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如果稍稍細心觀察一下中國地圖,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北方的河流多以“河”為名,如黃河、陝西的渭河、山西的汾河、安徽的淮河、河北的海河等;而南方的河流多以“江”為名,如長江、浙江錢塘江、江西的贛江、湖南的湘江、湖北的江、福建的閩江、廣東的珠江等。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可更北方的東北河流又變成了以“江”為名,比如黑龍江、松花江、冷江、鴨綠江、圖們江。我們在將這種河流的命名方式放到世界上來看,除了緬甸部分河流和朝鮮半島的河流有命名為“某某江”的情況(例:緬甸伊洛瓦底江、朝鮮大同江、韓國漢江等),再無其他國家有“江”這一河流命名方式。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江”是中國及周邊少數國家獨有的命名方式,並且在中國,有河流名稱在地域分佈上的特殊性,即“北河南江”。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中國河流名稱的歷史演變

中國河流眾多,名稱各異,最為我們熟知的便是長江、黃河。但中國河流的名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長期的演變中,形成了如今河流名稱的格局。

  • 先秦時期

先秦時期,中國的河流多用單音節詞來命名。

《爾雅》載:“出崑崙墟”;

《詩經·鄴風·穀風》載:“以渭”。其中,河指黃河,涇、渭分別指涇河、渭河;

《國語·晉語二》載:“汾、河、涑、澮以為渠”,汾、河、涑、澮即汾河、黃河、涑水、澮水;

《楚辭·湘君》載:另沅湘兮無波,使水兮安流“,沅、湘、江即沅江、湘江、長江。

最早記載中國河流的地理著作《尚書·禹貢》,共記錄河流52條,其中有47條河流以單音節詞命名。

用單音節詞來命名河流名稱,可能與古漢語特別是先秦時期,以單音節發音為主的語言形式有莫大關聯。

  • 漢魏晉

漢代之後,中國河流的名稱開始由單音節詞為主逐漸變成雙音節詞為主。

這一時期的河流名稱,常以“某水”的形式出現,如我們常在這一時期歷史圖集上看到“河水”、“漢水”、“江水”,即黃河、漢江、長江。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歷史地圖上多以古名標註河流

《史記·河渠志》載:“褒水通沔,斜水同渭,皆可以行舟槽”。《漢書·地理志》載:“沂水出藍田穀,北至霸陵入霸水”。但在以上文獻中提到的“、湘水、沅水、褒水、斜水、沂水、霸水”,在先秦時期都只單言“洛、綿、湔、湘、沅、褒、斜”。

到了南北朝時期,以“某水”命名河流和情況已經非常普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中,共記錄河流1252條,稱“某水”的河流有143條。《水經注》卷三十二:“洛水又南經新都縣......與綿水合,水西出綿竹縣,又與湔水合”;卷三十八:“湘水左,則沅水注之,謂之橫房口”。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 隋唐至明清

隋唐開始,原先稱“某水”的河流開始演變為“某河”、“某江”,到明清基本形成現在通用的河流名稱。

四川的大渡河、雅礱江,漢魏時期稱“沫水”和“若水”,隋唐後稱“大渡河”與“雅礱江”並沿用至今。在唐詩中也有諸多例子,諸如詩人李白所著:“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倒海不復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李白

《宋史·河渠志》記載的118條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有94條;《明史·河渠志》記載的406條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有319條;《清史稿·地理志》記載的河流中,稱“某江”與“某河”的河流佔到總數的90%。

此外,從隋唐開始的以“江、河”代“水”的河流名稱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北河南江”的特殊現象。唐代經學家孔潁達在《尚書·禹貢》中引住:“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唐代歷史學家顏師古在註釋《漢書》時,引文注到:“南方無水也,冀州凡水大小皆曰河”

正如前面說到的,“河”、“江”專指黃河與長江專屬名詞,為什麼後來融入到其他河流的稱呼中去,並逐漸形成“北河南江”的現象呢?

從河到黃河

“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專指黃河,就如同涇、渭、洛、淮一樣,只是不同河流的一個名稱。“黃河”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當中,因泥沙量的增高,黃河常年呈現明顯的黃色而得名。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由於黃河泥沙量的增多,使得下游河床淤積嚴重,成為中國歷史水患最為嚴重的河流。自公元602年至1938年,黃河下游決口1590次,改道26次,在華北平原形成了面積巨大的黃泛區,而黃河的每一次改道,便會侵奪其他河道,著名的“奪淮入海”。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每當黃河奪河改道之後,對於黃河及被奪河流的稱呼便會出現問題。比如,漢武帝元光三年(132年),黃河奪泗水河道,經泗水入淮水,經淮水入海。原來的泗水、淮水現在變成了河水,長期在此生活的百姓,該如何稱呼這條被黃河侵奪的河流呢?還是稱“泗水”和“淮水”,但實際上這又是“河水”,最後形成“泗河”、“淮河”的說法,即“泗(淮)水河道上的河水”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黃河的頻繁改道,對周邊的河流造成了極大影響,這一地區的河流漸漸由“某水”變成“某河”,在北方地區開始擴散。

從江到長江

“江”的出現較“河”要晚上許多。“河”字最早出現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上,而“江”字最早出現在周朝的金文中。並且,“江”在古漢語中“gang”的發音與如今東南亞地區的“krung”相似,因此有學者認為,“江”字是源自古代南方百越、三苗的邊民的語言的借入字。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江”是古漢語自有詞彙。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無論“江”之從何而來,在較長時期內,“江”都是專指長江的名詞。如《尚書·禹貢》載“江漢朝於海”;《詩經·周南·漢廣》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秦漢南北朝時期,長江稱“江水”間或稱“長江”。在三國時期,出現了長江的說法,《三國志》載:“可拒操者,長江也”《魏志·武帝紀》裴松之引注:“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隋唐之後,長江的名稱基本確定下來,而“江”字開始與其他河流組合,在南方形成稱河流為江局面。如隋朝的延江水、瀾滄水,唐朝稱涪陵江、瀾滄江。

在南方河流的名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條規律,即:南方的河流尤其是大的河流多稱江,具有水流湍急、流量大、含沙量小等特點,而流量較小的河流則稱為河。

鑑於以上規律,中國目前的河流中,河遠多於江。《中國河流代碼》記錄的河流中,以“河”命名的河流1648條,遠遠多於283條以“江”命名的河流。

(四)詞義與構詞能力對河流命名的影響

除了我們熟悉的“江、河、川、水”之外,在如今太湖地區還保留“港、塘、涇、浜、浦、溪、蕩、漾、灣、渠、潭、洋、漕、渠道、澗、口、瀝、門”等多種極富地方特色河流稱謂。例如:鄭和下西洋的劉家港;描述新四軍抗日的現代京劇《沙家浜》;上海的黃浦江在清代之前稱黃浦;宋金戰爭中黃天蕩大捷。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但在河流名稱的命名上,以“港、塘、涇、浜、浦、溪、蕩”等河流稱謂在詞義與構詞上具有明顯的侷限性,不及“水”、“江”、“河”方便。再加上黃河與長江這等世界級的大江大河,對於域內河流巨大的影響力,在河流名稱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以“江河”為主的命名方式,隨著漢人的遷徙影響至全國。

(五)東北河流為什麼稱江

東北主要河流有遼河、黑龍江(含松花江、嫩江、烏蘇里江)、鴨綠江、圖們江,為何臨近中原的東北,河流沒有以“河”命名而是“江”呢?

中國的河流為什麼北方多叫“河”,南方多叫“江”?

隋朝東北河流明朝

遼東地區自周朝便處是中國化內之地,與中原地區交流密切,遼河同中原的河流一樣,經過了“遼”—“遼水”—“遼河”的演變過程。

再往北的黑龍江地區,進入隋唐之後才開始被人們所認識熟悉,聯繫交流快速增加。隨著“江”、“河”概念的擴展,河流的命名趨勢表現為:水流急、流量大、含沙量小的大河稱為江,而在東北的河流符合這一特徵。

到了在宋元時期形成了宋瓦江(松花江)、混同江(黑龍江)、鴨綠江的稱謂。明清時期,最終確定瞭如今的東北河流名稱。

此外,朝鮮半島地區因與中國古代政權聯繫密切,唐宋之後,海上貿易迅速發展,朝鮮地區與南方沿海地區交流更為頻繁,且朝鮮半島的氣候與我國南方相似,進而在朝鮮半島地區也形成了以“江”為主的河流命名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