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现代人写诗冲出平仄韵律会怎么样?

依蒙小诗


关于这个问题,无法做出更加统一的认识与规定!因为人各有志,各自都有个自的自由权,绝不可能千篇一律!更不能死逼梁山!有人喜欢传统,愿意中规中矩,不想离开词牌、格律,那就继承传统,平仄韵地去发扬光大啊!有人就是不守规矩、无拘无束,那你就按个人的风格与爱好去写自由体啊!各自的权力吗!谁都不可以死搬硬套地去规定什么,去要求什么!我看“百花齐放”不仅仅是文艺界的作右铭,也可以用于文学!也就是说,文学爱好谁也别干涉谁,各走各的路好了!只要继承传统,发扬文学咋地都行!各位朋友您说是吗!


踏海5


本人喜爱古诗词,但没时间、精力和学识去研究它。虽然知道诗词要讲究或者说是要严格遵守韵律平仄等规矩,但是本人还知道,拘泥于规矩的人是写不出好诗词的,更不要说流传于世了。那些死抱条条框框不放的所谓诗词评论的人,除了对别人的作品指手画脚、评头品足外,是绝对写不出别人喜爱的作品的。不以辞害义,不以形式制约内容,是古今大家写诗词和文章的普遍原则。那些流传至今,呤诵不衰的作品,有许多就是放开手脚没被规矩绳索捆住写出来的。王勃的《滕王阁》、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谁敢说它不是好诗?恰恰相反,千多年来,文人学者或者是专门批评家甚至于专门挑刺的评论家,都一致给予了至高无上的好评。但就是这样的诗,也没死守格律和对仗的死规矩。



悬崖上的花


这个问题先得这样看,你要是写成律詩或绝句,或者是某某词牌,就必须要遵守韵律的平仄要求,字数要求,至于你用平水韵,词林正韵,还是中华新韵是你自己的选择,虽然有些詩词中的去声字已经纳入了汉语的三四声,与唐宋的詩词用字会有不同。但是詩词的平仄必须按照要求来填,为什么非要这样呢?咱们从几个方面说说。

第一,詩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老百姓都说"李杜詩篇万古传",不仅是中国人背诵相传,朗朗上口,连外国人都佩服的五体投地。在今天学写詩词,更要字斟句琢,严格按照要求来才能对得起祖宗留下的这份家产。特别是现代诗流派众多,各种各样的体裁,各种各样的风格,大浪淘沙泥沙俱下的时候,又有人学写古代詩词,对于继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真是何等的幸事。

第二,如果要学习古诗词,又不想严格遵守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写律詩绝句,不写各种词牌。写现代诗完全不受平仄约束,可以自由自在。或者是写写古风,平仄字数句数的要求都不甚严格,也是古色古香的。

第三,各种各样的词牌为什么都不一样,因为那是在古时候要来配乐的,什么词牌配什么乐曲,是不能混淆的。如果你写得字数和平仄要求没有按照要求,那是无法配乐的。虽然说后来已经不再配乐了,但是你要写这个词牌,就必须按照要求来,即使不配乐了,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的,还充满着音乐美。如果你非要不按平仄韵律的要求,那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亵渎,不去继承发展,也不能弄得不伦不类,令人遺笑大方。

谢谢悟空问答平台!谢谢大家对我的鼓励支持!





封护胜463


提问句用"冲出"来描述,我认为用"未入"更客观些,逻辑很简单,本身在平仄韵律范畴之内而有“冲出"之说,若本身原都不在平仄韵律范畴之内的门外汉,何来"冲出"?只是"未入"。如一个多月之前,我也是"未入"平仄韵律范畴而乱作所谓的仿绝句之类作品,受到一些老师们的指正,于是认真学习了格律诗的基础知识,现才开始步入正轨而严格要求按规则来创作,并且能进一步辩清是否为格律诗之作,如:

头条一直出人才,

千古绝句信手来。

如若不是生错日,

定当回唐虐李白。

失替、失黏、意淫等等,打油诗而已,非格律诗,可获点赞许多,甚至被推茬为"中国诗人圈"之精华选篇,是褒是贬,不得而知,本人有感也步和了一首:

头条不断冒人才,

自体油诗信口来。

选录精华超走秀,

诗人圈魅醉李白(伯)。

新韵《首句平起入韵式》,同是新人,学习态度很重要,中华文化传承需努力,共勉!



陆游子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读李白的诗、杜甫的诗、毛主席的诗,因为他们的诗让人读起来简值就是一种享受,因为他们的诗讲究平仄韵律。而现代多数人写诗都冲破了这个规律。人读起来显得枯涩无味。就像唱的歌没加音乐,炒的菜没放佐料:没有余音,没有回味!所以我还是比较欣赏按照平仄韵律写的诗。

不过,现代的诗人几乎都不太专业,而能够真正称得上诗人的也并不多。但是,在这个言论自由、书信发达的时代,特別是在有了头条等多种文章发送平台后,很多人都想写几首诗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怀。如果遵循古代平仄韵律的话,有可能本来想好的美词妙句,因不符合韵律而必须改动。但改动后又显得词不达意,或者说是效果不佳,所以写出的诗对读者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还不如冲出平仄韵律,照样也能写出好诗,也会得到更多人的欣赏!

因此,我要说:如果你真有文才,那你最好是按平仄韵律写诗,而如果你作为一般的人,那你写诗就不必拘格于平仄韵律,能够表达自己的心情,能够取得精神上的快乐就行了。


听风播语99621235103



文文的追求


古诗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有格律,古体诗没有平仄格律的。词和曲有平仄,其它的古典诗歌都没有平仄。不是所有古诗都有平仄格律,古体诗只押韵,没有固定的平仄。格律诗,也就是近体诗是从隋唐以后才有的,之前的古诗没有平仄格律。我们读过的诗经,还有屈原的诗歌,司马相如的诗歌,都不是格律诗,哪有平仄格律?

现代人可以写古诗,也可以写现代诗,现代诗也叫白话诗,白话诗可以押韵,但没有平仄格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但很多人写散文诗,散文诗是否属于诗歌,目前文学体裁并没有把散文诗归于诗歌,虽然叫散文诗,但不属于诗歌,属于一种独立的体裁。




沅茵


个人认为平仄是写诗的根本,但既然是现代人,不受平仄韵律限制,给点创新为啥不可,

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关键是要广大群众喜爱才是谁一标准,比如你在头条的文章和诗,点赞的人多就是好的,你咬文嚼字,大家都看不懂,不理解,谁给你好评。

比如汉字古典很复杂,后来在撰写中大家简化,写了很多错笔字,国家就把部分错别字,但大家都公认了做为简化字。

我有个同学写了很多古诗经常发在校友群上,开始大家恭为他有才,但越来越反感,只要学唐诗宋词的都觉得他故弄弦虚。

因此,推荐出新为常不可,只要群众喜欢即行。


张勋德


我赞同适度冲出平仄,不要过于苛刻地追求格式平仄的绝对化。央视春晚对联评奖就有一副对联的尾字平起平收,违反了对联仄起平收的千年定式,因为他的意境决定了格式。新诗词也好,旧体诗词也好,杂文散文也好,都是说话。只要让别人听得懂并且有美的意境遐想,就是好诗文。不要把格律诗的每一个字,当成木制家具的铆子,必须放到某一个位置。有的人为了达到平仄,憋的满脸通红地找符合平仄,不符合事理的字,硬塞进去,让人啼笑皆非。请问,任何一个词牌不都是有一个人最先创造的吗?因为那是那个人当时的触景生情,所以才有了流传至今的词牌格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不否认今天有与过去相类似或是相近的情景,我也不反对在旧格子里填充合适的汉字的优秀作品。但我坚决反对为了踩准格子,弄几个词不达意的字,塞在那里,而里倒歪斜地跩上几句,还自豪的说,符合格律,那是文人的自慰,可悲。


隶桀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在古代原本是唱词,是需要配合着调子唱出来的,古代的平仄相对于歌曲的曲调,你很难想象没有调门儿的歌曲,那是无法演唱的。

到了现代,由于古代曲调的失传,只剩下平仄可以遵守,有了平仄,诗词即使是单纯朗诵出来也很有抑扬顿挫的感觉,特别是用粤语念的时候(在古代,粤语是官方语言)

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兴起,文化节出现了许多新诗,不再使用平仄。

但是不使用平仄,写出来的东西就不是古体诗词,会丧失很多美感。

现代人如果不使用平仄格律去创作古体诗词的话,我觉得不伦不类。

如果创作所谓新诗,那就不在讨论之列,感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