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智”成城 聚力抗疫 ——科技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建言献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防控,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中国科协协同全国学会与科技智库,主动联系策划,开展应急调研,深化细化选题,汇聚专家资源,发挥专业优势,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科研攻关和社会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疫情应对:从调研入手,助推科学防治


战“疫”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指引。在防控关键期,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


把握科情民意,是精准动员、精准服务的基础。中国科协今年以来利用“科情在线”调查平台在全国开展5次调查。疫情发生初期,参与澎湃新闻等平台联合组织的新冠病毒认知防疫调查,收集科技工作者了解疫情防控知识的情况。春节后,针对各地防控升级态势,迅速发起公众“战‘疫’信心调查”,了解科技界情绪和防控信心。在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初步向好之际,开展疫情经济状况影响调查,评估经济态势,提出发展建议。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心理疏导、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趣味心理调查,了解群众心态。近日,为服务复工复产,发起产学服务需求调查,充分了解科技企业需求。


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开展的在线心理调查,有27972名公众参与答题,有效问卷25218份,被调查者覆盖所有省级行政区及港澳特区。调查显示,公众总体上情绪积极,但局部存在情绪波动,需要高端关注;对医务工作者等职业群体寄予重望,而对公务员群体的支持和信赖则有待加强。对此,调查报告建议及时开展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通过让更多公众参与抗疫作出贡献的方式增强荣誉感,坚定信心;并建议加大对优秀基层公务员及事迹的宣传力度。


在湖北省确诊病例人数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仍有大量染病人员未得到确诊的阶段,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专家提出,联防联控工作成效显著,重点要加强联治,建议借鉴四川灾后重建的“对口重建”模式,由各省各体系队伍分别包点支援,人财物一体支配。


针对医护人员感染的现象,侯立安、任阵海、刘尚合、贺泓、孙玉五位院士专家提出,医院发热门诊和重症监护病房防护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存在医护人员防护短板,建议为发热门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增设防感染设施,推广稳态置换流空气净化技术、原位杀灭(UV+03)技术和全时段空气病毒主动式及被动式消杀技术设施,尽快形成示范,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防护屏障。


在全国(除湖北省以外)新增病例出现“13连降”之时,上海交通大学专家及时提出,在保证有效防控的前提下,应区分不同区域疫情状态并进行分类,动态监测各类地区疫情变化,建议进一步强化分层分级治理,根据分类有序解除相关省份和城市的应急状态,分批恢复城市正常运转。


针对疫情防控中有些地方出现的不合法现象以及哄抬物价等行为,中国科协-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组织法学领域专家学者,从疫情防控职责

法律规定出发,提出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中央高位协调,破除地方利益与治理鸿沟的建议。


复工复产:打通堵点,释放发展新动能


在疫情形势趋缓后,在确保防控到位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成为紧迫任务。复工复产既要立足当前,抓好防疫物资准备、建立防控制度等具体工作落实,更要着眼长远,聚焦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深入研判,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针对疫情对我国供应链造成的影响,为协助各组织、企业查找短板,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有效减少风险损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展应急供应链情况及企业复工情况调研,覆盖23个省市、23个行业、1081家企业。结合调研结果并综合权威媒体信息,提出构建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供应链协同机制、构建信息发布平台等建议。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围绕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建议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分类代码和编号标准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信息公共平台,以解决物资分配与供应问题,为战“疫”后勤保障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我国应急运力储备存在的问题,比如铁路交通设施分布不均、难以有效满足应急响应初期要求,大型运输机机场较少且中西部地区未密集覆盖等,建议补齐远程航空投送机场建设短板,提前开展专用机场地面设施规划布局,扩大机场建设规模,强化远程航空投送和储备能力。


针对疫情对我国汽车行业和制造业的影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及联合体专题智库智能制造研究所,分别进行深入研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通过专家咨询、电话调查等方法,综合分析疫情对汽车行业产生的影响,包括加剧汽车产销持续下滑、冲击汽车供应链体系等,提出在供给端加大财政减税和支出力度、出台提振汽车消费的鼓励政策、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等建议。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及联合体专题智库智能制造研究所组织专家,分析了疫情下我国制造业凸显的问题,提出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进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理念更新和产业发展等建议。


科研攻关:信息共享,加速数字化转型

科研攻关和信息传播不仅关系抗击疫情的成败,也影响公众的情绪和社会和谐稳定。疫情大考之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快速而广泛地应用于科研活动,打开了科研数字化转型的窗口。在此过程中,信息如何传播和共享,科研如何成功转型,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专家围绕抗防疫科研成果信息传播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科研机构各自为战、抢样品、抢资源、抢发文章,以及媒体宣传口径不一、自媒体传播的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等现象,提出建立统一的疫情防控和成果信息平台、建立引导科技工作者及时共享研究成果的激励机制、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注重舆论引导等建议。

历史经验多次表明,每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增长机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深入分析了抗击疫情中所蕴含的契机

,包括抗疫科研攻关促进公私合作、数字基础设施有望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广泛应用、科研范式酝酿重大变化,科技资源和数据开放共享酝酿新知识爆发平台等,提出加强多元协同机制创新、统筹布局科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加速科研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社会治理:化危为机,夯实科技支撑基础


疫情考验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较于17年前的非典,本次疫情传播性更广、感染性更强,而且全国各地对城市和居住环境进行封闭隔离,对我国社会民生的冲击更大。此次危机也不局限于中国,必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发展。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应激与神经生物学分会专家,从社会治理角度,针对疫情防控中及疫情后对公众精神压力障碍估计不足的问题,提出加强对疫情期与后疫情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社会治理,既要强化疫情期间创伤性应激障碍防控,又要建立科学、标准化的管理机制,加强后疫情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管理。


疫情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蕴含着中国引领全球数字产业的危中之机,一定程度上为数字产业发展提供了意料之外的“场景”,甚至加速了“未来”的到来。中国科协委托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专家,分析了疫情灾难下有可能逆势发展的九大数字产业,包括互联网医疗及AI检测、机器人智能服务、多模态智能识别、自动化物流网络、企业云办公、互联网教育等。


疫情已扩散至全球多个国家,构成国际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多国已拉响疫情警报。面对疫情可能向全球蔓延的严峻局面,加强国际合作并推广中国抗疫经验,严防疫情全球扩散已刻不容缓。中国地理学会专家综合研究,建议加强疫情防控国际援助,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建立全球联防联控机制,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是应战应考的硬本领。无论是疫情中的药物和疫苗研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还是疫情后的心理疏导、应急体系完善、社会治理,科技工作者都在彰显着“硬核”力量。各级科协组织广泛动员和汇聚科技工作者智慧和力量,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成有组织的集体智慧,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实现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撑。


来源 | 科协改革进行时


众“智”成城 聚力抗疫 ——科技工作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建言献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