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董卿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节目主持人,大气温婉的形象深入人心。她在《中国诗词大会》中的表现让人们更加爱上了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在一次采访中,董卿谈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自身不断地修炼。她对诗词的信手拈来,融会贯通让人颇感敬佩。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自带光彩!

想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莫不需要点滴积累。《中国诗词大会》学术总负责人李定广选编评注的《中国诗词名篇名句赏析》为我们讲解这些诗词名篇,我们一起来学习诗词中的锦绣篇章。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诗词中的山川风月

古人十分喜欢寄情山水,用诗歌来歌颂大好河山。由此,留下了很多著名的山水诗,他们或赞叹山川日月,或借景抒情……用诗词记录下了秀丽山河,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别致的语言叹大自然之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咏物的小诗,读来很有趣。题目是谜底,诗歌正文是谜面,正文中不能出现谜底的字。这种类型的诗,叫做“避字诗”。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我们生活中无影无踪的风。能吹落秋天的叶子,能吹开春天的花,能让江面掀起千层的浪,能让万竿竹林倾斜。试问它是何物啊?它就是风啊!

这首诗把无形的风描写得绘声绘色,化无形于有形,生动有趣!让人绘心一笑,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这首诗的作者李峤无论在仕途还是文学领域都有很高的地位。他曾经官至宰相,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又与苏味道并称“苏李”。李峤善作咏物事,对唐代律师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在唐代虽然官小但是才大,在盛唐时诗名极大。他的诗风与王维、孟浩然接近。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他最有名的一首诗。就连宋代大家欧阳修也说自己最喜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诗。几次想要模仿,也没有到达预想的效果。

诗人在清晨步入古老的寺院,旭日东升照耀着高高的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古寺清幽寂静的环境,让人内心平和安定,鸟儿的鸣叫更加衬托了寺院的寂静。这样的环境,只想寄情于山水,欣赏自然的美好。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流。

王维是我国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8岁就会写文章,擅长书法、绘画,精通音乐,自幼被称为神童。他和李白、杜甫并成为盛唐三大诗人,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这首诗动静结合,描写出秋日里淡雅的美景,这首诗如一副水墨山水画。景致既安静又灵动,人与自然相当和谐,足以荡涤心中的凡尘。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诗词中的炙热感情

诗词同样也记录着炙热的情感,传递诗人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爱人之间的誓词,指天立地为证,爱人之间矢志不渝,永远携手。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山平了、江水干了、冬天打雷、夏天大雪飘飘、天地合二为一。诗人想象奇特,化浓浓的情感于有形的物象之中。让人深感爱情之浓厚、为后世情侣广泛引用。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聊的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非常有名的悼亡诗。苏轼与原配夫人王弗情深意厚,兴趣相投,两人可以说是非常相配的灵魂伴侣。然而王弗早逝,苏轼也在仕途上遭受了打击,为俗世缠身。这首诗深切地表达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无限的凄凉。

董卿的才情,靠的是传统文化的浸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