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蹲牆是內家拳鬆腰的祕法,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強腎私功夫


面壁蹲牆是內家拳松腰的秘法,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強腎私功夫

  京武功夫如是說:

  面壁蹲牆,原來是內家拳用來松腰的秘法,後來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蹲牆是一個動作簡單但效果顯著的健身方法。據聞,很多人練此功時,總是藉故把身邊的徒弟支走,偷偷練,由此可見面壁蹲牆受到練家的何等珍視。

  蹲牆功的具體功用

  1. 調節氣血。

  凡是由於氣機不和、氣血不通引起的疾病,例如;頭暈、頭痛、耳鳴、耳聾、頸項腰背麻痺、腹脹、便秘、大便不調、下肢疾患等都可以通過“蹲牆”來解除。一起一落,一升一降,能夠促進全身氣血的運行,保持體內氣機的平衡勻布。

  2.增強腎功能。

  腰不好,腎必然不好。腰是人體最大、最重要,也是最難鬆開的關節,而“蹲牆”對松腰胯有特殊的功效。

腰鬆開了,全身的各個關節以及筋脈肌肉隨之鬆開。對於腰疼,腿疼,男性腎功能障礙,泌尿系統問題,女性婦科都會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3.強壯下肢。

  “蹲牆”直接鍛鍊胯、膝、踝三個關節。對暢通下肢氣血、強壯下肢筋骨作用最明顯。不僅能夠祛除下肢各種疾患,而且可以增強下肢的運動功能,推遲人體衰老的進程,有延年益壽之效。

面壁蹲牆是內家拳松腰的秘法,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強腎私功夫


  就傳統而言,腰在人體中非常重要,腰部放鬆、靈活、氣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強腎的功能,使人元氣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頭在腰隙”之說;另一方面,可保證腰主宰一身活動的職能,故古人又有“力發於足,主宰於腰,行於四肢”的說法。

  現代醫學證明:腰部不能放鬆,或者脊椎的錯位或傷損,可引起眾多疾病的發生。

其一,影響丹田蓄氣,阻滯背部氣機上升,輕則背部痠痛、板直、頭暈,眉間悶脹、腹滿、腹脹等;重則氣機走竄,甚至不能自控。

其二,影響命門之火對水液的蒸騰,男性可出現遺精、白濁,甚至癃淋;女性則白帶增多,月經不調,小便頻數等。其三,練動功者(尤其往復轉身頻繁者),易使陰陽升降失衡,浮陽上騰於面,多呈滿面紅光而欠涵蓄,甚至於中風(即半身不遂)。其四,脊椎的修正復位可減輕各種神經痛、心絞痛、頭痛眩暈症等。

  勤修本功,自然達到氣沉丹田之效,久練自然丹田充實氣足,樁步沉穩靈活,更能在激烈的實戰對抗中不懼暴力擊打,氣定神閒,發力迅猛持久。


面壁蹲牆是內家拳松腰的秘法,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強腎私功夫


  面壁而立,兩腳併攏,重心落在前腳掌上,兩手自然下垂,手心向內,周身中正,腳尖頂著牆根,會陰上提,兩肩前扣,含胸收腹;全身放鬆,安靜片刻,讓思緒平和。

 

 下蹲時吸氣

  腰向後放鬆,身體緩緩下蹲,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要放鬆地下蹲,腰後突下蹲。可守下丹田,肩部放鬆前扣(向牆的方向前扣);尾閭前扣,命門後突。

  注意後背脊柱要一節節卷著逐節放鬆往下蹲,象貓兒一樣,弓著後背下蹲,膝蓋儘量不要超出腳尖等要求,同時注意全身放鬆,把注意力放在腰背部及尾閭部;徹底蹲下後尾閭可用力前扣一下,然後再緩緩上起。

  上起時呼氣

  注意用百會上領,百會處好像有一根細線向上輕輕拽著脊柱逐節升起、抻動、拉直,如此為一次。

  練功時只要使精神專一於形體動作,使之合度即可,無其他特殊意念活動。

  初練時一分鐘起落3次左右為宜,正常達標後一般一分鐘上下一次。

  初學者可以先在腳後跟墊本厚書,這樣可降低蹲牆的難度。可以每天把書撕掉幾頁,漸至撕完,蹲牆就慢慢合度了。

此時雙腿之力超出常人數倍,此時不論跑步、練套路、擂臺搏擊均感體力明顯增強。練習日久,臀部可觸及腳後跟,而且更不可思議者,在正常的下蹲時,臀部更可觸及地面,此即王薌齋先生所謂的“脊椎拉長一尺的量”。而脊椎的拉長更是強勁發力的前提!

  在蹲牆之前,先做幾個俯身拱腰,活動一下筋骨,蹲牆時腰就不會緊;收功時,再做幾個俯身拱腰,一天都會覺得輕鬆靈活,精神舒暢。

  蹲完牆以後,周身通暢,再做轉腰涮胯時,覺得尾閭內有一根氣棒,帶動腰胯完成動作,意念一動,氣與形體自動。


面壁蹲牆是內家拳松腰的秘法,由氣功、武術學者傳出,強腎私功夫


  將蹲牆功作為一個獨立的功法來鍛鍊,根據其功夫層次由易到難,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初始階段

  本法雖然簡單,但大多數人初練時蹲不下去,蹲下一兩次,其吃力之感不亞如挑百斤重物行走數公里。此時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兩腳的姿勢和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儘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方便的同志,可以兩腳尖高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抱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年輕的身體健康的同志,則應儘量按標準的姿勢蹲。剛開始時可能比較困難,沒等蹲下去,就會往後倒,碰到這種情況,就要精神高度集中專一,並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6個為一組,每天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現在有的同志一次或一天能蹲數百,甚至上千、上萬個,收益頗大)。經過一個多月時間的鍛鍊,隨著周身各部氣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鬆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的腿功功力及腰背、丹田之力絕不同於沒練之前,平時不論練習套路還是進行實戰搏擊體能即可明顯提高,任一拳一腳常人絕難抵擋。此時就應轉入第二階段的練習。

  在剛開始練快蹲時,脊柱部位放鬆不下來,很緊張。為了儘快改變這種狀態,宜從兩方面加強: 1、加大強度,數量增到400~500個/小時,鍛鍊下肢的承受力; 2、著重調整脊柱的放鬆,注意了百會上領、尾閭下垂,一起一蹲,調整脊柱的豎直,儘量改變用腰拱的毛病。約20天后,不適狀態就會消失; 上起時,百會能夠主動上領。這之後,可以加快速度,加大難度,數量上升到700~800個/小時。練時,一開始快速,中間慢一些,調整一下,後面再快,這樣一個小時堅持下來,全身溼透。開始時大腿、小腿痠疼發木,結束後兩腿灌鉛一樣沉重。為了儘快過這一階段,蹲牆收功後要加強養氣。一般通過這一階段的強化練習,會使人的身心素質提高許多,丹田內氣明顯增強,腰椎部位靈活、放鬆了,腰部時常是溫熱的,整天精力充沛。

  或者以30個為一組,每蹲完一組養10秒鐘的氣,然後繼續蹲。隨著身體素質和熟練程度的不斷提高,蹲牆的速度由500個/小時到7O0個/小時,再升到950個/小時。

  快速蹲牆能磨鍊意志力。當連續快蹲400個左右時,就會感到兩大腿根部又酸又脹,腰部有疼痛感,小腿發抖,有點站不穩的感覺。這時就不想再蹲了,但是要馬上意識到,磨鍊自己意志力的時候到了。於是,就把速度放慢一點,用增加養氣的次數來咬牙堅持。痠痛的感覺是很難忍受的,當蹲到八九百個時感到體力不支,全身大汗淋漓,又不想蹲了,就採取“再蹲一個”的辦法往下拼,堅持完一個,再堅持一個,就是不停下來。不停頓地蹲下去使整個身體都在跟著呼吸,內氣也就隨之充足起來了;繼續蹲下去,感覺脊柱裡的氣也充斥起來了,全身非常地輕鬆、舒適,體會到了蹲牆的奧妙。蹲著蹲著,感到胸腔裡的氣打開了,腰腹部的氣也打開了,兩肋裡的氣在自然做開合,呼吸非常通暢,隨著呼吸感到腳心、手心、百會也在呼吸。總之通過這種蹲法會讓一個人意志力大大增強,並增強體質,感覺全身變得更加強健有力了,全身氣機整合度提高了。每次蹲完後,會覺得全身通透,身體輕飄飄的,好像沒有了,又好像是在水中游泳一樣,特舒服。

  運用快速的練法,頭腦裡面來不及考慮其它的信息,能量充分地應用內化到自身形、氣裡面,同時能體會到時間、空間、大氣場及自我的混元整體性。

  快蹲不要忘了加意念。剛開始只追求數量和速度,倒是一點雜念也沒有,精神特別集中。有時候,蹲著蹲著突然產生一個念頭:加上意念試試。於是就在上起時想百會,下蹲時想下丹田,沒想到,這小小的一個閃念,使人上起時“唿”一股氣衝到頭頂,下蹲時又“唿”一股熱氣沉到丹田,舒服極了。此外,快速蹲牆結束時要注意多往體內收收氣,養氣的時間長一點為好。

  快蹲時,精神活動能自然地注入形體,使周身的氣機成為一個整體。蹲了一段時間後,會感到肚臍和命門的部位彷彿是個能夠收縮的氣團。下蹲時,它連著周身內外的氣向裡收縮,這時好像整個形體都不存在了;上起時,氣團由裡向外膨脹,整個身體輕飄飄、空蕩蕩的。這時,蹲牆的過程就是大開大合的過程。快速蹲牆不僅調整了整個身體的氣機,使氣血流暢;而且強身壯體效果特別明顯。

  2.熟練階段

  此階段在兩腳併攏,腳尖抵牆能完成蹲牆動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形松意充”,增加蹲牆的次數和時間,蹲牆速度慢下來,細心體察體內氣機,特別是體會脊柱的逐節放鬆下落或伸直,繼而體會全身那種周身融融的氣機整合狀態。這一階力求做到把動作輕鬆自如地完成。

  這一階段,感覺體內外的混元氣隨著身體的上起下蹲而上升下降。這時如果感覺身體通透得不好,可用意念調上方虛空之氣下降至腳,調下方虛空之氣上升到頭頂,前後左右的氣橫穿身體,使體之氣與虛空之氣相混化,形成一種恍恍惚惚的狀態,使自己的精神逐步內收,這樣就會覺得蹲牆是一種內在的享受。

  3.提高階段

  按標準姿勢輕鬆自如地完成整個動作後,就不應再盲目追求數量(即蹲牆的次數),而應加大難度,提高質量。加大難度的方法如下:

  ⑴赤腳蹲牆

  赤腳,腳尖抵牆下蹲,同穿鞋蹲牆的感覺大不一樣。大大加強了對脊柱的抻拉作用。

  ⑵撐臂蹲牆

  這在難度、力度上又加了碼。蹲牆時,兩臂保持左右手舉成一字形,立丁字掌。進一步還可以配合手指的分合。上起時,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時,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牆壁。練此式更有利於通透上肢。

  ⑶背手蹲牆

  ①兩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於腰部命門。經過撐臂蹲牆,起落時身體平穩,不會後仰,就可以採取這種辦法

  ②兩臂置於背後時,兩小臂重迭,兩手互握對側肘關節。這樣做在蹲牆時還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

  ⑷拳抵鼻尖蹲牆

  蹲牆時,可用一手握拳,橫置於鼻前,用拳眼對準鼻尖。熟練後,可加至兩拳相接,置鼻尖與牆壁之間,下蹲上起。此動作難度較大,但只要持之以恆,刻苦練習,久之自然合度。

 

 ⑸蹲牆耗功

  當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時,定住姿勢不動,當作站樁來練,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若此時能在鼻尖前放置兩拳,效果會更好。

  平耗前,往往先勻速蹲上一百個把全身活動開了。然後再蹲成大、小腿成90度,一會兒就感到腿痠痛難忍,這時咬牙堅持,用意念體察痠痛的地方,痠痛感就會減輕,堅持的時間就會相應地延長。當實在堅持不住而蹲下去的一剎那,意念一下子隨著進入痠痛部位,身體突然感到“呼”地動了一下,這時腦子裡一點雜念都沒有了。再蹲牆感到非常輕鬆。

  此時“靈勁”上身,周身通靈圓活,感應異於常人數倍,在毫無防範之下亦能承受常人之擊打,不傷分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