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現代人寫詩衝出平仄韻律會怎麼樣?

依蒙小詩


關於這個問題,無法做出更加統一的認識與規定!因為人各有志,各自都有個自的自由權,絕不可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死逼梁山!有人喜歡傳統,願意中規中矩,不想離開詞牌、格律,那就繼承傳統,平仄韻地去發揚光大啊!有人就是不守規矩、無拘無束,那你就按個人的風格與愛好去寫自由體啊!各自的權力嗎!誰都不可以死搬硬套地去規定什麼,去要求什麼!我看“百花齊放”不僅僅是文藝界的作右銘,也可以用於文學!也就是說,文學愛好誰也別干涉誰,各走各的路好了!只要繼承傳統,發揚文學咋地都行!各位朋友您說是嗎!


踏海5


本人喜愛古詩詞,但沒時間、精力和學識去研究它。雖然知道詩詞要講究或者說是要嚴格遵守韻律平仄等規矩,但是本人還知道,拘泥於規矩的人是寫不出好詩詞的,更不要說流傳於世了。那些死抱條條框框不放的所謂詩詞評論的人,除了對別人的作品指手畫腳、評頭品足外,是絕對寫不出別人喜愛的作品的。不以辭害義,不以形式制約內容,是古今大家寫詩詞和文章的普遍原則。那些流傳至今,呤誦不衰的作品,有許多就是放開手腳沒被規矩繩索捆住寫出來的。王勃的《滕王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誰敢說它不是好詩?恰恰相反,千多年來,文人學者或者是專門批評家甚至於專門挑刺的評論家,都一致給予了至高無上的好評。但就是這樣的詩,也沒死守格律和對仗的死規矩。



懸崖上的花


這個問題先得這樣看,你要是寫成律詩或絕句,或者是某某詞牌,就必須要遵守韻律的平仄要求,字數要求,至於你用平水韻,詞林正韻,還是中華新韻是你自己的選擇,雖然有些詩詞中的去聲字已經納入了漢語的三四聲,與唐宋的詩詞用字會有不同。但是詩詞的平仄必須按照要求來填,為什麼非要這樣呢?咱們從幾個方面說說。

第一,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唐代達到了高峰,老百姓都說"李杜詩篇萬古傳",不僅是中國人背誦相傳,朗朗上口,連外國人都佩服的五體投地。在今天學寫詩詞,更要字斟句琢,嚴格按照要求來才能對得起祖宗留下的這份家產。特別是現代詩流派眾多,各種各樣的體裁,各種各樣的風格,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時候,又有人學寫古代詩詞,對於繼承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真是何等的幸事。

第二,如果要學習古詩詞,又不想嚴格遵守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寫律詩絕句,不寫各種詞牌。寫現代詩完全不受平仄約束,可以自由自在。或者是寫寫古風,平仄字數句數的要求都不甚嚴格,也是古色古香的。

第三,各種各樣的詞牌為什麼都不一樣,因為那是在古時候要來配樂的,什麼詞牌配什麼樂曲,是不能混淆的。如果你寫得字數和平仄要求沒有按照要求,那是無法配樂的。雖然說後來已經不再配樂了,但是你要寫這個詞牌,就必須按照要求來,即使不配樂了,讀起來也是抑揚頓挫的,還充滿著音樂美。如果你非要不按平仄韻律的要求,那就是對傳統文化的一個褻瀆,不去繼承發展,也不能弄得不倫不類,令人遺笑大方。

謝謝悟空問答平臺!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支持!





封護勝463


提問句用"衝出"來描述,我認為用"未入"更客觀些,邏輯很簡單,本身在平仄韻律範疇之內而有“衝出"之說,若本身原都不在平仄韻律範疇之內的門外漢,何來"衝出"?只是"未入"。如一個多月之前,我也是"未入"平仄韻律範疇而亂作所謂的仿絕句之類作品,受到一些老師們的指正,於是認真學習了格律詩的基礎知識,現才開始步入正軌而嚴格要求按規則來創作,並且能進一步辯清是否為格律詩之作,如:

頭條一直出人才,

千古絕句信手來。

如若不是生錯日,

定當回唐虐李白。

失替、失黏、意淫等等,打油詩而已,非格律詩,可獲點讚許多,甚至被推茬為"中國詩人圈"之精華選篇,是褒是貶,不得而知,本人有感也步和了一首:

頭條不斷冒人才,

自體油詩信口來。

選錄精華超走秀,

詩人圈魅醉李白(伯)。

新韻《首句平起入韻式》,同是新人,學習態度很重要,中華文化傳承需努力,共勉!



陸游子


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讀李白的詩、杜甫的詩、毛主席的詩,因為他們的詩讓人讀起來簡值就是一種享受,因為他們的詩講究平仄韻律。而現代多數人寫詩都衝破了這個規律。人讀起來顯得枯澀無味。就像唱的歌沒加音樂,炒的菜沒放佐料:沒有餘音,沒有回味!所以我還是比較欣賞按照平仄韻律寫的詩。

不過,現代的詩人幾乎都不太專業,而能夠真正稱得上詩人的也並不多。但是,在這個言論自由、書信發達的時代,特別是在有了頭條等多種文章發送平臺後,很多人都想寫幾首詩來表達一下自己的情懷。如果遵循古代平仄韻律的話,有可能本來想好的美詞妙句,因不符合韻律而必須改動。但改動後又顯得詞不達意,或者說是效果不佳,所以寫出的詩對讀者也沒有多大的吸引力。還不如衝出平仄韻律,照樣也能寫出好詩,也會得到更多人的欣賞!

因此,我要說:如果你真有文才,那你最好是按平仄韻律寫詩,而如果你作為一般的人,那你寫詩就不必拘格於平仄韻律,能夠表達自己的心情,能夠取得精神上的快樂就行了。


聽風播語99621235103



文文的追求


古詩分古體詩和近體詩,近體詩有格律,古體詩沒有平仄格律的。詞和曲有平仄,其它的古典詩歌都沒有平仄。不是所有古詩都有平仄格律,古體詩只押韻,沒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詩,也就是近體詩是從隋唐以後才有的,之前的古詩沒有平仄格律。我們讀過的詩經,還有屈原的詩歌,司馬相如的詩歌,都不是格律詩,哪有平仄格律?

現代人可以寫古詩,也可以寫現代詩,現代詩也叫白話詩,白話詩可以押韻,但沒有平仄格律。

詩歌分抒情詩和敘事詩,但很多人寫散文詩,散文詩是否屬於詩歌,目前文學體裁併沒有把散文詩歸於詩歌,雖然叫散文詩,但不屬於詩歌,屬於一種獨立的體裁。




沅茵


個人認為平仄是寫詩的根本,但既然是現代人,不受平仄韻律限制,給點創新為啥不可,

文藝為工農兵服務,關鍵是要廣大群眾喜愛才是誰一標準,比如你在頭條的文章和詩,點讚的人多就是好的,你咬文嚼字,大家都看不懂,不理解,誰給你好評。

比如漢字古典很複雜,後來在撰寫中大家簡化,寫了很多錯筆字,國家就把部分錯別字,但大家都公認了做為簡化字。

我有個同學寫了很多古詩經常發在校友群上,開始大家恭為他有才,但越來越反感,只要學唐詩宋詞的都覺得他故弄弦虛。

因此,推薦出新為常不可,只要群眾喜歡即行。


張勳德


我贊同適度衝出平仄,不要過於苛刻地追求格式平仄的絕對化。央視春晚對聯評獎就有一副對聯的尾字平起平收,違反了對聯仄起平收的千年定式,因為他的意境決定了格式。新詩詞也好,舊體詩詞也好,雜文散文也好,都是說話。只要讓別人聽得懂並且有美的意境遐想,就是好詩文。不要把格律詩的每一個字,當成木製傢俱的鉚子,必須放到某一個位置。有的人為了達到平仄,憋的滿臉通紅地找符合平仄,不符合事理的字,硬塞進去,讓人啼笑皆非。請問,任何一個詞牌不都是有一個人最先創造的嗎?因為那是那個人當時的觸景生情,所以才有了流傳至今的詞牌格式,讀起來朗朗上口。我不否認今天有與過去相類似或是相近的情景,我也不反對在舊格子裡填充合適的漢字的優秀作品。但我堅決反對為了踩準格子,弄幾個詞不達意的字,塞在那裡,而裡倒歪斜地跩上幾句,還自豪的說,符合格律,那是文人的自慰,可悲。


隸桀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在古代原本是唱詞,是需要配合著調子唱出來的,古代的平仄相對於歌曲的曲調,你很難想象沒有調門兒的歌曲,那是無法演唱的。

到了現代,由於古代曲調的失傳,只剩下平仄可以遵守,有了平仄,詩詞即使是單純朗誦出來也很有抑揚頓挫的感覺,特別是用粵語唸的時候(在古代,粵語是官方語言)

五四以後,新文化運動興起,文化節出現了許多新詩,不再使用平仄。

但是不使用平仄,寫出來的東西就不是古體詩詞,會喪失很多美感。

現代人如果不使用平仄格律去創作古體詩詞的話,我覺得不倫不類。

如果創作所謂新詩,那就不在討論之列,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