真誠地不情願高加林是個農民,她正是為這個矛盾而痛苦!

當高加林“走後門”參加工作的消息不脛而走後,黃亞萍的內心異常痛苦,這是因為她內心不堅定的原因而導致。如果她不愛高加林,那高加林就算下地獄也跟她無關;如果她可以為了愛情什麼都不顧,那高加林的農民身份就不會讓她如此痛苦。

當黃亞萍的內心被“自我”佔據主導地位之後,她才發現她愛的只是城市戶口身份之下的高加林,至於農村戶口身份之下的高加林,她其實是敬而遠之。

三、高加林在城鄉之間的徘徊,以及在黃亞萍和自己之間的猶豫不決,都沒有影響巧珍對加林哥的一往情深,巧珍內心“超我”的愛情觀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大字不識的巧珍敢於打破自身侷限性,為了愛情勇於向舊式思想觀念挑戰

“哼,劉立本的二女子能翹上天呀!好好個娃娃,怎突然學成了這個樣子?”

“一天門外也沒逛,斗大的字不識一升,倒學起文明來了”

“衛生衛生,老母豬不講衛生,一肚子下十幾個價胖豬娃哩!”

在封建閉塞的黃土地上,巧珍刷牙成了一件稀奇的事兒。自從巧珍和高加林暗暗確立心意之後,加林哥一句“巧珍,你以後要刷牙哩”便深深記在了巧珍心裡。可是在村民的眼中,刷牙是幹部和讀書人的氣派,大字不識的土包子劉巧珍憑什麼刷牙哩?

可是巧珍才不管別人的看法,她非刷牙不可,因為這是她心愛的加林哥要她這樣做的呀!在巧珍的眼裡,加林哥有文化、有思想,他說的一定有道理,因此不管別人如何譏笑,她為了加林的愛情什麼都可以忍受。

高加林和巧珍的愛情秘密被人揭發後,為了向眾人展示他們的自由戀愛,高加林和巧珍相約一起去縣城。對於巧珍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但是因為有加林哥,巧珍也不怕父親的打罵,用她的話說:“加林哥讓她一起跳崖,她也會眼睛不閉就跟他跳下去。”

在高加林的帶領下,巧珍衝破了自身文化帶來的侷限性,勇敢的對農村的舊道德觀念和庸俗的輿論進行了挑戰。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2、在“超我”的愛情觀念之下,巧珍不在乎對方如何對待自己,只在乎自己能為對方做什麼

自從高加林與巧珍互相表明心意之後,高加林一直處於思想困惑當中,他既嚮往城市生活,又與農村姑娘巧珍產生了感情,這使得他既後悔又矛盾,因此好久一段時間都不理睬巧珍。

心思敏感的巧珍既傷心又難過,總以為自己哪裡做錯了惹加林哥不開心了,因此常常陷於苦惱當中。可是當加林哥再次出現在他們約會地點時,巧珍完全忘記加林哥反覆無常給她造成的困惑,只惦記他肚子餓不餓,手傷痛不痛,甚至將母親生病都捨不得吃的一塊蛋糕都給偷了出來。

在高加林撤職不得不重回農村的時候,被高加林拋棄的巧珍不僅沒有心存怨恨,反而勸說姐姐巧英不要在他回鄉路上給他難堪,因為他已經夠可憐的了。甚至還說服巧英一起,去高明樓處幫高加林再謀一個教師職位。巧珍的內心在“超我”的愛情觀念之下,擯棄了人類心中的憎和惡,讓她的愛得到了昇華和超脫,凸顯了人性至純至美。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3、人都是矛盾統一體,當巧珍受矛盾困惑時,“超我”的思想意識佔據了絕對地位

她決心要選擇一個有文化、而又在精神方面很豐富的男人做自己的伴侶。就她的漂亮來說,要找個公社的一般幹部,或者農村出去的國家正式工人都是很簡單的。但是這些人在她看來,有的連農民都不如。就算和這樣的人結婚了,男人經常在外一年不回來幾次,娃娃家務都要她一個人操磨。如果有真正合她心的男人,她就是做出任何犧牲也心甘情願,她就是這樣的人!

在巧珍的擇偶觀裡,合她心意很重要,還沒有與高加林確定戀愛關係之前,她對愛情也充滿了各種幻想,但後來高加林從農村出去成了國家正式工人,成了她之前眼中那些“連農民都不如的人”,而且“娃娃家務都要她一個人操磨”的生活也即將在眼前。

路遙《人生》:解析黃亞萍與劉巧珍“自我”、“超我”的愛情觀

但此時的巧珍說出的卻是:“加林哥,真的,只要有門道,我支持你出去工作。你一身才能,窩在咱高家村施展不開。將來你要是出去了,我就在家裡給咱種自留地,撫養娃娃,你有空了就回來看我。”

當高加林在城市與農村之間難以抉擇的時候,巧珍心裡也在矛盾著。從內心上來說,她不願意加林哥離開農村,加林哥有文化有想法,可以遠走高飛,但是她不識字,她很怕失去他。但是看到心愛的人苦悶成這個樣子,又很想叫他出去工作,這樣他就會很開心快樂,只要加林哥快樂她也會開心。

從不希望加林哥離開農村,到後來的全力支持,巧珍的各種矛盾和最終選擇,都體現了“超我”意識在她內心的絕對地位。

結語:

從人性的角度來說,趨利避害往往是人的本能,黃亞萍內心的糾結和矛盾,也是人之常情。在感情和理性之間,黃亞萍最終也選擇了理性。

巧珍秉著人性真善美的品格,將內心的“超我”意識發揮得淋漓盡致,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淳樸、善良、忠貞不渝、像金子一般心靈的巧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