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专注三农,洞察商机!三农洞察致力于为您分享农业道路上的致富商机、实用技术、市场趋势,关注我们,三农路上不迷路!

王宪昌,生于贫穷,长于贫穷。成年之后,就离开四川省平昌县山区,到北京闯荡。偌大的北京,王宪昌没文凭没技能,能干的很少。

不过,穷小子当然有不怕苦不怕脏的劲儿。要生存,就要主动找活儿干。他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上通下水道,然后在工地上当小组长,再之后承包小工程。

转行种花椒

2011年,建筑工程生意已经走上正轨的王宪昌耐不住闲,想找个第二事业干干。筹备火锅店期间,他发现花椒的用量之大,市场前景可期,王宪昌立马转移方向,刚盘下的店面不管了,回老家,种青花椒。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2012年,王宪昌回到平昌县,想先流转200亩土地,规模化试种青花椒。租下了200亩地,然后开荒,修路,改道,王宪昌用了100多万元,终于在200亩地里都种上了青花椒。花椒树耐干旱,对土质的要求不高,丘陵、山地都可以生长,也不需要太精细的管理。三年之后,王宪昌的青花椒顺利挂果了,可麻烦也在这个时候来了。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采收成问题

这是青花椒的一小段枝条,长满了刺。甚至这刚长出没几天的嫩叶上,也长着小刺。青花椒都是人工采摘,工人们一不小心就被扎到手,划到腿,隔着鞋子刺到脚。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摘花椒容易受伤,王宪昌雇工人成了一个大问题。一咬牙,他开出每天100元的工资,到处请人,还摸索出了一个采花椒不扎手的窍门。2014年,王宪昌花了40多天的时间,才把200亩青花椒给采摘回来。

青花椒收获的第一年就这么结束了。可到了第二年春天,该是青花椒开花的季节,王宪昌发现,坏事了。长出来的花非常少,这意味着不能结果,没有收成。

这情况是怎么回事?

因为青花椒的采摘是剃头式采摘,必须要把整棵树的枝条剪得光秃秃的。剪光之后的桩子必须在入伏前抽出新枝条,明年新枝条木质化后才能继续开花结果。一旦拖到入伏后就有可能影响抽枝条。说到底,上一年摘花椒太慢了。

2015年,王宪昌为了保证青花椒都能在入伏前采完。他给工人的工资从按天计算,变成了按重量计算,采摘一斤青花椒2.5元,手快的工人一天能摘个上百斤,一天就能收入200多元。工人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变得很高,入伏前采摘完毕。

王宪昌把加工好的干花椒,拿到花椒交易市场。没想到,他的干花椒一拿出来,就成了笑话。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其实花椒在销售上和其他农产品一样,也分等级。在花椒交易市场上,买家和卖家首先看花椒的颜值。决定同一个品种的花椒,价格不同的因素,是色泽和开口度。就说青花椒,能分出8-12个等级来。

新鲜的青花椒变成烘干花椒,其实就是做减法的过程。

采摘回来的鲜花椒,先用冷风吹十个小时左右,把水分吹干。然后再用热风烘烤十多个小时,这是青花椒的开口过程。要让青花椒把嘴张开,把没有麻味的花椒籽吐出去。30多个小时过后,青花椒的几乎都开口了。青花椒就可以出炉了。通过这样工具的敲打,把变脆的枝条,叶子,刺,打碎从花椒壳上脱离下来。第三步把这些混合物倒入风机除杂把没用的碎渣和花椒籽分离出来。通过一步一步去除,之前的鲜花椒现在就只剩一个花椒壳。这些花椒壳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干花椒。

颜色越绿,杂色越少,开口率越高的青花椒,等级越高。不同等级的青花椒,卖价差距也很大,市场上特等青花椒一斤能卖到100多元。王宪昌烘烤出来的青花椒,虽然开口率达到要求,可颜色上却差了一大截。市场上别家的青花椒颜色豆绿,而他的青花椒却黑突突的,只能卖十多元一斤。

是什么原因让青花椒变黑呢?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青花椒之所有会有浓郁的麻味,是因为花椒皮上一粒粒凸起的油胞。油胞里储存着花椒油,这就是干花椒为什么只要花椒皮的原因。

当时王宪昌采取多劳多得的激励制度,工人们为了多采花椒多赚钱,都会装满满一筐子才送去称重,可没想到由于过度挤压,时间一长温度一高,油胞就破了,烘烤出来的干花椒颜色也就变黑了。

到这个时候,王宪昌才回过神儿来,搞农业比搞工程难多了。标准难定、影响因素过多、天然条件受限。青花椒怎么摘,怎么放,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品质。

王宪昌踏踏实实地钻研了一遍,针对在青花椒从种植到收获各个环节,都设置了紧急预案,甚至下雨天他都有一套应急措施来保证青花椒的品质。

之后,王宪昌把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0亩。

主动出击消费市场

2017年,王宪昌的青花椒经过六年种植,终于达到盛产期。不过当时,平昌县的青花椒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在川渝地区出名的青花椒产区不少,金阳县、江津区、蓬溪县等地区都有大面积种植,还都是国家认定的地理标志产品。平昌县种出来的青花椒,没有名气,还要和川渝地区知名产地出产的青花椒竞争,想要做出品牌来,王宪昌深知不易。为此,他专门制定了一个三步走计划,打算用三年的时间让平昌县的青花椒拥有知名度。

要说这个布局,还要从2017年第一批青花椒大量上市说起。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2017年,王宪昌带着自己的青花椒,想打开重庆市场。可一周时间过去了,一笔买卖都没做成。当时正是云南昭通这个青花椒产地的采摘旺季,货源充足,竞争很大。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青花椒交易里的一个现象。

根据青花椒市场的交易习惯,采摘旺季交易的人虽然很多,但是收购高价往往出现在第二年采摘期开始前,那时候各地经销商手里的库存都不多了。这个时候谁手里有花椒,谁就能卖出高价。

王宪昌在建厂的时候就盖了仓库,完全可以把青花椒囤积起来,错峰销售。不过,王宪昌没这么干。市场上的干花椒价格每斤38元左右,他把自己的干花椒以每斤低于市场价2元钱卖了。少赚了20万元。

三步计划打开市场

王宪昌这一笔少赚了,但他的计划在未来。

在他心里,有一个为期三年的销售布局。

第一步:让大家知道平昌花椒。

也就是少赚20万元的这一笔。收购旺季,经销商会根据花椒成熟的时间从北到南,把各个产区亲自跑一遍。这个时候,关于产地的信息也是传播最快的。王宪昌在销售旺季打出低价是为了先把经销商吸引来到平昌。

第二步:扩大种植面积。

成立了合作社,吸纳了几千名社员。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回到家乡跟着王宪昌种花椒。2018年,平昌花椒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5万亩。

当地很多不适合外出打工的村民,就到花椒地里打零工。青花椒采摘季很短,好的采摘工非常抢手,用人高峰期的大半个月时间里,甚至还会出现抢人大战。雇主们拿着现金,开着小车来拉人。

同时,他还针对青花椒略带苦味的弱点,和专业技术人员合作,从青花椒的生长环境进行改善。用生物菌肥、改良后的土壤,让青花椒树成长有了更加平衡的生态系统,减轻苦味。

第三步:打造品牌。

普通的青花椒走大经销商渠道,自种的3000亩地青花椒,王宪昌要用它们打造青花椒品牌,这就是他布局的第三步。目前北京已经有3家连锁餐厅和他谈成订单。王宪昌决定要把自己的销售时间延长到一整年,虽然有风险,但是从今年开始,他一定要让平昌花椒走上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做农业,造品牌,能面对市场不慌不忙,找寻到发展之路的人,正是我们需要寻找的牛人。把这些经验分享给种养殖的朋友,正是我们在做的事!

“2020年寻找中国种植牛人&养殖牛人活动”将继续深入祖国各地,寻找在种植养殖领域有建树的牛人,发挥榜样力量,为咱们种养殖户提供实效增收办法,给大家带来成功经验,让更多人在创富路上少走弯路,更快致富!如您身边有这样的牛人,也欢迎推荐给我们哦!

新思路:特意少赚20万,让他的产业扩大了十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