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眾所周知,秋收起義失敗後,毛主席在三灣主持了對隊伍的改編工作,並率領這股革命火種上了井岡山。這句話說來輕描淡寫,箇中艱難程度卻讓很多人難以想像。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毛主席當年受委派,以特派員的身份前往長沙,領導秋收起義。8月18日,他在長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開的會議上,旗幟鮮明地表示要徹底劃清界限,不能像南昌起義那樣,仍然借用其它名義,而要以我黨的名義公開號召群眾。起義部隊也不能再沿襲舊軍隊的番號,必須改稱工農革命軍。

這是一個非常符合廣大革命群眾期盼的正確主張。但是,毛主席在這次會議上雖被選為前敵委員會書記,但他對這支由原第2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安源工人糾察隊、礦警隊、萍鄉瀏陽農民自衛軍,以及收縮的土匪武裝邱國軒部組成的起義力量既不熟悉,更談不上有效掌控。好在起義的總指揮盧德銘在與毛主席深入交流後,對毛主席佩服得五體投地,幾乎言聽計從。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上級攻打長沙的決策,不出意外地失敗了。收編的土匪武裝立即反水,在起義軍背後插了一刀。好在毛主席見形勢不利,立即以前委書記的名義改變原定計劃,讓起義軍餘部迅速向瀏陽文家市集結。9月19日晚上,毛主席在文家市召開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讓僅剩1500人的起義軍餘部撤離湘東,進入江西境內,沿羅霄山脈向南轉移,以保存革命力量。

這個非常現實的決定,當時遭到很多舊軍官的反對。雖然威望頗高的盧德銘堅定支持毛主席的主張,壓制住了軍官們的不滿情緒,但這些人口服心不服,以後的工作就越來越難做了。

軍情緊急,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做通這些舊軍官的工作,毛主席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給廣大基層戰士講通道理上。9月20日凌晨,他在文家市裡仁學校操場上對起義軍官兵發表了一場著名演講。演講具體內容大家都耳熟能詳,筆者就不再贅述了。這個深入淺出的演講,直叫大字不識幾個的基層戰士聽得豁然開朗。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毛主席原計劃準備讓部隊經萍鄉轉移到蓮花縣。不過,鑑於強敵正從四面八方圍過來,部隊開拔前,毛主席為謹慎起見,派特務連連長朱建勝、特務連負責政治工作的羅榮桓換上便衣,先行出發偵察。

好在毛主席未雨綢繆。朱建勝、羅榮桓偵察發現,萍鄉的車站和街道都住滿了敵軍。這要是起義軍餘部貿然前往,後果不堪設想。獲悉這一新的敵情後,毛主席果然決定部隊改變行軍路線,折向東南,目標依舊是蓮花縣。

9月22日,起義軍餘部在蘆溪宿營。第二天一早出發時,尾追而來的敵軍利用晨霧對殿後的第3團實施偷襲。時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師長的餘灑度和3團團長蘇先俊,誤將同樣穿著國民革命軍軍服的敵軍當成自己人,結果導致部隊受到嚴重損失。正在前衛1團靠前指揮的盧德銘聞訊,立即率部折回,並親自帶1個連搶佔高地阻擊敵軍。戰鬥中,盧德銘不幸右胸中彈,光榮犧牲。毛主席聞訊後,怒斥指揮失職的蘇先俊,並仰天長嘆:“還我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盧德銘(1905-1927)】

盧德銘的犧牲,對起義軍餘部的士氣是一個沉重打擊。加之長途跋涉,瘧疾流行,部隊掉隊、開小差的人與日俱增。沒有盧德銘的壓制,舊軍官對毛主席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

不過,毛主席並不在意。他換上短衫草鞋,和士兵一起行軍,邊走邊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堅定大家繼續革命的信念。

哪怕是腳磨破了,他也咬著牙繼續步履蹣跚地走,堅決不肯騎馬坐轎,還和士氣一起吃大鍋飯,拒絕生活特殊化。這和那些黃埔出身的舊軍官“三金五皮”(金牙、金筆、金戒指,皮鞋、皮挎包、皮武裝帶、皮手套、皮鞭),頓頓“四菜一湯”形成了鮮明對比。出身貧苦的基層戰士看在眼裡,打心眼裡對這位看似文弱書生的毛委員敬佩有嘉。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行軍途中,毛主席收到了江西省委的信,獲悉寧岡縣有黨的武裝。這更加堅定了毛主席率部走向羅霄山脈的信心。部隊到蓮花縣後,他發現城裡只有1個戰鬥力很弱的靖衛團,便指揮部隊攻下了蓮花縣城。

此時,起義軍餘部已不足千人,師長餘灑度揹著毛主席把各級軍官召來開會,想“另謀出路”。毛主席獲悉後,立即以前委書記的身份制止了舊軍官的異動,並堅持把部隊拉到了永新縣的三灣村。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後來著名的三灣村,處在幾個縣的交界處,是個商貿往來之地。雖常住人口僅50餘戶人家,但村裡人開的雜貨店卻不少。不過,當9月29日起義軍餘部開到這裡時,不明就裡的當地百姓都跑到山上躲“兵禍”去了。

羅榮桓奉毛主席命令,帶著特務連衝著四周的山頭喊了半天話,好不容易才勸下來幾位老人。老人們回村一看,發現這支衣衫襤褸的隊伍說話和氣,秋毫無犯,和其他軍隊大不一樣,於是便喊回了一眾避難的鄉親。

在三灣村,毛主席決心將他在一路上醞釀的一個重大決定付諸實施:將當兵吃糧的僱傭性質的舊軍隊,改造成一支為理想而戰,為人民解放而戰的新型軍隊。這就是彪炳青史的“三灣改編”。

三灣改編”將僅剩600餘人卻有700餘條槍的起義軍餘部,縮編成1個團,下轄2個營,團部直屬特務連、輜重隊、衛生隊、編余軍官隊。鑑於前師長餘灑度和前3團長蘇先俊已對革命前途完全喪失信心,會議決定只保留他倆人的前委委員職務,團長一職由黃埔一期生陳浩擔任。

三灣改編有多難?要走就發5塊錢,羅榮桓喊話,勸村民回村

對於人員去留問題,毛主席宣佈不能靠強迫,請各人自便。願意走的發給5元錢作路費歡送,日後願意回來,依舊歡迎,但前提是絕對不能拉隊伍、帶武器走,絕對不允許分散軍隊。

三灣改編”的核心,是將支部建立在連上,班排設立黨小組,營團建立黨委;連隊設立黨代表,部隊由黨的前敵委員會指揮。一切重大決定,必須由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此外,還廢除了軍官特權,成立士兵委員會,由民主選舉產生。軍官也可以參加選舉和被選舉,但在士兵委員會中的名額不能超過三分之一。士兵委員會參與部隊行政和經濟管理,並有監督軍官、批評軍官的權利。

這個委員會,在新型人民隊伍創建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卻招致了舊軍官的極大不滿。雖然經過三灣改編,毛主席開始真正掌握住了起義軍餘部。心懷不滿的舊軍官們沒法拉隊伍搞兵變了,但卻埋下了日後他們出走、叛逃,甚至圖謀打毛主席黑槍的種子。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