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學生知道了會流淚,211 學生知道了會沉默」 的殘酷現實

如今,我想,隨便拉一個讀過高中的人,對於學校應該都有個大致的排位預判,比如從北大清華到大專、三校生等等。而這樣的分類,基於的,往往並不是一個學生對於大學的切身體驗,而是——

大學的標籤

的確,985、211、一本、二本、大專、三校生……這些外在的大學標籤、頭銜,往往直接決定了大學在考生們心中的排名。在很多考生眼裡,985似乎就是名牌大學的代名詞,接、而大學排名是會隨著標籤含金量的遞減而下降的。於是乎,大學類群似乎就逐漸成了一座金字塔狀的構型。塔尖是985名校,向下依次是211、一本、二本、大專、三校生,數量也是不斷增大。下面的這張圖,展示的就是現當下中國大學的“地位圖”。

「985 學生知道了會流淚,211 學生知道了會沉默」 的殘酷現實

也因此,大多數考生會依據排名來填寫自己的大學志願。我想,高校們之所以會被冠以不同層次的標籤,正是因為它們之間,確實有著不小的差異。諸如北大這樣的高端學校,師資、生源、硬件、教育質量都是數一數二的,它們值得,也配得上985這樣的標籤。而一些大專院校,師資和各方面條件與頂尖學校相比確實遜色不少。所以,不難理解,同學們都會擠破頭衝進985院校。

但現在很多時候,不少企業公司對於應聘者的硬性要求是來自985和211院校。誠然,這些大學確實出類拔萃,不過985只是對於大學的一項認證,而非是對其畢業生的認可或就業能力的保證。事實上,畢業生頂著的985頭銜,只能作為高中時代學習成果的一個體現和相對而言大學所受教育的優質程度。除了專業性極強的職業以外,大多數時候,體現一個人水平的,未必是學歷,而是能力。

而985的認證,並不等於,能力

對於能力而言,其高下並不能簡單地用所在大學的排名來等量代換。通常來看呢,越高層次的學校,會有更多的能力者湧現。但是

學歷≠能力,各個層次的學校都會有各類人才存在。於是乎,我想,能力的圖示,應該就如下所示了吧。


「985 學生知道了會流淚,211 學生知道了會沉默」 的殘酷現實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說,如果高考沒有考進985、211並不代表未來就一片灰色、失去了希望。在大學努力學習,提升自我修養與能力水平,也會有一片天地。倒不是想給高考失利的同學灌雞湯,而是想鼓勵各位不要放棄,因為每位能力者都有機會發光發亮。

同樣,考進名校的同學,如果認為自己已經高枕無憂,那便是大錯特錯了,大學生涯依舊需要不斷拼搏才能脫穎而出,不然只會成為陪襯的綠葉,甚至落在當初比自己高考成績低的同學身後。

大學四年,依舊烽煙四起。

沒有一所名校能保證畢業生有100%的燦爛前程,也沒有一所學校會束縛住學生前進的步伐。

所以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王道呀。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