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悄悄地問一聲:您樓上的鄰居有孩子嗎?有沒有太吵鬧讓你很煩?

身邊不少朋友深受其害,紛紛吐槽: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張姐:“樓上的新生兒整夜地哭,不知道是沒人管還是新手父母照顧不周!聽得很讓人心疼,難道爹媽都是鐵石心腸嗎?也不說哄哄孩子!”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陳先生:“工作繁忙,早出晚歸,晚上經常加班,回到家就9點多了,好不容易洗漱完準備睡覺,樓上2歲多的孩子可勁造啊,敲地板磚、扔籃球、摔玩具……天天休息不好,白天總是打瞌睡,工作效率低”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李女士:“樓上住著一家三口,孩子約四、五歲的樣子,白天送去幼兒園,父母也不上班?我是自由撰稿人,在書房寫作,能聽到很大的動靜,女的慘叫‘嗯’、‘啊’,還有床板的吱吱聲,虐死單身狗啊!”、

晚上孩子回到家後,全家開啟親子游戲模式,跑、跳、蹦外加爽朗的大笑聲!好幾次想提醒他們,卻不知道怎麼開口,快瘋了、”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看來,這有孩子的家庭確實需要注意一下,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嫌煩,可是別人受不了啊!尤其是樓下鄰居家裡有老人、病人或者新生兒的話,人家喜歡多休息,需要安靜的氛圍靜養。

樓上的孩子不斷製造噪音,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如果長時間這樣,擱誰身上都受不了。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不過,不同性格的人採取不一樣的反擊方式。

1、脾氣好點的樓下鄰居,可能還會進行好言相勸,誠懇地說出自己的煩惱,多次建議“管好孩子”;

2、注重鄰里和諧,素質高點的人,他們抹不開面子,說不出口,只能乾著急,也有可能暗示你一下;

3、真要是遇到暴脾氣的鄰居,一旦對方“以暴制暴”,不擇手段地採取一定方式來反擊,你說這事怨誰?恐怕就說不清楚了。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樓上孩子太吵,住下面的鄰居煩,溝通無果,樓下裝“震樓器”整治樓上:既然你不講自覺,咱就互相傷害!

1月19日,家住27樓的張先生說:“樓上有個2歲的孩子,經常在屋裡跑跳,製造很多噪音,晚上10點後才會消停。”他深受其害,自己母親有心臟病,根本不能好好休息。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張先生找到家門勸說:“管管你家孩子吧!”鄰居竟然說:“小孩子嘛,不能保證不發出聲音,能控制就儘量控制了。你看我們樓上(29樓)的孩子,人家12點還在跑!”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張先生很生氣:“自己孩子不教育,誰來管?”28樓回應:“怎麼管啊,反正我管不了,不行你帶走吧!”為此,他們吵架快兩年了。張先生受夠了,買來“震樓器”進行反擊。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家裡孩子小,難免製造噪音可以理解,但是家長的態度很重要。一味地“護犢子”,將來走入社會了,不缺替你教育孩子的人,恐怕到時候就沒有“神器”反擊這麼簡單了!

路寶媽覺得,小區畢竟是一個公共場所,千萬不要認為,關上門在自己家可勁造無所謂,從而縱容孩子製造噪音。家長要自覺規避,不要影響樓上樓下以及其他離得近的鄰居。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如果孩子的活動不小心吵到別人,鄰居上門勸說,家長該怎麼做?

首先,自覺規避,看好自己孩子,別讓他擾民。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聽話,是根本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樣做不對”。家長要自覺教育孩子“在家應該如何玩”,講清楚“不能擾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著手,教孩子養成好習慣。

其次,端正態度,接受批評。

稍微有點動靜,大家顧及情面也能忍受,就怕孩子為所欲為,毫不顧及別人感受,讓人厭煩。所以,當有人提出批評時,要端正態度,認識到自己對教育孩子的失職,並誠懇道歉。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最後,對於孩子擾民現象惡劣的情況,家長要採取一定的彌補措施。

比如說,孩子由於腸絞痛、斷奶等原因經常夜啼,夜裡哭鬧不止,父母不妨移居次臥,不打擾樓下在主臥睡覺的人。或者提前和鄰居打招呼,告訴他們最近孩子有點哭鬧,希望理解。

如果已經對鄰居造成惡劣的影響,例如老人由於缺乏睡眠生病了,要多抽出時間過去照顧。溝通一下解決辦法,實在不行就要搬家。總之,家長要有擔當,對孩子的錯誤採取一定的彌補措施。

“小孩子嘛,難免製造噪音”樓下鄰居受夠了,買來“神器”回擊

【今日話題】

如果樓上的孩子製造噪音,家長不管,你會怎麼回擊?歡迎留言探討!

孩子一路成長,父母一路修行。

關注 ,同行山重水複育兒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