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俗世奇人》選讀

武漢防疫形勢嚴峻,全國各地也在嚴防死守。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無數醫護工作者衝在第一線,為守護我們的健康平安而甘冒生命危險,夜以繼日地奮戰。

少出門,不聚集,別為一線添麻煩。宅在家裡保護好自己,就是普通人為“抗疫”做貢獻的最好方式。

宅在家裡悶得慌?何不用文學來充實時光。

今天我們分享馮驥才先生《俗世奇人》系列小說中的一篇《神醫王十二》,並借這部小說,向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的所有醫護工作者致敬!

神醫王十二

文 / 馮驥才

天津衛是碼頭。碼頭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還得立得住,靠嘛呢——能耐?一般能耐也立不住,得看你有沒有非常人所能的絕活兒。換句話說,凡是在天津站住腳的,不管哪行哪業,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絕活兒,比方瞧病治病的神醫王十二。

要說那種“妙手回春”的名醫,城裡城外一撿一筐,可這只是名醫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醫。神醫名醫,一天一地。神在哪兒,就是你身上出了毛病,急病,急得要死要活,別人沒法兒,他有法兒,而且那法兒可不是原先就有的,是他靈光一閃,急中生智,信手拈來,手到病除。

王十二這種故事多著呢,這兒不多說,只說兩段。一段在租界小白樓,一段在老城西馬路。先說租界這一段。

這天王十二在開封道上走,忽聽有人尖叫。一瞧,一個在道邊套煙筒的鐵匠兩手捂著左半邊臉,痛得大喊大叫。王十二急步過去問他出了嘛事,這鐵匠說:“鐵渣子崩進眼睛裡了,我要瞎了!”王十二說:“別拿手揉,愈揉扎得愈深,你手拿開,睜開眼叫我瞧瞧。”鐵匠鬆開手,勉強睜開眼,一小塊黑黑的鐵渣子紮在眼球子上,冒淚又流血。

王十二抬起頭往兩邊一瞧,這條街全是各樣的洋貨店,王十二喜好洋人新鮮的玩意兒,常來逛。他忽然目光一閃,也是靈光一閃,只聽他朝著鐵匠大聲說:“兩手別去碰眼睛,我馬上給你弄出來!”扭身就朝一家洋雜貨店跑去。

冯骥才《俗世奇人》选读 | 神医王十二

民國時江湖郎中的老照片(照片來自鄭光路《成都“變臉”—中國城市近代化縮影》)

王十二進了一家洋貨店的店門,伸出右手就把掛在牆上一樣東西摘下來,順手將左手拿著的出診用的綠綢包往櫃檯上一撂,說:“我拿這包做押,借你這玩意兒用用,用完馬上還你!”話沒說完,人已奪門而出。

王十二跑回鐵匠跟前說:“把眼睜大!”鐵匠使勁一睜眼,王十二也沒碰他,只聽“叮”的一聲,這聲音極輕微也極清楚,跟著聽王十二說:“出來了,沒事了。你眨眨眼,還疼不疼?”鐵匠眨眨眼,居然一點不疼了,跟好人一樣。再瞧,王十二捏著一塊又小又尖的鐵渣子舉到他面前,就是剛在他眼裡那塊要命的東西!不等他謝,王十二已經轉身回到那洋貨店,跟著再轉身出來,胳肢窩夾著那個出診用的綠綢包朝著街東頭走了。鐵匠朝他喊:“您用嘛法給我治好的?我得給您磕頭呵!”王十二頭也沒回,只舉起手搖了搖。

鐵匠納悶,到洋貨店裡打聽。店員指著牆上邊一件東西說:“我們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他就說借這東西用用,不會兒就送回來了。”

鐵匠抬頭看,牆上掛著這東西像塊馬蹄鐵,可是很薄,看上去挺講究,光亮溜滑,中段塗著紅漆;再看,上邊沒釘子眼兒,不是馬蹄鐵。鐵匠愈瞧愈不明白,問店員道:“洋人就使它治眼?”

店員說:“還沒有聽說它能治眼!這是個能吸鐵的物件,洋人叫吸鐵石。”店員說著從牆上把這東西摘下來,吸一吸桌上亂七八糟的鐵物件——鐵盒、鐵夾子、釘子、鑰匙,還有一個鐵絲眼鏡框子,竟然全都叫它吸在上邊,好賽有魔法。鐵匠頭次看見這東西——見傻。

原來王十二使它把鐵匠眼裡的鐵渣子吸下來的。

可是,剛剛那會兒,王十二怎麼忽然想起用它來了?

神不神?神醫吧。再一段更神。

冯骥才《俗世奇人》选读 | 神医王十二

馮驥才先生手繪的“神醫王十二”

這段事在老城西那邊,也在街上。

那天一輛運菜的馬車的馬突然驚了,橫衝直撞在街上狂奔,馬伕吆喝拉韁都弄不住,街兩邊的人嚇得往兩邊跑,有衚衕的地方往衚衕裡鑽,沒衚衕的往樹後邊躲,連樹也沒有的地方就往牆根扎。馬奔到街口,迎面過來一位紅臉大漢,敞著懷,露出滾圓鋥亮的肚皮,一排黑胸毛,賽一條大蜈蚣趴在當胸。有人朝他喊:“快躲開,馬驚了!”

誰料這大漢大叫:“有種往你爺爺胸口上撞!”看樣子這漢子喝高了。

馬伕急得在車上喊:“要死人啦!”

跟著,一聲巨響,像撞倒一面牆,把大漢撞飛出去,硬摔在街邊的牆上,好像緊緊趴在牆上邊。馬車接著往前奔去,大漢雖然沒死,卻趴在牆上下不來了,他兩手用力撐牆,人一動不動,難道叫嘛東西把他釘在牆上了?

人們上去一瞧,原來肋叉子撞斷,斷了的肋條穿皮而出,正巧插進磚縫,撞勁太大,插得太深,拔不出來。大漢痛得急得大喊大叫。

一個人嚷著:“你再使勁拔,肚子裡的中氣散了,人就完啦!”

另一個人叫著:“不能使勁,肋叉子掰斷了,人就殘了!”

誰也沒碰過這事,誰也沒法兒。

大漢叫著:“快救我呀,我這個王八蛋要死在這兒啦!”聲音大得震耳朵。有幾個人擼袖子要上去拽他。

這時,就聽不遠處有人叫一聲:“別動,我來。”

人們扭頭一瞧,只見不遠處一個小老頭朝這邊跑來。這小老頭光腦袋,灰夾袍,腿腳極快。有人認出是神醫王十二,便說:“有救了。”

冯骥才《俗世奇人》选读 | 神医王十二

清末一位郎中正給病人拔牙(圖片來自網絡)

只見王十二先往左邊,兩步到一個剃頭攤前,把手裡那出診用的小綠綢包往剃頭匠手裡一塞說:“先押給你。”順手從剃頭攤的架子上摘下一塊白毛巾,又在旁邊燒熱水的銅盆裡一浸一撈,便徑直往大漢這邊跑來。他手腳麻利,這幾下都沒耽誤工夫,手裡的白手巾一路滴著水兒、冒著熱氣兒。

王十二跑到大漢身前,左手從後邊摟大漢的腰,右手把滾燙的溼手巾往大漢臉上一捂,連鼻子帶嘴緊緊捂住,大漢給憋得大叫,使勁掙,王十二死死摟著捂著,就是不肯放手。大漢肯定髒話連天,聽上去卻嗚嗚的賽豬嚎。只見大漢憋得紅頭漲臉,身子裡邊的氣沒法從鼻子和嘴巴出來,胸膛就鼓起來,愈鼓愈大,大得嚇人,只聽“砰”的一聲,釘在牆縫裡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來。王十二手一鬆,大漢的勁也鬆了,渾身一軟,坐在地上,出了一聲:“老子活了。”

王十二說:“趕緊送他瞧大夫去接骨頭吧。”轉身去把白手巾還給剃頭匠,取回自己那出診用的綠綢包走了,好賽嘛事沒有過。

可是在場的人全看得目瞪口呆。只一位老人看出門道,他說:“王十二爺這法兒,是用這漢子自己身上的勁把肋條從牆縫裡抽出來的。外人的勁是拗著自己的,自己的勁都是順著自己的。”這老人尋思一下又說,“可是除去他,誰還能想出這法子來?”

人想不到的只有神,所以天津人稱他神醫王十二。

冯骥才《俗世奇人》选读 | 神医王十二

收錄馮驥才2019年18篇新作完整收錄54篇“俗世奇人”系列榮獲第七屆魯迅文學獎

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烈;水鹹土鹼,風習強悍。近百餘年來,舉凡中華大災大難,無不首當其衝,因生出各種怪異人物,既在顯耀上層,更在市井民間。故而隨想隨記,始作於今;每人一篇,各不相關,冠之總名《俗世奇人》耳。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馮驥才先生先後創作了五十四篇“俗世奇人”系列短篇小說。其風格統一、傳奇色彩濃郁、充滿生活氣息、人物形象活靈活現,書寫了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地域風貌、風土人情、生活風尚,也展現出我國民間文化的精巧技藝與其中蘊藏的智慧。

2019年,馮驥才先生又創作了18篇“俗世奇人”新作,現集成《俗世奇人全本》,呈現給讀者完整的54篇“俗世奇人”系列,並獨家收錄馮驥才先生親自手繪的58幅生動插圖。

Read More

閱讀更多

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在向廣大讀者免費贈送有聲書月卡,領取月卡後,“人文聽書”平臺的全部有聲書都可以免費暢聽。其中就包括馮驥才先生《俗世奇人足本》的全部36篇小說,以及《俗世奇人全本》新增的18篇小說。詳情請點下圖。

人民文學出版社有聲書全場免費!陪你“宅”家抵禦肺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